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 真題 詳細評講 (全國甲卷)_第1頁
2023年高考地理 真題 詳細評講 (全國甲卷)_第2頁
2023年高考地理 真題 詳細評講 (全國甲卷)_第3頁
2023年高考地理 真題 詳細評講 (全國甲卷)_第4頁
2023年高考地理 真題 詳細評講 (全國甲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地理全國甲卷解析把握命題方向,調整學習方法核心素養1.區域認知36題,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的推廣與發展,埃塞俄比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等高線)、經濟發展水平等。2.綜合思維能力5題,美國用水來源結構發生變化辨析;6-8題,讀圖分析能力、地質演化逆推能力;9-11題,基本概念辨析能力、地理事物和現象發展趨勢推演能力;37題,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3.地理實踐力37題第(3)小題,耕作對地表松散層風蝕粗化的影響,需要學生對農事活動有所了解,考查學生的地理實踐力。4.人地協調觀36題,以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業發展方向及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倡導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區域發展問題。試卷考點第1-3題:泉州胡蘿卜出口基地,由依靠進口種子到實現國產種子替代,考查學生對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的理解。第4-5題:技術進步對水資源利用的影響,進而對人口空間分布影響。第6-8題:考查地質作用對河流(水系)發育的影響。第9-11題:分析小尺度區域地形和水分條件對區域植被分異與演化過程的影響。第36題:以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的推廣與發展為主題,倡導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區域發展問題。第37題:引導學生解讀青藏高原南部風蝕粗化規律,并提出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第(3)小題,耕作對地表松散層風蝕粗化的影響,需要學生對農事活動有所了解,綜合考查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試卷評價1.淡化區域認知,突出綜合能力2.強調尺度把控、側重動態分析3.難易程度梯度明顯,自然、人文比例適中區域認知集中表現在1-3題組泉州(港口);36題組埃塞俄比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經濟發展水平等;37題組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環境,其他題組表現弱。通篇突出圖文分析能力,提取信息能力、逆向思維、知識遷移能力。9-11題組強調小尺度區域,在不同地形部位存在地下水位差異,從而影響地表土壤水分條件差異;1-3題組、4-5題組、6-8題組都表現出明顯的(時間上)動態性,時間尺度可以使區位條件發生變化,地質條件發生變化。人文地理難度較小,自然地理難度較大;具體6-8題、9-11題、37(3)題難度較大。設問層級表現突出:4-5題組、9-11題組、36.(1)-(4)題組。

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開始購買國外優良而昂貴的胡蘿卜種子,在沿海沙質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主要出口東亞、東南亞國家,成為全國重要的胡蘿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的胡蘿卜種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種子,當地海關也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全程跟蹤胡蘿卜生產過程,并保障產品及時通關,據此完成1~3題。1.泉州成為全國重要胡蘿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胡蘿卜精深加工能力強

②擁有優良港口

③胡蘿卜品質優且產量大

④鐵路運輸發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實現進口種子替代對泉州胡蘿卜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

A.明顯提高胡蘿卜產量

B.明顯提高胡蘿卜質量

C.增加胡蘿卜出口國家

D.增加胡蘿卜種植收益3.泉州海關助力胡蘿卜出口基地發展,重點關注胡蘿卜的(

①新鮮程度

②出口關稅

③出口數量

④食用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產業區位早先

,種子依靠進口,種子優良,產量和質量都高市場距離較近且以海運為主自主研發種子,替代進口種子,節省進口成本,保證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增加收益。跟蹤生產為保品質及食用安全,及時通關為保新鮮程度。

技術進步對人口分布有著重要影響,研究表明,1790年~1870年,隨著蒸汽機等技術的應用,美國人口更加趨向臨河分布;1987年后隨著電力、機械等技術進步,美國的用水來源結構隨之變化,河流對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對減弱,據此完成4~5題。4.影響1790~1870年美國人口分布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

①工業

②農業

③內河運輸

④公路運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1870年后,美國用水來源結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減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2水資源與人口分布隨著蒸汽機的使用,工業快速發展,用水量增加,沿河分布方便取水;蒸汽機的出現使船舶動力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內河航運迅速發展。進入電氣化時代,工業布局更靈活,對河流依賴程度下降,但工業飛速發展,對河水需求量依然增長,而不沿河分布的城市,工業用水主要以地下水為主,但地下水量相較河水量少,只是占比會增加。材料中顯示“美國用水來源結構發生變化”的時間是1978年后,不知是否原題出錯。

圖1顯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別與入湖河流構成獨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①②③南側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積。研究表明該地曾發生過水系重組,據此完成6~8題。6.推測①②③的湖泊類型、湖水主要輸出方式分別為(

A.淡水湖、下滲

B.淡水湖、蒸發

C.咸水湖、下滲

D.咸水湖、蒸發7.判斷①②③南側谷地是(

A.狹長湖盆

B.斷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8.據水系變化推測,MN一線(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皺隆起

D.褶皺凹陷3地質作用與河流水系氣候影響流域降水量和蒸發量,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發旺盛。由材料“①②③河湖流域構成獨立水系”和圖片信息可知,①②③流域為內流區。由圖中水系分布和①②③南側高地均存在谷地可知,①②③河流歷史時期曾經為南部河流的上游水系段,由于地殼運動形成東西向斷裂帶,MN一線南部抬升阻斷河流,北部沉降形成湖泊,并形成內流區。谷底卵石表明曾經為河道,受流水侵蝕和沉積形成。

圖2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9~11題。

9.奠定該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構造運動

D.風沙作用

10.導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索是(

A.氣溫

B.降水

C.土壤溫度

D.土壤水分

11.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

谷地植被變化趨勢為(

A.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上升

B.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下降

C.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上升

D.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下降4自然環境與植被演替谷地土壤水分條件由于山地,發育草甸(非地帶性植被),山地森林應為地帶性植被,理論降水量大于400mm。長期流水作用導致削高填低,地形趨于平緩,谷地的水位較之前下降,土壤水分條件變差,草甸萎縮,逐步演變為森林。砂礫巖形態彎曲,應為受內力水平擠壓所致,因此奠定該地地形、地貌基本格局的是內力作用(地質構造),后期地貌變化為外力作用(流水侵蝕)。由材料和圖片信息可知,該地為小尺度區域,兩側山地中間谷地,受流水作用影響地貌發育,氣溫和降水無明顯差異,地勢高低及坡度(坡位)導致土壤水分條件差異明顯,從而影響植被發育。山地地勢高,地下水埋藏深,水分條件差,發育森林;谷地地勢低,地下水埋藏淺,水分條件好,發育草甸。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圖4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5區域農業發展人口多,農業人口占比大,經濟落后(1)評價埃塞俄比亞發展灌溉農業的水資源條件和地形條件。(6分)(2)指出埃塞俄比亞推廣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4分)(3)說明埃塞俄比亞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的社會經濟原因。(8分)(4)為培育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具市場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小農經營,農業分散,規模小,資金短缺旱澇災害多發;復種指數低;水利基礎薄弱影響灌溉農機具的使用和維護。由地理位置和材料信息可知,埃塞俄比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原面積十分狹小,東南部地勢較平緩,但靠近沙漠,不適宜發展農業。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圖4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5區域農業發展(1)評價埃塞俄比亞發展灌溉農業的水資源條件和地形條件。(6分)有利:濕季降水多,河湖較多,灌溉水源較充足。不利: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降水季節變化大,多旱澇災害;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地少不利于灌溉。

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圖4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5區域農業發展(2)指出埃塞俄比亞推廣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4分)推廣灌溉技術可抵御旱澇災害,穩定作物產量;利于旱季種植作物,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產量;促進農業技術水平提升;促進經濟發展。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圖4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5區域農業發展(3)說明埃塞俄比亞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的社會經濟原因。(8分)以小農戶為主,購買力弱;農業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為節約成本,對機械化排斥;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落后影響灌溉農機具的運輸和使用;工業基礎薄弱影響灌溉農機具的維護等。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圖4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5區域農業發展(4)為培育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具市場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推廣農村農業合作社,集資引進設備;建立灌溉試點農業區,做示范引領;政府適當補貼鼓勵農民引進設備。6風蝕粗化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型求。(24分)

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5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6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6分)(2)指出圖6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8分)(3)分析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6分)(4)提出圖6所示區域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4分)從概念可知,風蝕粗化是風蝕的結果。而影響青藏高原風蝕強弱的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風速、植被覆蓋度、土壤性質等。從圖片信息可知,風蝕粗化只發生在表層,隨著風蝕加強,地表高度下降,粗化指數增加。從圖片信息可知,青藏高原南部地勢和氣候存在內部差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導致東南部受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大,降水多,植被覆蓋度大,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降水減少,植被覆蓋度下降,土壤發育變差,且西北部受西風的影響,風蝕作用強烈。6風蝕粗化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型求。(24分)

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5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6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6分)早期,在風蝕作用下表層細小顆粒物流失,風蝕強度大,風蝕粗化指數增大;隨著風蝕加強,表層粗顆粒物增多,對淺層的細顆粒物起到保護作用,風蝕強度減弱。6風蝕粗化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型求。(24分)

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5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6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2)指出圖6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8分)分布特征:(北大南小、西大東小)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增大。原因:由東南向西北降水減少,氣候趨于干旱,植被覆蓋度趨于減小,土壤抗風蝕能力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