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詳解_第1頁
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詳解_第2頁
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詳解_第3頁
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詳解_第4頁
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中醫康復的優勢與發展趨勢徐國峰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正如你們對西方的現代康復治療手段非常感興趣一樣,我們西方的康復醫學專家對你們中國的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如針灸、推拿也非常感興趣,我們希望在將來能學到這方面的知識。”

2004年9月,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會主席HaimRing先生在“中國康復醫學學術大會”開幕詞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康復醫學在21世紀的發展趨勢》中國傳統康復方法如針灸、手法和傳統拳操對神經癱瘓的作用得到廣泛的關注。國際各類康復醫學會議,針灸都有專場。遺憾的是,中國學者極少在本學科的國際會議報告中國傳統康復的研究。弘揚中國傳統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應該是每個中國康復醫學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勵建安,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7,4(4):1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康復和康復醫學康復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職業的、社會的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康復醫學用醫學手段達到預防、恢復或代償患者的功能障礙為目的的醫學分支學科。在醫學手段中,以應用物理因子為主。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康復和康復醫學康復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職業的、社會的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康復醫學用醫學手段達到預防、恢復或代償患者的功能障礙為目的的醫學分支學科。在醫學手段中,以應用物理因子為主。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現代醫學結構的理念基礎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善狀態。醫學新模式的產生和普遍接受

生物醫學模式

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現代醫學的四個組成部分名稱研究對象應用手段應用目的臨床醫學疾病診斷和治療疾病痊愈預防醫學流行病流調和分析改善和消滅保健醫學亞健康調整和鍛煉保持健康康復醫學功能障礙評估和康復回歸社會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康復醫學的對象急性傷病后及手術后患者各類殘疾者各種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對康復的認識“康復”一詞,據《爾雅·釋詁》解:“康,安也。”

《爾雅·釋言》解:“復,反也。”是指恢復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復,非指現代的康復醫學中醫學中沒有獨立的康復醫學學科,但有中醫的康復療法的理論和豐富實踐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發展創立期--戰國至南北朝(公元前500年~公元581年)馬王堆漢墓出土《導引圖》應用鍛煉腰背肌和活動關節的方法治療腰痛和關節活動困難的疾病漢末名醫華佗“五禽戲”,以治病健身,延年益壽發展時期--隋、唐至清(公元581~1911年)隋代巢元方《諸病源侯論》列舉痹癥、風痹手足不遂等疾病的“養生方導引法”,并提出了的適應證和禁忌證17世紀末針灸術傳入歐洲18世紀末導引術傳入西方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國傳統康復療法的發展1987年,國家教委決定在中醫院校開設養生康復專業,將《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等列為中醫高校的課程之一,逐步培養了一批中醫康復學人才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十一五”重點“中醫康復專科”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中醫康復重點學科”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養生和中醫康復“養生”,古稱“道生”、“攝生”、“養性”,即保養生命。中醫養生學主要研究人體壽夭衰老的原因,探求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順應自然、調攝精神以及飲食、勞逸、起居的調節等,其目的在于防病健身,延緩衰老。主要服務對象是健康人,亦可是某些慢性病患者第三醫學(保健醫學)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養生和中醫康復中醫康復,是指采用精神調節、合理飲食、功法訓練、針灸推拿、服用藥物以及沐浴、娛樂等各種措施,對先天或后天各種因素造成的機體功能衰退或障礙進行恢復,達到提高或改善病殘者生命質量的目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由于損傷、各種急慢性疾病、老齡化帶來的功能障礙以及先天發育障礙的殘疾者第四醫學(康復醫學)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康復的基本觀點整體康復觀-“天人相應”、“形神合一”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適應和改造社會環境形神兼顧,全面康復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康復的基本觀點辨證康復觀體質異同,辨質康復病證結合,辨證康復雜合以治,療養兼顧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功能康復觀加強或恢復臟腑組織功能加強或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功能補償中醫康復的基本觀點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康復的基本觀點康復預防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瘥后調攝,防其復發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組成傳統康復療法兩大部分內治法---內服藥物外治法藥物外治法----內治之理,即為外治之理器械外治法----針、灸及其他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特點中醫對于健康和疾病的認識是立體的中醫對于人體的認識著重于功能中醫治病主張綜合治療,內外兼顧中醫重視外治法,針法、手法、功法特色鮮明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特點和優勢整體康復與辨證康復相結合局部的功能障礙從整體出發,采取全面康復措施從順應自然、適應社會中求得個體的康復辨證是康復的前提和依據因人而異、因證而異的個體化辨證康復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特點和優勢形體康復與情志康復相結合“形神合一”,功能康復即是訓練“神”對“形”的支配作用“形神兼養”,既有一套形體康復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復的手段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特點和優勢自然康復與藥物康復相結合內服和外治飲食療法、針灸、推拿、功法訓練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的差異點中醫康復指導思想特色鮮明現代康復指導思想康復評定康復目標設定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傳統康復療法的局限性缺乏嚴密、規范的康復功能評價方法。缺乏系統的康復治療體系。康復醫師、針灸師、推拿師、藥膳食療師、心理治療師、氣功師、體療理療師。以工程技術(包括矯形器、日常生活輔助器、假肢等)輔助康復方面有局限性。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的共同點A學術觀點相同(全面康復—整體觀念)B治療理念接近(被動和主動)C運動療法類似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趨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體系需要現狀需要中西醫結合康復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西醫結合康復的途徑現代康復醫學在運用矯形學、假肢學及其他人工裝置等補償患者的形體與功能殘缺方面占有相當優勢。中醫康復學不僅有獨特的康復理論,還有諸如針灸、推拿、導引、食療等簡便廉驗的康復方法。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西醫結合康復的途徑運動療法+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物理療法+針灸、推拿作業療法+書法、國畫、民樂心理療法+氣功治療本文檔共30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15分中西醫結合康復的途徑美國、加拿大和意大利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