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版八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導入】歷史上的今天環節:今天是2016年12月12日,請同學回答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1936.12.12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今天除了是西安事變紀念日,還是網購達人的節日——淘寶雙十二折扣狂歡節。在淘寶眾多的購物項目中,有一項格外引人矚目——雙12天貓國際主會場。中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自己心儀的外國商品,充分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現在物質的極大豐富。然而在近代中國,則是因為經濟蕭條,技術落后,很多先進的日常用品都要從國外進口,所買的東西都要加個洋字。例如“火柴”叫“洋火“、“鐵釘”叫“洋釘”、”自行車”叫“洋馬兒”、“水泥”叫“洋灰”等等。【新授】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指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自己創辦的資本主義機器工業。在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大量優秀的實業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張謇。這是1894甲午年恩科會試中進士名單,高中狀元的就是張謇,張謇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個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然而,后來張謇卻走上了在當時不被人理解的充滿風險的創辦實業這條道路。是什么原因促使張謇走上這樣一條道路?視頻看完了,我們討論第一個問題:張謇創辦實業的背景是什么?(學生回答: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條約有一條內容是允許外國人在中國投資辦廠,之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辦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所以張謇認識到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工商業。)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深深刺激了中國人,很多有識之士走上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像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主張通過維新變法救國圖強。而張謇等人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張謇由此獲得了“狀元實業家”的稱號。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張謇意識到培養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他將經營企業的收入創辦了370多所學校,很多都開創了中國教育的先河。大大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為了紀念張謇,2015年“張謇號”。創辦的大生紗廠曲折艱難,可以說見證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史。下面我們就以大生紗廠等企業為例,研究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民族工業從洋務運動期間開始出現到解放前夕這段時間我們把它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征和原因,通過閱讀和理解材料,來完成這個表格。通過這一個表格,我們看到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經曲折,受到了重重因素的阻礙,我們總結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哪些因素的阻礙?(同學們看表格回答: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我們把這三個因素稱之為壓在民族工業身上的三座大山。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下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有哪些特征呢?我們通過資料來分析一下:大家看一下這幅輕重工業比重圖,先理解什么是輕工業?什么是重工業?輕重工業發展情況怎么樣?哪個同學來回答?(學生回答:輕工業是指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像面粉和紡織行業;重工業是指和機械軍工國防有關方面;民族工業的發展從行業上看,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薄弱。)下面大家再來看一幅地區分布圖,紅圈代表的是紡織公司,藍圈代表的是面粉公司。哪個同學來總結民族工業地區分布特點?(學生回答: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內地很少。)為什么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呢?(學生回答:沿海沿江交通便利、最早開放為通商口岸,人們思想比較開放,經濟比較發達,有豐富的原材料等)。下面來總結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整體特征:(老師直接打出答案)大家把答案整理在課本102頁最后一段。從整體上來說和發達國家相比是落后的,這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學以致用】習近平總書記說:“一百七十多年前,我們先敗于英,后敗于日,漸漸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覺醒后的中國人開始踏上中國近代化的追夢之路”……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你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對外必須擺脫帝本主義的控制——實現民族獨立;對內必須擺脫專制勢力的控制——實現政治民主;實業家要有——愛國精神、突破傳統的勇氣、敢于探索和創新的魄力、克服困難的決心和能力。【拓展研究】張謇、范旭東是中國近代民族實業家的代表,青島則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歷程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座城市。青島市有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19家,其中,商貿企業7家,工業企業12家。歷史就在我們身邊。為了讓同學們切身體會青島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我們來做一個游戲:這8張圖分別代表8項任務,請派代表選擇圖片,查看任務,做成手抄報。下周一張貼在教室或走廊里,讓同學和老師們通過大家的海報進一步了解感受身邊的歷史。1、青島有一句老話: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身穿謙祥益,手戴亨得利。中山路是青島一條百年歷史的商業街,在今天仍有許多老字號商鋪。任務:尋找中山路上曾經的“老字號”商鋪并介紹與之相關的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情況。2、“百年青島,百年紡織”。青島作為“上青天”三足鼎立的紡織重鎮之一,曾成就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第一產業。任務:參觀“青島紡織博物館”,介紹青島在近代紡織行業中的地位和成就。3、這部電視劇以青島建置至抗戰爆發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背景,上演了一部商戰傳奇。黃渤飾演的滿倉由一位從濰縣到青島的乞討少年,成長為叱咤風云的商界大亨。據島城文史專家魯海透露,王滿倉的歷史原型很像宋雨亭。任務:為大家介紹宋雨亭,要體現出個人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4、在青島流傳過的一個段子——“東北淪陷后,陳孟元來青島尋找商機,坐洋車逛馬路,一路走一路問,這個廠是干啥的,車夫答棉紡廠,再問一家,又答棉紡廠,一連問了七八家,都是棉紡廠。陳孟元就下了決心,都是織布的,沒有染布的,俺就開他個印染廠”。任務:分析這個段子的可信度,并介紹陳孟元在近代民族工業歷程中的成就。5、任務:做個小調查---同學們回家看看自家廚房里有木有“燈塔牌”調味品。介紹“燈塔牌”這一中華老字號”的發展歷程。6、“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有時候,一首原汁原味的童謠,能折射出歲月的風貌,會點燃人們久遠而深情的回憶。任務:回家問問長輩,童謠里買書包鉛筆的商店叫什么名字?這個商店里有木有近代民族工業的產品?為大家做一下介紹。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曾經流傳過“南張北周”的說法,“南張”,指的是功蓋東南的狀元實業家張謇。任務:“北周”,指的是誰?他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有哪些成就?他對青島工業的發展又有什么貢獻呢?8、任務:制定評選細則、給各組手抄報打分。要求:規則制定詳細合理、打分公平公正。學情分析學生關于近代史的知識面很有限,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化的開端、重要的近代企業等知識基本不了解。通過學習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對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有了一點基本的了解。學生對于歷史人物的故事比較感興趣,求知欲望較強。學生對青島本土歷史很感興趣,非常樂意進行探索。效果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材資源,補充了一些與本課息息相關的歷史資料,尤其重視歷史人物影像和歷史地圖的運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從而較好地達成了預設的三維目標。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巧妙地凸顯和較好地落實了學習重點,用輔助資料較輕松、愉快地突破了學習難點。板書的設計使本課知識要點和結構一目了然,鞏固訓練的設計涵蓋了本課的學習重點,難易比例合理,知識的內涵外延適當,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注重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堂驗收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授進行了成功的檢測,并取得了可喜成效。但是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征,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內容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些遙遠,對學生而言,是一些非常模糊的知識,對于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了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系。利用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教師能從一開始就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歷史資料,增加學生的信息量,這對于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很重要的。與地理學科的知識整合不著痕跡,非常自然,絲毫沒有牽強附會的地方。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熱烈,參與積極,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由于課堂容量較大,課堂進程較快,對于后進生而言不可能全都完成任務,這有待于課后加強復習。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地位分析本課屬于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內容,主要側重對近代中國經濟和社會近代化知識進行了解。本課一方面起到了總結近代中國政治背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工業的發展改變著社會生活,為下一課社會生活的變化的學習奠定基礎。教材內容的處理本課的主題在于使學生對于從洋務運動開始至民國結束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影響有比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本課包含兩個子目“狀元實業家張謇”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第一個子目,介紹了張謇創建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的背景、概況、結局,使學生通過大生紗廠這一舊中國民族工業的縮影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一感性了解。第二個子目,介紹了從洋務運動開始出現的民族工業萌芽,至民國結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使學生通過分析對舊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有一定理性認識。教材內容的整合本課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學習:第一板塊是學習課本知識,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第二板塊是學以致用: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歷程中得到什么啟示?(近代民族工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第三板塊是拓展延伸,通過學習共同體的競爭,得分高者先選擇課題,通過課后探究,了解青島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歷程。教學資源本課主要參考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書和教師教學用書。教學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掌握從洋務運動至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發展階段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業在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培養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特征,培養學生用發展聯系的觀點觀察歷史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認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史的基本內容之一,民族資本主義作為中國社會嶄新的進步的生產方式,在一戰時期進一步發展,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使無產階級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和工人階級政黨的建立,提供了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特點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所決定的,這也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只能是無產階級,這是中國的特殊國情。六、學習重點、難點1.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民族工業的萌芽、一戰期間的民族工業“黃金時代”、一戰后至新中國建立前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第一個階段的原因是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工業產生、甲午戰爭后出現“實業救國”浪潮初步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二個階段的原因是內因是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第三個階段的原因是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卷土重來、20世紀30到40年代,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導致的。

影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和發展給中國歷史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政治變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

2.難點

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是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內因,一戰時期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其外因,這二者構成從1914~1918年民族工業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

時間短暫的原因:第一,日本和美國的資本始終沒有停止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結束,戰勝的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便馬上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樣中國剛剛有了發展的民族工業又陷入了停滯狀態。正確了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原因: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就決定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表現:A.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B.發展不平衡,集中于輕工業和沿海地區;C.受中國社會性質的制約,整體水平落后。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評測練習一、【課堂檢測】1.倡導“實業救國”,并身體力行,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的實業家是()A.張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張之洞【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聯系所學知識,《馬關條約》簽訂后,狀元實業家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2.1895年,身為狀元的張謇毅然沖破傳統觀念,自稱“捐棄所恃,舍身喂虎”,積極投身實業。他興辦的企業是()A.福州船政局 B.輪船招商局C.大生紗廠 D.福新面粉公司【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狀元實業家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鄉創辦大生紗廠。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進入“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帝國主義國家放松對中國經濟掠奪C.外國列強的棉紗在中國大量傾銷D.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解析】選B。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故本題應選擇B。4.下圖是民國初年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產品銷售示意圖。下列關于這一時期該公司經濟發展的原因表述正確的是()A.洋務運動的客觀促進作用B.外國經濟卷土重來的影響C.辛亥革命對封建制度的沖擊D.國民黨官僚資本的支持【解析】選C。題干要求回答民國初年該企業發展的原因,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響。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另外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選擇C。5.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其主要原因是()①帝國主義勢力卷土重來 ②國民黨發動內戰③封建主義的阻礙 ④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選C。抗戰勝利后,美蔣勾結發動內戰,再加上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我國的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6.“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生動寫照。說它“畸形”,從行業看,是因為主要集中在()A.輕工業 B.重工業 C.造船業 D.冶鐵業【解析】選A。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存在著先天不足,重工業落后,主要集中在輕工業。故選A。【拓展延伸】怎樣理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先天不足:中國民族工業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是本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而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與中國人向西方人學習相結合的產物。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進行資本原始積累。(2)后天畸形:發展不均衡。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區;部門,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課后提升】1.“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此則養民之大經,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這段話反映了張謇()A.贊成商務立國B.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C.主張學習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實業救國【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說明西方國家重視工業的發展,因此可以看出張謇主張發展工業,提出了實業救國。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右圖是其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觀上減小了F2()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B.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C.國民黨發動內戰 D.官僚資本主義的形成【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識圖和分析問題能力。圖片反映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艱難。B、C、D均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發展的機會,故A客觀上減小了F2。3.“它無疑是中國20世紀初最偉大的巨變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國人從傳統走向近代,從愚昧走向科學,從專制走向民主……總之,這場從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間燒遍了這個古老的中國,說明它正是20世紀初中國人民的呼聲。”材料中說的這場革命給中國的影響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政治上: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是當時時代的要求B.經濟上:民族工業從此誕生C.思想上:帝制已成為歷史,民主是時代的需要D.文化上:從傳統習俗迅速向近代化轉變【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根據材料中“中國20世紀初最偉大的巨變之一”和“武昌”可知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大變革,推翻了中國的帝制,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工業產生于洋務運動時期,故選B。4.面對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有識之士對此深感憂慮,發出“實業救國”的呼聲,然而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步履維艱,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阻礙B.科學技術的落后C.經營管理不善D.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束縛和壓迫【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國民族工業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有帝國主義的壓迫,內有封建勢力阻撓,因此發展緩慢。【知識拓展】分析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總體特征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后的。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地區之間的發展也很不平衡,大體是民族工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比較發達,廣大內地卻非常薄弱。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變化曲線圖(1)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民族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有過發展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大概出現在什么時期?指出這一時期出現發展高潮的原因。(2)史學家費正清卻把這一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材料二電視劇《大染坊》主題曲《把感動留在人間》唱道:“總以為淚水早已擦干……總以為彩虹就在眼前,我卻在風雨中越走越遠,這一場榮華富貴好心酸,這一場錦繡年華欲說無言……”該劇講述了主人公陳壽亭在20世紀初從一個乞丐到擁有雄厚資產的印染廠主再到破產的歷程。(3)要改變陳壽亭“心酸”與“無言”的命運,你認為關鍵在于什么?【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題根據材料中圖片可以看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第一次高潮是在1910年至1920年間,可以聯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包括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第(2)題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說明理由。中國民族工業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因此這種觀點是正確的,理由可以根據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來回答。第(3)題可以結合材料二和第(2)題來分析,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具有不均衡的特點,其根源是社會性質決定的,據此來回答。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