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北外灘歷史區域空間分析課件_第1頁
虹口區北外灘歷史區域空間分析課件_第2頁
虹口區北外灘歷史區域空間分析課件_第3頁
虹口區北外灘歷史區域空間分析課件_第4頁
虹口區北外灘歷史區域空間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外灘虹口港地區區域特征——區域歷史與規劃唐榮浩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虹口港位于虹口區南部。北起四平路頭道橋,和橫浜相接,南至黃浦江,全長1.5公里,枯水期水深1.5米,寬5~8米。可通行30噸級船舶。在1880年左右,美租界相繼在虹口港上筑橋后,即以橋梁為界把虹口分為外、中、里虹口,今天的大名路橋俗名叫“外虹橋”,這座橋的南面一般叫作“外虹口”;今長治路橋俗名“中虹橋”,中虹橋與外虹橋之間的地方一般叫作“中虹口”,今天的漢陽路橋俗名叫“里虹橋”,里虹橋與中虹橋之間的地方一般叫作“里虹口”。區域現概況租界時期建城時期復興時期人口從無到有從漁村到租界從散居到聚居從衰敗到重建從窩棚到復興從水網到路網累積性從灘涂到漁村從郊區到城鎮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租界時期建城時期復興時期多樣性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結合區域的空間、功能改造重建的新與舊功能的發展與改變本土文化的形成里弄電影院道路物流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塘沽路最初修筑于1848年。始于美國租界初建。

整個上海蘇州河北部是以此為原點發展起來的。舊稱文監師路。沿路多為里弄住宅、歷史建筑。

老建筑:救主堂、文紀女校、同仁醫局等。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大名路沿黃浦江的主要通道。

這條路在19世紀50年代形成,美租界最早的馬路之一。舊稱百老匯路。

東段當時市商業中心之一,商業集中。南側為眾多運輸公司。北側為倉庫里弄。

老建筑:遠洋賓館、大名電影院、上港匯山裝卸公司公平路碼頭。、舊式里弄百福里等。塘沽路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長治路大名路塘沽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860年代,舊稱東熙華德路。

19世紀末已日趨繁榮,形成當時虹口區的重要商業點,沿途有各類商店近百家。

建筑:長治、國光兩電影院、海員醫院等。多舊式里弄房屋,間有小店鋪,和多座學校。僅存遺跡雷氏德工學院。

東長治路沿路早期通行有軌電車。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余杭路長治路大名路塘沽路

舊稱東有恒路。沿途多名人故居和舊式里弄建筑。里弄春陽里等,保存多完好。沿途有各類商店近百家。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余杭路長治路大名路溧陽路塘沽路

1893年后,美國越界筑路,狄思威路即是其中的一條,后擅自延伸,至四川北路。是交通要道。沿路建筑主要是舊式里弄和倉庫堆棧。如:老船塢弄、倉庫、茂泰洋行堆棧、中和洋行倉庫、寅余五金棧、惠利運輸行第三堆棧、立大煤棧等。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余杭路長治路大名路溧陽路塘沽路漢陽路約在19世紀末葉開始辟筑。原來是一條小浜,改河為路,舊稱東漢壁禮路。

沿路舊多里弄和工廠。如上海宏偉儀器廠、滬光燈具二廠分廠、中國鉛筆一廠等。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余杭路漢陽路長治路大名路虹口老街溧陽路塘沽路虹口老街即現在的東漢陽路219弄,當年虹口鎮以虹口老街為中心。

抗戰前此處商鋪云集,另有小學1所,繁榮僅次于十六鋪。

抗戰期間全街除3幢結構堅固的建筑外,其余均化為瓦礫灰燼。現有房屋大部分是以后建造的。

現兩側均為居民居住用房,無商店,已與一般里弄無異了。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區域演變里弄住宅歷史街道歷史建筑近期規劃地區資源存在問題海寧路—周家嘴路余杭路漢陽路長治路大名路虹口老街溧陽路塘沽路區域演變里弄住宅歷史街道歷史建筑近期規劃地區資源存在問題高層住宅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老式住宅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四聯里(塘漢小區)改建里弄小區現狀:改建環境:好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金屬公司老式住宅現狀:商住環境:一般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百福里老式里弄現狀:商住環境:差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平安里老式里弄現狀:較好環境:較好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三角地菜場舊址

上海最早的室內菜場,

1890年,工部局就在“三角地”搭建了一個頗有規模的木結構室內菜場。1916年,工部局又將菜場重建為二層(部分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層為蔬菜市場,二層為魚肉副產品市場及罐頭包裝食品柜,三層規定為各種小吃點心店。當時號稱遠東第一。

1990年代后期被拆除。現為寶礦國際大廈。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圣心教堂

這座教堂是1874年由法國耶穌會投資興建的,是上海公共租界中第一座天主教堂。

教堂為西班牙風格,建筑構件包括一座教堂,兩座二層洋樓、廚房食堂、小花園和堂場,全堂可容納千余位教友。其周邊區域成為外籍教友的聚居區。“文革”期間虹口圣心堂先遭受破壞。1982年,在被占用的南面小禮堂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圣心堂新堂區。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同仁醫院舊址同仁醫院舊址是舊西式磚木結構2層樓房。

1867年,基督教美國圣公會教士募捐創設了同仁醫院。同仁醫院為本區最早的一所醫院。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角田公寓現代派公寓,建于1933年。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原高5層,1977年加建2層,現為7層。

局部帶裝飾藝術風格,立面整體簡潔現代,三段式構圖,底層大塊素混凝土仿石表面,二層至四層深褐色耐火磚貼面,五層素混凝土表面。立面入口處局部以素混凝土表面材質變化形成視覺中心,垂直到頂線條構圖配以較寬帶花飾邊框。頂部飾以連續半圓弧圖案裝飾板。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五十年代作為海軍大樓。現底樓為商店等,其余均作居住用。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耶松船廠船廠的舊址位于東大名路388號,1908年建造,占地面積1564平方米,建筑面積4444平方米。

磚混結構五層,坐東朝西,平面呈正方形,立面為臺錐狀。西立面中部作塔樓造型,底部主入口雨棚為翹屋檐,頂端塔亭有四方翹檐綠瓦錐頂,為緬甸建筑風格。方格長窗,局部窗上部有扁圓券,底層窗楣上有弧券裝飾。三層有一圈白色的挑出外廊;上部三層作退臺收進,窗口上設連續的綠瓦挑檐,紅磚貼面。

耶松船廠是上海較早的一家大型外國木工修船與造船廠。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海員醫院

海員醫院也就是雷士德工學院位于東長治路505號,1934年10月1日創辦。

該院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分四個建筑群,帶有裝飾藝術風格,建筑面積近二萬平方米。設計十分精巧,正中五層,上面還建有弧圓形穹頂,兩側逐漸降為四層,三層,狀似英國議會大廳,建筑壯觀華麗,裝飾考究,設備齊全,教師、宿舍、大禮堂、圖書館、博物館各種工場與實驗室以及教師和學生食堂應有盡有。樓前辟有小型庭園,有假山、噴水池、小亭和多種花卉。

1955年改為上海海員醫院至今。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虹口港不長,但是虹口港上的橋卻不少。從南到北,依次過來:

1,揚子江路的懸掛橋。

2,東大名路橋,也叫外虹橋。

3,東長治路橋,也叫中虹橋。

4,東漢陽路橋,也叫里虹橋。

5,東余杭路橋,也叫電燈廠橋。

6,海寧路橋,以前是鴨綠江路橋,十幾年前海寧路拓寬延伸和周家嘴路接通,鴨綠江路取消。

7,哈爾濱路1號橋。

8,四平路橋,也叫東嘉興路橋。9,水閘工作便橋。1961年修建虹口港水閘,控制潮水倒流。虹口港上的橋區域演變歷史街道歷史建筑里弄建筑近期規劃北外灘規劃

建設以航運為特色的,商貿辦公發達,居住舒適、交通便捷、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新興城區。

規劃劃分為5個功能區:1、商住綜合區(河南南路、吳淞路以東地區):2、商務辦公區(虹口港以西、吳淞路以東地區):3、航運商貿區(虹口港以東、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長治路以南地區)4、提籃橋歷史風貌及現代商業街區(公平路以東、大連路以西、黃浦江以北、唐山路以南地區)5、高檔居住區(周家嘴路以南、漢陽路以北、大連路以西、吳淞路以東的地區)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其特色在于:以航運為特色的商業區規劃,依托濱水環境的沿江綠化,結合整個虹口歷史建筑保護區的歷史建筑面貌保護。航運商業1、著力培育航運市場服務、進出口物流服務和國際客運服務等三大功能。2、大力發展航運交易、貨代、船代、物流服務;航運中介、金融、保險、海事服務和國際客運、郵船、游艇、旅游服務。3、郵輪經濟是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外灘黃浦江具有航道深、岸線長、地處城市中心等獨特優勢,是國際郵輪產業集聚的最佳選擇。缺陷:配套的社會公共設施和居住區建設不能跟上商業建設的步伐,大量老住宅老里弄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商業區的消費門檻。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濱水綠化1、規劃在國際客運中心北側和海員醫院西側基地,設置總面積在21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集中綠地和廣場。2、在吳淞路與東長治路的交匯處,規劃建設25000平方米的大面積綠地。3、在吳淞路西側的商業居住綜合區內,規劃結合原有昆山花園設置了一處面積約40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公共綠地以及11000平方米左右的沿蘇州河的濱河綠地。缺陷:親水氛圍是否能夠真正形成,綠化和沿江碼頭之間存在矛盾。由于綠化之間存在建筑隔斷,導致分塊設計,可能會割斷綠化帶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歷史風貌

在建筑總體上要求現代、簡潔、高科技為特色,在保護建筑集中的地區和提籃橋歷史風貌及現代商業街區應體現傳統建筑的特色和風格。

在黃浦江濱江部分,提籃橋歷史風貌和現代商業街區的南側基地內設置體現21世紀外灘風貌高達200米的上海之光摩天輪,形成該地區鮮明的城市形象,并促進地區文化娛樂設施的發展。

充分發揮北外灘地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特點,塑造以歷史為背景、文化為主線的,新舊融合的城市環境和景觀。

缺陷:利用老里弄建筑,使其在功能上融入北外灘的現代商業區,同時又保護其歷史面貌。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基地現存的老建筑多為里弄。其中保存較好的集中于B區塘沽路一帶,延續了歷史面貌和生活印記。應當保護性改建為居住區。基地外的歷史建筑如海員醫院、耶松船廠、角田公寓等應當注意與其的視線關系,如有觀賞必要則控制新建建筑高度。歷史街道區域的復興:大名路+北外灘——商業景觀流線,漢陽路+虹口老街+里弄——歷史體驗流線,虹口港+溧陽路+九龍路——旅游景觀流線,塘沽路+峨眉路+里弄——歷史居住區歷史資源利用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關于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歷史記憶的延續的問題。北外灘區域內沿黃浦江的碼頭一直是上海航運業特別是外貿進出口貨物和散貨運輸的重要操作場所,而位于北外灘的國際客運站也是當時上海唯一的國際客運碼頭。同時附近又有成熟的航運物流相配合。打造沿黃浦江的航運商業帶可以輻射到基地。區位資源利用區域演變近期規劃歷史建筑區域規劃資源利用北外灘地區位于黃浦江、蘇州河交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