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_第1頁
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_第2頁
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_第3頁
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_第4頁
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綜合測評(一)文化與生活時間:9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勞動號子俗稱號子、哨子,是勞動者在參加集體體力勞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很早就流傳于神州大地。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中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就是對先民一邊集體搬運巨木,一邊呼喊號子的逼真描寫。這說明()①音樂藝術普遍存在于各個領域②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③勞動號子屬于意識形態性質部分④文化為人所創造和為人所特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勞動號子是勞動者在參加集體體力勞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說明文化為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很早就流傳于神州大地,先民一邊集體搬運巨木,一邊呼喊號子,說明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④符合題意;①觀點太絕對;勞動號子屬于非意識形態性質部分,③表述錯誤。]2.孔雀開屏,不是為了讓其他的鳥兒欣賞它美麗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為了展示舞姿供他人欣賞;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為了展現建筑藝術的精巧。只有人才會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悅,去從事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這說明()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養C.文化是一種社會力量D.文化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A[根據題意,題中只有人才會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悅去從事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體現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故A入選。B錯誤,文化不是人的唯一素養,故排除。C錯誤,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而不是社會力量,故排除。D錯誤,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但文化不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故排除。]3.在陜北地區,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這里的生產、經貿全靠驢、騾馱運,腳夫們長期行走在寂靜的山川溝壑間,便順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娛,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格鮮明的山歌品種——“信天游”。這表明()A.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B.文化作品直接產生于人民大眾C.只有民間藝術才有持久的魅力D.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A[本題考查文化的特點。“信天游”作為一種山歌文化,它產生于陜北腳夫們的生產勞動中,A符合題意;B、C表述錯誤;D在材料中未體現。]4.“莎士比亞征服了全世界,他的勝利比拿破侖們和愷撒們的勝利更為鞏固。每天每天,像漲潮時的海浪一樣,增加著他的新的臣民——這些人流的波濤一天一天地愈來愈寬廣了。”屠格涅夫的這段話表明()A.文化力量是綜合國力的基礎B.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D.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因素B[“莎士比亞征服了全世界”,說明了文化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B符合題意;物質力量是綜合國力的基礎,A錯誤;優秀文化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C說法錯誤;D與材料無關。]5.茶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東方美人”是臺灣苗栗出產的一種名茶,它由當地客家人種植,是被小綠葉蟬咬過的烏龍茶葉。很久以前,英國女王偶然品嘗到此茶,將懸在茶杯里的茶葉贊嘆為“正在跳舞的東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這種茶的曼妙之處還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過冰滴壺,一滴滴冰水濾過茶葉,茶湯香氣馥郁,色若琥珀。這表明()A.文化對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B.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人們的實踐受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B[本題的題眼是“名茶”“種植”“品嘗”“茶名由此而得”。題干材料未涉及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種植”“品嘗”“浸泡”等都是人們創造茶文化的實踐活動,而名茶對人的諸多回饋,就是人們享用文化的過程,B項當選;優秀的文化才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C項說法有歧義,可排除;D項不選,因為材料所述為人在實踐中創造文化,而不是文化影響實踐。]6.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說明()A.要通過教育和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B.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后天自發形成的C.文化活動就是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D.道德水平是文化素養高低的唯一標志A[題中孔子的觀點強調要通過教育和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故A入選。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故B排除。文化活動不是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故C排除。道德水平不是文化素養的唯一標志,故D排除。]7.浙江省實施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釋工程。到2022年,編輯出版《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中華古籍總目·浙江卷》等10部文化傳承經典;建成5個以上展示浙派學術的陳列館、展覽館和藝術館;編撰出版一批浙江特色文化大中教材。這說明()A.文化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產物B.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C.物質載體與精神載體不可分離D.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B[編輯出版文化傳承經典,建成陳列館、展覽館和藝術館,編撰出版教材,說明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的產生、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A、D與題意無關;物質載體可以離開精神載體而獨立存在,C表述錯誤。]8.數據顯示,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市場供給體系日益完善的帶動下,我國文化類商品和服務消費較快增長。2018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為320.31億元,同比增長17.82%;總人次為9.01億,同比增長15.34%。這告訴我們()①文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巨大智力支持②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③文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與經濟相互促進④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我國文化類商品和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體現了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②④符合題意;文化類商品和服務消費不是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①與題意無關;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能與經濟相互促進,③表述錯誤。]9.革命老區有著眾多的遺址和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同時,革命老區多處于山區,風景優美、生態宜人,有著綠色文化(青山綠水、民風淳樸)的生機和色調,因而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相結合,既有利于傳播先進文化,又有利于把文化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從而推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這說明()①文化優勢與經濟優勢相互轉化②文化的經濟功能顯得更加突出③文化力和經濟力是綜合國力的基礎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越來越突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相結合,把文化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反映了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的是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的經濟功能、文化生產力越來越突出,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只是揭示了文化優勢可轉化為經濟優勢,但并沒有揭示經濟優勢可轉化為文化優勢,①不符合題意;文化力是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綜合國力的基礎,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經濟和科技實力,③表述不準確。]10.發展網絡民主,反映社情民意,網上輿論監督,需要網民提高參與網絡民主的水平與熱情,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和責任意識。社會與政府應加強信息傳播的管理與教育,提高網民素質。這表明()①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②人們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③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④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創造了文化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C[發展網絡民主,需要提高網民素質,表明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人們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人民群眾創造文化,①④不符合題意。]11.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策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在向發展中國家輸出“新經濟”“高科技”時,將文化滲透于其中,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體現了()A.國際文化交流中充滿霸權主義色彩B.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強弱優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B[本題考查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國際文化交流并不總是充滿霸權主義的,A錯誤;C說法錯誤;進行文化滲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是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一種表現,D排除。]12.魯迅曾指出:“文學與社會之關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寫社會,倘有力,便又一轉而影響社會,使有變革。”由此可見()①文化是對一定政治和經濟的反映②不同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不同③文化是政治和經濟的派生物及附屬品④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社會以重大影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文學敏感描寫社會,表明文化是對一定政治和經濟的反映,轉而影響社會,使有變革,表明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社會以重大影響,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不同反作用,②不符合題意;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不是政治和經濟的派生物及附屬品,③表述錯誤。]13.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關鍵時期,貫穿于現代文明的工業化信息時代,精工細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寶貴的精神遺產,并彰顯著價值的永恒。這是因為()①文化是綜合國力的決定因素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產生深刻影響③“工匠精神”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④“工匠精神”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寶貴的精神遺產,并彰顯著價值的永恒,是因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產生深刻影響,“工匠精神”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②④符合題意;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①表述錯誤;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不是“工匠精神”成為寶貴的精神遺產的原因,③與題意無關。]14.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消耗度低、融合性強、附加值高等特點,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被譽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和“幸福產業”。這說明()①文化與經濟融為一體,不可分割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③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④文化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文化創意產業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說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②③符合題意;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但不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①表述錯誤;先進的、健康的文化能夠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④表述錯誤。]15.“軟實力”是同國家軍事、經濟力量等組成的“硬實力”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一般認為,“軟實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價值觀念等所謂的軟件要素表現出來的能力。強調文化“軟實力”是看到了()A.國家軍事力量在綜合國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C.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D.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重要性B[當前國際形勢下,軍事實力仍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備條件,A錯誤;經濟和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基礎,C錯誤;材料沒有強調保障人民文化權益,D與材料無直接關系;強調文化軟實力是在提醒人們在理解綜合國力時不能忽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B符合題意。]16.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以廉政為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推動黨員干部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不斷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在全社會形成講究誠信、崇尚廉潔、尊重法治的社會文化環境,減少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社會文化土壤。這說明()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根本途徑②廉潔文化制約和決定著黨員干部的實踐和認識活動③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圍④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廣泛開展廉政主題文化教育活動,這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圍,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③④符合題意;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根本途徑,廉潔文化影響而不是制約和決定著黨員干部的實踐和認識活動,①②表述錯誤。]17.中國人待客時“聊備薄酒”的自謙,可能被外國人誤解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時各付各的賬,往往被東方人視為吝嗇小氣;東西方用語習慣的不同,常常產生誤解,鬧出笑話。這說明()A.文化的差異影響人們之間的交往B.文化的差異體現民族文化的優劣C.文化的差異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反映D.文化的差異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礙A[本題考查文化影響人的表現。材料中“待客”“聚餐”是交往,“用語習慣的不同”“誤解”體現的是文化的差異,說明文化的差異影響人們之間的交往,A符合題意;B、D說法都是錯誤的,C不符合題意。]18.《大道魯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經濟兩個領域的文獻紀錄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魯商從古到今誠實守信、仁義和氣、胸懷天下的優秀品質,揭示了魯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內核。這反映了()A.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B.商業貿易促進文化發展C.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D.魯商文化是齊魯文化的全方位展示A[本題的題眼是魯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內核。魯商成功得益于魯商具有誠信、仁義等優秀品質,說明文化影響經濟,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體現了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故選A項;B項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體現商業貿易對文化發展的意義;C項說法片面,先進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D項錯誤,魯商文化只是齊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全方位展示。]19.如今,已是更新換代頻率最高的電子產品,支付、辦公、游戲、社交、網絡瀏覽等已成為一種消費時尚和文化現象。這體現了()①文化與經濟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發展的動力③文化決定人的價值取向④文化改變人的生活方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本題的題眼是“更新換代頻率最高”“消費時尚”。本題題干說明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①正確;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②錯誤;文化影響人的價值取向,不是決定,③錯誤;功能的豐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體現了文化改變人的生活方式,④符合題意。]20.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這是唯一一個慶祝人類行為表情的節日。設立“世界微笑日”,希望通過微笑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同時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愉悅與友善,增進社會和諧。這說明()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③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發展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設立“世界微笑日”,通過微笑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同時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愉悅與友善,增進社會和諧,說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發展和享用文化,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①②與題意無關。]21.中華民族的“家”文化使人們對“家”有著強烈的熱愛眷戀,哪怕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不回家,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去陪父母過年,“回家過年”是每個中國人在除夕之夜的最大愿望。這說明()①文化是人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②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④人們的物質活動離不開人們的精神活動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C[“‘回家過年’是每個中國人在除夕之夜的最大愿望”,說明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②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的‘家’文化使人們對‘家’有著強烈的熱愛眷戀”,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③符合題意。優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①錯誤。物質活動能離開精神活動,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④說法錯誤。]22.2018年7月27日,“我和我的祖國”——廣東2018年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畫短片創作活動啟動。活動旨在記錄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推出優秀動畫作品,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這充分說明()①人的文化素養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培養出來②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常發生于潛移默化之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動畫短片創作活動,記錄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推出優秀動畫作品,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表明文化素養的培養需要相應的文化活動,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②不符合題意;不同性質的文化作用不同,優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③表述錯誤。]23.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其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思維方式,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舉辦高雅藝術、書法、國畫、詩詞等一系列推廣活動,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書畫名家進”等工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這是基于()①優秀文化活動能夠培養健全人格②文化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③優秀文化能塑造人生,豐富精神世界④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有序開展豐富多彩的工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是因為優秀文化活動能夠塑造人生,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健全人格,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②④不符合題意。]24.《梁家河》一書中蘊含的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堅持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始終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精神。《梁家河》的故事,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樹高千尺不忘根的為民情懷,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梁家河大學問中充滿信仰、務實擔當、激蕩夢想的力量,也是共產黨人永葆初心、戰勝各種困難的不竭動力。這說明()①優秀文學作品是心靈的營養品,能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②優秀文學作品成為人全面發展的主導力量③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決定我們思維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④優秀文學作品能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梁家河大學問中充滿信仰、務實擔當、激蕩夢想的力量,也是共產黨人永葆初心、戰勝各種困難的不竭動力,說明優秀作品是心靈的營養品,能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①④符合題意;優秀文學作品為人全面發展提供精神食糧,不是主導力量,②表述錯誤;③夸大了閱讀的作用。]25.2018年7月20日,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召開家風家訓館建設流動現場會。家風家訓館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好家風好家訓傳承文化、孕育新風、涵養正氣和展示當代鄉賢等作用,為全面建設美麗鄉村、和諧文明、廉政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這表明()①參觀家風家訓館是培養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徑②家風家訓能夠促進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③優秀家風家訓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④優秀家風家訓文化能促進個人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發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好家風好家訓傳承文化、孕育新風、涵養正氣和展示當代鄉賢,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個人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發展,③④符合題意;參觀家風家訓館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不是主要途徑,①表述不準確;傳統文化和家風家訓都有先進、健康與落后、腐朽之分,②觀點片面。]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9分)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筍干老鴨煲、貴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魚……風味美食數不勝數。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應時而作,搭配姜、蔥、蒜、椒等多種輔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釀,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無論是獨自品嘗,還是與家人鄰里、遠客近友共享,都會讓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養,嘆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勞,感慨一蔬一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無數食客聞風而動,眾多游子平添鄉愁。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有關知識闡述中華美食文化的積極意義。(9分)[解析]本題考查中華美食文化的積極意義,實質是考查文化的作用。結合材料信息,我們可以從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對經濟的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答案]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有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美食承載著親情鄉情友情,能夠維系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和諧,增強民族認同和凝聚力。②中華美食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后,無數食客聞風而動,有利于帶動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③中華美食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展。品嘗各具特色的家鄉美食,引發了對家鄉、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愉悅心情,陶冶情操,激發了精神力量。27.(16分)材料一近年來,江蘇省的一些城市開展城市精神的討論與提煉,如南京市將“厚德載物、同進文明”等提法納入城市精神的表決;常州市將市民精神提煉為“勤學習、重誠信、敢拼搏、勇創業”……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時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內涵。材料二某市委書記在參加討論時指出“城市的發展最終還是以文化論輸贏”,并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文化競爭力”,要把文化建設作為做大做強城市的強大推動力。只有繁榮的經濟而沒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質的豐富而沒有文化的全面發展,就稱不上“全面小康”。(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2)結合材料二,聯系所學的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各級黨委和政府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文化競爭力”。(8分)[解析]第(1)問需對材料內容進行提煉和概括,上升到理論高度。這里需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把握材料中的關鍵詞,以確保內容上的準確和全面;二是要答“分別體現”,以確保形式上的合乎要求。第(2)問應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必要性,即文化本身的地位、作用;二是重要性,即這樣做的重大意義。[答案](1)首先,文化生活無處不在;其次,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點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說明這一點。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材料二強調文化建設的作用說明這一點。(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成長歷程中,也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全面小康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發展三者的有機統一,城市建設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強城市凝聚力,有利于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28.(8分)201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決定,追授鄭德榮、鐘揚、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黨中央號召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鄭德榮等7名同志先進事跡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作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采取多種形式廣泛組織學習宣傳。要引導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分析學習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的依據。(8分)[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學習鄭德榮等先進事跡和精神,從文化的本質、文化影響人的來源、表現、特點、文化塑造人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各級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廣泛組織學習宣傳,有利于創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②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③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采取多種形式廣泛組織學習宣傳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能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社會氛圍,對社會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④優秀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習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29.(17分)某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圍繞“聚焦文化實力和競爭力”的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同學們搜集到下列材料,請你參與其中。材料一2018年6月21日,《北京藍皮書: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7-2018)》發布,從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戰略、城市文化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經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化交流傳播四大專題,分析2017年北京文化發展新進展、新成就和新動態。藍皮書透露,北京城市文化實力和競爭力位于全國前列,多項文化發展指數位居第一,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大力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創造活力,聚焦文化生產前端,鼓勵創意、創新、創作和創造,建設創意北京。(1)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角度,北京市推動文化發展的做法給我們哪些啟示?(8分)材料二2018年4月23日,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活動暨“4·23世界讀書日”全城尚讀活動在京舉辦。數百位文化名人、影視明星和普通讀者,通過錄制音頻視頻、現場接力閱讀、領讀伴讀陪讀等形式,引導民眾進入閱讀空間、體驗閱讀樂趣、分享閱讀感受。要讓讀書成為首都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導群眾在濃郁的書香中尊崇榜樣英雄、堅定信仰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在濃郁的書香中砥礪新時代開拓進取、接續奮斗的昂揚志氣,實現精神滿足和情感升華的統一,爭當城市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創造者。(2)請談談你對北京市啟動閱讀季暨“4·23世界讀書日”全城尚讀活動對民眾的影響的認識。(9分)[解析]第(1)問考查文化與經濟、綜合國力的關系。北京市推動文化發展,可以結合文化建設、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北京城市文化實力和競爭力位于全國前列等關鍵材料,從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問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閱讀季暨“4·23世界讀書日”全城尚讀活動對民眾的影響,可以從文化影響人的來源、表現、特點及文化塑造人等方面結合材料分析回答。[答案](1)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發展,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北京市大力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消費日益豐富,大大提升了文化生產力。③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力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創造活力,鼓勵創意、創新、創作和創造,城市文化實力和競爭力位于全國前列,多項文化發展指數位居第一,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