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論文)】_第1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論文)】_第2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論文)】_第3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論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淺談《論語》中的孔子之道目錄TOC\o"1-2"\h\u670《中國文化概論》論文報告:淺談《論語》中的孔子之道 131638一、《論語》中的“天道”思想 118980二、《論語》中的“政道”思想 315247三、《論語》中的“仁道”思想 329630四、結語 431439第2期,第13頁 5“道”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精髓,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全球經濟的復雜化,孔子“道”的思想在政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可以發現孔子很多的思想在政治哲學中有極大的積極意義,對于現代社會主義的建設,尤其是政治層面的建設是具有價值的參考意義的。《論語》作為儒家經典,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方面的思想。過去關于《論語》的研究往往是圍繞著“仁”以及孔子的教育理念所展開的。相比起“仁”的思想來說,孔子的“道”的思想在《論語》中體現的較為零散。因此“道”的重要性往往是被忽視的。本文就探索和梳理孔子“道”的思想,使我們更全面的了解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學派。對于今后學者們關于孔子“道”的思想的研究與傳承有著積極意義。關鍵詞:孔子;“道”;論語;一、《論語》中的“天道”思想近年來,中文的學術期刊以及其他的學術類文獻中不乏關于《論語》以及關于孔子思想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也有一些學者將研究視線投向了孔子“道”的思想。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提出,孔子和儒學以“仁”為根本,重視“孝道”,注重在社會生活的規則框架之下,還原人性的本來特點,他認為,孔子的“道”是以人性為根本的,孔子的“道”應該被細分為“天道”,“仁道”和“人道”,其中“仁道”是“天道”和“人道”的交融體現。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2008年,第42頁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孔子的“道”可被分為天道觀和人道觀兩大范疇,而人道觀是其重心所在。顏炳罡,《孔子“道”的形上學意義及精神價值》,《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第13頁首先是天道,孔子在天道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2008年,第42頁顏炳罡,《孔子“道”的形上學意義及精神價值》,《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第13頁宋慧羚."吾道一以貫之"——試論孔子罕言之"道"[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No.982(02):60-62.在對“知命”這一點的解釋中朱熹提出這樣的見解:“子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則見害必避,見利必趨,何以為君子?’”馮友蘭對此是這樣理解的:“我們能夠做的,莫過于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這樣做,就是‘知命’。”通過這些解釋不難看出,孔子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說法“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君子所需要進行的事業不是出于自身功能名利祿的思考,君子完全是處于自身道德上的原因而拼搏,孔子所理解的君子可以這樣來作出理解,樂天知命是君子的至高境界,也是其職分所在,雖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成為君子必須要躬行踐履,努力地去做,在實踐中學以成人。正如禮記所述的人生追求,是從“修身”開始,一步步的向外擴展,以至于“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修身、慎言重行,這是作為學習階段需要做到的,當有一定的基礎之后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礪意志、錘煉品質。最終才能夠順應天命完成君子的“天道”,實現自身的理想與抱負。二、《論語》中的“政道”思想其次是政道,縱觀孔子的一生,他一直希望能夠積極從政,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政道中孔子體會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選拔人才的必要性。這段話說的是在一個國家里,一個社會里。如果用政治體制來引導,用法制去管理,讓人民都不犯法,犯法就會有懲罰。這樣一來,一般人都會去逃避,甚至去鉆法律的漏洞,而且如果逃避了責任,法律,還會自鳴得意,毫無羞恥心。這和老子講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一個道理。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因此,孔子認為應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道德來領導人,應該以禮來教化。這就談到了禮義的精神,大家能夠自覺,人人有恥。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情,不需要依賴法律的制裁。到這種情形,則實現有恥且格,就達到了政治的目的。實際上,道德是弱約束,是倡導人們要去做的事情,法律才是強約束,強調的是人必須做的事情。但孔夫子的理想是每個人都擁有真正美好的品格,以道德,禮義約束自己。中國古代是政體本位。直到今天,有的人還是覺得只有從政才是有前途的。所以很多人考公務員,或者各種公職。但現在社會的迅速發展已經告訴我們,只要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就是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不管是外賣小哥還是個體戶,或者現在自媒體,都是帶到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力量。工作無貴賤,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是值得贊揚的。三、《論語》中的“仁道”思想孔子所要求士所遵循的“道”為“修、齊、治、平”這些人生之道,同時也可以說是孟子的“尚其所志之道”。儒家重道,并非如此,儒者的道與世界有著廣大的聯系,儒家的道中需要由內而外、由己達人,帶有一種較為濃烈的政治熱情。從這一方面而言,《論語》中對君子是這樣要求的,需要擁有深刻的人文主義精神,能夠做到為自己的道而舍棄仕途。要著書來傳播自己的思想,為后世留下典范。不能空然溟滅,要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人生信仰奮斗終生。可以說“道”是人生的本質。但如何來實現自己的“道”,這就需要提到“仁”,“仁”是可以實際的進行實施的,同時也是道的核心。君子的本質就是仁,所以所謂的君子之道,實際上就是一條走向仁的道路。君子“下學而上達”,這里面就是所謂的追求人之道,同時也是對自己命運的最求,最終目的就是要達于仁的境界。從從這里就可鞥能夠李理解孔子所講“君子不器”中的含義。如此博愛包容的君子,既能夠向下進行學習,又能夠向上體會人生的道,怎么能夠被“器”所局限。然而這一切都將要落實于“仁”的思想。段佳璇.淺析《論語》中的\"道\"[J].文學教育(上),2019,000(008):56-58.段佳璇.淺析《論語》中的\"道\"[J].文學教育(上),2019,000(008):56-58.“仁者,人也。”中庸中所提到的“仁”并沒有將其樹立為君子所獨有的品德,而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這也是因為“仁”其具有的特性及為人之本性,也是人最基本的德。而君子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后天的努力中來不斷的實現“仁”,孔子對于“仁”并非將其描述的有多偉大,而是說了一句“為仁由己”、“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從這里可以看出,控制的君子之道也就是一條仁道,前文中所提到的“君子不器”就是代表著君子要修身以達仁。孔子對“仁”極為重視,并且將“仁”看做是尋常生活就能夠達到的一種道,這一點也就代表著君子便是“仁”的代表。孔子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君子應該伴隨著“仁”而生活,即使在日常飲食中也不能松懈,君子一頓飯的功夫離開了仁也不能稱其為君子。即使在極為顛沛的環境中,都必須要與仁德同在。四、結語在孔子所處的那個時代,他極力主張以德治國,將提升人民的道德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方法,發展到現代社會,雖然提升人們的道德可以使社會更加呈現欣欣向榮的一面,但現代社會人們的行為規范受到了法律的約束,法律保護者公民的權利。以德治國就容易忽視法律的建設,這種現象是不可取的。我們身處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做人做事不僅是靠自身的道德標準來進行,還依靠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因此不能只為了提升道德而忽視了法治,必須將兩者同時進行,才能不斷在提升自身道德素養的同時推動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參考文獻:[1]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2008年,第42頁[2]顏炳罡,《孔子“道”的形上學意義及精神價值》,《貴州社會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