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_第1頁
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_第2頁
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_第3頁
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_第4頁
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轉Word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附件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建設標準(試行)為切實加強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工作,實現投資目標,達到預期效益,參照國家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有關技術規范和建設規程,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自身特點,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應按本建設標準制定實施細則,發辦備案的實施細則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檢查驗收。一、綜合標準(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應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目標;項目術,農田林網適宜,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產高效的目標,取得較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二)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區按灌區或流域進行統要求,采取水利、農業、林業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開發治理后,項目區與非項目區有明顯區別,平原地區的項目區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基本實現園田化;丘陵山區的項目區,川地基本實現園田化,坡地基本實現梯田化。(三)項目建設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密切結合實際需要,意愿,主動讓農民參與項目規劃、建設和運行的全過程,讓農民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嚴格資金和項目管理,提確保建成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四)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區應設置永久性標識標總投資、財政投資、工程項目建設、管護運營、監督舉報等基本2信息。二、水利措施標準范和標準。(一)灌溉工程1.灌溉系統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證,灌溉水質符合標準,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進。2.灌溉設計保證率應符合以下相關規定:灌溉設計保證率50-75噴灌、微灌注:1、作物經濟價值較高的地區,宜選用表中較大值;作物經濟價值不高的地區,可選用表中較小值。2、引洪淤灌系統的灌溉設計保證率可取30%-50%。3.灌溉水利用系數:大型灌區不應低于0.50;中型灌區不應低于0.60;小型灌區不應低于0.70;井灌區不應低于噴灌區、微噴灌區不應低于0.85;滴灌區不應低于0.90。4.新建、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庫、塘壩及引水渠3術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采補平衡;機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機電設備、輸變電設施配套齊全,綜合裝置效率達到有關規范標準。固耐用,抗凍性能好;管道輸水的干、支兩級固定管道長度合理設定,井、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綜合配套,便民務實;在有條目區節水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6.灌溉條件較差的旱作農業區,應采取農藝、工程等節水(秸稈)覆蓋、選用抗旱品種、施用抗旱保水劑、深松技術等,各項措施符合技術規范。工程節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據降雨、地形、耕地等條件,合理布設小型塘壩、蓄水池、水窖等工程,做到堅固耐用,使用方便。7.推行科學合理的灌溉模式。水稻區推廣“薄、淺、濕、嚴重缺水地區采用灌關鍵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8.項目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宏觀上實行總量控制,微觀上(二)排水工程41.防洪設計標準應符合有關規定。2.排澇設計標準應符合有關規定,設計暴雨重現期不少于5天暴雨3天排除;稻作區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3、排水系統健全,排水出路通暢,排水渠系斷面及坡度設計合理,橋、涵、閘等建筑物配套,性能與技術指標達到有關規范要求,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符合當地機耕作業、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4.有漬害的旱作區,在設計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期3天內將地下水位降到耐漬深度。5.改造鹽堿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在返鹽(堿)季節0-20cm的正常生長為準。三、農業措施標準(一)農田工程1.土地平整,集中連片。平原地區的田(地)塊,要以有理要求。適應平原、丘陵、山區的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確定格田面積。155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寬度一般要達到3m以上,田(二)土壤改良1.通過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深松技術等措施,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層,使耕作層達到20cm以上。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塊,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摻合粘土。(三)良種繁育與推廣子晾曬、倉儲設施,配備必要的種子加工檢測設備。良種繁育能100%水平的基礎性條件。(四)農業機械化的基礎性條件。四、田間道路標準(一)布局合理,順直通暢。田間道路建設分干道、支路兩6級,干道要與鄉、村公路連接,部分主干路段可實現硬質化,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保證晴雨天暢通,能滿農機下田(地)設施,便于農機進出田間作業和農產品運輸。(二)建設標準合理實用。田間道路建設要科學設計,突出節約土地;建設標準合理實用,切不可貪大求洋。五、林業措施標準(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林業措施,加強農田防護林網建設,達到當地林業部門規定的標準。適樹進行植樹造林,長度達到適宜植樹造林長度的90%以上。造林時應預留出農機進出田間的作業通道。木,苗木胸徑達到5cm以上,造林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達到90%以上,林相整齊,結構合理。宜建林網農田面積的比例,北方地區達到85%以上,南方地區原則上達到75%以上。六、科技措施標準(一)技術推廣。在項目建設期間,推廣2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鼓勵7采用經濟適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工程建設質量。(二)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