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頭痛-課件_第1頁
針灸治療頭痛-課件_第2頁
針灸治療頭痛-課件_第3頁
針灸治療頭痛-課件_第4頁
針灸治療頭痛-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辨位歸經論治頭痛頭痛的病因病機與1ppt課件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頭痛二、病因病機三、辨證一、定義四、頭痛的治療方法一、定義五、醫案2ppt課件一、定義:頭痛是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是患者的一種自覺癥狀。

3ppt課件12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二、病因病機:頭痛病因復雜,涉及面很廣。可見于多種急慢性疾病。如腦、眼、口、鼻等頭面部病變和許多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高熱、高血壓等。內傷:肝腎不足,髓??仗?,清竅失養;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腦竅失養;情志失調,肝失條達,肝陽上亢;脾失健運,痰濕內生,阻滯腦絡;跌仆腦損,氣血瘀滯,腦脈不通外感六淫:以外風為主,多兼夾寒、熱、濕邪等4ppt課件三、辨證:

辨外感內傷起病方式疼痛性質伴隨癥狀誘發因素

外感起病較急風寒冷痛惡風氣候變化易誘發風熱脹痛發熱風濕重痛如裹

內傷起病較緩肝陽上亢脹痛目眩勞倦或情志誘發痰濁頭痛昏蒙瘀血痛如錐刺腎虛隱痛耳鳴血虛空痛眩暈5ppt課件辨位歸經陽明頭痛——前額及眉棱骨部痛;少陽頭痛——側頭痛,并連及耳部;太陽頭痛——后枕痛,下連于項;厥陰頭痛——巔頂痛,或連于目系。6ppt課件四、治療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外感頭痛內傷頭痛辨位歸經7ppt課件外感頭痛

治法:祛風通絡,止痛——督脈及手太陰、足少陽經穴。主穴

:列缺

百會

太陽

風池配穴:風寒頭痛——風門

風熱頭痛——曲池、大椎

風濕頭痛——陰陵泉

陽明頭痛——印堂、攢竹、合谷、內庭

少陽頭痛——率谷、外關、足臨泣

太陽頭痛——天柱、后溪、申脈

厥陰頭痛——四神聰、太沖、內關

操作:毫針瀉法。風門拔罐或艾灸;大椎點

刺出血。8ppt課件

內傷頭痛

①實證治法:

疏通經絡,清利頭竅——督脈及足陽

明、足少陽經穴為主。主穴:百會

頭維

風池配穴:肝陽上亢——太沖、太溪、俠溪

痰濁頭痛——太陽、豐隆、陰陵泉

瘀血頭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內關

操作:毫針瀉法。9ppt課件

內傷頭痛②虛證

治法:疏通經絡,滋養腦髓——督脈及足陽

明、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百會

風池

足三里

配穴:血虛頭痛——三陰交、肝俞、脾俞

腎虛頭痛——太溪、腎俞、懸鐘

操作:風池用平補平瀉法;余穴均用補法。10ppt課件辨位歸經部位歸經選穴(近部選穴+遠部選穴)前額痛陽明頭痛印堂、上星、合谷、內庭側頭痛少陽頭痛率谷、太陽、外關、俠溪后枕痛太陽頭痛天柱、后頂、后溪、昆侖巔頂痛厥陰頭痛百會、四神聰、內關、太沖11ppt課件陽明頭痛:治擬疏通陽明經脈。穴取上星、陽白、印堂、攢竹、合谷、解溪。

治法: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陽白用提捏進針法平刺0.5~1寸,解溪直

刺0.3~0.5寸。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12ppt課件少陽頭痛:治擬疏通少陽經脈。穴位選取:風池、率谷、外關、俠溪、陽陵泉

治法: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針刺,刺入深度為1寸左右,俠溪直刺0.3~0.5

寸,陰陵泉直刺1~2寸。針用瀉法,

留針20分鐘左右,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13ppt課件太陽頭痛:治擬疏通太陽經脈。穴取天柱、后溪、昆侖、玉枕、束骨。

治法: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針刺過深,通常深度為0.5~1寸,后溪直刺0.3~

0.5寸,昆侖直刺0.3~0.5寸,玉枕沿

皮刺1寸,束骨直刺0.5~1寸。針用

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14ppt課件厥陰頭痛:治擬疏通厥陰經脈。穴位選?。喊贂?、四神聰、太沖、肝俞、前頂

治法:四神聰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會穴,深度為0.3~0.5寸,前頂沿皮刺

0.5~1寸,太沖直刺0.3~0.5寸,肝俞

應斜向脊柱方向針刺深度為0.5~1寸。

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15ppt課件五、醫案

驗案2:前額頭痛(肝陽上亢,夾雜寒濕入絡)李某,女,62歲,農民,2008年10月8日初診。前額、頭頂疼痛,伴頭暈4~5年,加重1天。4年多來前額、頭頂有壓迫感,頭痛頭暈逐漸加重,頭暈每日發作,晚上重,頭痛每遇勞累、情緒抑郁、感冒誘發加重,西醫CT檢查未發現異常,血壓、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圍。中西多醫治療,未見顯效。昨天因生氣,前額頭痛,頭暈,頭頂壓迫感,頭腦不清亮,飲食、睡眠、大小便均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此為外有風寒濕邪侵及,內有情志所傷,氣血逆亂,瘀血阻滯,腦失所養。選額中穴,單穴針刺。16ppt課件取穴:在印堂穴與前額發際之間,即為額中穴。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1寸半毫針平刺額中穴,酸脹感后,用平補平瀉法捻轉,輕至中度強度,持續捻轉約2分鐘,頭痛頭暈減輕,每10分鐘捻轉1次,留針1小時,頭痛頭暈緩解,頭腦清亮。第2天復診,仍有頭痛頭暈感,但較前均輕,連續治療5天,后2天改為補法捻轉治療,頭痛頭暈未再復發,頭腦清亮,十分滿意。

按:額中穴,屬督脈穴,督脈貫脊屬陽,主一身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