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專家培訓新技術培訓包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程道全)_第1頁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專家培訓新技術培訓包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程道全)_第2頁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專家培訓新技術培訓包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程道全)_第3頁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專家培訓新技術培訓包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程道全)_第4頁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專家培訓新技術培訓包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程道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技術規范河南省土肥站二零零七年五月提綱項目簡介第一部分項目的五個環節與十一項工作第二部分技術規范九個部分:野外調查、土樣采集與化驗、肥料試驗、數據分析、施肥指標體系建設、配方設計、數據庫建設、效果評價、耕地地力評價項目簡介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

關于申報2007年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及補貼資金的通知”

(農辦財〔2007〕25號)配方施肥供肥配肥野外調查(1)配肥加工(5)田間試驗(3)采樣測試(2)耕地地力評價(9)配方設計(4)示范推廣(6)效果評價(10)數據庫建立(8)宣傳培訓(7)技術研發(11)測土農戶施肥觀測(12)測土配方施肥十二項工作野外調查采樣測試田間試驗配方設計配肥加工示范推廣宣傳培訓數據庫建設農戶施肥長期觀測點耕地地力評價效果評價技術研發野外調查資料收集整理與野外定點采樣調查相結合,典型農戶調查與隨機抽樣調查相結合,通過廣泛深入的野外調查和取樣地塊農戶調查,掌握耕地立地條件,土壤理化性狀與施肥管理水平。采樣測試測土配方施肥確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據。在全縣范圍內統籌規劃,全理布點,一般每100~200畝采集一個土壤樣品,丘陵山區、平原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開展土壤樣品采集和分析化驗,根據需要開展植株和水分樣品分析,為制定配方和田間試驗提供基礎數據。選擇有代表性的采樣點,對測土配方施肥效果進行跟蹤調查。

按照試驗規范要求,布置田間肥料效應小區試驗和校正試驗,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量、農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對比測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驗證和優化肥料配方。通過開展田間試驗,建立不同施肥分區主要作物的氮磷鉀肥料效應模型,確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種和數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為配方設計、施肥建議卡制定和施肥指導提供依據。田間試驗配方設計組織有關專家,匯總分析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結果,根據氣候條件、土壤類型、作物品種、產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異,合理劃分施肥類型區。審核測土配方施肥參數,建立施肥模型,分區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議卡。依據配方,以單質、復混肥料為原料,生產或配制配方肥。農民按照施肥建議卡所需肥料品種,科學施用;招標認定肥料按配方加工生產配方肥,建立肥料營銷網絡,向農民供應配方肥,農技部門指導施用。各項目縣要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擴大配方肥應用面積。配肥生產示范推廣針對項目區農戶地塊養分和作物種植狀況,由項目鄉、鎮農技人員和村委會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并建立臺賬。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樹立樣板,展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效果,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宣傳培訓加強對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肥料生產企業技術人員和經銷商的培訓,提高技術服務能力。采取廣播、電視、報刊、明白紙、現場會、講師團等形式,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宣傳到村、培訓到戶、指導到田,普及科學施肥知識,使廣大農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數據庫建設運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按照規范化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字典,以野外調查、農戶施肥狀況調查、田間試驗和分析化驗數據為基礎,收集整理歷年土壤肥料田間試驗和土壤監測數據資料,建立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耕地地力評價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野外調查和分析化驗數據,結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等成果資料,完成圖件的數字化、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地力等級評價、成果圖件編制等工作,構建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對縣域內耕地地力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匯總成冊,形成公共資源,便于廣大農民和相關單位查閱應用。效果評價通過對項目區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進行動態監測,并及時獲得農民反饋的信息,對測土配方施肥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從而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服務體系。同時,對農戶施肥情況長期觀測點記錄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每個季度上報一次。技術研發重點開展田間試驗、土壤養分測試、原料配方、數據處理、專家咨詢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工作,不斷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第二部分技術規范簡介2005年農業部出臺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2006年4月,對此規范進行了修訂此規范包括了15章,11張附表。涵蓋了樣品采集、土壤與植株測試、田間基本情況調查、基礎數據庫建立、肥料配方設計、配方肥料合理施肥、示范及效果評價、實驗室建設與質量控制、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匯綜與報告撰寫、耕地地力評價、耕地地力評價數據匯綜與報告撰寫技術規范的主要內容介紹土壤樣品采集野外和農戶調查肥料試驗與示范校正施肥指標體系建設示范及效果評價區域肥料配方設計數據庫建立土壤樣品采集資料收集樣品室準備樣品存放架等工具物品準備人員準備樣點規劃統一分配采樣任務人員整齊、職責明確、工具物品到位技術培訓、分組田間實施采樣553505cm15cm30cm60cmDepthP(ppm)12031養分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時間上的變異

RecognizeFieldNutrientVariabilityNitrate-Nitrogenlbs/acre

0-3031-40 41-5051-6061-80>80(Nitrate-Nwithina75’x75’plot)田間養分差異大——張海林博士資料田間采樣----最容易的還是最難的?土壤樣品采集是關鍵技術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300畝地4.5×107kg土壤1kg樣品四千五百萬份之一!!!20coresareneededtomakearepresentativecompositesampleinordertogetreliablesoiltestresults——張海林博士資料需要20個樣點,才能保證取樣的代表性平均每100-200畝采1個樣——平原區、大田作物每100~500畝采一個混合樣——丘陵區、大田園藝作物每30~80畝采一個混合樣——為便于田間示范追蹤和施肥分區需要,采樣集中在位于每個采樣單元相對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塊,面積為1~10畝——“田間采樣”→“室內設計、田間實施”——采樣前后,田間和農戶施肥及投入產出狀況調查,是更深入的肥料試驗和肥情調查,也是反饋實施效果的有效手段——秋收后,種麥前整地前采樣;——每個縣每年采集化驗土樣4000-6000個土壤樣品的采取xxxxxxxxx1xxxxx2xxxxxxxxxxxxxxxxxxxxx3xxx土壤采樣點的方式(x代表采樣點位置)1~2.不適當的;3.正確的布點合理采集規范采樣深度統一為0-20cm注意從野外采回的土壤樣品要及時放在樣品盤上,攤成薄薄的一層,置于干凈整潔的室內通風處風干,嚴禁暴曬,并注意防止酸、堿等氣體及灰塵的污染。用于耕地地力評價的土樣要另外注明。野外和農戶調查

——地理位置

——自然條件

——生產條件

——土壤情況

——來年種植意向等

為施肥指導、推薦和地力評價,提供屬性信息,完成附表3。采樣地塊基本情況調查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探索思路評價效果——肥料試驗的補充——更全面精細的肥料試驗——測土配方施肥的關鍵至少要完成附表7的“實際施肥明細”以上部分。農戶(田間)肥料調查——重視和加強調查——土壤樣品采集地塊和農戶更應調查——調查采樣GPS、PDA肥料調查的關鍵是信息化GPS—PDA信息采集系統GPS卡PDA(HPC)++信息采集軟件肥料肥料效應試驗——掌握肥料效應最直接有效地方法肥料效應試驗目的

探索肥料配方:獲得各種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施肥方法驗證施肥配方:三區示范篩選測試方法:篩選、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構建作物施肥模型:為施肥分區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據。示范推廣展示肥料效應試驗工作程序(1)確定試驗目的(2)制訂試驗方案(3)確定試驗作物和地塊(4)試驗實施準備工作(5)施肥措施(6)田間管理與觀察記載(7)收獲記產(8)數據分析與肥效評價(9)撰寫試驗報告試驗方案選擇肥料效應田間試驗設計的形式和內容,取決于研究目的。項目要求采用“3414”方案設計。“3414”設計是李仁崗等(1994)在國外“3411”多點肥料試驗方案的基礎上,加了12-14三個處理后得到的方案。

該方案設計吸收了回歸最優設計處理少、效率高的優點,是目前國內外應用較為廣泛的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目的采用“3414”完全實施方案和部分實施方案。

已在全國試用了10年。不僅可以用于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案,增加了試驗信息量,而且即使某一個或幾個處理遭破壞,仍能獲得一些用于施肥決策的有價值試驗結果。試驗設計“3414”完全實施方案

(完全實施時64個處理)“3414”部分實施方案“3414”是指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的含義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

試驗采用“3414”完全實施方案+“1”設計。

“3414”是指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的試驗。

3因素是指氮(N)、磷(P2O5)、鉀(K2O)。

4水平中的“0、1、2、3”水平,0為不施肥,2為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為2水平的0.5倍、3為2水平的1.5倍(為過量施肥水平)。“1”為在不施肥的基礎上施有機肥。

“3414+1”試驗設計編號處理氮磷鉀1N0P0K0

0002N0P2K2

0223N1P2K21224N2P0K22025N2P1K22126N2P2K22227N2P3K22328N2P2K02209N2P2K122110N2P2K322311N3P2K232212N1P1K211213N1P2K112114N2P1K121115N0P0K0

+M000試驗處理550kg小麥施肥水平“3414+1”試驗各因素施肥水平(kg/畝)水平氮(N)磷(P2O5)鉀(K2O)有機肥00.00.00.016.04.04.0212.08.08.0318.012.012.03000450kg小麥施肥水平“3414+1”試驗各因素施肥水平(kg/畝)水平氮(N)磷(P2O5)鉀(K2O)有機肥00.00.00.015.03.03.0210.06.06.0315.09.09.03000350kg小麥施肥水平“3414”試驗各因素施肥水平(kg/畝)水平氮(N)磷(P2O5)鉀(K2O)有機肥00.00.00.014.02.02.028.04.04.0312.06.06.03000試驗地塊選擇與小區布置代表性(土壤類型、肥力水平、灌排條件、耕作水平等);一致性(表土、底土、地下水位、耕作歷史、輪作等);足夠的面積與形狀;地勢平坦(坡耕地的坡度應小于2.5%);避開特殊條件的影響(村莊、公路、林木、高大建筑物等,林木30-50m、公路5-10m、高大建筑物40m)。試驗地選擇田間規劃圖(三列)保護行灌排水溝小區小區小區小區小區灌排水溝小區小區小區小區小區灌排水溝走道小區小區小區小區小區走道保護行灌排水溝保護行保護行田埂0.35mxy田間規劃圖(單列)田埂保護行保護行走道小區保護行灌水溝小區小區小區CK小區小區小區小區CK小區小區小區小區CK小區小區小區走道排水溝保護行田間種植圖要標明保護行、走道、灌排水溝、小區的長度與寬度試驗實施準備工作整理土地,設置保護行、劃定試驗小區;試驗小區單灌單排設施的建設;肥料分析和準備;種子鑒定與準備;供試土壤養分狀況的分析等。施肥措施根據試驗方案和供試肥料的施用要求進行田間施肥操作。田間管理與觀察記載

除了施肥管理措施之外,其它各項田間管理措施應保持一致,且符合生產要求,由專人在同一天內完成。對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試驗地基本情況、田間操作、作物生物學性狀等進行記載.1氣候條件的觀察記載2試驗土地基本情況3田間農事操作的記載4植物生育動態的記載5收獲與室內考種收獲記產田問試驗的收獲和脫粒應分小區進行,嚴防發生混雜、丟失和差錯,以免影響試驗的效果。試驗任務與產量水平

各項目縣按高、中、低三個產量水平,選擇有代表性的10個點(GPS定位)安排田間試驗,其中高肥力水平點3個、中肥力水平點4個、低肥力水平點3個。作物品種選擇小麥品種選擇:強筋小麥,同一項目縣各試驗點品種要保持一致。按照本地區在河南省優質麥區劃中所處位置,選擇相應的強筋、中筋或弱筋品種。施氮量超過430kg/ha依然不倒的“好品種”?耐肥不倒伏的作物育種和大肥大水的作物栽培專家是過量施肥的罪魁禍首!肥料品種的選擇

有機肥:能代表當地大眾化積制水平的有機肥(施用前測定養分含量);氮素:尿素;磷肥:過磷酸鈣(施用前必須測定有效磷含量);鉀肥:進口氯化鉀。

撰寫試驗報告試驗報告的撰寫也是田間試驗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完整的試驗報告應包括試驗的來源和目的、時間和地點、供試材料(土壤、作物、肥料)、試驗方案設計、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主要的試驗結論、試驗執行單位和主持人等內容。數據分析與肥效評價根據“3414+1”試驗得到的數據,可以得出氮、磷、鉀與作物產量間的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一元一次回歸方程,指導田間施肥和肥料宏觀決策;結合土壤測試,可以計算出土壤養分的豐缺指標,指導區域作物施肥推薦;結合植株樣氮、磷、鉀含測試,可以計算肥料的利用率,百公斤產量養分吸收量;總合分析計算,可以計算出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制訂大田和區域作物施肥配方。數據綜合分析目的土壤測試、田間試驗、立地條件、歷史資料、相關資料施肥指標體系耕地地力評價建立規范的縣域耕地資源基礎數據庫,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不同尺度的耕地資源管理、農業結構調整、養分資源綜合管理和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指導不同尺度區域的施肥,為肥料生產提供宏觀決策服務,指導農田養分的綜合管理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核心是指標體系!土壤取樣與測試施肥建議卡一袋子肥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土樣采集室內化驗田間試驗指標體系配肥到戶、農化服務田間校驗企業生產施肥推薦施肥建議卡區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內容施肥效應肥料利用率百公斤產量養分吸收量土壤養分校正系數有機養分增產量養分豐缺指標施肥效應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二因素二元素效應方程單因素效應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A、氮磷鉀經濟施用量、經濟產量B、最高施肥量及最高產量C、養分的交互效應D、預報產量最優施肥組合及配比

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建立實例以“3414”冬小麥肥料試驗數據為例,利用EXCEL進行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擬合。第一步,在EXCEL表格中輸入表“3414”冬小麥肥料實施方案及田間試驗的產量結果。編號N(x1)P(x2)K(x3)產量10003002081035138810399416010421516410432616810441716121041981680405916854101016815420112481041212841041213885432141645425第二步,基本計算x1、x2、x3、x12、x22、

x32

、x1x2、x1x3、x2x3編號N(x1)P(x2)K(x3)x12x22x32x1x2x1x3x2x3產量10000000003002081006410000803513881064641006480803994160102560100016004215164102561610064160404326168102566410012816080441716121025614410019216012041981680256640128004059168525664251288040410101681525664225128240120420112481057664100192240804121284106416100328040412138856464256440404321416452561625648020425第三步,打開工具下拉菜單數據分析回歸,確定。第四步,在“y值輸入區域”輸入產量,“x值輸入區域”輸入x1、x2、x3、x12、x22、

x32

、x1x2、x1x3、x2x3,若將表頭也選中,在標志框處打“”,并選擇任意位置為輸出區域,確定。即可得到包含三張表的輸出結果。第一張表是回歸統計表,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MultipleR(復相關系數R):R2的平方根,又稱為相關系數,它用來衡量變量x和y之間相關程度的大小。本例中:R為0.980116,表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高度正相關。第二張表是,方差分析表主要作用是通過F檢驗來判斷回歸模型的回歸效果。由表中可看出本例F=10.84384大于F0.05=0.017485。說明冬小麥產量與氮、磷、鉀肥施用量之間具有顯著的回歸關系。第三張表是,回歸參數表包含回歸參數有:Intercept:截距β0第二、三行:β0(截距)和β1(斜率)的各項指標。第二列:回歸系數β0(截距)和β1(斜率)的值。第三列:回歸系數的標準誤差第四列:根據原假設Ho:β0=β1=0計算的樣本統計量t的值。第五列:各個回歸系數的p值(雙側)第六列:β0和β195%的置信區間的上下限。二元二次方程的擬和處理K2水平上N、P二元二次方程P2水平上N、K二元二次方程N2水平上P、K二元二次方程處理代號處理組合處理代號處理組合處理代號處理組合2N0P2K22N0P2K24N2P0K23N1P2K23N1P2K25N2P1K24N2P0K26N2P2K26N2P2K25N2P1K28N2P2K07N2P3K26N2P2K29N2P2K18N2P2K07N2P3K210N2P2K39N2P2K111N3P2K211N3P2K210N2P2K312N1P1K213N1P2K114N2P1K1第一步,輸入處理2—7、11和12,并計算x12、x22和x1x2;編號N(x1)P(x2)x12x22x1x2產量2080640351388646464399416025600421516425616644326168256641284417161225614419241911248576641924121284641632412以K2水平計算氮、磷二元二次擬和方程為例第二步,打開EXCEL工具下拉菜單數據分析回歸,確定。第三步,在“y值輸入區域”輸入產量,“x值輸入區域”輸入x1、x2、x12、x22、x1x2,若將表頭也選中,需在標志框處打“”,并選擇任意位置為輸出區域,確定。得如下結果。

系數標準誤差t值P概率值截距360.37549.140927.3335020.005238N(x1)8.3059663.6851792.2538840.109544P(x2)0.7255687.3703580.0984440.927789N2(x12)-0.278940.069068-4.038670.027311P2(x22)-0.274860.276271-0.994890.393122NP(x1x2)0.1414060.3816960.3704680.735645由此可寫出二元二次方程式:Y=360.375+8.3060x1+0.726x2-0.279x12-0.275x22+0.141x1x2氮、磷、鉀單因素肥料效應方程選用不同的處理組合,可以分別求得最佳P、K施肥情況下,N的一元二次效應方程;也可以求得磷或鉀的一元二次效應方程。P2K2水平上N一元方程N2K2水平上P一元方程N2P2水平上K一元處理代號處理組合處理代號處理組合處理代號處理組合2N0P2K24N2P0K28N2P2K03N1P2K25N2P1K29N2P2K16N2P2K26N2P2K26N2P2K211N3P2K27N2P3K210N2P2K3以磷、鉀最佳施肥基礎上氮的一元二次方程為例第一步,輸入處理2、3、6、11,并計算x12編號NN2產量20035138643996162564411124576412第二步,打開EXCEL工具下拉菜單數據分析回歸,確定。第三步,在“y值輸入區域”輸入產量,“x值輸入區域”輸入x1、x12、,若選中表頭,在標志框處打“”,并選擇任意位置為輸出區域,確定。得如下結果。系數標準誤差t值P值截距347.7514.1664224.547480.02592N(x1)10.031252.843753.5274730.175861N2(x12)-0.300780.11355-2.648880.229805由此可寫出一元二次方程式:Y=347.75+10.03125x1-0.30078x12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P=0.223613>P0.05,用該回歸方程描述在當地最佳施PK肥量下的氮肥效應不恰當。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第一步,在EXCEL表格中輸入處理2、3、6、11處理施肥量及產量。

第二步,打開圖表向導

選中XY散點圖輸入下一步數據區域,輸入上述兩列數據

完成。第三步,鼠標對準散點圖點,右擊鼠標添加趨勢線在類型中選擇多項式,選項中選中顯示公式、顯示R平方值確定。即得到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及擬合圖。處理號N(N,kg/畝)P(P2O5,kg/畝)K(K2O,kg/畝)產量(kg/畝)10003002081035138810399416010421516410432616810441716121041981680405916854101016815420112481041212841041213885432141645425“3414”的肥料試驗方案與產量結果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F0.05

F0.01

回歸剩余總變異17219.46705.7617925.2294131913.27176.4410.8446.0014.70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

a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

肥料與產量的效應方程為:y=301.769+8.096N+15.397P+3.545K-0.327N2-0.466P2-0.362K2-0.302NP+0.475NK-0.560PK

b二因素二元素效應方程產量等級理想條件肥料模式經濟施肥量最高施肥量NPNP<100100-200200-300>30011.88.37.44.94.64.35.13.816.213.39.411.06.89.65.55.4產量等級

平均條件肥料模式

經濟施肥量最高施肥量

NPNP<100100-200200-300>30011.97.38.75.55.65.38.75.516.112.812.712.86.77.86.65.4小麥產量與氮磷配合用量的關系

公斤/畝

c單因素效應方程(在定量因素基礎上)產量等級

氮肥效應方程

經濟施肥量N高產區中產區低產區4.79.610.6小麥產量與氮肥施用量的關系

公斤/畝

描述處理編號處理施肥水平NPK無肥區1N0P0K0000無氮區2N0P2K2022無磷區4N2P0K2

202氮磷鉀區6N2P2K2

222無鉀區8N2P2K0220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是評價施肥合理與否的指標之一。反映了一定施肥量與施肥結構下,所施肥被作物吸的量占所施肥總量的比例。利用“3414”肥料田間試驗結果,結合考種和植株樣品化驗,可以分別計算出氮、磷、鉀的肥料利用率。百公斤經濟產量吸收量制訂施肥數量的主要參數之一。利用處理6得到的產量和植株化驗的養分含量,計算作物地上部養分的吸收總量,除以作物產量,再乘以100,即得作物百公斤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可以通過測定基礎產量、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兩種方法估算?;A產量計算土壤供肥量通過基礎產量估算(處理1產量):不施肥區作物所吸收的養分量作為土壤供肥量。土壤養分校正系數法通過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估算:將土壤有效養分測定值乘一個校正系數,以表達土壤“真實”供肥量。該系數稱為土壤有效養分校正系數。有機養分增產率養分豐缺指標通過在當地條件下田間試驗和土壤測試,將土壤測試值、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產量、施肥水平建立關系,以作物相對產量為依據,按照土壤測試值將土壤供肥能力劃分若干級別;根據田間試驗結果制定出土壤測試值和施肥量的檢索表,進行推薦施肥,這就是推薦施肥方法中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法。在這個過程中,土壤養分供應的高低標準的建立和最佳的施肥量的提出都要靠田間試驗來完成。應用“3414”試驗建立土壤有效養分豐缺指標(1)利用計算機的Excel軟件,繪出土壤有效磷測定值與作物相對產量的散點圖(2)以EXCEL軟件的添加趨勢線功能,獲得相對產量與土壤養分測試值的數學關系,并繪出趨勢線。(3)以相對產量50%,75%和95%為標準,獲得土壤養分豐缺指標

磷鉀(PK)計算各試驗中缺氮、磷、鉀的相對產量和相對養分吸收量對“3414”試驗而言;缺氮的相對產量=處理2(N0P2K2)產量/處理6(N2P2K2)*100%缺磷的相對產量=處理4(N2P0K2)產量/處理6(N2P2K2)

*100%缺鉀的相對產量=處理8(N2P2K0)產量/處理6(N2P2K2)

*100%

應用“3414”試驗進行土壤測試方法的“相關研究”(1)(2)(3)(4)Y=30.96Ln(x)–13.498式中Y為相對產量,X土壤速效養分含量X=exp()Y+13.49830.96y=50%,X=7mg/kgy=75%,X=17mg/kgy=95%,X=33mg/kg通過上述公式進行計算:公式轉化:應用“3414”試驗建立不同土壤肥力的推薦施肥指標

(1)將每個試驗的產量與施肥量進行回歸分析,建立肥料效應函數;(2)通過邊際分析,計算每個試驗點的最佳施肥量;(3)將多年多點的結果按不同肥力水平匯總,計算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平均的推薦施肥量和上、下限。(4)以磷為例,獲得如下表所示的推薦施肥指標。

“3414”方案 處理 N P K

處理編號無肥區 1 N0P0K0 0 0 0 無氮區 2 N0P2K2 0 2 2 無磷區 4 N2P0K2 2 0 2 氮磷鉀區 6 N2P2K2 2 2 2 無鉀區 8 N2P2K0 2 2 0 “3414”的部分實施方案(豐缺指標)

土壤養分豐缺指標潮土區NK相對產量與Olsen-P2O5的相關性

y=33.68+41.50lgxn=36r=0.71**豫東潮土區有效磷豐缺分級指標相對產量肥力等級有效P2O55050-7070-90>90極低低中高<2.52.5-7.57.5-22.8>22.8相對產量(%)肥力等級有效氮有效磷5050-7070-90>90極低低中高<4242.0-82.082.0-178.0>178.0<1.31.3-6.56.5-32.0>32.0豫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