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的詩小學望秦川_第1頁
描寫秋天的詩小學望秦川_第2頁
描寫秋天的詩小學望秦川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描寫秋天的詩:望秦川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解釋

⑴秦川:泛指今秦嶺以北平原地帶。按此詩中意思指長安一帶。

⑵炯:遙遠。

⑶凈:明凈。

⑷重:重疊。

⑸五陵:長安城外漢代的五個皇帝的陵墓。

⑹歸歟:歸去。

⑺凄其:嚴寒的樣子。

譯文

我早晨從長安動身,回頭東望,離秦川已經很遠了,太陽從東峰上冉冉升起。天氣晴朗,遠處的山水明凈清凈,可清清晰楚地觀察;長安城曲折曲折,重重疊疊雄偉壯美。秋風吹起,家家戶戶的竹林颯颯作響,五陵一帶的松林蒙上一層嚴寒的顏色。我有歸去的感慨,這里霜寒露冷,還是回去吧。

賞析

這首詩,是李頎晚年辭官歸隱家鄉之前寫的。詩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長安四周,渭河平原一帶,秋風蕭瑟、凄涼寥落的景象。詩的上四句寫景。旭日東升,登高一望,號稱八百里秦川盡呈眼底,正東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顯清楚。四周環顧,遠近層巒疊嶂,涇渭縱橫,山河互映,都顯得光明干凈,而長安都城則隨山勢而逶迤曲折,尤顯氣概宏偉。這四句既寫出秦川的寬闊視野,又襯托出長安城的雄偉雄姿,而眼界寬闊,山河明凈,正是秋高氣爽季節觀景的特點,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見。下四句即轉而著重寫秋。很多竹叢在寒風中搖曳,瑟瑟作響,一派秋聲,五陵蒼松翠柏,雖然不像其它樹木那樣黃葉凋零,但其森然凜冽,透露著濃重的寒意。寫秋亦全然由詳細的景物來作渲染和襯托。詩中對秋景的描寫既有側重,又相互交融,筆墨簡淡,線條清楚,如同一幅蕭疏散淡的山水畫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早晨,眺望寬闊的秦川大地,太陽剛剛從東面蒼涼的峰巒間隙中顯露出來,照得長安、渭水一片青翠。一個“迥”字,將渭河平原的遼遠開闊,精確地表現了出來。紅日東升,本是極其絢麗多彩的風光,但是由于詩人的心境不佳,這美景也隨著蕭瑟的秋風顯得肅穆蒼涼。

太陽升起來了,將大地照得非常清潔、明凈,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晰楚、明明白白。遠處山蔥草翠,近處渭水泛波。那曲折起伏、逶迤連綿的城闕正是帝都長安。這“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句中的“凈”字和“重”字,將長安城四周的莊重肅穆,秋色的蒼勁凄清,傳神地點染出來。

接著,詩人進一步渲染秋的悲涼氣氛,“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五陵”,指長安城北、東北、西北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長陵(高祖劉邦)、安陵(惠帝劉盈)、陽陵(景帝劉啟)、茂陵(武帝劉徹)、平陵(昭帝劉弗陵)。漢代豪門貴族曾聚居于此。這兩句是說,帝都四周,家家有竹,秋風襲來,竹搖葉動,蕭蕭颯颯,五陵松柏,蓊郁青翠,微風吹動,松濤聲響,更給長安增加了幾分寒意。

前面的詩句在著意渲染氣氛,結尾兩句則是要說明寫此詩的原意。詩人“望秦川”是由于“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詩人才華出眾,為時人所推重,四十五歲中進士后,只任過新鄉縣尉那樣的小官,而且長期不得升遷,而現在就要返鄉,詩人郁郁不得志而有“歸歟”之嘆。“客”是自指,由于當時在外作官是作客他鄉,辭官回鄉叫“歸”。“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涼的樣子。“霜露濃”是比方官場上不得志,就像是患病風霜雨露那樣,萎靡不振失去生氣。尾聯是全詩的主旨,說明了辭官歸隱的決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