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內江市2021年中考[語文]考試真題與答案解析[A卷]一、基礎知識及運用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讀音和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云宵(xiāo)桑梓(zǐ)隨聲附和(hé)杳無消息(yǎo)B.箴言(zhēn)鐫刻(jùn)憂心忡忡(chōng)人情事故(shì)C.氛圍(fēn)記載(zǎi)萬籟俱寂(1ài)怒不可遏(è)D.篷勃(péng)稱職(chèng)暴風驟雨(zòu)心無旁騖(wù)答案解析:A.有誤,“云宵”的“宵”應為“霄”,“隨聲附和”的“和”應讀作“hè”。
B.有誤,“鐫刻”的“鐫”應讀作“juān”,“人情事故”的“事”應為“世”。
C.正確。
D.有誤,“篷勃”的“篷”應為“蓬”,“稱職”的“稱”應讀作“chèn”,“暴風驟雨”的“驟”應讀作“zhòu”。故選:C。2.下列句子中加粗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是否加入校排球隊,他和父母的意見大相徑庭,無法達成共識。B.看完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同學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覺開卷有益。C.朱光潛在創作《無言之美》時,從各種藝術中信手拈來許多生動的實例,顯示出他在美學領域的深厚造詣。D.瞿秋白一生歷經風浪和生死考驗,卻始終初心不改,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探尋和開辟“一條光明的路”。答案解析:ACD.正確。B.有誤,開卷有益:讀書總會有收益。對象錯誤。故選:B。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實施“校園足球計劃”,旨在普及足球運動,進一步培養青少年足球運動水平。B.全體黨員要做到辦實事、悟思想、學黨史、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C.“川劇進校園”是傳承和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和良好契機,但成效并不顯著,原因是相關人員對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的。D.央視綜合頻道在大年初一推出全新原創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第一期從《尚書》中遴選出核心人物“伏生”,并圍繞他展開戲劇表演。答案解析:A.有誤,搭配不當,應將“培養”改為“提高”;
B.有誤,語序不當,應將“辦實事、悟思想、學黨史、開新局”調整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C.有誤,句式雜糅,應刪去“造成的”;D.正確。故選:D。4.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寧靜,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
②在古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中,類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③“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寫出了若耶漯的幽深,產生了動中見靜的美學效果。
④對于寧靜,古人就有一份追尋。
⑤“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間萬籟俱寂的純凈景象,折射著“漁翁”一塵不染的心境。
⑥它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滋味、獨特的享受。A.⑥①④③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 C.①⑥④②⑤③ D.④⑤③②⑥①答案解析:閱讀語句可知,本文段是論述對“寧靜”的追求。句④為首句,總領全段;接著句③和句⑤則舉例論述;句②“類似的例子”總結了上文,又引出了句①的“寧靜,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句⑥緊承句①,表達對“寧靜”的感受。所以排序為:④③⑤②①⑥。
故選:B。5.下列句子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可是在這種環境氣氛里,出口自然,不論唱什么,都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是轉折復句,其中“在”“充滿”的詞性分別是介詞、動詞。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中的人物傳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三類。世家為諸侯立傳,《陳涉世家》就屬于此類。C.中國古代帝王為了顯示自己與普通人不一樣,在自稱上就與一般人有天壤之別,如“朕”“寡人”“孤”等,《孫權勸學》中孫權就自稱“孤”。D.《望岳》是“詩圣”杜甫的早期作品。詩句中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望”字著筆。首句中的“岱宗”指“五岳”之首的泰山。答案解析:A.有誤,“不論唱什么,都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是條件復句,不是轉折復句。
BCD.正確.故選:A。二、文言文閱讀及詩文積累6.閱讀《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問題。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同“措”)B.請廣于君 (增廣、擴充)C.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白色喪服)D.長跪而謝之曰 (道歉)(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B.而君逆寡人者 學而時習之C.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D.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記述了發生在戰國末期的一場外交抗爭。面對秦土居高臨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言辭委婉,不敢拒絕,有失明君風度。
B.本文句式豐富多彩:有長有短,有整有散,有疑問,有陳述,有判斷。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句式整齊,讀起來鏗鏘有力。
C.本文采用多種形式的對比和襯托來刻畫人物,在充滿矛盾、緊張激然的場面中,重點塑造了唐雎這一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不辱使命的“士”的形象。
D.本文以對話為主,人物語言形象而富有個性。如唐雎在羅列專諸、聶政、要離的壯舉后,以“與臣而將四矣”暗示秦王:自己將效法三人行刺,血拼到底。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參考譯文: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它,實在不敢交換啊!”秦王不高興。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倒下的尸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于盡。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字詞翻譯。ABD.正確;C.有誤,句意: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縞素:穿孝服。故選:C。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可要/代詞;B.不同,表轉折/表順承;C.相同,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不同,因為/憑借。故選:C。
(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有誤,結合“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可見安陵君拒絕了秦王,題干“安陵君言辭委婉,不敢拒絕”錯誤;BCD.正確。故選:A。
(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句中重點詞語有:受,接受;雖,即使;易,交換。句意為: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
答案:
(1)C
(2)C
(3)A
(4)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7.用課文原句填空。
(1),悠悠我心。(《詩經?鄭風》)
(2)可憐夜半虛前席,。(李商隱《賈生》)
(3),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4)江山如此多嬌,。(毛澤東《沁園春?雪》)
(5)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化用了莊子筆下的“鵬”這一經典形象的句子是:。
(6)同是描寫水的清澈,有正面描寫的,如《答謝中書書》中的“,。”;有側面描寫的,如《小石潭記》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答案解析:答案:
(1)青青子衿(注意“衿”的書寫)
(2)不問蒼生問鬼神(注意“蒼”的書寫)
(3)海日生殘夜
(4)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注意“競”的書寫)
(5)九萬里風鵬正舉
(6)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潭中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注意“底”的書寫)三、現代文閱讀8.閱讀《懷疑與學問》,完成問題。①“學者先要會疑。”——程頤。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③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事實和證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證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④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隨便輕信,便是懷疑的精神,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書是何時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便要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⑤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先經過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個步驟以后,那本書才是我的書,那種學問才是我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⑥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就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獲得新發明,懷疑精神也是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做學問。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進步,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學就建設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來的。如果后來的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就停滯了,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1)結合文章內容解釋“懷疑精神”。
(2)簡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論證思路。
(3)文章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第⑥段畫線句中,加點詞“懷疑”“辯論”“評判”“修正”的順序是否可以任意調換?為什么?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隨便輕信,便是懷疑的精神,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可得:“懷疑精神”就是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隨便輕信的態度。
(2)本題考查論證思路的分析。解答比題的關鍵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本段首先提出觀點: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然后經過正反兩方面的論述解釋了什么是“懷疑精神”。接著列舉了“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傳說進行舉例論證,證明我們要有懷疑精神。最后得出結論: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3)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的運用及作用的分析。畫線句子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證明了“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先經過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的觀點。
(4)本題考查辨析論證順序的能力。解答此題需結合邏輯關系來分析。第一個“常常”后面所說的是“要抱懷疑的態度”,第二個“常常”后面所說的是“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前句所說的“懷疑”是“辯論”的前提條件;第三個“常常”后面所說的“評判書中的學說”和第四個“常常”后面的“修正書中的學說”,前面所談的“評判”也是后面所說“修正”的前提。所以“懷疑”“辯論”“評判”“修正”這四步構成逐層深入,步步遞進的關系,不能任意調換順序。
答案:
(1)“懷疑精神”就是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隨便輕信的態度。
(2)本段首先提出“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的觀點,然后解釋了什么是“懷疑精神”。接著列舉了“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傳說進行舉例論證,證明我們要有懷疑精神。最后得出結論: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3)運用道理論證,證明了“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先經過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的觀點。
(4)不能,四個詞語之間存在著一層更進一層的邏輯關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礎和條件。所以不能調整。四、作文9.2010年,80歲的袁隆平院士提筆給他已經去世21年的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生,每當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一粒種子,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執著、善良、勇敢、堅毅、包容……總有一粒這樣的種子,播撒在你的心田,悄悄陪伴著你,影響著你,改變著你。
請以“一粒_____的種子”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卷面整潔,用語規范。
(3)不得抄襲、套作。
(4)不得出現與自身有關的真實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答案解析:一粒好的種子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袁隆平院士說“人就像一粒種子”。只要是一粒健康的種子,只要那寶貴的胚芽還在,一到時機成熟,它就會在陽光下探出頭來,綻放勃勃的生機。所以,袁隆平又說,“要做一粒好種子。”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要做一粒好的種子”。戈壁灘上有兩粒種子。“天啊!”一粒種子驚呼道,“太陽這么毒,天氣這么熱,沒有一點水,我們可怎么活啊?”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另一粒種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力汲取著每一點水分。它自言自語,“我應該是一棵樹,我的責任就是為大地添一分綠色”。最后它長成了一棵胡楊,身軀也越來越壯,越來越經得起風沙。幾百年后,這里出現了一片胡楊林。其實,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上帝給每個人的都不會太多,只要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會改變整個世界。道路崎嶇坎坷并不是沖向目標的最大障礙,一個人面對困境的心態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前方是萬丈深淵,或是龍潭虎穴,腳步一樣會堅定不移,前途也依然是一片光明。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種子,就要禁得起一切挑戰!也許你正為懷才不遇而沮喪,也許你正被市場經濟的浪潮所沖擊,也許你正因自身的缺陷而自卑。不要倒下,站起來!俄國作家契訶夫說過:“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境由心生--問題本身都不是問題,如何對待它才是最大的問題!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種子,就要經得起命運的考驗!有志者,事竟成,百萬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在敵眾我寡的嚴峻情勢下,在生死攸關的千鈞一發之際,項羽破釜沉舟,拼死一戰,大獲全勝,名垂千古;在成為亡國之君被俘后,在飽嘗羞辱歷盡煎熬歸國時,勾踐臥薪嘗膽,警鐘長鳴,報仇雪恥,流芳百世。正所謂“竹密豈阻流水過,山高無礙彩云飛”。再剽悍的烈馬也有能征服它的勇士,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要想做一粒迎接春天的種子,就要禁得起對手的挑戰!自然中,陽光不少,風雨不多,根扎深了,樹木自然綠;人生中,快樂不小,痛苦不大,心態平了,道路自然直。一粒種子的春天已經降臨,你的春天在那里?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B卷]一、閱讀理解10.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相見歡
(南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1)詞上片寫景,“”點明登臨的地點,“一詞交代觀景的時節。“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主要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營造出氣魄宏大,蒼蒼涼沉郁的意境。
(2)詞的下片運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煉字及修辭手法的理解。“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的意思是:獨自登上金陵西門上的城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這首詞一開始即寫登樓所見。在詞人眼前展開的是無邊秋色,萬里夕陽。秋天是冷落蕭條的季節,當離鄉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獨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看到這一片蕭條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一個“清”字,生動寫出了秋景的清冷蕭條,抒發了作者因山河殘破而悲涼抑郁的心情。
(2)本題考查抒情方式及詩人情感的賞析。“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意思是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亂,達官貴族們紛紛逃散,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國土?“簪纓”,是指貴族官僚們的帽飾。簪用來連結頭發和帽子;纓是帽帶。此處代指貴族和士大夫。中原淪陷,北宋的世家貴族紛紛逃散。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幾時收?”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這種“中原亂,簪纓散”的局面何時才能結束呢?表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復中原,還于舊都的強烈愿望,同時也是對朝廷茍安旦夕,不圖恢復的憤慨和抗議。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國事,則上下兩片暗線關連,意脈不露,不是突然轉折,而是自然銜接。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答案:
(1)西樓(金陵城西樓)
清秋(秋)
夸張
(2)直抒胸臆與間接抒情相結合,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
譯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獨自登上西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看著萬里的大江在夕陽下流去。中原大亂,達官貴族們紛紛逃散,什么時候收復國土?請悲傷的風把我的淚吹到揚州吧。1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陳寔,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于梁上。寔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兒孫曰:“孰也?”寔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于地,叩頭歸罪。寔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寔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①時歲饑民餒②棲于梁上③自投于地,叩頭歸罪④寔徐諭之曰(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
(3)你是否贊同文中陳寔對待盜賊的做法?為什么?參考譯文:陳寔,東漢人,為人仁厚慈愛。這一年鬧饑荒百姓饑餓,有盜賊晚上進入他的屋子,停留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看到了,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兒孫起來,神情嚴肅地教育他們,說:“人不能不自己勤勉。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壞的,(壞)習慣會(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這樣的地步。”兒孫說:“這樣的人是誰?”陳寔指著梁上的盜賊說:“梁上的君子就是這樣的人。”盜賊大吃一驚,自己跳下地,磕頭認罪。陳寔慢慢地教育他說:“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壞人,應該反省自己來做好事。”陳寔知道他很窮,于是讓人給了他二匹絹。從此整個縣中再也沒有偷盜的人了。答案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這一年鬧饑荒百姓饑餓。餒:饑餓;
②句意:停留在房梁上。棲:躲藏;
③句意:自己跳下地,磕頭認罪。歸:承認;
④句意:陳寔慢慢地教育他說。諭:告誡,告訴。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句中重點詞語有:不善,品行不好;之,的;習,習慣。句意為: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壞的,(壞)習慣會(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這樣的地步。
(3)本題考查對人物做法的評價。可以選擇贊同,闡述理由即是陳寔對盜賊的寬容教化,最終讓整個縣城沒有盜賊,說明這種做法是可取的。也可以反對,因為陳寔對盜竊行為的寬容,不利于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據此整理出答案。
答案:
(1)①饑餓;②躲藏;③承認;④告誡,告訴。
(2)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壞的,(壞)習慣會(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這樣的地步。
(3)示例:贊同。陳寔對盜賊的寬容教化,最終讓整個
縣城沒有盜賊,說明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反對。陳寔對盜竊行為的寬容,不利于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12.閱讀《福島核廢水三問》,完成問題。①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上百萬噸核廢水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第一問:從何而來②受2011年發生的大地震及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事故發生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并冷卻堆芯產生的廢水。③截至今年3月,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斷匯入,該核電站內已產生125萬噸核廢水,且以每天140噸的速度增加。其現有儲水罐的容量上限為137萬噸,東電稱到2022年秋季這些儲水罐將全部裝滿,且無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設儲水罐。日本政府和東電認為需確保福島第一核電站內有空間用于儲存反應堆報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質。④至于為何不在核電站外增設儲水罐,日本政府和東電稱,這需要大量時間與地方政府協調等,遠距離運送核廢水還需更大工作量。批評者認為,此舉不是不可為,而是日本政府和東電不想為。第二問:______⑤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東電在排放核廢水時,水中所含氚將被稀釋到日本核電站廢水氚排放國家標準,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萬貝克勒爾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個排放預計于2041年至2051年福島核電站完成反應堆廢除工作前結束。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含銫、鍶、氚等多種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和東電稱使用名為“多核素去除設備”的過濾設備可過濾掉除氚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而氚難以從水中清除。⑦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截至2020年6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中氚的總活度約860萬億貝克勒爾,平均每升水約73萬貝克勒爾。⑧不過“多核素去除設備”的實際效果并不如所宣稱的那么理想。截至2020年3月,經這種設備處理過的核廢水中約70%超過排放標準,其中約15%超過排放標準的10至100倍,6%超過排放標準的100倍。這些核廢水都需再次過濾處理。第三問:______⑨《朝日新聞》曾報道,日本國內外很多核電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將核電站廢水排放入海。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前5年,日本全國核電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總活度約為380萬億貝克勒爾。此外,在美國三里島核事故中,約24萬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在約2年時間內被排入大氣。⑩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水有別于核電站正常運行過程中排放的含氚廢水。該核電站的不少核廢水接觸過堆芯熔毀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質成分極其復雜,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能否徹底清除令人懷疑。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參與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擔憂。日本政府和東電過去在處理核事故時犯下不少錯誤,令其公信力不足。
?由日本民眾和學者組成的民間組織原子力市民委員會11日發表聲明,強烈抗議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計劃。該組織認為,對于如何處理核廢水,日本政府未能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社會共識,并輕視氚對環境和生物的危害。
?原子力市民委員會表示,日本政府和東電本身已因福島核電站向環境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質而負有責任,絕不允許在此基礎上再次故意追加排放放射性物質。
(1)文章題目是《福島核廢水三問》,作者對福島核廢水提出了三問。請你仿照第一問的形式為后兩問擬寫小標題。
從何而來→→(2)第⑦段加點部分“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和“截至2020年6月”分別有什么作用?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A.文章題為《福島核廢水三問》,作者按照邏輯順序,層層深入,詳細介紹并分析了關于福島核廢水的相關問題,讓讀者了解事實,并引發思考。
B.在核電站外增設儲水罐,需要大量時間與地方政府協調,且遠距離運送核廢水還需更大工作量。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在核電站外增設儲水罐是不可行的。
C.第⑧段的畫線句于使用了列數據的說明方法,用“70%”“10至100倍”等數據,具體說明了“多核素去除設備”的實際效果并不如宣稱的理想。
D.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核發水都接觸過堆芯熔毀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質成分極其復雜,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能否徹底清除令人懷疑。
E.日本政府和東電過去在處理核事故時犯下個少錯誤,公信力不足,所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參與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擔憂。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概括內容。解答首先要明確“仿照第一問的形式”,也就是要四字發問;其次,要感知段落的內容,了解該部分說明的重點,提取關鍵詞句概括。如第二部分可提取關鍵詞“排放”,第三部分可提取關鍵詞“危害”。最后仿照第一問的形式,擬寫即可。
(2)本題考查分析說明文語言特點。首先,要明確“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起交代數據出處的作用,“截至2020年6月”限定了時間;其次,要結合原文內容說明其作用;最后,要說明這種限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性。
(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要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將選項還原到
文中比對,找出細微差別,然后做出判斷。ACE.正確。B.有誤,并非“大多數人認為”而是“日本政府和東電認為”;D.有誤,不是“都接觸過”而是“不少核廢水接觸過”。故選:BD。
答案:
(1)怎樣排放有何危害
(2)“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說明下文數據的出處,讓數據更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截至2020年6月”限制了數據的時間范圍,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嚴謹。
(3)BD13.閱讀下面一組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文本二: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本三:陋室吟=1\*GB3①郎已遠,陋室仍在。和江淮間許多小縣城里的遺跡一樣:這個曾因《陋室銘》而聞名于世的地方,現在只剩下我和阿林兩個游客,在青磚院內久久地盤桓。這時我們聽見了二胡聲,低緩、滯澀、又略帶沙啞的二胡聲。拉二胡的是這里的看門人,坐在空寂的院內,對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陋室。②于是在二胡聲中,我們想起了永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馬”,也想起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希望和一種豁達偉岸的人生境界。當劉禹錫重游玄都觀并寫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時,歷史就為“堅韌不屈,笑在最后”八個字作了一個完美的注解。而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毀建之間一站就是千年。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擴建成公園,用于紀念這位曾在和州做過兩年刺史、“政擢賢良,學通經史”的地方長官。瘦山細水、玲瓏樓閣之間,那著名的《陋室銘》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畫柱的映襯下,這里惟一可以稱“陋”的大概只有看門人那并不圓熟的二胡演奏了。④斷續而且低平的二胡聲,拂過院內的青草,彌散在這中午淡淡的陽光下,將那一絲憂傷散盡。憂傷散盡后,便凸現出了那一代“詩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貶謫生涯。“二十三年棄置身”啊,少年白發,壯歲成夢。劉禹錫已從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時節。可是他那許身報國、雖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風中凋謝,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詩句,唱出了一種“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振奮。這是怎樣一種樂觀和自信,這里面蘊含了多少堅毅和頑強!二胡聲聲,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卻依舊堅定地流淌著,就像劉禹錫堅定地站在陋室的臺階上,以其曠達和堅韌對抗著整個朝廷對他不公正的待遇。當劉禹錫終于又回到了長安,當玄都觀里“桃花凈盡菜花開”,我想他一定在會心地笑吧。“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風云詭譎的歷史在這二胡的演繹下變得簡單又平靜了。但不管歷史怎樣簡化,也簡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壓迫之中養成的不屈和堅強;簡化不了那堅持操守、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⑤陋室的墻上掛著十幾幅人物畫,標示著劉禹錫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畫的下面,有一段文字這樣寫道:“當昔日靠鎮壓永貞革新上臺的權閹幸貴們終于一個個被時間的流水和政治斗爭的漩渦無情地淹沒時,劉禹錫成了笑在最后的勝利者。”但這已不僅僅是劉禹錫個人的勝利了,這已成了一種精神的勝利,一種曾激蕩過“巴山楚水凄涼地”、激蕩過“淮水東邊舊時月”的精神的勝利。如今這種精神經過歲月的風霜已濃縮成了一顆不屈的雄心、一腔報國的熱血和一種奮發向上、永不低頭的形象,如長明燈一般閃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樹陰下,二胡依舊,但在那不絕如縷的音韻中,我們卻聽出了一絲不屈和倔強,聽出了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吶喊。⑥漫步青磚地面,撫摸滄桑石羊,聆聽二胡悠悠地響,我和阿林沉醉在對一種性格、一種精神的感悟中。
(1)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請根據《陋室銘》中相關語句概括“德馨”的含義。
(2)“并不圓熟”的二胡聲自始至終都在文中“悠悠地響”,請分析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
(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⑥段畫線句,并分析該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本一頸聯以“沉舟”“病樹”反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突出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無奈、惆悵與嘆息。
B.文本三第②段中,加點的“完美的注解”具體指被貶謫二十三年后,劉禹錫被朝廷起用,躊躇滿志。
C.被貶他鄉,劉禹錫高唱“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被貶黃州,蘇軾高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二者在人生態度上有相似之處。
D.文本二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雖身居陋室,卻同古代名賢一樣,安貧樂道,品德高尚。
E.文本三中劉禹錫重游玄都觀并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作者對回到長安的劉禹錫表達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答案解析:(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能力。第④段中,作者對劉禹錫的“惟吾德馨”做了全面的闡釋:
“可是他那許身報國、雖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風中凋謝”“這是怎樣一種樂觀和自信,這里面蘊含了多少堅毅和頑強”“以其曠達和堅韌對抗著整個朝廷對他不公正的待遇”“但不管歷史怎樣簡化,也簡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壓迫之中養成的不屈和堅強;簡化不了那堅持操守、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摘抄這些句子中關于劉禹錫品格的描述,即為本題答案。
(2)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節安排的意圖。“并不圓熟”的二胡聲是看門人拉出的,自始至終都在文中“悠悠地響”。二胡聲,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二胡音色凄婉,尤其是“并不圓熟”的二胡聲,更顯悲涼憂傷,渲染了陋室的空寂孤寂氣氛,引起對劉禹錫的追思;二胡聲還是對劉禹錫精神品格的贊美。
(3)本題考查句子賞析。“漫步青磚地面,撫摸滄桑石羊,聆聽二胡悠悠地響”運用了排比修辭,增強了語言氣勢,表現出“我和阿林沉醉在對一種性格、一種精神的感悟中”。
(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
A.有誤,頸聯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從熟悉的自然現象中生發出哲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村住宅設計與裝修合同范本
- 2025金融服務合同協議
- 2024年發電機油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版權使用權轉讓的合同范本
- 2025音樂制作人聘用合同范本
- 2025茶葉購銷合同范本茶葉購銷合同
- 2025金屬熱處理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范本協議
- 《創業與創新管理》課件
- 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投標方案(專家團隊版-)
- 2024年廣東省中考生物+地理試卷(含答案)
- 蘇園六紀簡介及解說詞
- 陜西房改工作文件匯編
- (含圖紙)啤酒廢水處理工程(UASB-CASS工藝)畢業設計_優秀完整版
- 第二章導體周圍的靜電場
- 和利時DCS控制系統組態
- 05S502閥門井圖集
- 光電子學(第三章2)
- 【課件】第9課 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剪紙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幼兒園幼兒花名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