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2021-2022年《2391古代漢語(二)》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共4套)_第1頁
某大學2021-2022年《2391古代漢語(二)》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共4套)_第2頁
某大學2021-2022年《2391古代漢語(二)》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共4套)_第3頁
某大學2021-2022年《2391古代漢語(二)》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共4套)_第4頁
某大學2021-2022年《2391古代漢語(二)》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共4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占代漢語(2)試題(開卷)

2021年1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5題30分)

1.下列習慣句式中,表示反詰語氣的是()。

A.傷未及死,如何勿重?(《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B.與不谷同好,如何?(《齊桓公伐楚》)

C.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

2.“何……為”是表示詢問或反詰的常見格式,“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何辭為?”該句中的“何……為”應該翻譯為()〇

A.怎么辦呢B.哪里

C.為什么……呢

3.上古漢語沒有典型的()。

A.第二人稱代詞B.第三人稱代詞

C.第一人稱代詞

4.“京師學者成怪其無征。”(《后漢書?張衡傳》)該句中“咸”的詞性和

意思是()。

A.形容詞,與“淡”相對B.副詞,稍微

C.副詞,全,都

5.“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該句中“及”的詞性和含義是(兀

A.連詞,和B.動詞,等到

C.介詞,到

6.下列加點連詞中,表示因果關系的ー項是()。

A.韓厥夢子輿謂己日:“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齊晉翼之戰

》)

B.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左傳?僖公二十四

年》)

C.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日不然?(《鄭伯克段于鄢》)

7.下列例句中的“惟”字用作副詞的ー項是()。

A.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赤壁之戰》)

B.惟始元六年。(《鹽鐵論?本議》)

C.事急矣!惟先生速圖。(《中山狼傳》)

8.杜預給下列哪部典籍做了注釋?()

A.《左傳》B.《詩經》

C.《論語》

9.我國推行新式標點的時間是()。

A.1949年B.1919年

C.1920年

10.下面關于“賦”的說法錯誤的ー項是()。

A.《吊屈原賦》屬于古賦B.《兩都賦》屬于古賦

C.《別賦》屬于駢賦

11.下列說法錯誤的ー項是()?

A.意譯不拘原文字句,而以傳達神韻為主,翻譯時可以隨意增刪,任情發

B.意譯是ー種要求很高的譯法

C.只有透徹理解原作的思想內容,真正領悟原作的語言特色,オ有可能進

行像樣的意譯

12.每ー韻部都用ー個字作為代表并確定其次第,叫作()〇

A.韻目B.用韻

C.韻部

は僅由首尾兩聯組成的近體詩是()〇

A.律詩B.絕句

C,排律

14.輯錄各種詞調,說明詞的格律的著作,稱為()〇

A.詞調B.詞牌

C.詞譜

15.以下取自地名的詞牌名是()〇

A.《玉樓春》B.《揚州慢》

C.《菩薩蠻》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6.下列關于“奮”的解釋正確的是()。

A.“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經?柏舟》)該句中“奮”指鳥用カ

展翅飛翔

B.“羽奮翼”(《禮記?樂記》)中的“奮”指鳥用カ展翅飛翔

C.“奮臂于大澤”(《過秦論》)中的“奮”指“舉起”

D.成語“奮發圖強”中的“奮”指“振奮、發揚”

17.古代漢語在人稱代詞后面加上()等名詞,表示多數。

A.儕B.屬

C.曹D.們

18.下列各句中的“非”,其詞性為副詞的應是()。

A.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書》)

C.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知》)

D.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毛遂自薦》)

19.下列各句中的“以”,其詞性不是介詞的是()。

A.其后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柳子厚墓志銘》)

B.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段太尉逸事狀》)

C.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晉靈公不君》)

D.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齊桓晉文之事》)

20.代詞“而”在句子中可以充當()。

A.狀語B.定語

C.主語D,賓語

21.下列例句中的“唯”(惟、維),用作語氣助詞的有()。

A.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詩經?小雅一采薇》)

B.安服爾耕,十千維耦。(《詩經ー周頌?噫嘻》)

C.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木蘭詩》)

D.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大雅?文王》)

22.下列典籍屬于《五經正義》的是()。

A.《毛詩正義》B.《尚書正義》

C.《周易正義》D.《札記正義》

23.下列斷句錯誤的語法現象有()〇

A.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

B.齊軍既,已而西矣。

C.事事往,人口具。

D.以上全不是

24.下列的說法正確的是()〇

A.文體是指文章的體裁、樣式

B.劉勰開了我國文體研究的先河

C.我國第一部按照文體分類的古代詩文選集是《昭明文選》

D.《文心雕龍》是第一部系統而全面論述古代文體的著述

2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于初學古文翻譯的人來說,“雅”不難做到

B.“雅”要求譯文在信實通順的基礎上能表達得生動、優美,再現原作的

風格神韻

C.對初學者來講,能在“信…‘達”的基礎上初步體現出原作的語言特色

就可以了

D.“前者呼,后者應”翻譯為“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應和”,達到了

“雅”的要求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2題20分)

26.漢代以后注解古書出現了哪些分支?試舉例說明。

答:

27.舉例分析標點古文的原則。

答:

四、翻譯題(共20分)

28.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

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日:“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日:“我能

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內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

己廉乎!

注:加點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他語句翻譯占10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1年春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開卷)

2021年7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毛遂自薦”這個故事是說毛遂挺身而出、自我推薦,隨平原君去楚國訂立

盟約,解除()之圍。

A.長安B.洛陽

C.邯鄲

2.()是就疑問之點提出疑問的詞。

A.人稱代詞B.指示代詞

C.疑問代詞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這句中的“其”是(

)。

A.副詞B.介詞

C.代詞

4.“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該句中“嘗”的詞性

和意思是()〇

A.動詞,嘗試B.副詞,曾經

C.動詞,嘗ー嘗

5.“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齊人有一妻ー妾》)該句中“與

”的詞性和含義是()。

A.連詞,和B.介詞,同

C.介詞,替

6.“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齊桓晉文之事》)該句中“諸”的詞性和含

義是()。

A.介詞,相當于“之于”B.介詞,相當于“之乎”

C.介詞,眾

7.下列加點連詞“而”表示兩種行為關系,譯為“然后”的一項是()〇

A.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鉆鍋潭西小丘記》)

B.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面有之。(《鉆錮潭西小丘記》)

C.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答李翊書》)

8.下列不屬于《十三經》的是()〇

A.《史記》B.《尚書》

C.《春秋》

9.“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該句出自()。

A.《桃花源記》B.《武陵碑記》

C.《岳陽樓記》

10.下面說法錯誤的ー項是(

A,直譯和意譯是對譯文的總體分類,在古文今譯的時候還有具體的方法

B.對譯中古今漢語詞序應該一致

C.增補是古文翻譯的最基本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5題20分)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〇

A.“毛遂比至楚”中,“比”指“等到”

B.“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中,“贊”指“稱贊”

C.“毛遂奉銅架而跪進之楚王”中,“奉”指“奉獻”

D.“勝不敢復相士”中,“相”指“考察、鑒別”

12.關于“蓋”的語法作用,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A.可用于句首,起提示作用,表示下文要發表議論

B.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推測估量的不確定語氣

C.可用作“副詞”,位于句首,連接前后文,表原因和委婉判斷的語氣

D.“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史記?平原君虞

卿列傳》)該句中語氣助詞“蓋”可譯為“大概”

13.屬于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有()〇

A.孟嘗君曾待客,夜食。(《史記》)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論》)

C.盤庚不為怨者,改其度。(《答司馬諫議書》)

D.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史記》)

14.近體詩中五言的平仄句式有(

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

15.以下詞句出現一字豆的有(

A.愛蕭聲縹緲,簾影玲瓏B.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

C.但身為利鎖,心被名牽D.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2題30分)

16.古今漢語的介詞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請舉例說明。

17.請談談作為研究者,為什么要對古書注解采取分析批判的態度?

四、翻譯題(共20分)

18.請將下列文言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1)乎吏,使司(2)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3)

,怠(4)其事者,天下皆然。豈唯怠之,又從而盜(5)之。向使(6)傭一夫于家,

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7)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

民莫敢肆(8)其怒與黜罰,何哉?勢不同也。勢(9)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

達(10)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選自《送薛存義序》)

注:加著重號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余語句共10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開卷)

(供參考)

2021年1月

ー、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5題30分)

1.A2.C3.B4.C5.C

6.A7.A8.A9.B10.A

11.A12.A13.B14.C15.B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6.ABCD17.ABC18.AD19.CD20.BC

21.ABD22.ABCD23.ABC24.ACD25.BCD

三、問答題(每題10分,共2題20分)

26.漢代以后注解古書出現了哪些分支?試舉例說明。

答:漢代以后,注解古書的范圍擴展,注釋者依據客觀需求,注釋內容各有側重,出現了不少分支。

(1分)

(1)注明典故來源和某些詞語出處的。(2分)如李善注《文選?報任安書》。(1分)

(2)考證人名地名和考核史實。(2分)如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史記正義》側重于

此。(1分)

(3)闡發原著哲理。(2分)如郭象注、成玄英疏的《莊子注疏》。(1分)

27.舉例分析標點古文的原則。

答:(1)必須合乎情理,注意文章的整體關系。要注意本句標點后意義是否合乎邏輯,還必須顧及

到段和篇,以檢驗標點是否得體。(2分)如:“田單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這樣標點,表面看

來無誤,但吃飯也要下命令,不合乎情理。其實,'‘食"字屬后一句,“人”字后用逗號或冒號,“食”

字后逗號取消,便文理通順了。正確的標點是:“田單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1分)

(2)必須注意分析語言的各個方面。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書面語言表達的,標點古文時要注意文字

、詞匯、語法、語音、修辭各方面。(2分)如:“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去學劍”

合成一句是錯誤的,這是由于按現代義理解“去”而導致標點錯誤。“去”的古義是離開,與現代義

正相反。正確的標點是:'‘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1分)

(3)應注意當時的社會生活與典章制度。要正確標點古文,還應了解古代社會生活與典章制度。(

2分)如:“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從董仲舒之言也。”“孝廉”是漢代推舉官吏的ー

種科目(指孝順、廉潔之上)而不是兩科。“各一人”是指每ーー郡、國(漢代分封的“國”相當于郡)

各推薦一名孝廉,而不是推舉孝一人、廉一人。(1分)

標點古文,必須持嚴肅認真的態度。標點時要由字(詞)、句到段、篇,再由篇、段回到句、字(

詞),經歷由點到面,再由面到點這樣反復的過程。(1分)

【可使用其他例證】

四、翻譯題(共20分)

28.參考譯文:

現在的士大夫卻不這樣做,他們要求別人全面而苛刻,對待自己卻少而簡約。(要求別人)

詳盡,所以人們很難將事情做得完美;(對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獲就少。自己沒能做到完美

,卻說:“我能擅長這種(技藝),這點也就足夠了。"自己沒有什么才能,(卻)說:“我能這樣,這也就

夠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內則欺騙自己,還沒有一點收獲就停下來了,不也是對待自己太少嗎?

注:加點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他語句翻譯有錯誤酌情扣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1年春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開卷)

(供參考)

2021年7月

ー、單項選擇題(毎題3分,共10題30分)

1.C2.C3.C4.B5.B

6.A7.B8.A9.A10.C

二、多項選擇題(毎題4分,共5題20分)

11.A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

三、問答題(毎題15分,共2題30分)

16.古今漢語的介詞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請舉例說明。

答:古今漢語的介詞在用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介賓詞組的位置。現代漢語的介賓詞組多作狀語;有時可作補語,還可作定

語。古代漢語的介賓詞組多作補語,有時作狀語,不能充當定語。例如“戰干長勺

。,,句中的,,于長勺,,介詞詞組作補語。(5分)

第二,介詞的位置。現代漢語是固定的,介詞在前,賓語在后。古代漢語不固定,

可前可后。例如“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句中“方城、漢水”作介詞“以”的

賓語可以前置。(5分)

第三,關于賓語的省略。現代漢語介詞后面的賓語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漢語介詞

后面的

賓語卻常常可以省略。例如“客從外來,與(之)坐談。”句中的賓語“之”省略。(5分

17.請談談作為研究者,為什么要對古書注解采取分析批判的態度?

答:古書注解對閱讀古籍是很有價值的,要重視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同時不

能盲目相信,應該采取分析批判的態度。

首先,古注是封建時代的產物,由于注釋者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糟粕,

曲解原文的思想內容。如《詩經》中《關雎》應屬情歌,被曲解為歌頌“后妃之德”。(

5分)

其次,有些古書注解頗為繁瑣,注釋者離開正文訓解的需要,旁征博引,進行不

必要的的發揮,使人不得要領。如唐代的義疏,清代的考證。(5分)

再次,由于古人缺乏語言文字知識,訓解詞義時會望文生義,牽強附會。如《詩經?

終風》“終風且暴”本意為“既風且暴”,而毛傳卻解釋為“終日風為終風”。(5分)

四、翻譯題(共20分)

18.參考譯文:

凡是靠種田生活的農民,拿出他們收入的十分之一來雇傭官吏,使(官吏)來掌管

治理百姓。如今我接受了百姓的報酬,不認真辦理百姓的事情,天下的官吏都是

如此。哪里只是敷衍塞責百姓的事情,還貪污和敲詐勒索百姓。假如雇ー個干活

的人在家里,拿著你的俸祿,不認真為你辦事,還盜竊你的錢財,那么你一定會

大怒,并懲罰和驅逐出他們。現在的官吏大多像這樣,然而百姓沒有誰敢任意表

露出他們的憤怒并責罰他們,為什么呢?情勢不同啊。情勢不同而道理相同,對

我們百姓該怎么做呢?有明白事理的人,能不擔心害怕嗎?

注:加點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他語句翻譯有錯誤酌情扣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I年秋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開卷)

2022年1月

ー、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日:‘學詩乎?’對日:‘未也。’”(《論語》)該例句中省略的句子成分包括()〇

A.主語、謂語B.主語、賓語

C.謂語、賓語、主語

2.“禮與食孰重?”(《孟子?告子下》)該句中的“孰”是(兀

A.人稱代詞B.指示代詞

C.疑問代詞

3.“初,鄭武公娶于申。”(《鄭伯克段于鄢》)該句中“初”的詞性和意思是()〇

A.副詞,剛開始B.副詞,當初

C.名詞,當初

4.“癸酉,師陳于皐。”(《齊晉韋之戰》)該句中“于”的詞性和含義是()?

A.介詞,到B.介詞,在

C.介詞,從

5.下列加點連詞“而”,用作并列關系的ー項是()?

A.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賈誼《過秦論》)

B.(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

C.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論積貯疏》)

6.關于古代漢語中的“也”,下列說法正確的ー項是()?

A.“也”字用作語氣助詞,可以放在句尾,不可以放在句中

B.“也”字用于復句最后ー個分句的句尾,表示對這個復句的結論的確認

C.用于判斷句句尾是“也”最基本的用法,有時“也”也用于敘述句和疑問句句尾

7.下列不屬于邢爵做注解的是()。

A.《論語》B.《禮記》

C.《孝經》

8.以下屬于排律對仗要求的是()。

A.不用對仗

B.前ー聯對仗,或者后ー聯對仗,不作統ー規定

C.除首尾兩聯外,都要對仗

9.詞律載有最長的詞是()?

A.《鶯啼序》B.《竹枝詞》

C.《木蘭花》

10.詞的段落有專門的名稱,“三疊”指詞()。

A.不分段B.分兩段

C.分三段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5題20分)

11.下列選項中存在承前省略現象的是()。

A.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左傳》)

B.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

c.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王安石《性說》)

D.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日:“再,斯可矣。”(《論語》)

12.下列例句中的“夫”,被用作語氣助詞的有()〇

A.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B.孟子日:“術不可不慎。”信夫!(《獄中雜記》)

C.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諫逐客書》)

D.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賢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13.下列屬于《十三經注疏》的是(),

A.《春秋左傳正義》B.《春秋公羊傳注疏》

C.《春秋谷梁傳注疏》D.《孟子注疏》

14.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

A.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B.因不了解古代漢語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C.不了解古代生活和典章制度而造成的誤譯

I).不明白解詞或翻譯的區別而造成的誤譯

15.近體詩中七言的平仄句式有()。

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2題30分)

16.請舉例說明古代漢語“所”字詞組常見的幾個類型。

17.舉例說明“然”字的語法功能有哪些?

四、翻譯題(共20分)

18.把下列文言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噫!以茲丘之勝(1),致(2)之洋、鎬、鄂、杜,則貴(3)游之士爭買者,日(4)增千金

而愈不可得。今棄是(5)州也,農夫、漁夫過而陋(6)之。賈(7)四百,連歲(8)不能售。而

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9)乎?書(10)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選自《鉆鍋潭西小丘記》)

注:加著重號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余語句共10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2年春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開卷)

2022年7月

ー、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L《史記》的體裁屬于(兀

A.國別體B.紀傳體

C.編年體

2.()是表示人稱、指示或疑問的詞。

A,副詞B.代詞

C?介詞

3.“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韓非子?五蠹》)該句中“雖”的詞性和意思是()〇

A.副詞,即使B.副詞,雖然

C.連詞,即使

4.“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聊齋志異?促織》)該句中“若”的詞性和含義是()?

A.介詞,像……似的B.副詞,仿佛

C.助詞,……的樣子

5.下列加點連詞用作連接句子的ー項是()〇

A.生莊公及公叔段。(《鄭伯克段于鄢》)

B.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C.居ー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韓信拜將》)

6.下列屬于句尾語氣助詞的ー項是()〇.

A.也B.蓋

仁者

7.下列學者中不屬于注釋家的是(兀

A.毛亨B.司馬相如

C.鄭玄

8.“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資治通鑒》)該句中加點字的

含義是()。

A.爭相投水自殺B.爭相從水路逃走

C.爭著投水

9.下面說法有誤的ー項是()?

A.意譯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的整體翻譯的

今譯方法

B.直譯要求忠實于原文,它比意譯靈活

c.意譯不強求字、詞、句的對等,而著重從整體上表達原作的內容,力求體現原作的

采神韻

10.詩律就是詩的格律,是作()時所遵守的規則。

A.古體詩B.近體詩

C.十四行詩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5題20分)

11.下列習慣句式中,可以用來表達反問語氣的是()。

A.如何、若何、奈何B.何……為、何以……為

C.孰與...D.不亦...乎、得無....乎

12.下列詞是第一人稱代詞()〇

A.吾B.我

C.予(余)D.汝

13.下列各句中的“非”,其詞性為副詞的應是()。

A.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書》)

C.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知》)

D.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毛遂自薦》)

14.根據語氣助詞在句中所表達的語氣不同,可以將句子分為()〇

A.陳述句B.疑問句

C.祈使句D.感嘆句

15.鄭玄注的“三禮”包括()?

A.《禮書》B,《周禮》

C.《儀禮》D.《禮記》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2題30分)

16.古代文體按照語言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哪幾類?請舉例。

17.近體詩與古體詩在押韻上有哪些不同要求?

四、翻譯題(共20分)

18.請將下列文言文片段翻譯為現代漢語。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

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人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

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

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選自《諫逐客書》)

注:加點的重點字詞每個1分,共10分;其他語句翻譯共10分,有錯誤酌情扣分。

試卷代號:2391

國家開放大學2021年秋季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古代漢語(2)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開卷)

(供參考)

2022年1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0題30分)

1.C2.C3.B4.B5.A

6.B7,B8.C9.A10.C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5題20分)

11.ACD12.BCD13.ABCD14.ABCD15.ABCD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2題30分)

16.請舉例說明古代漢語“所’’字詞組常見的幾個類型。

答:(1)“所”字詞組單獨用于主語、賓語、判斷句謂語。例如:“粟者,民之所種。”(5分)

(2)“所”字詞組用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之前作定語。“所”字對中心詞有指示作用,而無稱代作用。例

如:“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則積年不徒。”(5分)

(3)“所”字詞組和代詞“者”結合.組成“所……者”的結構形式。“所”字詞組作定語,“者”字是中心詞。

“所”字有指示中心詞的作用,而無稱代作用。例如:“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5分)

(4)“所”字與介詞“以”、“從”、“為”、“與”、“由”等結合,組成介賓詞組“所以”、“所從”、“所為”、“所與”、

“所由”等,表示行為的原因、根據、處所、方式、目的等。“所以”等與相關的動詞或詞組又組成一個詞組,這樣

的詞組仍可以叫做“所''字詞組,具有名詞性。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5分)

【答對3點即可。毎小點中,沒有舉例說明,扣1分。】

17.舉例說明“然''字的語法功能有哪些?

答:“然''字常用作連詞,也可用作代詞或詞尾。

(1)連詞“然”:“然”字用作連詞,連接句或段,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可是”或“然而”等。(4分)

例如:

“i甚雖暴抗,犖聞言則大愧。”(《段太尉逸事狀》)句中的連詞“然”表示轉折關系。(1分)

(2)代詞“然”:“然”用作指示代詞,常指代上文所說的情況,一般充當謂語。(4分)例如:

“今之君子則不修。”(《原毀》)句中的代詞“然”即充當謂語。(1分)

(3)詞尾“然”:“然”附在形容詞、動詞、象聲詞的后面,作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