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_第1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_第2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_第3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_第4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題單選題(共200題)1、中國古代人物畫線描中,線條不同描法的統稱是()。A.曹衣描B.混描C.十八描D.十二描【答案】C2、謝老師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每次課程結束后,都會對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拍照,在肯定學生的制作方法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這一評價方式是()。A.選拔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檔案袋評價D.過程性評價【答案】C3、新課程中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的關系是()A.被動與主動的關系B.次要與主要的關系C.類似戰略與戰術的關系D.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答案】C4、下列選項中關于教學實施描述錯誤的是()。A.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教學階段B.教學實施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和保障C.教學實施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指導思想D.教學實施就是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主客觀條件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方式【答案】B5、印象派提倡戶外寫生,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拋棄了()觀念,創立了現代寫生色彩學。A.固有色B.環境色C.光源色D.棕色【答案】A6、炮制后能緩和其苦寒之性,止嘔作用增強的是A.鹽黃連B.姜黃連C.酒黃連D.吳茱萸制黃連E.醋黃連【答案】B7、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是在()。A.唐宋B.秦漢C.元D.明清【答案】B8、某學校領導對王老師說:“我們學校就你一個美術教師,可是班級又多,你每次課前先畫好一幅面,讓每個班的同學上課時照著面,只要表示我們學校開了美術課就可以了。“下列選項中,對該領導的觀點合適的評價是()。A.錯誤,沒有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B.正確,有利于減輕美術教師的工作強度C.錯誤,不利于學生的美術學習D.正確,體現了領導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答案】C9、《百老匯的爵士樂》是()的代表作品。A.達達主義B.古典主義C.荷蘭風格派D.超現實主義【答案】C10、每個學期,學校都會通過會考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屬于()。A.相對評價B.絕對評價C.定量評價D.定性評價【答案】B11、在開設《畫出來的運動的藝術——動畫與動畫片》新課中,王老師首先播放了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片段和創作人員的手繪創作過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王老師的課程導入方法屬于()。A.情境導人法B.溫故知新法C.故事導人法D.直觀導人法【答案】D12、“壁薄如蛋殼,表面黑亮如漆”的蛋殼黑陶屬于()文化的代表。A.半山文化B.馬家窯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龍山文化【答案】D13、《納菲爾提蒂王后像》創作的時期是()。A.古羅馬B.古埃及C.古希臘D.古印度【答案】B14、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A.造型能力B.動手能力C.創新能力D.探索能力【答案】B15、所示作品是南宋的山水畫,其作者是()。A.李唐B.劉松年C.夏圭D.馬遠【答案】D16、美術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也要重視()。A.實踐能力的培養B.繪畫潛能的培養C.合作能力的培養D.理論知識的培養【答案】A17、注重評價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體現了()。A.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B.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態度和情感的傾向性C.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單純性D.在教學活動中評價主體的導向性【答案】A18、崔老師在進行《單色版畫》的教學設計時,擬用講授法、提問法等方式講授理論知識。在練習時,崔老師應該增加以下哪一種教學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困難?()A.討論法B.示范法C.游戲法D.自主探究法【答案】B19、下列作品中屬于古典主義風格的是()。A.普桑的《阿卡迪亞的牧人》B.夏爾丹的《廚娘》C.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D.羅丹的《巴爾扎克》【答案】A20、《記憶的永恒》是()畫派的代表作品。A.表現主義B.抽象主義C.立體主義D.超現實主義【答案】D21、下列選項中,依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屬于美術課程基本理念的是A.體現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滿足發展需求B.體現全員性、基本性、生成性,滿足發展需求C.體現個體性、基礎性、發展性,滿足發展需求D.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滿足發展需求【答案】D22、某教師準備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但班里有“小團體”現象,尤其是四五位同學坐在一起就會很吵。針對這一現象,下列教師教學策略不適合的是()。A.用抽簽隨機編組B.由同學自發編組C.由教師事先編組D.根據美術能力差異編組【答案】B23、肖老師以《古建筑保護》為題,設計了“現場考察,搜集資料,整理展示”三節課并實施教學,這種課程設計形式是()。A.校本課程式B.主題單元式C.活動合作式D.問題解決式【答案】B24、某教師將七年級《鳥語花香》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學生能夠使用毛筆、水、墨等工具材料表現出墨色層次”。此教學目標所屬的維度是()。A.過程與方法B.知識與技能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D.認知與體驗【答案】B25、《開花的蘋果樹》的作者是(),屬于()藝術。A.康定斯基表現B.蒙克意象C.蒙德里安風格D.達利古典【答案】C26、美術教學法研究的對象主要是()。A.美術知識與技能B.美術教學方法與規律C.美術創作和實踐D.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答案】B2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書法·篆刻”內容系列成就標準的是()A.恰當地使用書法或篆刻的術語,以自己的觀點評論古今兩件以上的書法作品或篆刻作品B.識別三種以上的書體,了解我國書法發展的基本軌跡及與傳統文化的關系C.初步掌握一種書體的書寫規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D.創立兩種以上的書體或篆刻形式,形成自己的風格【答案】D28、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創的“米氏云山”又稱作()。A.米家山水B.米點山水C.米氏山水D.米家云山【答案】B29、荷蘭著名的畫家馬奈的代表作是()。A.《舞蹈上的舞蹈》B.《草地上的午餐》C.《橋上的少女》D.《大浴女》【答案】B3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按內容、題材分類的繪畫種類是()。A.肖像畫B.風景畫C.靜物畫D.水彩畫【答案】D31、作品《浴女們》的作者是()。A.畢加索B.塞尚C.高更D.馬蒂斯【答案】B32、說唱俑是()時期的雕塑作品。A.西漢B.東漢C.秦朝D.戰國【答案】B33、屬于波普藝術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畢加索B.德庫寧C.安迪.沃霍爾D.蒙德里安【答案】C34、呂德雕塑作品《馬賽曲》表現了歷史上的()。A.法國大革命B.法國七月革命C.法國巴黎公社革命D.俄法戰爭【答案】A35、關于老彼得·勃魯蓋爾,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擅長描繪農民生活的“風俗畫”大師B.擅長外光寫生和對自然的如實再現C.擅長描述中世紀歷史題材繪畫D.17世紀偉大的意大利畫家【答案】A36、藝術作品的()是統一和不可分割的有機體。A.色彩和畫面B.表現和形式C.表現和內容D.內容和形式【答案】D37、《編結藝術》一課對編結藝術從功能分類,正確的是()。A.實用結和裝飾結B.平結與雙結C.同心結與平結D.同心結和中國結【答案】A38、教學評價按評價性質的不同可分為()。A.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自身評價B.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C.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D.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答案】C39、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掌握(),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獨立地鑒賞美術作品。A.美術基本脈絡B.風格、流派C.美術鑒賞方法D.重要的美術家【答案】C40、下列選項中,運用了美術教育調查研究方法的是()。A.對美術教育史料進行梳理B.查找并分析美術教育文獻C.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對美術課程的態度D.通過教學實踐驗證新教學方法的效果【答案】C4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色影三要素的是()。A.明度B.色相C.純度D.補色【答案】D42、《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美術課程學習的基礎性內容是()。A.提高學生技能的學習B.培養學生審美品味的能力C.注重美術語言和發展規律的學習D.增加美術課程的多樣化【答案】C43、張老師用“小老師”的方式來教學,把全班同學分成五組,每組選擇幅名作備課。下列選項中,這種教學活動沒有體現的學習方式是()。A.探究式學習B.自主學習C.接受式學習D.合作學習【答案】C44、比薩大教堂屬于()建筑。A.巴西利卡式B.哥特式C.拜占庭式D.羅馬式【答案】D45、林老師在《軟陶配飾》一課提出“運用所學習的軟陶技能,有創意的制作一個以花為題材的飾件”,這一教學目標是()。A.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B.過程與方法C.知識與技能D.記憶與表現【答案】C46、《老村長像》是古埃及()時期寫實主義的代表作。A.新王國B.后王國C.中王國D.古王國【答案】D47、《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總目標的四條分目標中,主要與美術鑒賞活動有關的是()。A.學會用美術的方式或結合其他方式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B.學會運用美術展示的知識和方法,有創意地展現美術學習的成果C.學習和理解造型語言,了解美術創作的過程與方法D.學會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方法【答案】D48、()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認知水平、審美趣味、創造能力和個性品質等有著直接的影響。A.美術教材B.美術教育機構C.美術教師D.美術展覽【答案】A49、魏晉時期,()被稱為“佛畫之祖”。A.衛協B.曹不興C.陸探微D.張僧繇【答案】B50、在美術技法練習的課堂中,張老師運用了示范法教學。下列選項中,做法不合適的是()。A.花費整節課時間進行示范B.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C.重點講解作畫步驟D.學生練習時提示作畫要點【答案】A51、在《學校標志設計》一課中,合適的教學活動是()。A.教師設計,學生制作標志B.師生探究,學生自主設計標志C.教師提供設計范本,學生臨摹D.學生直接模仿其他學校標志【答案】B52、胡老師在上“愛心坐具設計”一課時,同學們只會把坐具設計成心形而缺乏新意。為此,他讓學生用手機上網至少找5個成功案例,并借鑒其優點設計自己的方案,其中主要體現的教學方法是()。A.掌握學習法B.范例教學法C.小組合作法D.發現學習法【答案】D5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天下三大行書”的作品是()。A.王羲之《蘭亭序》B.米芾《蜀素帖》C.顏真卿《祭侄文稿》D.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答案】B54、下列教學內容中,不適合采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是()。A.創作美術作品B.討論美術問題C.設計美術考察方案D.識記美術術語【答案】D55、油畫是繪畫的重要門類,下列選項中,與油畫相關的描述正確的是()A.常用材料有油畫顏料、調色油、亞麻布B.基本分類有風景畫、靜物畫、工筆畫C.我國著名油畫家有陳丹青、靳尚誼、潘天壽D.西方油畫的名作有《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創世紀》《擲鐵餅者》【答案】A56、美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藝術意志。選擇最適合自己理想的創作方法去表達自己對外界事物的感受、認識和情感是指()。A.創造意識B.主體意識C.表現自我D.創作個性【答案】D57、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分為兩類,分別是()。A.創作與寫生B.借鑒與臨摹C.表現與想象D.表現與鑒賞【答案】D58、在中國書法中“顏、歐、柳、趙”四種書法風格均屬于()A.楷書B.行書C.隸書D.草書【答案】A59、15世紀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是()。A.米開朗基羅B.基布爾提C.羅丹D.多納泰羅【答案】D60、下列對《公益招貼設計》一課的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描述不恰當的是()。A.通過欣賞,了解招貼的構成要素B.了解招貼設計過程和制作特點C.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D.臨摹優秀的公益招貼設計【答案】D61、以下不適合作為高中“設計·工藝”學習系列評價要點的是()A.積極參加設計或工藝活動B.建立初步的設計意識C.恰當地使用專業術語、用自己的觀點評述兩件以上設計或者工藝作品D.熟練、靈活、安全地運用工具【答案】D62、主要是指a-羥腈的苷稱為A.醇苷B.氰苷C.酚苷D.酯苷E.吲哚苷【答案】B63、主要是指a-羥腈的苷稱為A.醇苷B.氰苷C.酚苷D.酯苷E.吲哚苷【答案】B64、《在美術世界中遨游》一課中,最適合作為“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是()。A.了解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形成審美判斷能力B.學會某種美術作品的創作方法C.提高對美術作品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D.引導學生感知、體驗不同種類美術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答案】A65、為幫助高中學生掌握美術鑒賞方法,美術教師需要做到的是()。A.講解藝術家的軼聞趣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B.介紹作品的藝術價值或拍賣的價格,引起學生的震動C.講述作品中的故事和情節.讓學生理解主題和內容D.指導學生學會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美術作品【答案】D66、()不屬于創作中靈感的特征。A.突發性B.永久性C.突破性D.亢奮性【答案】B67、吳老師在上《火火的向日葵》一課時,“通過解讀梵·高的《向日葵》,認識線條和色彩所表現出的節奏與韻律”教學環節體現的目標維度是()。A.“知識與技能”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C.“體驗與創造”D.“過程與方法”【答案】A68、被譽為“現代風景畫之父”的是()。A.羅塞蒂B.康斯太勃爾C.透納D.羅丹【答案】B69、下列不屬于軀干肌肉的是()。A.背闊肌B.肱橈肌C.胸大肌D.斜方肌【答案】B70、中國最早的帛畫出自于()。A.秦代B.漢代C.戰國D.春秋【答案】C71、美術教科書編寫的根本是()。A.學生發展B.綜合性C.當地的實際情況D.素質教育要求【答案】A72、下列選項中,適合作為《寫意花鳥創作》一課的課堂作業的是()。A.分組欣賞《芥子園畫譜》B.參照筆墨用法嘗試表現C.拷貝白描花鳥畫作品D.獨立撰寫鑒賞心得體會【答案】B73、對評價做“質”的分析,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類、歸納和演繹等邏輯方法,對評價所獲取的數據資料進行思維加工的評價方法為()。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形成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A74、下列選項中.對于油畫描述不正確的是()。A.油畫是用專用油作為調和劑B.油畫又稱為“坦培拉”畫派C.揚·凡·艾克在油畫改進上做了重要貢獻D.一般分為“直接畫法”和“間接畫法”【答案】B75、龔老師以“學生怎么更好拓展思維”為研究對象,從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師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問卷式探究,這種研究方法是()。A.田野觀察法B.調查研究法C.文獻研究法D.行動研究法【答案】B76、王老師在《陶瓷的造型工藝制作》的課堂教學中,組織“創意陶瓷匯展”活動,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堂作品,并要求學生講述自己作品的優缺點然后進行反思。這種評價方式為()。A.教師評價B.量性評價C.自我評價D.集體評價【答案】C77、張老師在中國畫的繪畫課上,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以及自己的作品還存在的不足,選擇相對評價方式來講解學生的作品。以下屬于此評價方式的是()A.將學生的作業特點歸納進行點評B.將名家作品選出幾張作為基準,再將學生作品進行比較點評C.在學生作品上進行分析,進行肯定后給出建議D.讓學生們互相評價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答案】B78、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列不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三個層次的是()。A.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B.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C.美術與文化相結合D.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答案】C79、青銅器《虎食人卣》是一種()。A.祭器B.禮器C.酒器D.食器【答案】C80、下列選項中,適合作為“造型·表現”領域內容的是()。A.古代雕塑欣賞B.剪紙創作C.標志設計D.裝幀書籍【答案】B81、“把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是()的理想。A.委羅內塞B.丁托列托C.喬爾喬涅D.奇馬布埃【答案】B82、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的是()。A.張璨B.王維C.李思訓D.韓干【答案】B83、“學生只有通過動手,親身體驗,才能把自己的設想變為作品”,這凸顯了美術教學實施原則中的()。A.審美性原則B.實踐性原則C.創新性原則D.視覺性原則【答案】B84、王老師在講述高中美術《青銅器》一課時,帶領學生“走出去”,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親臨現場感受蓮鶴方壺的藝術魅力,陶冶審美情操,理解美術文化。王老師的這一教學設計體現了《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中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的()。A.各校之間可以根據不同學習模塊的師資需求,互通有無,共享美術教師資源B.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C.完善美術教學的基本材料和設置D.拓展校外美術教學的資源【答案】B85、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純度和()。A.色溫B.彩度C.明度D.灰度【答案】C86、對教學評價理解錯誤的是()。A.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做的測量、分析和評定B.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對所進行的課程評價C.教學評價在教學設計中起到調節作用D.教學評價不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答案】D87、在高中美術欣賞課《走進意象藝術》一課中,王老師要求同學們針對具象藝術作品和意象藝術作品哪個更能表達藝術家的情感進行辯論。關于王老師的做法,說法正確的是()。A.不利于維護課堂秩序B.不利于養成正確的審美觀C.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美術風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D.有利于養成批判性思維能力【答案】C88、近現代,有“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之譽的畫家是()。A.吳昌碩B.齊白石C.任伯年D.黃賓虹【答案】A89、在美術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采用一定方法手段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這一教學環節被稱為()。A.演示技能B.傳授新知C.展示評價D.導入新課【答案】D90、下列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目標的是()。A.知道重要的美術家和美術作品B.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與價值C.感受自然美,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D.觀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答案】D91、下列選項中,適合作為《晉人風韻一王羲之賞析》一課教學重點的是()。A.作品的書寫技巧與文化內涵B.王羲之的人生經歷C.晉朝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D.《蘭亭序》的創作背景【答案】A92、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石膏造型工藝制作”一課的教學重點的是()A.了解石膏的性質,掌握操作方法B.自由形體的造型設計制作C.石膏造型的制作步驟D.利用石膏塑造形體比例【答案】D93、下列選項中,對于美術教學“探究學習”理解與運用不適當的是()。A.幫助學生主動地探究和發現知識B.不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表現C.有利于培養嚴謹的研究態度D.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答案】B94、根據學生的總體表現,分析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采用下面哪種評價方法最合適?()A.總結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定量評價D.定性評價【答案】D95、對“明暗交界線”理解正確的是()。A.背光面與陰影相交界的部分B.受光面與高光面相交界的部分C.受光面與背光面相交界的部分D.背光面與反光面相交界的部分【答案】C96、構建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課程體系,需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根本任務。A.以理服人B.以美化人C.以美育人D.立德樹人【答案】D97、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屬于()。A.水彩畫B.版畫C.水粉畫D.工筆畫【答案】B98、《最后的晚餐》是()的代表作品。A.杜尚B.拉斐爾C.達·芬奇D.米開朗基羅【答案】C99、在美術門類中應用最為廣泛,并且居于基礎地位的是()。A.雕塑B.書法C.工藝美術D.繪畫【答案】D100、下列卡通形象中沒有運用擬人創作手法的是()A.卡通人物B.畫板擬人C.鉛筆擬人D.草莓跳繩【答案】A101、下列選項中,關于教學實施描述錯誤的是()。A.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教學階段B.教學實施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和保障C.教學設計為教學實施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指導思想D.教學實施就是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主客觀條件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方式【答案】B102、教材的設計和編寫要依據美術課程總目標的要求,以階段標準和()為參考,確保教材設計的總體思路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相吻合。A.學生身心發展水平B.學生的基礎水平C.當地的實際情況D.素質教育要求【答案】A103、美術課上,老師在講解水墨畫的技法,小城突然舉手說,他想為大家演示水墨畫的另一種畫法,老師恰當的處理方式是()A.不予理睬,繼續課堂教學B.稍作停頓,批評學生影響課堂紀律C.請小城上講臺為大家演示D.跟小城說下課討論【答案】C104、下列能提取含1個a-OH的恩蒽醌的溶劑是A.5%的Na2CO3溶液B.5%的NaHCO3溶液C.5%的NaOH溶液D.1%的NaOH溶液E.1%的NaHCO3溶液【答案】C105、在體溫下能軟化并可緩慢溶解于分泌液中的栓劑基質是A.半合成山蒼子油酯B.甘油明膠C.半合成椰子油酯D.可可豆脂E.半合成棕櫚油酯【答案】B106、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A.教學目標B.學生發展C.教學任務D.教學實施【答案】A107、徐老師在《民間木版年畫》一課中將木版年畫作品及原版呈現給學生,要求大家探討印制過程。學生仔細觀察,集體討論,發現并嘗試解答問題。此學習方法是()A.研究性學習B.表現性學習C.自發性學習D.接受性學習【答案】A108、下列作品中哪幅畫作不是新古典主義安格爾的作品?()A.《大宮女》B.《土耳其浴室》C.《泉》D.《阿卡迪亞的牧人》【答案】D109、下列選項中,包含了量化評價方式的是()。A.教師給學生美術作業打分、寫評語B.學生分小組按照表格內容撰寫評語C.教師講評分析學生美術作業的優點D.運用學習檔案袋、展示等方式評價【答案】A110、蘇軾評論書法有“意態自足,號稱神逸”之語,此話褒獎的是()。A.張旭B.王羲之C.顏真卿D.黃庭堅【答案】A111、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對美術課程性質描述的是()。A.凸顯視覺性B.具有實用性C.追求人文性D.強調愉悅性【答案】B112、針對《用一根線條散步——室內線描寫生》一課,不合適的教學方法是()。A.讓學生臨摹經典的明暗素描作品B.教師局部示范,學生嘗試運用創作C.通過欣賞引導學生感受線條的韻律D.引領學生觀察并用線條表現對象的細節【答案】A113、高中一年級入學伊始,美術老師王老師便通過各種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個同學的情況,并據此指導學生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這種做法表明王老師關注()。A.學生發展的差異性B.學生發展的互補性C.學生發展的平衡性D.學生發展的順序性【答案】A114、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富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的飲片是A.土茯苓B.澤瀉C.山藥D.粉葛E.天花粉【答案】A115、陳老師上高二《校園記事》攝像課時,讓學生用攝像機根據主題搜集材料,該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A.劇本編寫B.拍攝技術C.配音配字幕D.后期處理【答案】A116、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體現了美術課程的()。A.視覺性B.實踐性C.人文性D.愉悅性【答案】C117、美術教學中,教學評價的目的是()A.甄別與考核B.選拔與考核C.甄別與反思D.發展與促進【答案】D118、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A.視覺文化B.情感態度C.創新能力D.人文精神【答案】B119、()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A.教學設計B.教學評價C.教學目標D.教學方法【答案】C120、“認識攝影中景深的運用方法”這一教學目標維度屬于()。A.知識與技能B.過程與方法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D.探究與發現【答案】A121、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們創作的優秀繪畫、雕塑作品,這些作品能讓我們認識不同時代、國家和文化的人們的生活習俗。這體現了美術功能中的()。A.審美功能B.愉悅功能C.教育功能D.認識功能【答案】D122、肖老師在上《畫家筆下的色彩》一課時,以不同色彩的剪刻紙板進行色調分析,講解色調統一的原理,此教學方法是()A.演示法B.自主探究法C.示范法D.小組討論法【答案】A123、古希臘柱式中被稱為“女性柱”的是()。A.多立克式B.愛奧尼式C.科林斯式D.塔斯干式【答案】B124、明末以繪制《水滸葉子》版畫而著名的畫家是()。A.陳洪綬B.張渥C.蘇漢臣D.黃應麟【答案】A125、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的藥材是A.白及B.川烏C.白芍D.川牛膝E.白附子【答案】D126、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A.美術活動B.美術創造C.美術語言D.美術形式【答案】C127、民間年畫的諺語“畫畫好比造房子,要有門要有窗,沒門沒窗悶得慌”指的是繪畫當中A.布局B.造型C.構思D.設計【答案】A128、《阿爾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國畫家()。A.普桑B.凡代克C.哈爾斯D.魯伊斯達爾【答案】A129、美術課程是以()體系為導向,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A.國家標準以及地方B.社會主義核心價值C.學校制度D.黨和國家【答案】B130、依據美術課程評價理念,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恰當的是()。A.依據美術課程標準進行評價B.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C.采用多種方式評價美術作品D.遴選優秀學生重點培養【答案】D131、下列畫家中,不屬于明代“吳門四家”的是()。A.沈周B.唐寅C.吳偉D.仇英【答案】C132、下列選項中,注重激發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方法是()。A.情景模擬B.概念認知C.技法練習D.現場觀摩【答案】A133、朱老師在期末美術成績評定時,邀請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是()。A.表現性評價B.量化評價C.多主體評價D.形成性評價【答案】C134、下列關于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特點表述不正確的是()。A.主要流行壁畫B.存在著明顯的細密畫和鑲嵌彩色玻璃的痕跡C.盛行的是祭壇畫D.不受古代希臘的影響,有著較深遠的哥特式美術傳統,中世紀還沒有完全褪去【答案】A135、希臘最偉大的雕塑家是菲迪亞斯,他為帕特農神廟創作的神像是()。A.《雅典娜神像》B.《持矛者》C.《赫爾墨斯和小酒神》D.《薩提爾》【答案】A136、某教師期末將學生平時態度的30%納入學生總成績,這種評價方法是()A.表現性評價B.絕對評價C.總結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A137、下列屬于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著名雕塑家是()。A.多納泰羅B.羅丹C.米開朗基羅D.貝尼尼【答案】D138、老師運用攝影的方式收集學生平時學習表現的信息,以此來作為評價標準.這屬于()。A.表現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總結性評價【答案】C139、對于信息化資源在美術課程中的運用與體現,《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定位是()A.充分而理性B.全面而具體C.專業而深入D.系統而完整【答案】A140、美術教科書內容的選擇應注意基礎性、()、應用性和拓展性,能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A.時代性B.美觀性C.實用性D.啟發性【答案】D141、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因為作業要求太高而為難時,下列做法不恰當的是()。A.降低作業要求B.取消作業C.重新布置作業D.探明原因【答案】B14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建議部分指出在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表現進行評價時,要以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反饋評價的結果,以鼓勵()的學習方式。A.統一化B.依賴化C.多樣化D.獨立化【答案】C143、某學校每天給學生提供一包牛奶,留下大量廢棄的牛奶包裝袋,馮老師利用它們開展以班級為單位創作大型裝飾畫的活動,要求每班制訂目標和任務,明確進度和要求,分組合作完成這一校園環境建設任務。該教師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是()。A.比較教學法B.演示教學法C.項目教學法D.情景教學法【答案】C144、《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設置的教學系列和模塊是()A.5個系列8個模塊B.6個系列8個模塊C.6個系列9個模塊D.5個系列9個模塊【答案】D145、下列不屬于教學設計的特點的是()。A.實踐性B.視覺性C.人文性D.主觀性【答案】D146、根據學生的總體表現,分析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采用下面哪種評價方法最合適()A.總結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定量評價D.定性評價【答案】D147、《尼多斯的阿芙羅底德》是古希臘雕刻中第一件全裸女人體雕像,其作者是()。A.普拉克西特列斯B.皮弗格拉斯C.米隆D.菲狄亞斯【答案】A148、下列選項中,屬于手臂骨骼的是()。A.橈骨B.脛骨C.鎖骨D.腓骨【答案】A149、下列不適合作為“繪畫·雕塑”系列學習評價標準的是()。A.積極參加繪畫或雕塑造型活動B.恰當地使用繪畫或雕塑術語評析作品C.進行專業美術批評寫作D.以多種形式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答案】C150、()是中世紀建筑藝術的巔峰,其代表作在法國有巴黎圣母院、蘭斯教堂、沙特爾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米蘭大教堂。A.哥特式建筑B.羅馬式建筑C.希臘式建筑D.拜占庭式建筑【答案】A151、《斗拱——中國傳統建筑瑰寶》—課“學業質量”分為三個水平(如下所示):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答案】B152、繪畫藝術作品形式的構成因素是藝術語言、形式結構、藝術形象及()。A.物質媒介B.表現形式C.空間透視D.色彩關系【答案】A153、《舟發西苔島》是一幅“游樂畫”,它是洛可可畫家()創作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A.華托B.維米爾C.普桑D.夏爾丹【答案】A154、運用數理統計、多元分析等數學方法,從紛繁復雜的評價數據中提取出規律性的結論,這屬于()。A.總結性評價B.定質性評價C.定量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C155、民間剪紙中常出現蓮花和魚的形象,有“連年有余”之意,這體現了民間美術的()。A.寓意性、象征性B.寫實性、敘事性C.客觀真實性、典型性D.分析性【答案】A156、關于尼德蘭畫家博斯作品描述正確的是A.具有虔誠、肅穆、神圣的宗教氣息B.怪誕、夸張,兼具寫實性和浪漫表現的手法C.描繪農民豐富的勞動生活和農村的秀麗景色D.唯美、浪漫,是對自然生活真實的觀察和刻畫【答案】B157、強調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A.美術表現B.創意實踐C.造型表現D.美術造型【答案】A158、明清時期我國著名的四大名繡是蘇繡、粵繡、蜀繡和()。A.雙面繡B.紗秀C.浙繡D.湘繡【答案】D159、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中開設中國畫課程,該課程是屬于()內容系列。A.美術鑒賞B.繪畫·雕塑C.書法·篆刻D.造型·表現【答案】B160、魯迅說過“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由此可以看出美術的()。A.認識功能B.審美功能C.教育功能D.社會功能【答案】C161、某學校領導對王老師說:“我們學校就你一個美術教師,可是班級又多,你每次課前先畫好一幅面,讓每個班的同學上課時照著面,只要表示我們學校開了美術課就可以了。“下列選項中,對該領導的觀點合適的評價是()。A.錯誤,沒有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B.正確,有利于減輕美術教師的工作強度C.錯誤,不利于學生的美術學習D.正確,體現了領導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答案】C162、油畫作品《農民的舞蹈》的作者是()。A.凡·高B.老彼得·勃魯蓋爾C.博斯D.米勒【答案】B163、()是構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藝術意向的過程和方法。A.典型化B.意象化C.藝術化D.形象化【答案】A164、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列不屬于課程基本理念的是()。A.面向有美術才能的學生B.激發學生學習興趣C.關注文化與生活D.注重創新精神【答案】A165、佛羅倫薩洗禮堂銅門浮雕的設計者是()。A.多納泰羅B.吉貝爾蒂C.米開朗基羅D.布魯內萊斯基【答案】B166、高中課程標準中電腦繪畫與設計的學習內容包括()。A.動畫設計和創作、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工業設計、網頁設計B.平面繪畫與設計、動畫設計與創作、環境藝術設計、網頁設計C.平面繪畫與設計、三維立體造型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D.平面繪畫與設計、動畫設計和創作、三維立體造型設計、網頁設計【答案】D167、《速寫練習》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速寫,并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作品練習。以下教學過程,最恰當的一項是()。A.教師給學生現場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當場進行臨摹B.教師給學生播放速寫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觀察C.教師讓學生示范速寫方法,學生速寫寫生,教師指導D.教師就學生練習的速寫進行個人點評【答案】C168、庫爾貝是19世紀法國()繪畫的代表人物。A.浪漫主義B.現實主義C.新古典主義D.印象主義【答案】B169、按照《中國藥典》微粒制劑指導原則中靶向制劑的分類一級靶向制劑系指A.進入靶器官釋藥的制劑B.進入靶組織釋藥的制劑C.進入靶部位的毛細血管床釋藥的制劑D.進入靶部位的特殊細胞釋藥的制劑E.藥物作用于細胞內的一定部位的制劑【答案】C170、下列選項中屬于素質教育要求的是()。A.以教師為中心B.以書本為中心C.以課堂為中心D.以學生為中心【答案】D171、被稱為西方“現代繪畫之父”的畫家是()。A.馬蒂斯B.梵.高C.高更D.塞尚【答案】D172、王老師在講到中國古代建筑的時候,沒有在教室上課,而是帶領著學生參觀了北京故宮、天壇等建筑。這是美術教學中哪種組織形式()A.室內授課B.室外授課C.參觀活動D.寫生教學【答案】C173、關于“八大山人”的正確說法是()。A.清初畫壇“四僧”之一B.八位畫家的統稱C.筆墨精致細膩D.又名“石濤”【答案】A174、李老師在上《寫意花卉》一課時,從用筆、用墨、勾線、渲染等步驟詳細講解并逐步示范,使學生對花卉的畫法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李老師在此處運用的教學方法是()。A.參觀法B.演示法C.練習法D.情境法【答案】B175、《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一課中的教學難點是()。A.掌握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特點B.如何運用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特點創作裝飾畫C.熟悉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的作用D.掌握色彩的搭配組合【答案】B176、與接受學習對應的最主要的教授方法是()。A.講述法B.展示法C.演示法D.探究法【答案】A177、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遇刺戰友的崇敬。A.《蘇格拉底之死》B.《馬拉之死》C.《荷加斯兄弟宣誓》D.《塞內克之死》【答案】B178、夏老師在講授海報設計一課時,講解完制作過程后,學生開始拿出材料和工具設計海報,該老師運用美術課堂鞏固的方法是()。A.練習法B.提問法C.競賽法D.情境法【答案】A179、美術的基本特征是()。A.視覺形象性B.材料工具性C.技能性D.人文性【答案】A180、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能全面評價學生,有效地幫助學生()。A.調整心態、控制自我B.發現自我、反思自我C.張揚自我、發展個性D.開發潛能、揚長避短【答案】B18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建議在每一模塊中,相關的美術鑒賞內容不應少于該模塊學習總課時的百分比是()。A.5%B.10%C.15%D.20%【答案】D182、對于學生的“學”,高中美術接受學習評價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學習成績、學習過程和()。A.學生的評價B.學習狀態的評價C.文本材料的評價D.課堂教學的評價【答案】B18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美術教育一般目的的是()。A.智育目的B.體育目的C.美育目的D.德育目的【答案】B184、在《陽剛陰柔濟以古雅——篆刻的陰文與陽文》一課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A.掌握篆刻的歷史B.了解篆刻的用刀技法C.了解何為陰文、陽文D.進行篆刻練習【答案】C185、唐代的染織工藝十分發達,更追求華麗的色彩效果,以織錦最著名,稱為()。A.蜀錦B.蘇錦C.唐錦D.云錦【答案】C186、陶老師要求學生在1課時內用秸稈制作建筑模型,并組合成一個主題社區,下列選項中,較為合適的教學組織方式是()A.個人獨立完成B.班級集體完成C.年級合作完成D.同桌協作完成【答案】B187、對美術課堂教學評價說法正確的是()。A.注重對學生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B.重視家長的單向評價C.使用末位淘汰來進行評價D.注重學生作業效果來評價畫得像與否【答案】A188、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一課教學設計中,合理的教學重點是()。A.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的B.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的作品風格意趣C.著名的山水畫家及藝術風格D.中國山水畫的各種技法技巧及表現形式【答案】A189、下列屬于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的是()。A.《丹娜伊》B.《根特祭壇畫》C.《圣典辯論》D.《摩西》【答案】B190、被譽為“書法之祖”“楷書之祖”的書法家是()A.王獻之B.王羲之C.鐘繇D.柳公權【答案】C191、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雅典衛城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下列哪一項是它的柱式()A.多利亞式B.科林斯式C.愛奧尼亞式D.多立克式【答案】D192、依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篆刻”模塊教學內容的是A.墨法B.刀法C.篆法D.章法【答案】A193、構成美術教學的四大要素是()。A.教師、學生、課程、資源與技術B.教師、學生、目標、反饋與評價C.家長、學生、課程、設備與手段D.教師、學生、教材、模式與方法【答案】A194、近現代,有“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之譽的畫家是()。A.吳昌碩B.齊白石C.任伯年D.黃賓虹【答案】A195、下列選項中,關于教學設計的作用說法錯誤的是()。A.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B.有利于學生技能的提高C.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D.有利于教學效果更趨最優化【答案】B196、評價是對教學結果及其成因的分析過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成效、缺陷、矛盾和問題。這句話反映了評價的()。A.教學功能B.激勵功能C.導向功能D.診斷功能【答案】D197、以下的哪一種色彩是暖色()A.藍色B.橙色C.綠色D.紫色【答案】B198、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以下做法正確的是()。A.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不需要教師引導B.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C.教師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應嚴厲批評D.教師教學活動不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答案】B199、照相機的基本結構由機身和鏡頭兩部分組成,鏡頭由透鏡、()和鏡筒組成,其主要作用是使景物成像。A.光學系統B.光圈C.快門D.取景器【答案】B200、下列選項中,對美術課程教案表述不恰當的是()。A.美術教案是實施美術教學的具體方案B.美術技法類課程可以沒有教案C.根據教學需要可以使用簡案D.美術教案可以體現教師的業務水平【答案】B大題(共60題)一、王老師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并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于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問題:(1)談談該老師在介紹水彩畫之前引用課外知識進行教學是否恰當(2)請結合美術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談談該老師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談談王老師這節課的缺點是什么并給出改進建議。【答案】(1)王老師在教畫水彩畫之前介紹西湖的相關課外知識是恰當的教學,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漢,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2)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得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王老師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并不是把重點設置在怎么畫水彩畫,而是通過多媒體展示西湖迷人的美景,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特定的文化情景去感受西湖的美。接著王老師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然后借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這樣的教學更好地體現出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緊密聯系,發揮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3)王老師導入過長,沒有涉及本課重點進行闡述。因為這節課缺點明顯,提出的問題中又沒有反映出來。改進建議:本堂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所以在導人的點出主題后,可以引導學生先欣賞有關的水彩畫,感受不同水彩畫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畫水彩畫的要點以及示范怎么畫水彩畫,接下來布置任務學生自己感悟畫水彩畫,最后小結作業。二、案例:針對“中國工筆花鳥畫”教學內容,王老師和李老師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展開教學:王老師從中國花鳥畫的分類開始介紹,然后按照朝代講解工筆花烏畫的技法特點和發展脈絡,最后進行總結;李老師則是先讓學生根據教材和資料進行自學,然后組織課堂討論,在遇到問題時進行點撥與啟發,最后與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問題:請對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答案】王老師采用了講授法給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這種方法主要是學生被動接受的一種學習方法。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學科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大幅度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如果運用不好,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的心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李老師采用了問題發現與探究指導法、合作學習指導法,這種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組織、參與和指導下進行的學習活動。優點是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探索和發現知識,促使他們進行獨立的思考。同時,還能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獨立探索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討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的研究態度。但是這種方法主要的不足是費時、費力,不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探究式學習。此外,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很多問題往往超出預設的范圍,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范圍以及應變能力是很大的挑戰。三、在《我做的“鐘表”》一課的結課環節,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讓大家把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樣的鐘表放到由課桌組成的“鐘表商店”的貨架上進行展示,創作者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和自我評價,然后同學們可以隨意“選購”自己中意的“鐘表”,并給出各自的“買價”。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表現積極、興奮,紛紛“選購”了自己最喜歡的“鐘表”……一節課下來,有的“鐘表”深受大家喜愛,紛紛爭購,有的“鐘表”無人問津,默默待在貨架的一角……根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方面的內容談談此課程的優點、缺點,并提出相關的建議。【答案】第一:依據美術新課程概念。第二:從優點、問題、建議三方面對該教學安排進行分析和評價。四、案例:王老師在上《行書創作》時,先要求學生自由創作,接著從學生作品中挑選出三幅有明顯問題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評價。然后,王老師總結出用筆、結體、章法的具體要求與方法。最后,要求學生按照所講述的方法再重新進行創作并寫出感想,那三位問題突出的學生有了明顯的改進,得到了王老師的表揚。而班上一位寫得最好的學生聽課卻很不認真,王老師給了他第五名的成績。(1)請指出王老師在這堂課中運用了哪些評價方式(2)王老師將寫得最好的學生評為第五名是否合適為什么【答案】(1)①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王老師挑出三幅作品讓學生進行評價,這當中體現的就是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②等級計分法。王老師給寫得最好但聽課不認真的學生第五名的成績,顯示王老師還采用了等級評分法這樣的評價方式。③綜合性評價的方式。王老師結合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狀態,綜合各個方面給出最終評價,體現了總結性評價的概念。(2)①寫得最好的學生評為第五名是不合適的。②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題干中“寫得最好的學生”就專業技能來說理應被評為第一名,但老師卻綜合其聽課不認真的表現給了他第五名的成績,顯然老師在評價這位學生時更側重于學生的缺點與不足。而忽了應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這一評價理念。而且老師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也沒能體現出教學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所以,王老師的做法是不合適的。五、在《剪紙》一課的評價環節,陳老師將全班同學的剪紙作品展示出來,采用網絡授票的方式,選出10幅最優秀的作業。有同學反映:“不公平,有人用拉票軟件.....”可是,陳老師覺得應該鼓勵學生,把選出的10幅作業都歸為優秀。問題: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評價建議,從優點、問題、建議三個方面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答案】六、案例.某學校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環境,學校給每個班級安裝了電腦及投影儀等多媒體資源。某初中美術老師認為,由此不再用黑板,黑板被投影儀所代替。這位老師的看法你如何評價【答案】運用影像設備與技術、計算機設備與技術以及互聯網資源組織教學,會使教學直觀、信息量加大,對于學生的成長,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板書通常利用黑板,是書寫演示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而有實效。現在的板書可以同現代教學資源相結合,如多媒體PPT的展示。好的板書有助于學生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點。板書有演示法、制表法、展示法等。利用好一塊黑板的布局是一種藝術,是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七、美術課上,刁老師以“我為社區添美麗”為題,開展一次“綜合·探索”領域的美術教學活動。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生進行了自由分組。有的同學為社區墻畫上了竹林,有的同學進行了涂鴉,也有的同學無所事事,或觀看他人繪畫,或自由活動休息。最后老師讓同學相互看看對方的作品。問題:請從“綜合·探索”美術領域,指出該老師的錯誤之處并提出改正意見。【答案】分析題干可知,本題主要考察對“綜合·探索”美術領域的理解,以及對美術教學活動的設計。故此題目分為兩方面作答,一方面要明確“綜合·探索”領域的內容,另一方面要結合“綜合·探索”領域的要求指出該老師的錯誤并提出改進意見。八、案例:吳老師上《我們身邊的痕跡》一課時就經歷了這樣一次課程發展的過程。學生對硬幣能被印出來,表示了三種意見,經過爭論,前兩種意見被否定了,第三種意見本來就是教師要講的,由學生講了出來,教師為此很高興。課上到這里,應該說,大體上和教師備課時預料的情況差不多。學生的發言,基本上是屬于對文本課程的解讀。但是,自從舉起“一只倔強的小手”的那個學生提出了問題之后.課程就向前發展了。他提出“凹凸不平的東西為什么就印得出來”的問題,是教師沒有思想準備的,已經超出了美術課的范圍(教師怕上成科學課),但又和美術課的內容緊密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就是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結果,他們通過操作,總結出了印出來的原因。必須看到,這時的課程已經是體驗的課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課程了,這都是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的課程,文本中沒有涉及的東西出現了。師生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就把課程向前大大地發展了一步,這也給她今后的備課提供了新的內容。問題:吳老師的教學過程給你什么啟示【答案】課程改革使我們認識了什么是課程。過去,我們理解的課程就是課程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書所講授的內容,是規定好了的內容。它和教師、學生沒有任何關系,教學就是教教材,教師只有教的權利,不容許有任何的改動。學生只有學習和聽從的權利,充斥在教學參考書中的標準答案,早已限定了學生的發展權利。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的生成性,這是課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發展.它把教學活動與課程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認為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課程已變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過程,文本課程被激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它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理解。這就使課程內容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課程意義也被不斷地提升。在這節課上,吳老師沒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課,而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只有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學生的疑惑、才智、創新精神才能被激發出來,課程才能不斷地生成、發展。“教學相長”,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課程在師生互動中向前發展。一個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之初,能有這樣的認識實屬不易。從吳老師的這節課后半段來看,她認識到學生的作業雖沒有完成,但仍然是值得的,這種認識當然是對的。不過,我也在想,她在后面是不是應當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東西可以印出好看的藝術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許多精美的拓片,讓敦煌的飛天、古代書法家的作品能流傳至今,走進千家萬戶,也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平日生活中所蘊藏的美。這也是對課程的發展,而且是一種更重要的發展。九、在《燈具制作》一課的結課環節,小林同學拿出自己制作的燈具,向全班同學展示介紹。大家看了他的作品一致表示看不出來是燈具。小林竭力解釋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見大家依然質疑,十分氣惱,欲將其毀掉。張老師見狀,連忙舉起小林的作品說:“我看還不錯”。但是小林的作品還是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問題:結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評價的建議,從優點、問題、建議三方面對上述教學活動進行分析。【答案】第一:依據課程標準評價建議。第二:從優點、問題、建議三方面對該教學活動進行分析。一十、案例:吳老師上《我們身邊的痕跡》一課時就經歷了這樣一次課程發展的過程。學生對硬幣能被印出來,表示了三種意見,經過爭論,前兩種意見被否定了,第三種意見本來就是教師要講的,由學生講了出來,教師為此很高興。課上到這里,應該說,大體上和教師備課時預料的情況差不多。學生的發言,基本上是屬于對文本課程的解讀。但是,自從舉起“一只倔強的小手”的那個學生提出了問題之后.課程就向前發展了。他提出“凹凸不平的東西為什么就印得出來”的問題,是教師沒有思想準備的,已經超出了美術課的范圍(教師怕上成科學課),但又和美術課的內容緊密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就是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結果,他們通過操作,總結出了印出來的原因。必須看到,這時的課程已經是體驗的課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課程了,這都是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的課程,文本中沒有涉及的東西出現了。師生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就把課程向前大大地發展了一步,這也給她今后的備課提供了新的內容。問題:吳老師的教學過程給你什么啟示【答案】課程改革使我們認識了什么是課程。過去,我們理解的課程就是課程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書所講授的內容,是規定好了的內容。它和教師、學生沒有任何關系,教學就是教教材,教師只有教的權利,不容許有任何的改動。學生只有學習和聽從的權利,充斥在教學參考書中的標準答案,早已限定了學生的發展權利。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了課程的生成性,這是課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發展.它把教學活動與課程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認為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課程已變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過程,文本課程被激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它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理解。這就使課程內容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課程意義也被不斷地提升。在這節課上,吳老師沒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課,而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只有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學生的疑惑、才智、創新精神才能被激發出來,課程才能不斷地生成、發展。“教學相長”,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課程在師生互動中向前發展。一個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之初,能有這樣的認識實屬不易。從吳老師的這節課后半段來看,她認識到學生的作業雖沒有完成,但仍然是值得的,這種認識當然是對的。不過,我也在想,她在后面是不是應當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東西可以印出好看的藝術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許多精美的拓片,讓敦煌的飛天、古代書法家的作品能流傳至今,走進千家萬戶,也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平日生活中所蘊藏的美。這也是對課程的發展,而且是一種更重要的發展。一十一、劉老師在美術教學之余廣泛閱讀哲學、藝術、文學、歷史、科技、教育、心理學等書籍,被同事稱為“劉博士”。在一次賽課中,劉老師的美術課巧妙融合了多學科知識,在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當大家紛紛祝賀他獲獎時,他將自己的獲獎歸功于廣泛的閱讀、思考和積累。問題:結合美術新課程理念,談談劉老師堅持廣泛閱讀對教學的意義。【答案】①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新課程下的美術課程要求學生在廣博的文化背景下認識美術,學習美術。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不僅在專業知識上要進一步深造,在其他學科領域也要有所涉及,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夠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答學生的疑惑。②美術課程強調綜合性,這不僅是學科各領域之間的綜合,還是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綜合、美術學科和社會生活的綜合,這一點也要求老師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一十二、第1課五角星請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1)設計1課時的教學方案,寫出一篇規范的教學簡案;(2)根據需要選擇和處理教材內容;(3)恰當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4)合理地設計學習活動和作業要求;(5)設計至少三個課堂提問;(6)對教案中的主要環節做出設計說明。【答案】本題考查考生的教學設計能力,首先分析題目要求,明確教學設計中必須要呈現的六條要求的具體內容。通過讀教材,確定本節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一課。確定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活動建議是開展課堂創作活動,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的體驗;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規定了要設計合理的學習活動和作業要求,至少要提問三個課堂問題以及對教案中的主要環節做出設計說明。一十三、案例:陶老師準備上攝影創作課,卻苦于沒有足夠的攝影器材供學生使用。于是,他改上攝影鑒賞課。在教學中,講解了布列松等大師的攝影作品及其藝術風格。有些同學聽課后躍躍欲試,也想實踐操作。然而陶老師告訴學生,大師的藝術不是可以輕易模仿的,而且需要專業的攝影器材,目前我們學校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問題:對陶老師教學活動的優、缺點進行評析(12分)。并談一談如何在條件欠缺的學校開展相關內容的教學(8分)。【答案】分析題干可知,需要對兩個問題分別進行回答。第一個問題考察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行為的評價,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回答。第二個問題是對教學環境與教學實施建議角度進行回答。一十四、案例:小劉是一名初中老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總是認為越有難度的作業,越能提高學生的水平。因此,每次布置作業時,他總是布置中等難度以上的習題,這使得一些差生完成起來總是很吃力.學習積極性也日漸下降。請針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答案】通過課外作業,學生可以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形成技能技巧。現代教學觀認為,作業內容只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程度提出不同的層次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作業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樂事、趣事。這樣的作業設計,既避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不同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我價值,就會激發主動學習的情感。這樣兼顧了全體與個性,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而小劉老師布置作業的方法違背了現代教學觀,沒有突出層次性和探究性,因而不僅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目的。反而帶來了消極的影響。一十五、在上《風景攝影的取景》一課時,肖老師將教學難點設定為“學會運用‘近中遠’三層次取景方法.拍攝出既有內涵又有美感的攝影作品”。上課時,肖老師首先展示了山川、河流、植物等照片.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接下來,肖老師著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光圈與快門,學生們都很投入.一節課很快過去了。快下課時,肖老師要求學生用“近中遠”三層次取景法,拍攝出有內涵的、體現生活美感的作品。問題:依據美術新課程的理念,從優點、問題、建議三個方面對該教學安排進行分析與評價。【答案】優點:(1)該教學安排能夠體現出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的課程性質,并且能夠體現課程標準中教學建議部分關于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要求。肖老師展示自然的照片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融入社會、關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他們的環境意識、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2)肖老師能夠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手段。肖老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之后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光圈與快門,學生們很投入,說明他能夠用引導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問題:(1)本節課教學效果沒有達成,本節是《風景攝影的取景》,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能夠掌握風景攝影的取景方法.教學重點應該為怎樣取景。肖老師的難點設定為運用“近中遠”三層次取景方法攝影,但是本節課,肖老師只是給學生講解了光圈與快門的操作,沒有講取景方法。所以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2)本節課教學環節不完整。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應該注重課堂中學生的練習,而本節課快過去的時候,肖老師才留出作業,沒有設計練習環節,不能檢驗學習的效果。建議:(1)肖老師在本節課應該重點講解風景攝影的取景方法,為了解決教學重難點,應該主要講解“近中遠”三層次取景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目標精心策劃和設計,提高美術教學效果。(2)肖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在新課講授環節控制時間,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課堂練習時間.并且在練習結束之后要有一定的展示與評價環節。一十六、蘇老師在《現實主義美術》一課上,時而講社會背景,時而講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時而講解畫家的逸聞趣事,還列舉了二十幾幅現實主義的美術作品,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在討論環節,蘇老師展示米勒的作品《晚鐘》,然后問大家:哪位同學能嘗試鑒賞一下這幅作品?學生們感覺可說的東西很多,卻無從說起.....問題:(1)為何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無所適從?請分析其主要原因。(2)請對該教學案例提出改進建議。【答案】(1)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無所適從,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正確的美術作品鑒賞方法,①蘇老師在授課時,時而講解社會背景,時而講解創作理念、表現形式、奇聞軼事,并沒有按照美術鑒賞課正確的邏輯和欣賞順序來進行,導致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達成。②蘇老師在授課時列舉了二十余幅作品,課程的時間有限,并不能讓學生充分的了解美術作品的背景、主題、內容、藝術特色、總體評價等方面,沒有辦法深入了解作品,導致課堂沒有突出教學重點。③蘇老師在讓學生嘗試鑒賞的環節,提出的問題較為籠統,不具有引導性。(2)鑒賞課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幅作品來深入分析,不宜分析過多的美術作品;②在講授新課,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注意問題的引導性,有條理的進行講解,可以從的背景、主題、內容、藝術特色、總體評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著重分析作品的主題和藝術特色,同時強調現實主義藝術的共性特征,讓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③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種有引導性的教學方法,例如比較、提問以及情境教學法,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引導性;④在讓學生嘗試鑒賞的環節,建議提出引導性較強的問題,例如:作品表現了怎樣的內容?運用了哪些表現技法?表現了怎樣的主題?總之,想要上好一堂美術鑒賞課,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增加美術素養。一十七、張老師是一位高中美術教師,她對教學工作非常認真。備一節課常常要花費三四天時間,教案非常完整,條理性也很強,但上起課來就是不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使自己的勞動成果付諸東流。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也沒有提高。問題:請你根據張老師的情況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意見幫助她改進教學。【答案】該案例中張老師工作認真的態度是應該肯定的,但是她只是站在一種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角度上去備課,結果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而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做的是培養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讓學生去感覺、去發現、去想象。其實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往往能給教師帶來巨大的驚喜。張老師可以用多種形式去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積極回答問題,以互動的形式來開展課程;把傳統的教學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述,給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引導他們直觀地、具體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改變課程模式,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適當采用課堂討論、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方式實施教學。一十八、案例: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臟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于耳。吸煙后,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說臟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后果。作為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答案】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于“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地“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什么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當作懲罰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著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一十九、李老師在講授“大眾美術文化”時,考慮到教材內容距離高中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遠,于是以春晚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的聽賞進行導學,并通過展示自己童年時期的老照片來與學生共同討論“時光飛逝”的現象,學生因此對當前社會流行文化有了自己的感受,而且,當李老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卡通元素為自己設計文化衫時,這些平時忙于緊張文化課學習的高中生釋放了自己的情緒,創作了許多自己喜愛的文化衫,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李老師借用當下社會流行元素進行教學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提出改善建議。【答案】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教學設計的理解,能夠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的使用教學方法。答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高中美術課程標準進行答題。二十、根據所給材料設計教學教案。要求:(1)做到文本格式規范,具備基本要素。(2)恰當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3)合理地設計學習活動和作業要求。(4)設計三個課堂提問。【答案】本題考查考生的教學設計能力,首先分析題干內容,課程內容是米羅游戲,確定教學設計圍繞的重點知識,活動建議是開展體驗活動,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的體驗;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課時完整,恰當設定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合理設計教學,以及要出現三個提問,環節上要有設計說明。考生要按要求、分步驟設計教學。二十一、曹老師準備上顏真卿《祭侄文稿》臨摹練習課,但學校里臨摹用的桌子和字帖不夠用。于是,他示范臨摹給全體學生看,然后分別選了男女各一位同學代表,講述自己的學習體會。問題:對曹老師教學活動的優缺點進行評析(14分),并談一談如何在條件欠缺的情況下開展美術教學(6分)。【答案】優點:(1)美術是一門直觀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