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_第1頁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_第2頁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_第3頁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_第4頁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識別課件當前第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細菌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植物病害的診斷當前第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一、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是具有真正細胞核、典型的營養體是絲狀體,不含葉綠素,主要是以吸收方式獲得養分,通過產生孢子進行繁殖的一種真核生物。通常又分為三類,即酵母菌、霉菌和蕈(xùn)菌(大型真菌),它們歸屬于不同的亞門。真菌按其作用可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有益方面:食用菌、醫用菌及工業原料有害方面:有毒的真菌,能引起人類中毒;有的真菌能夠引起霉變,造成經濟損失;引起植物病害。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稱植物病原真菌。有記載的在8000種以上,引起3萬多種植物病害。當前第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一)真菌的一般性狀真菌具有維持其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體和繁衍后代的繁殖體。1.真菌的營養體真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是營養體。主要是吸收、運輸和貯藏營養。為繁殖生長做準備。2.真菌的繁殖體真菌繁殖的基本單位是:孢子3.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從一種孢子開始,經過萌發,生長和發育,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整個生活過程。

當前第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典型真菌營養體為纖細分支狀的絲狀體,散生的絲狀體稱為菌絲,很多菌絲交織成團,稱為菌絲體。真菌營養體按有無橫隔分為:無隔菌絲(低等真菌)和有隔菌絲(高等真菌)。真絲營養體的功能:攝取養分并不斷生長發育。在寄主體內寄生的方式有兩種,細胞內寄生和細胞間寄生。其中細胞間寄生的真菌在菌絲體上產生特殊的結構吸器。1.真菌的營養體當前第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菌絲體的變態菌絲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或生長發育后期,可發生變態形成特殊的結構體:菌核:是由許多菌絲緊密交結而成的顆粒狀物組成。菌核中貯存有豐富的營養,外層組織較堅硬,是抵抗不良環境的休眠體。菌索:是由菌絲體平行交織而形成的繩索狀物。在不良的環境下呈休眠狀態,條件適宜時又可從生長點恢復生長,所以菌索兼有抵抗不良環境條件和蔓延侵入雙重作用。子座:由菌絲體組織或其中夾雜有寄主組織而形成的墊狀物。其上或其內形成產生孢子的子實體,兼有渡過不良環境的作用。當前第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1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1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1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2.真菌的繁殖體真菌經過一段營養階段后,即進入繁殖階段。先進行無性繁殖,產生無性孢子。有的真菌在后期進行有性繁殖,產生有性孢子。真菌孢子的功能相當于高等植物的“種子”,它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單位。子實體:真菌產生孢子的結構體。由已組織化了的菌絲體組成。在擔子菌中又叫擔子果,在子囊菌中又叫子囊果。當前第1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1)無性繁殖以營養繁殖為特征,真菌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即沒有兩個性細胞或性器官的結合。而是其營養體菌絲直接通過斷裂、裂殖、芽殖、割裂等方式產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產生的孢子稱為無性孢子。無性孢子的形態、色澤、細胞數目、排列和產生方式等特征,是真菌分類與鑒定的重要依據。無性孢子:芽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游動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當前第1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

▲節孢子

▲厚垣(yuan)孢子無性繁殖的類型:

1)斷裂:菌絲斷裂成短片段或菌絲細胞相互脫離產生孢子。當前第1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2)裂殖:單細胞的真菌的營養體一分為二,變成兩個菌體。似細菌的裂殖。如裂殖酵母菌。當前第1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3)芽殖:單細胞的真菌營養體、孢子或絲狀真菌的產孢細胞以芽生的方式產生無性孢子。如酵母菌。當前第1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4)原生質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內的原生質被分割成許多小塊,每小塊的原生質連同其中的細胞核共同形成一個孢子。如鞭毛菌產生的游動孢子。當前第1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

內生:成熟的孢子囊內的原生質分割成若干小塊(割裂),每一小塊形成一個孢子。外生:外生在特化的菌絲上的無性孢子稱作分生孢子。典型的無性繁殖:當前第1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真菌無性繁殖產生的孢子當前第2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

真菌產生內生無性孢子的器官統稱為孢子囊(sporangium)。孢子囊通常著生在特化的菌絲上,這種特化的菌絲稱作孢囊梗。1)游動孢子

游動孢子囊萌發時,原生質割裂成許多小塊,形成帶著1~2根鞭毛,能游動的孢子。鞭毛菌的無性孢子。2)孢囊孢子孢子囊內產生的單胞的內生孢子。沒有鞭毛,不能游動。接合菌的無性孢子。無性孢子的類型:當前第2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

外生在特化的菌絲上的無性孢子稱作分生孢子。產生孢子的特化的菌絲稱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可以單生、簇生和束生。有的分生孢子梗自墊狀菌絲長出,使產孢總體結構呈盤狀—分生孢子盤;有的產生于覆碗狀或球形的結構—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主要通過芽殖或斷裂的方式產生。形狀大小多異。子囊菌和半知菌的無性孢子,是最常見的無性孢子。3)分生孢子當前第2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2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4)厚垣孢子菌絲中個別細胞膨大,原生質濃縮,細胞壁加厚而成為有休眠功能的孢子。當前第2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A.裂殖B.出芽繁殖C.游動孢子D.節孢子E.厚垣孢子F.孢囊孢子G.分生孢子當前第2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真菌性細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結合,經過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過程,產生的孢子稱有性孢子。一般在生活史中只進行一次。多在生長后期。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生物學意義:①真菌的有性生殖產生的結構和有性孢子具有渡過不良環境的作用。②有性生殖的雜交過程產生了遺傳物質重組的后代,形成多樣性的后代群體,有益于增強真菌物種的生活力和適應性。(2)有性生殖當前第2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1)

細胞學過程質配:即帶著細胞核的原生質進行配合,

形成雙核體。核配:細胞核的配合。減數分裂:結合的核進行減數分裂變成單倍

體。當前第2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2)有性孢子的類型當前第2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卵孢子:由菌絲分化成兩個大小、形狀都不相同的異型配子囊結合而形成的。卵孢子大多球形,壁厚,包裹在藏卵器內,通常經過一定時期的休眠后才萌發,是一種休眠孢子。每個藏卵器內含一至多個卵孢子(低等的數目多,高等的只一個)。當前第2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接合孢子:由兩個形狀相同但性別不同的配子囊結合而形成。接合孢子被厚壁的接合孢子囊所包被,通常需要經較長時間的休眠后才萌發,也是一種休眠孢子,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當前第3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子囊孢子:由兩個異形配子囊結合,發育成子囊,子囊中形成的孢子叫子囊孢子,一般一個子囊中形成八個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有性孢子。當前第3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擔孢子:由雙核菌絲上產生的擔子上形成的外生孢子。每個擔子上通常著生四個擔孢子,是擔子菌的有性孢子。當前第3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3.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從一種孢子開始,經過萌發,生長和發育,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整個生活過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無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兩個階段。但在有些真菌的生活史中,并不都具有無性和有性兩個階段。如:半知菌只有無性階段;而一些高等擔子菌經一定時期的營養生長后就進行有性生殖,只有有性階段而缺乏無性階段。當前第3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多型現象:

許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孢子。如全生活史的銹菌可以產生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共5種類型的孢子。單主寄生:

在一種寄主上就能完成生活史。又叫同主寄生。(多數真菌)轉主寄生:

必需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又叫異主寄生。(如小麥稈銹病菌,夏孢子、冬孢子、擔孢子產生在小麥上,性孢子和銹孢子產生在小檗上;梨膠銹菌的冬孢子和擔孢子產生在柏上,性孢子和銹孢子則產生在梨樹上。)當前第3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動物界粘菌門真菌門⑴林奈1753):兩界系統動物界植物界⑵Whittaker(1969):五界系統有人提出設立另一個界:病毒界(二)真菌的主要類群當前第3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⑶Cavaliver-Smith(1981,1988)提出8界系統,1995年《真菌字典》(第八版)接受了8個界的系統:原核生物界、原生動物界、膽藻界、真菌界、眼蟲動物界、藻物界、動物界、綠色植物界。涉及真菌的有三個界:藻物界:卵菌、絲壺菌。原生動物界:粘菌、根腫菌。真菌界:其它真菌,狹義真菌。當前第3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3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真菌5個亞門的主要特征亞門營養體無性繁殖有性生殖鞭毛菌原質團或沒有隔膜的菌絲體游動孢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接合菌菌絲體,典型的沒有隔膜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有隔膜的菌絲體,少數是單細胞分生孢子等子囊孢子擔子菌有隔膜的菌絲體不發達擔孢子半知菌有隔膜的菌絲體或單細胞分生孢子等沒有有性生殖,但可能進行準性生殖真菌的5個亞門當前第3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1.鞭毛菌亞門營養體單細胞或多核無隔膜的菌絲體,無性繁殖在孢子囊內產生游動孢子,有性繁殖產生卵孢子。多數生于水中,少數為兩棲和陸生,潮濕環境有利于生長發育。與農作物關系密切的有:1)疫霉菌:馬鈴薯晚病病、大豆疫病等。2)霜霉菌:白菜霜霉病、黃瓜霜霉病等。當前第3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4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2.接合菌亞門有發達的菌絲體,菌絲多為無隔多核。無性繁殖在孢子囊內產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產生接合孢子。多為陸生的腐生菌,廣泛分布于土壤、糞肥及其他無生命的有機物上。能引起貯藏器官的腐爛,與農作物關系密切的有:1)根霉菌:瓜果蔬菜等在運輸和貯藏中的腐爛,多由根霉菌引起。2)毛霉菌:為腐生菌,可引起植物種實腐爛。

當前第4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3.子囊菌亞門子囊菌亞門真菌屬于高等真菌,全部陸生。除酵母菌外,營養體均為有隔菌絲,而且可產生菌核、子座等組織。無性繁殖發達,可產生多種類型的分生孢子。有性繁殖產生了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棍棒形或圓筒形,少數呈圓形或橢圓形。每個子囊內通常有8個子囊孢子,但也有少于8個的。有些子囊是裸生的。大多數子囊菌在產生了囊的同時,下面的菌絲將子囊包圍起來,形成一個包被,對子囊起保護作用,統稱子囊果。子囊果分四種類型閉囊殼、子囊殼、子囊盤、子囊腔當前第4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子囊果的四種類型當前第4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與農作物關系緊密的主要有1)白粉菌類:白粉菌為專性寄生菌,菌絲體大多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吸收養分,無性繁殖發達,產生大量橢圓形分生孢子堆積在寄主表面,呈粉狀,故稱白粉病。有性繁殖產生閉囊殼,成熟后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能引起果樹、蔬菜、花卉、林木、大田作物等多種植物白粉病。2)囊殼菌類:無性繁殖多產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產生子囊殼,子囊殼球形或瓶狀,頂端有孔口,成熟后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能引起多種作物病害,如:小麥赤霉病。3)盤菌類:多數盤菌類不形成分生孢子,只在被害植物上形成菌核,以菌核越冬。有性繁殖形成子囊盤,杯狀或盤狀,其上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能引起多種農作物菌核病。當前第4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4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4.擔子菌亞門為真菌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全部陸生。營養體為發育良好的有隔菌絲,多數擔子菌的菌絲體分為初生菌絲、次生菌絲和三生菌絲3種類型。三生菌絲是組織化的雙核菌絲,常集結成特殊形狀的子實體,稱擔子果。無性繁殖:除銹菌外,無性繁殖不發達,一般不形成無性孢子。有性繁殖:除銹菌外,一般不形成性器官,而由雙核菌絲體的頂端細胞直接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子菌亞門中重要的農作物病原菌是銹菌和黑粉菌,分別引起作物銹病和黑粉病。當前第4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4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5.半知菌亞門半知菌亞門包括那些只有無性階段或有性階段尚未發現的真菌。由于對其生活史只了解了一半,因此這類真菌通常稱作半知菌或不完全菌。半知菌中,有的是由于自然條件下其有性階段很少見而未被發現,有的則可能完全喪失有性生殖能力。一旦發現它們的有性階段,根據有性階段的特征大多屬于子囊菌,少數屬于擔子菌。半知菌的營養體大多為發達的有隔菌絲體,無性繁殖十分發達,產生各種分生孢子半知菌中有的是重要的工業真菌和醫用真菌。主要的植物病原菌有:絲孢菌,引起多種作物立枯病和腔孢菌,引志多種作物的炭疽病。當前第4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4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真菌所致病害,常在寄主發病部位的表面長出霉狀物、粉狀物、黑點狀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標志。鞭毛菌亞門的腐霉菌、疫霉菌等經常引起植物根部或莖基部腐爛,濕度大時,常在病部生出白色棉毛狀物;比較高等的霜霉病則引起植物地上部葉斑或花穗變形,在病部產生霜霉狀物,是此類病害的明顯特征。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除少數菌如白粉菌外,一般都形成成病斑,其病斑有明顯的色較深的邊緣,在病斑上產生各種顏色的霉狀物或小黑點。擔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銹菌形成黑色或銹色的粉狀物。(三)真菌所致病害的特點當前第5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二、植物病原細菌1.植物病原細菌的一般性狀細菌屬原核生物,單細胞,形態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植物病原細菌大多為桿狀,菌體大小為0.5~0.8μm×1~3μm。有細胞壁、黏質層、細胞膜、細胞質、核質區,大多數的植物病原細菌有鞭毛,分為極鞭、周鞭。2.繁殖多以裂殖的方式進行繁殖。3.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植物病原細菌主要類群有14個屬。當前第5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5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4.細菌病害的特點細菌病害的癥狀主要有壞死、腐爛、萎蔫和畸形等,褪色或變色的較少;有的還有菌膿溢出。在田間,多數細菌病害的癥狀往往有如下特點:一是受害組織表面常為水漬狀或油漬狀;二是在潮濕條件下,病部有黃褐或乳白色、膠黏、似水珠狀的菌膿;三是腐爛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惡臭味。腐爛是細菌性病害的典型癥狀。細菌一般通過傷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氣孔等)侵入寄主植物。侵人后,通常先將寄主細胞或組織殺死,再從死亡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分,以便進一步擴展。在田間,病原細菌主要通過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進行傳播。由于暴風雨能大量增加寄主傷口,有利細茵侵入,而且促進病害的傳播,創造有利于病害發展的環境,因而往往成為細菌病害流行的一個重要條件。

當前第5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1)、形態和結構植原體沒有細胞壁,無擬核,沒有革蘭氏染色反應,也無鞭毛等其他附屬結構。植原體的形態、大小變化較大,表現為多型性,如圓形、橢圓形、啞鈴形、梨形等,大小為80~1000nm。細胞內有顆粒狀的核糖體和絲狀的核酸物質。5.植原體當前第5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2、植原體病害特點植原體病害的癥狀主要有變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黃化、矮化或矮縮,枝葉叢生,葉片變小,花變葉等。植原體往往借助葉蟬等在韌皮部取食的昆蟲介體或嫁接、菟絲子才能傳播。通過傷口侵入寄主植物。植原體對四環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當前第5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三、植物病毒植物病毒作為一類病原,能引起許多植物病害。在高等植物中,植物病毒病害的數量僅次于真菌性病害。1.植物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是超微的、結構簡單的細胞內寄生物。高等植物病毒粒體主要為桿狀或線狀、球狀、彈狀或桿菌狀等。2.病毒的結構植物的病毒粒體由核酸和蛋白質衣殼組成。一般桿狀或線條狀的植物病毒,中間是螺旋狀核酸鏈,外面是由許多蛋白質亞基組成的衣殼。當前第5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5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3、物病毒的增殖植物病毒作為一種分子寄生物,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中,其增殖過程只能在寄主細胞內進行。當前第5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4.植物病毒的傳播途徑:植物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1.介體傳染:病毒的自然傳播多數依靠昆蟲、菟絲子等介體,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蟲最為突出,象西葫蘆病毒病、番茄蕨葉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蟲傳播的。2.汁液接觸傳染:田間進行的許多農事活動都可以傳染病毒病。另外,葉片間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過輕微的傷口傳播。3.嫁接傳染:許多果樹病毒病主要是通過嫁接傳染的。蘋果的病毒病幾乎都是由嫁接傳染的。當前第5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6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5.植物病毒病的癥狀特點:

植物病毒是細胞內寄生,所以,沒有明顯的病征。常見的癥狀有花葉、黃化、斑駁、皺縮、矮化、叢枝及畸形等。1.病毒侵入后大多對植物的直接損傷較小,主要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2.病毒病的癥狀大多是全株性,屬散發性,有時容易與生理性病害特別是營養失調或藥害相混淆。3.病毒病雖為散發性病害,但地上部分癥狀表現往往明顯,特別是花葉型病毒病,在嫩葉部位表現尤為明顯。4.病毒病侵染后除外部癥狀外,在植株體的細胞可以形成各種內含物,這是病毒病所特有的。當前第6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62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四、植物病原線蟲線蟲又稱蠕蟲,是一種低等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線蟲綱,在數量和種類上僅次于昆蟲,居動物界第二位。線蟲分布很廣,多數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數寄生于人、動物和植物。危害植物的稱為植物病原線蟲或植物寄生線蟲,或簡稱植物線蟲。植物受線蟲危害后所表現的癥狀,與一般的病害癥狀相似,因此常稱線蟲病。習慣上都把寄生線蟲作為病原物來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學內容的一部分。

當前第63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一)植物病原線蟲的一般形態植物病原線蟲一般是圓筒狀,兩端尖。大多數為雌雄同形。體形細小,長為0.5-1mm,寬為,少數為雌雄異形,雌蟲為梨形、球形和長囊狀。在線蟲的口腔內有吻針,用以穿刺植物,輸送唾液并吮吸植物汁液。當前第64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二)植物病原線蟲的生物學特性植物病原線蟲生活史很簡單,一般兩性交配后產卵,卵孵化出幼蟲,幼蟲發育到一定階段要蛻皮,一般蛻皮3-4次變為成蟲,成蟲交配后雄蟲死亡,雌蟲產卵,完成一個發育循環。線蟲的傳播途徑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種子及無性繁殖材料等作遠距離傳播,田間則主要通過土壤、流水、人畜活動及家具等傳播。當前第65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當前第66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植物病原線蟲都是專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植物細胞或組織內取食和繁殖,在植物體外就依靠它體內儲存的養分生活或休眠,其寄生方式有兩種,即內寄生和外寄生。線蟲對植物的致病作用除用口針刺傷寄主,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營養不良外,主要是線蟲穿刺寄主時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各種酶或毒素,造成各種病變。當前第67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三)植物線蟲病害的主要癥狀植物生長緩慢、衰弱、矮小,色澤失常,葉片黃萎,類似營養不良的現象。植株或葉片干枯扭曲、畸形,組織干腐,開成蟲癭。植株根部腫大,須根叢生,形成根瘤或根結。當前第68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五、寄生性種子植物少數植物由于自身根系或葉片退化,需要寄生在其他高等植物上才能生存,才能開花結果。這種營寄生生活的高等植物稱為寄生性種子植物。為害農作物常見的有菟絲子、列當、桑寄生、槲寄生等。當前第69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一)寄生性種子植物的寄生性寄生性種子植物根據其對寄主營養的依賴程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半寄生,即有葉綠素,能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但必須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鹽,如桑寄生和槲寄生;另一類是全寄生,即沒有根和葉,或葉片已退化成鱗片狀,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所需的養分、水分和無機鹽必須全部從寄主中獲得,如菟絲子和列當。當前第70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二)寄生性種子植物的代表種菟絲子:菟絲子科菟絲子屬植物,常見的有中國菟絲子和日本菟絲子,前者主要為害草本植物,后者主要為害木本植物。桑寄生:一般是指桑寄主屬的總稱,種子由鳥類傳播。當前第71頁\共有79頁\編于星期四\2點六、植物病害的診斷植物病害診斷的止的是查明植物發病的原因,確定病原的種類,然后根據病原特性和發病規律對癥下藥,及時有效地防治病害。(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1.對于非侵染性病原的診斷,通常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調查病害現場,了解病害發生情況、病害現場環境變化情況及栽培管理情況,作出初步判斷。2)觀察癥狀、檢查病原物及剖析寄主組織,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3)進行治療診斷或專項化驗。在經過初步診斷的基礎上,對懷疑因素進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