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池上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池上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池上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池上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池上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池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讀中理解詩意,想象中感悟詩境,體會童真和童趣。2.能正確、流利地吟誦古詩,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及全詩中充盈的快樂。教學重點:感悟詩境,體味童真、童趣。教學難點:“偷采白蓮回”中“偷”字的理解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以舊引新,把握基調。導入:童年是一支快樂的歌,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童年是韻律無窮的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古詩中,去尋找童年的快樂。春天萬物復蘇,趕快在這美好的季節,放飛風箏。出示ppt1《村居》指名讀。夏天,小娃娃想捉鳴叫捉蟬兒,又怎么做的呢?出示ppt2《所見》,指名讀。你瞧,古代小朋友雖然沒有變形金剛、芭比娃娃,也沒玩過溜溜球、過山車,但他們卻能從大自然中獲得屬于他們的樂趣,真叫人羨慕呀!今天我們再去認識一個小娃娃,他和你們一樣淘氣,一樣可愛呢!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ppt3出示白居易像)簡介白居易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池塘邊散步,無意中看到了塘里發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寫了下來。題為:池上。就是池塘之上。這首詩語言樸實,卻寫得鮮活有趣,怎么讀呢?南宋的朱熹爺爺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出示ppt4):“要讀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對,就是要我們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流利。出示ppt5《池上》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要求,放開聲音讀一讀《池上》。讀好以后,再讀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指名讀,正音。過渡:很好,同學們都注意到了節奏。但我們不僅要讀出節奏,而且還要讀出古詩的味兒。怎么讀呢?出示ppt6看,古詩上多了些什么?咱們試著把第一聲、第二聲的字讀得上揚一些,長一些,用向上的箭頭來表示;把第三聲、第四聲的字音調讀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古詩上多了些什么?咱們試著把第一聲、第二聲的字讀得上揚一些,長一些,用向上的箭頭來表示;把第三聲、第四聲的字音調讀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師帶手勢范讀。同桌練習,也可以加上手勢讀。指名讀。齊讀。我們還可以讀得更有古詩味兒,你們信不信?看!出示ppt7(這個小波浪記號可以怎么讀呢?讀出起伏。你們試試。)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指名讀。方法——在出現波浪記號的地方搖著頭讀。指名讀,齊讀。三、讀懂詩意,讀出詩情。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中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一句一句,誦讀著來理解。2.學習第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ppt出示配圖和詩句)1)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理解字面意思并不難,誰能說說這句詩句的意思。指名說。2)誰能加上你的動作,讀一下這一句。師指導:這么小的孩子你就能撐著長篙,劃動小艇了,真能干。(再讀)“偷采”我能理解你為什么讀得又低又短,因為沒有經過大人的允許,摘了原本可以接蓮子的蓮花。白蓮-------為什么要拖這么長呢?(白蓮花很美麗,小孩想要炫耀一下。)3)再讀讀這一句,“回”為什么要拖那么長呢?劃著小艇都偷采白蓮花回來,還沒被大人發現,覺得很得意)4)自己誦讀這一句,看誰最像這個美滋滋的小孩。3.學習第二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1)“浮萍”是什么?(出示圖片)“浮萍”它是沒有根的,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當小孩的小艇劃過,就會把浮萍分到兩邊去,留下一道水路。2)出示注釋:“解和蹤跡”的意思,誰能連起來說說字面的意思?這個小孩不懂得隱藏自己偷采白蓮的行蹤,小艇劃過的時候,水面上的浮萍分出一道水路來。別人一看就知道他到池子里去過。3)誰來讀一下這句詩?指名讀A你覺得這句是像誰在說話?為什么?(詩人)白居易說話會是什么樣子呢?(看到小孩手拿白蓮花,還以為沒人發現他,高興得直轉圈。這時,白居易從池塘邊的柳樹底下走出來,他撫著長須,笑盈盈的指著孩子說:“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孩子呀,你在得意什么呢?你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嗎?你看浮萍被你的小船分開了,那就是你進入池塘的證據呀!你家大人要是回來得早也能發現,因為分開的浮萍要等好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樣,你的屁股就等著挨巴掌吧.學著白居易的樣子,再來讀讀這句詩。B也可能是小孩自己小孩說話什么樣子?他正在得意的時候,轉過頭來,忽然發現水面被分開的浮萍,后悔地直跺腳,無可奈何的吟誦到;“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學著小孩的樣子再來讀讀這句詩。有感情的齊誦。小娃娃偷采白蓮偷到了樂趣,在一旁偷看的白居易也偷到了樂趣,讓我們也和這一老一少一起偷著樂一樂吧!(配樂,男生讀前兩句,女生讀后兩句。)四、且吟且唱,回歸整體。每一首詩,都是一曲美妙的歌,我們反復吟誦,就能唱出心里的歌。師吟唱古詩。路老師和你們一樣喜歡這首詩,我為大家吟唱古詩。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感受這份快樂吧!五布置作業一首好詩,不僅是一曲美妙的歌,還是一幅美麗的畫,讓我們拿出畫筆,畫出心中的《池上》吧五、板書:池上偷樂《池上》學情分析由于近幾年時間在語文教學中我校注重培養學生三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即:一、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是重點留預習內容。讓他們通過長期的預習課文內容來并進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們到課上學習時能得心應手,也能夠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合作探究能力。課前的預習是淺層次上的讀懂課文,上課再梳理文章必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矛盾就會產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會引發思考,所以就會深層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為達到讓他們交流彼此學習經驗,體驗自我學習的成功感和博采眾家所長的目的而進行的。三、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亂筆頭,天天說不如日日記來得更有效果。對于藝術而言,很多時候靈感轉瞬即逝,學生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的靈感與疑惑也是轉眼間就不見,只有抓住這靈感與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邊緣。這也是自我學習成功感的體驗。三者緊密相聯,可以順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環,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惡性阻力。平時由于學生進行了一定的訓練,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點。本篇古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撐船偷采白蓮蓬的情景,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與此類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學習的切入點。文章淺顯易懂,又配以插圖,所以極易被學生理解。學生在此詩之前已經有了學習詩詞的經驗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詩吟唱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輕松的感受到古詩并不是生澀難懂的,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可以領略到詩境我悠遠與綿長。聊城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聽課/分析人員:鄭瑞霞、朱亞軍、喬欣欣、基本情況: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20《池上》主要經驗和典型的教學策略:路老師執教的古詩《池上》。《池上》的作者白居易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1.巧抓古詩的詩眼。教學中,路老師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睛,引入“詩眼”,首先通過復習《村居》和《所見》兩首詩讓學生巧妙地引入本課的詩,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最后學生能順利地找到《池上》這首詩的詩眼,進而很容易把握住了全詩。2.善用學生的慧眼。通過指名讀、聽老師范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相應的畫面。通過有感情的吟誦,進而理解句意。此詩通俗易懂,學生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很順利地說出了詩的意思。路老師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古詩,學生從中去發現問題,由此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愛。3.精在學生的想象。路老師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該課亮點就是古詩吟誦,反復吟誦,讓孩子嘗試練習吟誦,以誦代講,以誦代讀。課堂上仄仄平平充滿了韻律感,孩子們童真童趣的吟誦贏得當堂老師的鼓掌和認可。這堂課讓我了解了古詩的吟誦學習新方法。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總能煥發出迷人的光彩,教師的語言簡潔,充分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盡可能多的把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努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池上》教材分析《池上》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描繪了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頑皮的小娃娃背著大人,獨自撐著小船到池塘里采蓮,然后興高采烈地回來了。“興盡”“歸舟”,卻不懂得藏匿行蹤,因為“一道”由遠及近的蕩開的“浮萍”水痕,暴露了小娃娃的秘密。詩眼,一個“偷”字,更讓采蓮增添了童趣和冒險之樂。詩歌平白如話,卻富含意味,把小娃娃純真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本篇古詩,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撐船偷采白蓮蓬的情景,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與此類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學習的切入點。文章淺顯易懂,又配以插圖,所以極易被學生理解。《池上》評測練習一、小詩人在線《池上》_________撐_________,_________采_________回。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開。二、填一填《池上》是一首_________言詩,描寫的是_________的情景,展現了小娃_________的樣子。“艇”的音節_________,注釋_________。“偷”的音節_________,注釋_________。“解”的音節_________,注釋_________。《池上》教學反思《池上》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讀來朗朗上口。課堂上老師通過這首小詩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話題。因為這是表現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現在的孩子正處于無憂無慮的兒童時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鳴。雖然這首古詩難度不大,學生初讀便能理解大意,但對詩中的意境及一些關鍵詞的正確理解還是有難度的。如《池上》中“偷”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將會影響對詩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吟誦的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課的教學之中。《池上》就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教學《池上》時,我讓學生學著我吟誦的方法讀詩。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領悟了“偷”字的真正含義,體會到了小兒天真無邪的特點和白居易對孩童的喜愛之情。課尾我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讓孩子們用彩筆畫出心中詩句描繪的畫面,然后給畫面配上詩句,讓詩畫合一。想通過孩子們創作的“詩畫合一”,培養孩子們書寫規范、端正,同時增加趣味性。《池上》課標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究竟該教給學生什么?《新課程標準》中對此明確地提出了要求:中年級段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另外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