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_第1頁
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_第2頁
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_第3頁
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_第4頁
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磁MRI檢查操作規范第一章MRI檢查注意事項第一節安全事項一、病人安全事項1.絕對禁忌癥身體內裝有心臟起博器及神經刺激器者,并避免進入5高斯線以內(即磁體間內)。曾做過動脈瘤手術帶有動脈瘤夾者(材料為鐵磁性物質)。各種藥物灌注泵植入者(材料為鐵磁性物質)。裝有人工心臟瓣膜或人工角膜者。體內植入各種電子裝置者。有眼球內金屬異物或內耳植入金屬假體者。高燒患者。2.相對禁忌癥體內有各種金屬異物(假牙、避孕環、金屬植入物、術后金屬夾,槍傷彈片存留等)位于掃描范圍內時,應慎重掃描,以防止金屬物運動或產熱造成病人損傷,金屬物亦可產生偽影而防礙診斷。如掃描其它部位,亦應注意病人有無不適感。昏迷、神志不清、精神異常、易發癲癇或心臟驟停者、嚴重外傷、幽閉癥患者、幼兒及不配合的病人,要在醫生或家屬監護下進行。孕婦和嬰兒應征得醫生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再行掃描。近期使用染發劑。危重患者需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統者。參照非鐵磁體內植入物MRI檢查規范。二、掃描注意事項進入MR掃描室前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告知MR檢查禁忌癥及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對于自己不能回答的患者,詢問陪同家屬及查看病史記錄,并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屬物品,最好更換配套病員服,掃描醫生也要注意自身.有無金屬物品,不得麻痹大意、心存僥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掃描前向患者說明存在噪聲的原因,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告知檢查時注意事項及配合檢查的重要性,進行相關檢查部位的體位、呼吸方式的訓練,以使掃描圖像更加清晰、無干擾。對于因病情不能夠合作但仍需檢查患者,一方面建議臨床其他檢查替代,一方面應詳細向臨床醫生及患者、家屬詳細說明可能出現的結局,取得諒解后方可進行檢查!掃描過程中病人身體(皮膚)不要直接觸碰磁體內壁及各種導線,防止病人灼傷。紋身(紋眉)、化妝品、染發等應事先去掉,因其可能會引起灼傷。病人應帶耳塞,以防聽力損傷。詳細做好患者登記工作,準確輸入患者體重,留下地址及電話號碼。使用平面回波成象EPI掃描時,要注意病人有無外周神經刺激癥狀,如病人有肢端的刺麻感,肌肉的抽搐等癥狀,應立即停止EPI掃描,而改用其它脈沖序列掃描。用EPI掃描時,病人兩手不能交叉放在一起,雙手亦不要與身體其它部位的皮膚直接接觸,這樣可減少外周神經刺激癥狀的出現。三、工作人員安全事項磁共振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均必須熟知和遵守本室各種安全事項。所有需要進入磁體間的各類人員應去除一切金屬及磁性物品。操作人員給患者擺位時,最好面向大門站立,以防無關人員進入。四、設備安全事項1.緊急開關及監測裝置EmergencyStop鍵:用于磁體間的緊急情況(如失火等)。位于鍵盤上方及磁體兩側的紅色按鈕,按下后可切斷磁體間的電源。此時掃描床可通過釋放鍵手動拉出。EmergencyRundown:即人工“失超”(Quench)裝置.位于磁體間內,只有在由于磁體的磁力作用危及病人生命的情況下才行人工失超,以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氧氣監測器。病人報警手柄。2.緊急情況及其處理(1)病人緊急情況:①EmergencyStop②將病人移出掃描間,必要時通知搶救人員。(2)設備緊急情況失超跡象:(A)較大的異常噪音,如“嘶嘶”聲;(B)磁體間內有白霧出現;(C)監視器屏幕傾斜或色彩改變。3.處理方案EmergencyStop鍵。通過話筒告訴病人鎮靜配合。(3)迅速撤離病人。(4)通知工程師。4.其它緊急情況:如失火、異常噪音、外界危害等。(1)EmergencyStop鍵(2)迅速撤離病人。(3)關機。

第二章MRI檢查操作總體要求第一節基本規范線圈選用合適。患者體位標準。檢查方位準確。掃描基準線符合要求。脈沖序列選擇得當。幾何參數選擇適當。掃描參數應與機型相匹配。其他輔助優化技術應用合理,如呼吸門控,心電門控,流動補償等。合理控制運動,呼吸,血管/腦脊液搏動,異物/金屬等偽影。每個檢查部位,原則上要求≥2個檢查方位(其中一個為基本檢查方位)圖像重建要求規范。

第三章各部位檢查操作規范第一節顱腦與五官一、頭顱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雙眉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顱底部設定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失狀位定位像。范圍為門齒咬合面至顱頂,包括全腦。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Sag),橫軸位(Tra)②輔助檢查方位:冠狀位(Cor)。掃描基準①矢狀位(Sag):平行于大腦縱裂。②橫軸位(Tra).:平行于前聯合和后聯合的連線,(Sag定位)。掃描序列①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TIW1,矢狀位T1WI.②輔助檢查序列:橫軸位DWI,抑脂,T2FLAIR,SWI,MRS。檢查要領①頭部制動。采取合理的FOV,層厚,層間隔,以滿足診斷要求并控制成像時間。3.MR增強掃描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矢狀位(Sag)②輔助檢查方位:冠狀位(Cor),現實最佳方位。檢查序列①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的T1WI。②輔助檢查序列:脂肪抑脂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4.顱腦MRA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基本檢查序列:3DTOF-MRA或3DPC-MRA。基本掃描范圍:以Willis環為中心,至少包括胼胝體上緣,特殊情況根據病變范圍適當調整。掃描基準:Tra:平行于胼胝體膝部下緣和壓部下緣的連線或前顱凹底(Sag定位)圖像重建MIP重建。5.顱腦MRV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Sag)檢查序列:3DPC-MRA或2DTOF-MRA掃描基準:Sag-3D法定位于大腦縱裂平行(Cor定位),Sag-2DTOF-MRA定位與大腦縱裂呈10°--20°夾角,(Tra定位)基本掃描范圍:覆蓋全顱圖像重建:MIP重建。二、鞍區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雙眉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顱底部設定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整個鞍區。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Sag),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橫軸位(Tra)掃描基準①矢狀位(Sag):平行于大腦縱裂。(Cor定位)②冠狀位(Cor):平行于垂體柄或垂直于垂體垂窩(Sag定位)③橫軸位(Tra).:平行于前顱凹底或垂直于垂體及垂體柄連線,(Sag定位)。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序列:冠狀位T2WI,TIW1,矢狀位T1WI。3.MR增強掃描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Sag),冠狀位(Cor)②輔助檢查方位:橫軸位(Tra)檢查序列①基本檢查序列:冠狀位動態掃描T1WI(用于垂體微腺瘤),冠狀位T1WI,矢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①常規:劑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動態掃描;劑量0.1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三、眼與眼眶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雙眼外眥連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閉眼以減少眼球自主性運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上下方分別設定預飽和帶。2.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包括眼眶上下緣,雙眼球前緣至視交叉區域。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②輔助檢查方位:斜冠狀位,斜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Tra):平行于視神經長軸。(Sag定位)冠狀位(Cor):平行于兩側晶狀體連線或垂直于硬腭(Sag或Tra定位)斜冠狀位.:垂直于同側視神經長軸,(Tra定位)。斜矢狀位:平行于同側視神經長軸,(Tra定位)。(4)掃描序列①基本檢查序列:冠狀位T2WI,TIW1,橫軸位T2WI,T1WI..輔助檢查序列:橫軸位非脂肪抑脂T1WI,,斜冠狀位脂肪抑脂T2WI②檢查要領重點囑咐患者保持閉眼。盡量采取較小的FOV來獲得足夠的空間分辨率。3.MR增強掃描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斜矢狀位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和冠狀位脂肪抑脂T1WITSE。輔助檢查序列:動態增強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動態掃描;劑量0.1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四、耳與內聽道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雙耳連線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上下方分別設定預飽和帶。2.面、聽神經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包括雙側內耳及內聽道區。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②輔助檢查方位:斜冠狀位,斜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Tra):平行于兩側顳葉底部連線,(Sag定位)。冠狀位(Cor):平行于雙側內聽道連線,(Tra定位)。③斜矢狀位:垂直于同側聽神經,(Tra內聽道層面定位)。④斜冠狀位:平行于同側聽神經,(Tra內聽道層面定位)。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T1WI3.面、聽神經MR增強掃描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斜冠狀位,斜矢狀位,最佳顯示方位。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冠狀位T1WI輔助檢查序列:橫軸位脂肪抑脂T1WI,冠狀位脂肪抑制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對比劑4.內耳膜迷路造影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基本檢查序列:3D重T2WI掃描基準:Tra-----平行于胼胝體膝部下緣和壓部下緣的連線或前顱凹底(Sag定位),平行于兩側顳葉底部連線(Cor定位)圖像重建:MIP、MPR五、鼻與鼻竇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頭正交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鼻根部的中點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平靜呼吸。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下方分別設定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包括口底至額竇上界的全部鼻腔及鼻竇。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Tra):平行于硬腭水平。(Sag定位)冠狀位(Cor):垂直于硬腭水平(Tra定位)③矢狀位.:平行于大腦縱裂(Tra或Cor定位)。掃描序列橫軸位T2WI,T1WI,冠狀位T2WI,T1WI,橫軸位抑脂序列3.MR增強掃描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矢狀位。(2)輔助檢查方位:最佳顯示方位。(3)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冠狀位T1WI(4)輔助檢查序列:橫軸位脂肪抑脂T1WI,冠狀位脂肪抑制T1WI。(5)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六、鼻咽與口咽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眼眶下緣連線的中點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勿做吞咽運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下方分別設定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包括顱底至會厭軟骨水平。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Sag)。掃描基準橫軸位(Tra):平行于硬腭水平。(Sag定位)冠狀位(Cor):垂直于硬腭水平(Tra定位)矢狀位.:平行于腦干或頸椎(Tra或Cor定位)。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T1WI,冠狀位T2WI,T1WI輔助檢查序列:脂肪抑制3.MR增強掃描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矢狀位(Sag)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ra),冠狀位(Cor)T1WITSE。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七、頜面部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眼眶下緣連線的中點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頭顱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頭部制動,減少頜面部自主運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上,下方分別設定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位定位像,范圍包括眼眶下緣至下頜角頜面部區。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Tra):平行于硬腭水平。(Sag定位)冠狀位(Cor):垂直于硬腭水平(Tra定位)矢狀位:平行于大腦縱裂(Tra或Cor定位)。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T1WI.,.冠狀位T2WI,T1WI輔助檢查序列:脂肪抑制3.MR增強掃描(1)檢查方位①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矢狀位(Sag)②輔助檢查方位:最佳顯示方位(2)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ra),冠狀位(Cor)T1WITSE。(3)造影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第二節頸部一、喉/甲狀腺/甲狀旁腺/頸部軟組織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或頸部相控陣線圈患者體位:仰臥,頭先進,使人體及頸部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肩部盡量下垂,頸部完全拉直。對待駝背患者可在臀部放置軟墊,頸部不適患者可稍微抬高頭部在頭后放置軟墊。患者配合:囑患者平靜呼吸,勿做吞咽運動,頸部制動。體表定位:喉結處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向連線,人體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向連線。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上,下,左,右分別設定與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成像范圍:上至硬腭,下至胸廓入口水平,根據成像靶區適當調整。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Sag)。掃描基準掃描橫軸位:采用Sag及Cor定位,定位線垂直于氣管,范圍上至硬腭,下至第一胸椎水平,具體視病部位確定,掃描范圍一般以病變為中心。掃描冠狀位:采用Sag及Cor定位,定位線平行于氣管,前至鼻咽部,后至椎體前緣,具體視病部位確定,掃描范圍一般以病變為中心。掃描矢狀位:采用Cor及Tra定位,定位線平行于正中矢狀線,范圍包括兩側軟組織,具體視病部位確定,掃描范圍一般以病變為中心。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冠狀位T1WI,橫軸位T2WI,T1WI,T2WI抑脂輔助檢查:冠狀位T2WI,橫軸位DWI3.MR增強掃描必須在頸部平掃檢查后發現可疑病灶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同平掃,并且要求患者和家屬需簽署(增強檢查同意書)。檢查方位:常規橫軸位(Tra),Cor,輔助Sag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T2WI,抑脂。輔助檢查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劑量0.2ml/kg.。用法:用手推注入對比劑。二、頸部血管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患者仰臥,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患者配合:囑患者平靜呼吸,勿做吞咽運動,頸部制動。體表定位:下頜連線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向連線,頸部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向連線。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動脈成像在動脈遠端設置平行于成像層面的預飽和帶,靜脈成像在動脈近端設置平行于成像層面的預飽和帶。2.常規頸部MRA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成像范圍:突出顯示主動脈至基底動脈,根據成像靶區適當調整。掃描方位:橫軸位(Tra),掃描基準矢狀位定位像上,定位線垂直于頸部血管走形,范圍上至寰椎上緣下至第一胸椎平面冠狀定位像上,定位線平行于頸部血管走形,范圍上至寰椎上緣下至第一胸椎平面檢查序列:基本檢查3DTOF檢查要領:檢查前告知患者掃描中減少吞咽動作,保持靜止不動。圖像處理:MIP重建3.常規頸部MRV定位像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像,成像范圍:突出顯示頸靜脈和鎖骨下靜脈,根據成像靶區適當調整。檢查方位:橫軸位(Tra),掃描基準矢狀位定位像上,定位線垂直于頸部血管走形,范圍上至寰椎上緣下至第一胸椎平面冠狀定位像上,定位線平行于頸部血管走形,范圍上至寰椎上緣下至第一胸椎平面檢查序列:基本檢查2DTOF。檢查要領:檢查前告知患者掃描中減少吞咽動作,保持靜止不動。圖像處理:MIP重建三、臂叢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患者體位:患者仰臥,頭先進,用墊子抬高頭部,使頸椎前傾,頸胸椎生理曲度變直,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患者配合:囑患者平靜呼吸,勿做吞咽運動,頭頸部制動。輔助優化技術:流動補償,在成像層面上下方設立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及掃描范圍:三平面定位,掃描范圍頸4-胸2。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冠狀位T1WI及T2WI,冠狀位及橫軸位T2WI脂肪抑制。輔助檢查:橫軸位背景抑制的DWI序列,矢狀位T1WI,T2WI。掃描基準橫斷面掃描:以冠狀位及矢狀位定位,掃描線平行于椎間盤,掃描范圍頸4-胸2椎體。冠狀位掃描:以矢狀位定位,掃描線與頸6-7椎體后緣平行,掃描范圍椎體的前緣和椎管的后緣,雙側包括肩關節以內。圖像處理:MIP處理。第三節胸部一、肺/縱膈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控陣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患者配合:均勻呼吸及呼吸末屏氣配合,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或心電門控,使用上下飽和帶,以減少呼吸及血管搏動偽影。2.MR平掃掃描范圍:從胸廓入口至膈肌角,胸骨角與劍突連線中點為定位中心。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Tra),冠狀位(Cor)。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Sag)。掃描序列基本檢查:冠狀位T1WI及T2WI,冠狀位及橫軸位T2WI脂肪抑制。輔助檢查:橫軸位背景抑制的DWI序列,矢狀位T1WI,T2WI。掃描基準三平面定位。屏氣校準掃描。呼吸觸發軸位T2WI掃描、呼吸觸發軸位DWI掃描、屏氣軸位T1WI。輔助掃描:呼吸門控斜冠狀位T2WI壓脂掃描,平行于主支氣管。注意事項肺部檢查首選CT使用較大FOV,相位編碼方向使用部分編碼,以減少成像時間。肺部磁場不均勻,使用局部勻場。檢查前訓練患者呼吸及屏氣已取得患者配合。注意調節呼吸門控,大于24使用三次呼吸間隔,呼吸頻率小于14改回波鏈為21。斜冠狀位相與氣管平行,能清楚顯示氣管分叉,隆突區病變。3.MR增強掃描屏氣軸位LAVA。屏氣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屏氣冠狀位T1WI增強。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二、心臟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控陣線圈或心臟專用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患者配合:均勻呼吸及呼吸末屏氣配合,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或心電門控,使用局部勻場框。2.MR成像方法掃描范圍:主動脈弓至心尖部。定位中心:第六胸椎水平。掃描方位:四腔心、兩腔心、短軸位掃描方案:平掃+增強實時動態定位屏氣相位校準掃描四腔心位:亮血電影序列掃描,在二腔心位上定四腔心位,定位線通過二尖瓣與左室心尖長軸,共掃三層。二腔心位:亮血電影序列掃描,在四腔心位上定二腔心位,定位線通過二尖瓣與左室心尖長軸,共掃三層。心臟短軸位:亮血電影序列掃描,在四腔心位上定心臟短軸位,左室流入、流出道掃描:定位線以左室為中心,穿過左室二尖瓣和主動脈根定位線掃描。左室長軸位掃描:定位線通過二尖瓣中心至心尖連線。右室長軸位掃描:定位線通過三尖瓣中心至心尖連線。三、胸部大血管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控陣線圈或心臟專用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患者配合:呼吸末屏氣配合。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2.MR成像方法定位中心:以胸骨柄與劍突連線中點為中心。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掃描橫軸位BFFE----M2D斜矢狀位面M2D-MRA四、乳腺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乳腺專用線圈。患者體位:俯臥位,足先進,雙側乳腺置于乳槽內,雙手前伸,輔助優化技術:使用上下飽和帶,以減少血管搏動偽影。2.MR平掃定位中心:乳頭平面。掃描方位:橫軸位,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掃描橫軸位STIR,T1WI橫軸位DWIb=1000左矢狀位STIR右矢狀位STIR注意事項橫軸位相位編碼方向:前后向,以減少心臟及呼吸運動偽影。乳腺掃描應使用局部勻場,以減少重建偽影。橫軸位DWI相位編碼方向為左右不需要使用呼吸門控。3.MR增強掃描橫軸位:3D高分辨率脂肪抑制LAVA三期動態掃描冠狀位:3D高分辨率脂肪抑制LAVA(根據需要)矢狀位:3D高分辨率脂肪抑制LAVA(根據需要)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后處理:3DMIP后處理重建第四節腹部一、肝臟、脾臟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呼吸門控,流動補償,橫軸位檢查層面上下加飽和帶。患者準備:檢查前4小時禁食水,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MR平掃定位中心:劍突。掃描范圍:自膈頂至肝下緣。掃描方位:橫軸位、冠狀位,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掃描屏氣雙回波橫軸位T2WI呼吸觸發橫軸位T1-WATS-BH,呼吸觸發橫軸位DWI冠狀位BTFE-BH。3.MR增強掃描掃描方案:三維容積內插快速擾相GRET1WI序列,其次是2D擾相位GRET1WI序列,并選用脂肪抑制技術。對比劑:0.1mmol/Kg(即0.2ml),成人一般為15ml左右,流速2-3ml/s,手推注掃描時相:肝動脈期的時間為23-25,門靜脈期50-60s;平衡期3-4min。二、胰腺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線圈上下兩片擺放應對齊。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流動補償,橫軸位檢查層面上下加飽和帶。患者配合:檢查前4小時禁食水,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MR平掃定位中心:劍突,注意將肝臟擺于線圈中心。掃描范圍:自胃頂至腎門下緣。掃描方位:橫軸位、冠狀位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掃描。屏氣雙回波橫軸位T2WI。呼吸觸發橫軸位T1WI脂肪抑制。呼吸觸發冠狀位T2WI脂肪抑制。呼吸觸發橫軸位DWI(可選)。3.MR增強掃描屏氣橫軸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屏氣冠狀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延遲掃描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三、膽道水成像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流動補償,橫軸位檢查層面上下加飽和帶。患者配合:檢查前4小時禁食水,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掃描方案定位中心:劍突。掃描范圍:自膈頂至肝下緣。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T2W-SPAIR-BH脂肪抑制。在橫軸位圖像上找到有左右肝管的層面,定冠狀位2D或3D重T2WI加脂肪抑制技術FSEMRCP序列,定位線平行于左右肝管的走行方向;使用呼吸觸發技術掃描膽道;最后對圖像進行重建。四、腎上腺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流動補償,橫軸位檢查層面上下加飽和帶。患者配合: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MR平掃定位中心:劍突與肚臍連線中點。掃描范圍:左腎上腺上極至右腎門。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屏氣雙回波SDUAL-FFE。呼吸觸發T1WI呼吸觸發冠狀位T2WI呼吸觸發DWI(占位性病變可選)3.MR增強掃描屏氣橫軸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屏氣冠狀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延遲掃描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五、腎臟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流動補償,橫軸位檢查層面上下加飽和帶。患者配合: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MR平掃定位中心:劍突與肚臍連線中點。掃描范圍:左腎上腺上極至右腎下極。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掃描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屏氣雙回波T2WI。呼吸觸發T1WI。呼吸觸發DWI。呼吸觸發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屏氣橫軸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屏氣冠狀位LAVA,層厚4mm。屏氣橫軸位LAVA延遲掃描,層厚3mm。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六、尿路水成像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患者配合:檢查前六小時禁食水,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掃描方案定位中心:肚臍掃描范圍:從腎臟至膀胱序列選擇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呼吸觸發T2WI脂肪抑制呼吸觸發sMRCP-3D-HR呼吸觸發ssh-MRCPrad七、腹膜后病變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流動補償等。患者配合:檢查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MR平掃定位中心:肚臍。掃描范圍:至胸12至腹主動脈分叉。平掃方案: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呼吸觸發T1WI脂肪抑制序列。屏氣雙回波T2WI。呼吸觸發DWI(可選)。⑥呼吸觸發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屏氣橫軸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屏氣冠狀位LAVA。屏氣橫軸位LAVA延遲掃描。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八、腹部血管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使用呼吸門控。患者配合:檢查訓練患者均勻呼吸及屏氣。2.平掃MRA定位中心:劍突下緣。掃描范圍:包括整個腹主動脈。平掃方案:斜冠狀位。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2DTOF----MRA三平面定位像。3.增強MRA橫軸位T2WI脂肪抑制:范圍包括雙側腎臟(定位同腎臟橫軸位掃描)。屏氣冠狀位SSFSE:范圍包括雙側腎臟。屏氣斜冠狀位:透視觸發CE—MRA(范圍前面包括腹主動脈,后面包括雙側腎臟。動態定位四腔心,待左心室有藥后囑患者吸氣,屏氣再進行掃描)。屏氣LAVA序列:包括雙側腎臟。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3DMIP圖像后處理。九、膀胱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在成像層面上下設定預飽和帶,加局部勻場。患者配合:掃描前2小時飲水,膀胱充盈1/2以上較佳。2.MR平掃定位中心:恥骨聯合上緣掃描范圍:上至膀胱頂部下至恥骨聯合上緣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輔助檢查方位矢狀位(4)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T2W-TSE,T1W-TSE,矢狀位,冠狀位T2W-SPAIR抑脂橫軸位DWI3.MR增強掃描屏氣橫軸位LAVA,3mm屏氣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3mm。屏氣冠狀位LAVA,3mm。屏氣橫軸位LAVA延遲掃描,3mm。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十、子宮附件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輔助優化技術:在子宮的上方和前方設定預飽和帶。患者配合:掃描前2小時飲水,膀胱充盈1/2以上較佳。2.MR平掃定位中心:恥骨聯合上緣掃描范圍:上至膀胱頂部下至恥骨聯合上緣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屏氣相位校準圖像③橫軸位(T2WI或T2WI+FS,T1WI):矢狀位中調節到膀胱、子宮,直腸顯示最好層面,由卵巢上緣向下到恥骨聯合下緣,冠狀位中調整定位線角度及左右位置。④矢狀位(T2WI+FS):針對子宮的掃描,矢狀面壓脂T2平行于子宮長軸,添加局部勻場。頻率編碼為上下方向。⑤橫軸位DWI,b=1000冠狀位(T2WI+FS):包含全部卵巢、膀胱、子宮。3.MR增強掃描橫軸位3DLAVA序列。矢狀位3DLAVA序列。冠狀位3DLAVA序列。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十一、陰囊及睪丸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患者配合:檢查前將膀胱排空以消除膀胱搏動偽影。輔助優化技術:掃描前洗腸或排空腸道,以減少腸道偽影干擾,添加局部勻場。2.R平掃定位中心:恥骨聯合下緣掃描范圍:恥骨聯合下緣至陰囊底部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輔助方位可選矢狀位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T2WI、T1WI橫軸位T2WI+SPAIR橫軸位DWI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橫軸位LAVA。橫軸位LAVA三期動態增強。冠狀位LAVA。矢軸位LAVA掃描。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十二、前列腺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患者配合:檢查前將尿排空以消除膀胱搏動偽影。輔助優化技術:在前列腺的上方和前方分別加飽和帶。2.MR平掃定位中心:恥骨聯合上緣掃描范圍:上至膀胱頂下至恥骨聯合下緣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可選矢狀位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相位校準圖像。橫軸位T2WI+T1WI。橫軸位T2WI+SPAIR。橫軸位DWI。冠狀位T2WI(5)注意事項患者有血性精液,疑有陰囊炎時應加T1WI加脂肪抑制。已有前列腺惡性腫瘤者,應加掃T2WI橫軸位脂肪抑制大FOV掃描。3.MR增強掃描橫軸位LAVA。橫軸位LAVA七期動態增強。冠狀位LAVA。矢軸位LAVA掃描。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第五節脊柱與脊髓一、頸椎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頭頸聯合線圈,全脊柱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下頜連線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頸部正中矢狀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頸部制動,避免或減少吞咽動作。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掃描范圍:顱底至第二胸椎水平。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橫軸位。輔助檢查方位:環樞關節交界區用冠狀位。掃描基準矢狀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頸髓縱軸橫軸位掃描:椎間盤及髓內病變:矢狀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椎體終板,椎體病變:平行于椎體橫軸。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矢狀位T2WI,T1WI,橫軸位T2WI。輔助檢查序列: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頸椎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二、胸椎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全脊柱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腋中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頸靜脈切跡與劍突連線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的縱線。患者配合:全身制動,減少或避免動作。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掃描范圍:第五頸椎至第三腰椎水平。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橫軸位。輔助檢查方位:冠狀位。掃描基準矢狀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胸髓縱軸橫軸位掃描:椎間盤及髓內病變:正中矢狀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椎體終板;椎體病變:平行于椎體橫軸。冠狀掃描:矢狀位或橫軸位上定位,垂直于興趣區脊髓縱軸。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矢狀位T2WI、T1WI,橫軸位T2WI輔助檢查序列: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胸椎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三、腰骶椎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全脊柱相共振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體表定位:腋中線對準“十字”定位燈的橫線,“十字”定位燈對準正中矢狀線臍上3cm處。患者配合:全身制動,減少或避免動作。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掃描范圍:第十胸椎至尾椎水平。檢查方位:基本檢查方位:矢狀位、橫軸位。輔助檢查方位:冠狀位。(4)掃描基準:矢狀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胸髓縱軸。橫軸位掃描:椎間盤及髓內病變:正中矢狀定位像上定位,平行于椎體終板,椎體病變:平行于椎體橫軸。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矢狀位T2WI,T1WI,橫軸位T2WI。輔助檢查序列:冠狀位T2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腰椎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第六節四肢與關節一、肩關節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包繞式柔性線圈或專用肩關節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被檢側肩關節平放,掌心向前,盡量置于床中心。體表定位:肩關節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患者配合:被檢側手臂加沙袋固定避免動作,全身制動輔助優化:流動補償,在胸腔部加預飽和帶。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或冠狀定位像,包括肩鎖關節上方至肱骨外科頸下緣。檢查方位:矢狀位、橫軸位、冠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平行于關節盂。斜冠狀位掃描:橫軸位向上定位,定位線垂直于關節盂。斜矢狀位掃描:橫軸位上定位,定位線平行于關節盂。檢查序列基本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斜冠狀位T2WI,T1WI,斜矢狀位T2WI,T1WI.輔助檢查序列質子像,斜冠狀位、斜矢狀位脂肪抑制。3.MR增強掃描至少在肩關節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斜矢狀位、斜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斜矢狀位T1WI、斜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二、上肢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包繞式柔性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被檢側上肢平放,掌心向前,盡量置于床中心。體表定位:病變部位在體表加定為標記,病變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患者配合:被檢側前臂加沙袋固定避免動作,全身制動。輔助優化:流動補償。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或冠狀定位像,至少包括一個關節。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垂直于肱骨長軸。冠狀位掃描:橫軸位或矢狀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平行于肱骨長軸。③矢狀位掃描:橫軸位或冠狀位上定位,定位線平行肱骨長軸。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冠狀位T2WI,T1WI,矢狀位T2WI,T1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上肢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三、肘關節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包繞式柔性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被檢側上肢平放,掌心向前,盡量置于床中心。體表定位:肘關節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患者配合:被檢側前臂加沙袋固定避免動作,全身制動輔助優化:流動補償。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定位像,包括肱骨下段至尺撓骨上段。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掃描:基于矢狀位,定位線垂直于尺撓骨長軸,平行于關節面。冠狀位掃描:基于橫軸位或矢狀位,定位線平行于尺撓骨長軸,垂直于關節面。③矢狀位掃描:基于橫軸位或冠狀位,定位線平行與尺撓骨長軸,垂直于關節面。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冠狀位T2WI,T1WI,矢狀位T2WI,T1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肘關節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四、腕關節和手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包繞式柔性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頭先進,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被檢側上肢平放,掌心向前,盡量置于床中心。體表定位:腕關節中心對準“十字”定位燈。患者配合:被檢側前臂加沙袋固定避免動作,全身制動。輔助優化:流動補償。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或矢狀定位像,包括尺撓骨下段至手指末端。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掃描:在矢狀位定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垂直于尺撓骨長軸。冠狀位掃描:橫軸位或矢狀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平行于尺撓骨長軸。③矢狀位掃描:橫軸位或冠狀位上定位,定位線平行與尺撓骨長軸。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冠狀位T2WI、T1WI,矢狀位T2WI,T1WI。3.MR增強掃描至少在腕關節和手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序列:橫軸位T1WI、矢狀位T1WI、冠狀位T1WI。對比劑使用方法:常規劑量0.2ml/kg,給藥方法為用手推注五、髖關節1.檢查準備線圈選擇:相控陣體線圈。患者體位:仰臥位,雙手置于身體兩側,盡量保持兩側髖關節對稱。體表定位:正中矢狀位對準“十字”定位燈縱向線,髂前上棘與恥骨連線中點下2.5cm水平對準“十字”定位燈橫向線。患者配合:全身制動。輔助優化:流動補償。2.MR平掃定位像:三平面定位像或冠狀定位像。檢查方位:橫軸位、冠狀位掃描基準橫軸位掃描:在冠狀位定位像上定位,范圍自股骨頭上緣至小轉子。②冠狀位掃描:橫軸位或矢狀位像上定位,定位線平行于股骨長軸。檢查序列:橫軸位T2WI、T1WI,冠狀位T2WI、T1WI,輔助序列為質子像3.MR增強掃描至少在髖關節平掃序列影像基礎上,繼續進行增強檢查。檢查準備,定位像及掃描范圍,掃描基準,顯示結構,檢查要領同平掃。增強檢查方位:橫軸位;輔助方位:矢狀位、冠狀位。檢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