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廣賢文》《芣苢》《插秧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和四言詩的特點,理解楊萬里的主要文學成就;誦讀詩歌,把握朗讀節奏,體會其形式特點。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兩首詩歌內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賞析它們的表達技巧。審美鑒賞與創造體會詩歌體現出來的勞動熱情和歡欣,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詩歌傳承下來的勞動之美。教學重點把握思想情感,賞析表達技巧。教學難點體會詩歌體現出來的勞動熱情和歡欣,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與詩人相遇1.導入新課齊讀下面的詩句,看看它們共同描繪的是什么內容。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應明》
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羅貫中》⑴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⑶晨星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它們共同描繪的是勞動情形。勞動是最美的,是因為辛勤的勞動綻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為辛勤的勞動結出了累累的碩果。勞動是最美的,更是因為那辛勤勞作中的癡癡執著,更是因為那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堅持,更是因為它所帶來的催人奮進的希冀。今天,讓我們走進《詩經》,走進楊萬里的《插秧歌》,和古人一起親歷勞作的情景。2.走近《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內容上包括:①社會政治詩,對生活憤懣憂傷,抒發感慨,對政治或贊美或譏諷、抨擊;②愛情詩,歌頌美好的愛情;③史詩,記載民族的歷史,歌頌祖先的功勛;④反映兵役、勞役給勞動人民帶來的不幸。《詩經》中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朝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在藝術手法上主要采用賦比興的方法。賦:直接鋪陳敘述,直截了當地表達所要陳述的思想感情,是《詩經》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朱熹:“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風?擊鼓》所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直接、很熱烈地將自己的愛情誓言表達出來。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風?碩鼠》通篇用比。興:即起興,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說的內容。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如《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3.走近楊萬里楊萬里(1127-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學者稱他為誠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進士,曾任秘書監,主張抗金。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并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學江西詩派,后轉以王安石及晚唐詩為宗,終則脫卻江西、晚唐窠臼,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不僅能文,對理學亦頗注意。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顧炎武》詩四千二百余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代表作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二、讀,與詩人相通1.《芣苢》誦讀感知⑴播放童聲朗讀,注意讀音,把握基本意思。⑵讀準字音。芣(fú)苢(yǐ):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說即車前子。掇(duō):拾取,伸長了手去采。捋(luō):順著莖滑動成把地采取。袺(jié):一手提著衣襟兜著。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帶上,再把東西往衣里面塞。裹⑶結合注釋理解詩歌的意思,翻譯詩歌。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來。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來。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于我如浮云。——杜甫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來。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來。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來。⑷朗誦這首詩歌要注意哪些要領?①把握好節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②注意輕重音:助詞適當輕讀,動詞適當重讀。③讀出勞動的歡欣,內心的熱情。2.《插秧歌》誦讀感知⑴解題: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常州任滿,西歸故鄉吉水,途經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時值農田大忙季節,詩人目睹一戶農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于我如浮云。——杜甫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增廣賢文》⑵指名朗讀,讀準字音。兜(dōu)鍪(móu)蓑(suō)胛(jiǎ)朝(zhāo)餐半霎(shà)蒔(shì)未匝(zā)⑶把握節奏,再次朗讀。朗讀指導:七律閱讀節拍有兩種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讀時要注意節奏,讀起來要有抑揚頓挫之感。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⑷指名翻譯詩歌。種田的農夫將秧苗拋在半空,農婦一把接住,小兒子把秧苗拔起,大兒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頭盔,蓑衣是戰甲,但似乎沒什么用,雨水從頭上進入,直濕到胛肩。喊他停下來吃早餐好休息一會兒,那農夫低頭彎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湯顯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牢固,栽種也還沒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鵝小鴨,不要讓它們來破壞秧苗。⑸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全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婦、大兒、小兒各有分工,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純用描寫手法,極富表現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3.誦讀比拼女生誦讀《芣苢》,男生誦讀《插秧歌》。三、品,與詩人同行1.分組探究A組探究《芣苢》,主要問題:⑴你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要表達一個什么主題?(第一小組)⑵詩中“采、有、掇、捋、袺、襭”六這個字的順序能夠更換嗎?試結合詩歌分析原因。(第二小組)B組探究《插秧歌》,主要問題:⑴全詩圍繞一個什么字來描繪的?如果要你給詩歌加一個“詩眼”,你會想到哪個字?我盡一杯,與君發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強健,三愿臨老頭,數與君相見。——《白居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為什么?(第三小組)⑵此詩是一幅描繪農忙時節的風俗圖畫,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認為“游離詩外”了,你怎么看?(第四小組)⑶結合本詩說說“誠齋體”的語言特點。(第五小組)2.成果展示A組探究成果展示⑴你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要表達一個什么主題?這是一首集體勞動的贊歌,描寫了人們集體采摘芣苢的過程,表達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開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滿載而歸,歡樂之情也從這一過程表現出來。詩歌反復地描寫勞動的過程,形象地表現了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勞著動的熱情。⑵詩中“采、有、掇、捋、袺、襭”這六個字的順序能夠更換嗎?試結合詩歌分析原因。不能。這首詩用詞連貫,是按勞動情景的推進來寫的。人們從一開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開了勞動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這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勞動過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滿載而歸,所以順序不能更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B組展示探究成果⑴全詩圍繞一個什么字來描繪的?如果要你給詩歌加一個“詩眼”,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圍繞一個“忙”字來描繪。首聯以極其通俗生動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用語直白卻極為傳神,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的場景。頷聯通過環境描寫襯托插秧之“忙”:詩人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鎧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場緊張的戰斗;而“雨從頭上濕到胛”,寫出來雨勢之猛,上下兩句表現出農人在惡的劣天氣條件下插秧不輟的艱辛和吃苦耐勞的忙碌精神。頸聯詩人巧妙地插入了畫外音,農婦招呼農夫來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農夫卻依然低頭彎腰勞作不輟;這一“喚”與“不答”,給緊張忙碌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尾聯是農夫岔開農婦呼喚的答話:“搶插還未結束,種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鵝與鴨,免得它們糟蹋莊稼。”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位時時盡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農人形象。⑵此詩是一幅描繪農忙時節的風俗圖畫,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認為“游離詩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藥味兒,暗示搶插稻秧就像一場緊張的戰斗,也突出了農忙搶種的題旨。所以看似“游離詩外”,實則堪稱“神來之筆”。⑶結合本詩說說“誠齋體”的語言特點。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誠齋體的特點之一是語言新、奇、活、快,即語言生動、自然、新鮮、活潑,富于幽默詼諧的風趣。該詩似是率口而出,卻又不失耐人尋味的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因而從中也可看出誠齋體的這一特點。較之當時故作艱深、講究“無一字無來歷”的江西派末流,這樣的作品自然是別具一格。該詩所表現的便是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擷取來的勞動場景,所以逼真而又自然。《唐宋詩》:“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淺顯,那么真實,又是那么生動,那么形象,只覺一股活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四、比,與詩人同思問題:盡管《芣苢》《插秧歌》這兩首詩都是有關勞動的頌歌,但是它們在描繪勞動場景、歌頌勞動熱情方面又不盡相同,試分析其差異。(1)表現手法上:①《芣苢》一詩運用重章疊唱的手法,直接把快樂采摘芣苢的全過程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②《插秧歌》一詩運用白描、環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描寫的是一幅緊張繁忙的勞動圖景。(2)思想主旨上:①《芣苢》這首詩讓我們了解了遠古太平盛世時期人們生活的一個場景、精神狀態,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沒有戰爭、暴政、苛捐雜稅,內心安寧平靜,生活上能夠豐衣足食。②《插秧歌》這首詩是詩人沒有像晚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掛車轉讓協議合同
- 齦下刮治術的操作流程
- 房屋裝修合同書備用
- 工程測量勞務分包合同
- 企業培訓合同協議書
- 合同之裝修售后服務合同
- 護理考試題庫及答案選擇
- 專利技術轉讓中介合同
- 臨建房施工建筑合同
- 工程勞務分包合同臺賬
- 2023光伏發電工程項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閱讀課件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認證備考題庫(含答案)
- 基礎工程量計算表
- 設備報修單表
- 2022-2023學年四川眉山仁壽新店鎮小學校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初中化學-潔廁靈溶液主要成分的探究教學課件設計
- 高中數學說題課件
- 二年級數學歐利和他的懶弟弟優秀課件
- 2023年春江蘇開放大學《江蘇紅色文化》過程性考核作業一二和綜合大作業+參考答案
- 材料物理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南開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