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北京平谷初三二模語文2023.05學校姓名準考證號1.本試卷共10頁,共五道大題,23道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姓名和準考證號。3.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4.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考試結束,請將本試卷、答題卡和草稿紙一并交回。考生須知5.一、基礎·運用(共14分)“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在故宮午門展廳展出。學校以此為主題開展研學活動,以下是同學們完成的研學記錄,請你閱讀并回答問題。1.歷史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敦煌介紹。閱讀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在世界中看敦煌“敦,大也;煌,盛也。”位于河西走廊深處的敦煌,是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樞紐,是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敦煌這個名字,折射了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曾經的繁盛....景象。①要用色彩和形象來表現中國數千年的浩瀚歷史,②敦煌無疑是最美麗、最動人的一頁,而莫高窟是古代東西方文化在敦煌交融的璀璨結晶。無數畫師與工匠一鑿一斧、一筆一畫創造出這個綿亙兩公里,驚心動魄、偉大瑰麗的莫高窟畫廊。鳥蟲魚獸、凈土梵音、人間..萬象,躍然壁上。一千多年間藝術的流傳及演變,在這里纖毫畢現。敦煌文化,當之無愧是..中國,也是世界文化的標本。中國與世界,成就一個人類文明的敦煌。(1)一位同學對加點字注音和字義作出如下判斷,其中錯誤的一項是(2分)..A.“樞紐”在這里指交通的關鍵地點,應讀為“shūniB.“薈萃”在這里指各地文化聚集,應讀為“huìcuì。C.“綿亙”在這里指連續之意,應讀為“miángèn。D.“纖毫”在這里指極其細微,應讀為“qiānháo。(2)根據文意,在文中①②兩處分別填入關聯詞語,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不僅②而且C.①既②又B.①如果②那么①或許②或許2.一位同學為“莫高窟飛天”擬寫了解說詞。閱讀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第1頁/共15頁在莫高窟賞飛天在整個敦煌藝術中,敦煌飛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幾乎窟窟有飛天。飛天們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憑借飄曳的衣裙和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姿態舒展豪邁,瀟灑自如,給觀賞者一種擺脫重力,飄然飛升的感覺,表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精神內涵。飛天的造型和姿態都是通過線條向觀賞者傳達【甲】飛天輪廓的勾畫流暢婉轉,連綿不斷,通過長短描繪飛天飛行的姿態,靈動自然,還通過干濕濃淡,營造虛虛實實的畫面感,從而表達出空間的層次結構。筆墨線條鱗次櫛比,充滿音樂的韻動感。楚楚動人的宮娥舞女粉筆丹青,重彩平涂,絲帶在云蒸霞蔚中飄動,從而使得整個畫面輕盈靈動。飛天造型變化多樣,有擊鼓彈琴、有挽籃浣花、有散花飛舞【乙】或憑虛御風、或俯仰直沖、或翱翔盤旋,形態不拘一格。敦煌飛天是人類文明的藝術寶庫,是世界壁畫史上的一絕,是敦煌藝術的標志。(12分)【乙】,C.【乙】,B.【乙】、【乙】、(2)結合解說詞的內容,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超然物外B.鱗次櫛比C.云蒸霞蔚D.不拘一格(32分)修改(4)同學們準備為研學記錄的封面“敦煌”選擇一種字體,請你結合研學內容,從以下字體中2分)選擇:_______理由:_______3.活動最后,老師為同學們播放了“敦煌守望者”的紀錄片。請你結合下面的紀錄片文案,2分)在傳承中守望敦煌一批又一批熱愛敦煌的人,在大漠深處扎下根來,任憑月盈虧,風來回,草木枯又榮。第2頁/共15頁常年在昏暗的斗室里面壁揮毫,耕耘在方寸之間。他們把汗水和激情全部播撒到這滾滾黃沙中,安居大漠深處潛心研究、精心保護。從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常書鴻帶著全家輾轉到敦煌開始,幾十年來,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如今的上千人,代代接力,薪火相傳。剛從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的樊錦詩駐守敦煌近60年,她對那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樹,每一方壁畫都如此熟悉,莫高窟的歷史、洞窟壁畫藝術到考古保護工作的方方面面,她都如數家珍。她說:飛天一起舞動,一腔赤誠熱血從未涼下來。幾十年來,一代人故去,一代人變老,一代人成長,還有一代又一代人朝圣而來,弦歌不絕,生生不息。上聯:月盈虧面壁揮毫安居大漠下聯:二、古詩文閱讀(共18分)(一)默寫(共5分)4.溪云初起日沉閣,5.長風破浪會有時,。。許渾《咸陽城東樓》李白《行路難》蘇軾《記承天寺夜游》,6.,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7.杜甫在《春望》中因觸景生情,而移情于物表達感時傷世的句子是。6分)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8.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請你結合詞中內容闡釋詞人的3分)答:9.3分)答:(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0-12共7分)【甲】第3頁/共15頁”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選自《左傳·莊公十年)【乙】孟嘗君怪其疾①也,衣冠而見之,曰:“責②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③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④⑤“諾,先生休矣!”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⑥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戰國策·齊策》注:①疾:快。②責:[zhài]同“債”。③竊:私自,謙辭。④賈:商人。賈利之:用商人的辦法向人民圖利益。⑤矯:假托。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為我的臣。這是委婉語,實際上是撤他的職。10.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又何間焉盈盈一水間飛漱其間間不容發....B.其鄉人曰鄉為身死而不受衣錦還鄉窮鄉僻壤....C.弗敢專也弗食,不知其旨也民弗從也自嘆弗如....D.登軾而望之今君有區區之薛何陋之有置之度外....11.翻譯文中三處畫線句,并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甲】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翻譯: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理解:這句話充分表達了曹劌對尸位素餐的的權貴者的蔑視,在國家危難之際,曹劌敢于挺身而出,獻計獻策,是一個熱血男兒。【乙】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翻譯: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誠心處理。理解:這句話體現了魯莊公認識到,只有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支持,才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丙】既克,公問其故。第4頁/共15頁翻譯: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理解:直到戰爭結束,魯莊公能夠主動詢問取勝的原因,這說明了魯莊公是一個不恥下問的人,可見肉食者,不一定鄙,曹劌前面的說法有點片面。1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他告誡統治者要愛民、利民。認真閱讀3分)答:三、名著閱讀(5分)13.《紅星照耀中國》這部名著中提到好多關于紅軍的重要人物,請結合人物具體經歷,簡述誰是你心中那顆“最紅的星”?為什么?(100字左右)答:四、現代文閱讀(共23分)(一)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4-16題。(共7分)材料一:《說文》:“囪,在墻上曰牖,在屋曰囪。象形。窗,或從穴。”窗,初始時為囪,是個象形字。文字逐漸發展,后期的“窗”字,為“穴”與“囪”的綜合。這一方面說明窗的文化起始于穴居之中具有通風之用,另一方面表達現今我們所指的“窗”在古代稱之為“牖”。老子所著《道德經》中有“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由此也證明了“牖”便是現代的“窗”。隨著房屋建筑的發展,“窗”的形式和功能也在漫長歷史中發生了變化。篆書中的“明”字為會意字,左邊部首為窗的形象,右半部分為月的形象,明月由窗照入屋內才會明亮,這就說明了窗的另一基本功能是透光。在生活的需求影響下,通風和采光的面積也不斷變大,墻上的口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多,當門的一側或者兩型側出現較大的采光通風口時,現代形式的窗也就開始出現。材料二:漢代劉熙在《釋名》中解釋“窗,聰也,于內窺見外為聰明也”。可見,“窗”是中國人觀看方式和審美趣味的巧妙外化。尤其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窗是它的“眼睛”。憑窗借景、框景、對景和漏景等巧妙的應用,增加了景深、豐富了景致的層次,起到造景的作用。其中漏窗為中國園林普遍采用。漏是為了透,一窗一洞天,氣息貫通,使隔簾風月,墻外風煙,紛至沓來。從構成形式上來說大致可分為幾何圖案和自然圖案兩大類。以幾何形體為主的圖形主要有萬字、回文、冰凌紋等;以自然圖案為主的漏窗取材范圍相對較大,僅蘇州園林的漏窗就有千余種。欲露還藏是中國園林的游戲,那種開門見山的方式顯然不適合中國園第5頁/共15頁林的意境創造。因此窗是園林優美曲線運動中的節點,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變化。人們在其間流連對視,窗里窗外,誰裝點了誰的風景?材料三:民俗,即民間流行的所有風俗習慣,它深深蘊藏于最樸素的民間生活之中。是民間傳統文化的最精髓內容。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窗的造型藝術是民俗的主要反映。這些造型藝術沉淀為人們祭奠先祖、祈福驅災、祝福平安等等的“圖騰”藝術形式,伴隨著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在建筑形式、生活氛圍的創造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用動植物形象特征作為裝飾圖案,是窗欞格裝飾的手法之一。古代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將大自然中的獅子轉化為具有神圣浪漫色彩的神奇動物,讓其守護人類的和平生活。此外,喜鵲、蝙蝠、魚、鹿、虎等動物,以及松、梅、蘭、竹、菊、荷等植物,也是裝飾藝術中極受歡迎的題材。這些動植物形象在民間都被譽為是吉祥使者,象征著吉祥、幸福。比如蝙蝠,蝙蝠在民間是一種象征好運氣與幸福的吉祥物,之所以稱它為吉祥之物,是因為蝙蝠的“蝠”以蝙蝠在窗欞的裝飾工藝中十分常見。總而言之,這些精美的裝飾藝術品是我國古代窗的文化精髓之一。14.下列關于材料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在房屋建筑的不斷發展中,從古至今窗的功能和形式變化不大。B.漏花窗既通又隔,化實為虛、化有為無,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C.窗上的藝術造型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15.有位同學居住在依山傍水、瓜果飄香的鎮羅營,家里翻建了農家院,要修建院墻時家2分)冰凌紋漏窗磨砂玻璃的蝙蝠圖案花窗答:16.閱讀上面三則材料,你認為窗的作用有(3分)、、5個字)17-19題。(共9分)第6頁/共15頁縫隙朱以撒①這條蜿蜒的老街還在翻修,處在半完成狀態。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經租出,掛起招牌做生意,從洞開的大門和里邊的擺設,可以知曉他們都在經營一些什么,咖啡、甜點、沉香、山區土特產,便覺得沒有必要走進去。那些等待翻新的還是大門緊閉,兩扇大門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潤含春雨又迎來秋風,甚至難以緊閉。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舊日門板上有裂縫,有人就湊近裂縫往里邊打量,一眼看到過去。②縫隙的出現,賜予了這樣的機會。③很多次,我在臨寫敦煌殘經時,想到了那個已經空空蕩蕩的藏經洞。當時里邊堆放了那么多的經卷,只是門面用泥皮糊死了。時間過去,沒有誰走過時會想到里面有這么多寶貝——風沙吹老了時日,也吹走了這個密室外觀曾經有過的人工痕跡。如果不是后來的自然干裂,讓人從縫隙中窺探到內部,也就沒有接下來的許許多多傳奇。說起來我也是縫隙的受益者,經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來到書法家的案前,讓人狂喜。我挑選了一部分合我情調的經卷,終日臨寫——我學習書法的路徑,由于遇上了這些殘經而得到改變。它們都是真跡,比掛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這些無名氏的墨跡遠比碑刻要真切的溫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縫釋放了它們。許多的過往起始都是封閉的,時日把曾經知曉它們的人送走,史冊也語焉不詳,讓后來人止步。經不起時日的鞭打沖刷,一些物品終于見到了天日,不再成為秘密。與秘密相逢,就獲得了與眾不同的認知、識見。但前提是,先找到隱藏在尋常中的那一道裂縫吧。④晉太元中武陵的捕魚者算得上好運氣,他幸運地發現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開始了他夢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魚者受到了各家輪流的宴請,享受了最真誠的款待。當然,桃花源中人也通過捕魚者張開的雙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魚者離開時,桃花源中人對他只提了一個要求,即“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捕魚者是一個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覺得有責任把秘密首先傳達給太守。接下來就是尋找秘密的入口。這個入口已經不見了,連同周圍的環境都陌生之至,尋找宣告失敗。我一直在想,陶淵明以云淡風輕的筆法描寫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還是要人守住那道裂開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難以讓人信服。朱熹曾經評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賄。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如此說,陶淵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晉宋人物,則是守不住的兩面人。⑤我第一次見到桃膠是在鄉下,這里桃樹千萬,桃林連屬無端,堅硬的桃膠恍如琥珀、瑪瑙那般晶瑩,抓一把放入盤中,聲響如大珠小珠,甚是悅耳。文人筆下喻此為桃花淚,是第7頁/共15頁時光把淚水凝固了。而當口舌觸及一碗溫度適宜的桃膠時,它柔中含韌舒展開來的彈性,足以稱之美味,總是會欣賞一番,再細細品嘗。追溯它的由來,則是從傷口開始的。兀立不移的萬千桃樹,沒有哪一棵是表皮嚴實無損的,很像人的皮膚,總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為或天時,被扯開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來。在我的記憶中,嚴冬是人的表皮最易開裂的時段,那時在工地、田野勞作的人,對此毫無辦法,靜等裂開,那時的教科書贊美這樣的手和腳——是開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膠不斷地從桃樹傷口的縫隙中涌出,接觸空氣,成為膠狀,為桃樹的所有者不斷收取,加工成堅硬之物。相比于桃膠,桃花要風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將朵朵桃花寄送給遠方的友人,被津津樂道,以為是名士風度的延續。在我看來,桃花是虛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聯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尋。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膠,那真是難言風雅——風雅之舉似乎都是輕盈的、靈性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讓人無從一握手中。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樹的多重功用,用于實的,用于虛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⑥每個學期上課,我都會想幾個題目,讓研究生去寫,然后抽空每篇看過——這當然是一種私趣。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說單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過文章,窺探其中的主旨和表達,究竟有哪一些差異,也是很有意思的。我總是強調,我寫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達出來,還真不知道一個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寫作罄露了他們的才華和情性,或者點綴了一些奇詭和荒唐,這些都是我所樂意把玩的。正是從一些語言的縫隙里,我察覺到文思無定居然如此——沒有哪兩個人的筆端是相似的,客氣浮辭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轍的、縱橫自喜的,應有盡有,讀畢不禁無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總是以大量地調遣史料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將史料填納于文章之內,使我見到古賢人這般說、那般說,獨不見這位學生如何說——他被史料的煙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這常是我閱讀的一個疑問——為何不以自己的話語言說?鄰家的金銀器皿的確氣派得很,瓦缶瓷杯雖不起眼,還有裂痕,卻是自家物色,理應珍惜。這個道理卻不是都能明白的。⑦每到午后,懷安橋下就陸續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經營來路不一的水果。刀劍披掛的榴梿盡管一副凜然不可侵的相貌,還是被不少人圍著。我猜,是它微微裂開的縫隙,那飄出來的獨特的果香把人招引過來。不買也罷,這濃郁的氣味真的讓人迷醉。⑧有時,在自我表現上,人還不如一枚榴梿。⑨有一則舊事是如此展開的——弘一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弘一坐在一張藤椅上,藤椅柔韌,老師坐上去會更舒適。弘一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搖晃了幾下藤椅,方才緩緩落座。后來又去了一次,仍然是這個搖晃的動作。弘一回答了豐子愷的疑問——這張藤椅舊了,藤條間有許多縫隙,會有一些蟲蟻,如果貿然坐下就把它們擠壓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別第8頁/共15頁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細微處,譬如細細的縫隙,也填充了一個人豐富的悲憫。有些人刻意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為之,成為一種自覺。一個人要走多遠,才可以關注到藤椅中的縫隙?⑩時日匆匆,我們對于屑屑者已經缺乏察覺的細心了,而對于大,我們的興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人贈送我的宣紙形制大起來了,我把筆濡墨揮灑的作品也大起來了。其實,書法家的內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箋寫一幅小楷,那真會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頃刻被淹沒,無處找尋。想想晉宋時期的那些簡札,小得不得了,卻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邊的,別無他倚。這樣,就是片紙只字,也甚佳好。說起來,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其死生在朝暮之間的蟲蟻,所謂的大小,都是天地夾縫里的存活物,沒有什么差別,當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輕慢。(選自《光明日報》2022年09月16日)17.縫隙的出現,賜予了這樣的機會。”請你結合全文內容概括縫隙的出現賜予了我們哪些機會?(3分)答:18.平實的語言最顯作者的匠心。結合語境分析文中畫線句“搖晃”改成“抖落”好不好,為什么?答:19.文章結尾說“說起來,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其死生在朝暮之間的蟲蟻,所謂的大小,都是天地夾縫里的存活物,沒有什么差別,當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輕慢。”請你結合全文解釋4分)答:(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題。(共7分)在詩歌里感受“不死的心靈”①我曾經改寫過前人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小詞,寫為斷句,說:“師弟恩情逾骨肉,書生志意托謳吟,只應不負歲寒心。”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情誼,有時甚至比骨肉更親近。因為骨肉是天生的,是血緣關系,在個人的精神、思想上并沒有一種自我的選擇;而師生的情誼,則是他們理想和志意的一種傳承。我們的理想和志意都寄托在其中,也透過古人的詩歌,把他們的品格、理想,他們的志意、懷抱,他們的情操、修養,傳遞給學生。②關于中國古典詩詞,曾有人問我:現在沒有人喜歡古詩,大多數人也不贊成吟誦,那么中國詩歌會滅亡嗎?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感情而寫的;他們把內心的感動寫出來,千百年后再讀其詩作,依然能夠受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生命。所以說,中國詩歌絕對不會滅亡。只要是有感覺、第9頁/共15頁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生命的感動,這種感動是生生不息的。③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價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上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過分重視物質的結果,也已經引起了西方人的憂慮。在我看來,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用處,也就在其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富于聯想、更富于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如果把中國古典詩歌放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看,更會發現中國古典詩歌是以這種興發感動為其特質的,所以《論語》說“詩可以④中國古人的修養并不是向外張揚的。你看中國古代的音樂,像古琴、瑟,在大庭廣眾的演奏廳都并不合適。我們中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都是內向的,是你自身的、正心誠意去修身的,是內在的追求。所以中國的古典詩歌是吟誦,在夜深人靜、清風明月之夜,拿一本古詩,把自己的心靈、感情、意念跟那首詩打成一片,而且,不僅是從理性、知識上打成一片,更是從感性上打成一片。李杜詩篇也是帶著吟誦的聲音作出來的,為什么用這個字不用那個字,有時候是因為意思的關系,有時候是因為聲音的關系。而當你做這種斟酌的時候,不是純粹的理性,是你吟誦的時候結合著聲音辨別出來的。那是一種很微妙的區別,所以吟誦才重要。⑤我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已近70年,不僅僅是出于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更是出于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對生命的感發,令我感動,召喚于我。這一份感發生命,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所以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我一生歷經許多苦難不幸,卻一直保持樂觀、平靜的態度,正是與我熱愛古典詩詞有很大關系。現在,一些青年人竟因為被一時短淺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不再能認識詩歌對人的心靈和品質提升的功用,是件極遺憾的事情。我之所以回國教書,講授詩詞時特別重視詩歌中感發之作用,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我堅信,中國古典詩詞的不會中斷,而中華文化的長流也一定能夠,沾澤未來的世世代代。和的生命(葉嘉瑩文《人民日報》2013.08.30有刪改)20.讀完這篇文章,請說說為什么我們能在詩歌里感受“不死的心靈”?(2分)答:21.根據全文內容,在第⑤段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①內在精神②興發感動.綿延不絕D.③①②A.②①③B.②③①22.下面是葉嘉瑩回憶小時讀詩的一段材料,結合文中的觀點,談談材料中的哪些做法可應用于你的讀詩實踐。(3分)是帶著感發的力量的。道是引導,就是指導小孩子,告訴他這種感發的作用是怎么樣。諷先是讓你開卷的感受。答:第10頁/15頁五、按要求寫作(40分)23.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寫一篇文章。(40分)題目一:藏在微信中的愛題目二:與相遇靜靜地走進小說的世界,與小說中的人物相遇,在小說中看世間百態,感受生命的酸甜苦辣,感受人性的美好與丑陋,社會的精彩與復雜。請以“與相遇”為題,想象自己在一天里的所聞與所感,寫一篇故事。要求:1.請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抄寫題目。2.思想健康,情節完整曲折,有細節描寫。3.字數在600-800之間。4.以某某代替出現的校名或師生姓名。第頁/共頁參考答案一、基礎·運用(共14分)1.1)答案:D2分)(2)答案:B2分)2.1)答案:A2分)2分)2分)(2)答案:B3)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志,是世界壁畫史上的一絕,是人類文明的藝術寶庫。(4)選擇:甲理由:這幅草書筆畫連綿流暢,縱橫灑脫,可以體現出敦煌飛天的流暢婉轉、飄逸舞動、瀟灑自如的特點。2分)3.示例:草枯榮難涼熱血心歸敦煌二、古詩文閱讀(共18分)(一)默寫(共5分)(2分)4.答案:山雨欲來風滿樓1分)1分)1分)5.答案:直掛云帆濟滄海6.答案:庭下如積水空明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2分)(共5分。每空16分)8.答案示例:(1)狂形:詞人裝備整齊、穿著華麗,氣宇軒昂,意氣風發,外形裝扮張揚威武。(2)狂舉:詞人率領成千上百的隨從縱馬馳騁,浩浩蕩蕩地沖過山岡,出獵場面盛大,氣勢恢宏。(3)狂態:詞人開懷暢飲,胸懷開闊,膽氣豪壯。(4)狂志:詞人借典表達了想要征戰疆場,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共3分,意思對即可得分。)9.答案示例:(1(2(3)“西北望,射天狼”引用典故表達自己御敵守邊、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共3分,意思對即可得(三)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7分)10.答案:C11.答案:丙(2分)(2分)第12頁/15頁12.答案示例:【甲】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根據按照實情處理。體現了統治者取信于民,愛民、利民的民本思想。【乙】統治者不能用商人的辦法向人民圖利益,馮諼燒掉了百姓之前的債券,為孟嘗君換取了百姓的仁義,體現了孟子以百姓為貴的仁政思想。(3分)三、名著閱讀(5分)13.答案示例:毛主席是政治戰略家,提出了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略思想,發動秋收起義,開辟井岡山根據地,讓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在物資極其匱乏,在敵人的圍追堵截時,依然決定兩萬五千里的長征,保留了革命火種,最終帶領中國革命由衰到盛,體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出色的軍事才干。(共5分)四、現代文閱讀(一)非連續文本閱讀(共7分)14A215.答案示例:選擇:冰凌紋漏窗味,又與鎮羅營山水的風景相得益彰,讓農家院雅致含蓄。選擇:磨砂玻璃的蝙蝠圖案花窗這款磨砂玻璃的窗子可以透過光線,增加院子的亮度;另外蝙蝠圖案象征好運氣與幸福,寓意農家院生意興隆。2分。對窗特點分析1分,結合材料相關內容116.通風透光、造景、反映民俗(裝飾)(共3分)(二)記敘文閱讀(共9分)17.答案示例:①藏經洞的打開可以讓我們窺探塵封多年的珍貴經卷。②漁人帶太守探尋桃花源這一部作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微積分(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交通仿真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理工職業學院《藥品微生物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天獅學院《畫法幾何與透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藥學學科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醫學微生物學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借款合同書面質證
- 快遞驛站加盟合同(2025年版)
- 信用借款協議合同
- 2025內蒙古能源集團智慧運維公司社會招聘(10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調研報告范文
- 2025-2030中國食品滅菌設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全國中醫醫師定期考核中醫專業理論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共六套)
- 餐廳點菜技巧培訓
- 大風天氣施工專項方案
-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教學設計綜合與實踐2:白晝時長的規律探究(有反思)
- 高新技術產業融資數據對比表
- 綜合實踐項目4 飼養家蠶了解我國的養蠶歷史(教學設計)
- 第6單元第1課《影響系統運行的因素》 黔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