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媒體、引導媒體_第1頁
服務媒體、引導媒體_第2頁
服務媒體、引導媒體_第3頁
服務媒體、引導媒體_第4頁
服務媒體、引導媒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服務媒體、引導媒體

摘要本文從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出發,就奧運媒體服務工作和媒介引導工作中的經驗與特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媒體服務媒介引導輿論導向國家形象

AbstractBasedontheexerciceofthenewscommunicationofBeijingOlympicGames,thepaperanalyzestheconcernedexperienceandspecialcharactersoftheworkofserviceandtheconductionofmedia.

Keywordsmediaservicemediaconductionpublicopinionconductionnationalimage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新聞宣傳工作不僅把握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奧運宣傳的主導權、話語權和主動權,在輿論引導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媒體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上也創造了中國新聞宣傳工作的歷史新高,實現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工作目標。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和特色也成為本屆奧運會知識遺產的一部分,為后奧運時代中國媒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鑒和參考

北京奧運會記者人數超過歷屆奧運會,共有32278名①記者參加報道,其中注冊記者26298人,非注冊記者5980人,225家持權轉播商參加電視轉播工作。北京殘奧會期間共有注冊記者6626人,27家持權轉播商參加轉播報道。這是我國歷史上接待記者人數最多、中外交流最深入、對外傳播最廣泛、最集中的一次盛會。北京奧運會第一次全部采用高清信號進行電視轉播,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進行了5000多小時的報道和轉播,轉播規模是雅典奧運會的3倍,全球共有47億人收看收聽了北京奧運會的轉播,創造了奧運會新聞轉播歷史的新紀錄。

北京奧運會的新聞宣傳工作中在如此大范圍和高密集性的報道中展開,不僅僅是對奧林匹克國際體育賽事的報道,更重要的是要傳達出本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的主題并建立起中國和北京良好的國際形象,由此,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的協調和管理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以“善待媒體”的原則做好媒體服務

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奧組委領導都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媒體服務工作。劉淇同志提出了要積極引導國際輿論,“善待媒體”,兌現承諾的工作方針。“善待媒體”的原則成為本屆奧運會媒體服務的基本原則,并體現在本屆奧運會的媒介服務內容與模式中。

1.媒體服務的內容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服務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四個方面的內容:

(1)信息服務

為滿足參會媒體的報道需求,北京奧運會的信息服務工作不僅僅包括針對賽會信息的服務,同時提供了幫助媒體記者了解北京、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層次信息體系。

對賽會信息而言:INFO2008信息服務系統可以讓媒體從分布在各處的終端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奧林匹克新聞服務為所有信息系統的使用者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素材;55種語言24小時的服務確保了信息的及時獲取,而主新聞中心的新聞服務臺提供24小時的采訪申請受理服務,幫助媒體記者及時落實采訪安排。

與此同時也更為重要的是,圍繞記者關注的經濟、社會、文化、環保、旅游和民俗等熱點話題及時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和集體采訪活動提供了深入報道的資源,成為主動展示奧運會籌辦工作成果和國家形象的平臺,也是媒體獲得權威信息的主渠道。在2008年7月8日至8月24日奧運會期間,主新聞中心和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共召開新聞發布會134場,平均每天兩場。9月2日至17日殘奧會期間,主新聞中心召開了15場新聞發布會,得到了境內外媒體記者的積極關注。

為滿足境外記者的采訪需求而建立的“采訪線”工程全面涵蓋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建設亮點,為落實集體采訪工作提供了保障。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兩大新聞中心組織了近120場現場采訪,不僅涉及奧運食品監測中心、環境監測中心、奧運交通指揮中心、北京氣象局等奧運職能部門;還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組織記者參觀了長城、故宮、國子監、孔廟等地;以發展成就為主題,組織記者參觀了地鐵10號線、北京規劃館、重新修復的前門大街等。這些活動給媒體提供了接觸中國的機會,采訪的素材也充分占領了記者的報道空間。

生活服務

奧運會期間媒體記者也得到了多方面細致的生活服務:不僅包括總計為30萬人次的豐富的用餐和飲水服務,近千輛24小時運營的媒體班車的免費服務等,兩大新聞中心還創新了服務方式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如組織400名境外注冊記者開展的7次城市旅游,為奧運期間在京過生日的記者送去祝福,為殘疾記者開展的全程陪伴式服務等。在在奧運會落幕當天,兩大新聞中心和廣播電視中心共送出2萬張奧運會開幕式光盤,作為與記者們分別的留念,使得北京奧運的美好記憶成為永恒。

文化服務

為媒體組織專場演出、到廣場觀看市民的社區表演、參與關于京劇、書法、美食、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文化講座;到博物館和展覽館免費參觀等。文化服務不僅豐富了媒體記者的中國之旅,還為他們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技術服務

從硬件設施到配套服務都功能齊全、快捷舒適的“記者之家”充滿人文關懷。主新聞中心使用面積萬平方米,文字記者工作間設有971個工位,其中680個工位設有即插即用寬帶網絡接口,能夠實現各種類型筆記本電腦一卡上網,成為奧運史上的一項重要創新。國際廣播中心使用面積9萬多平方米,是奧運歷史上最大的國際轉播中心。注冊媒體享受包括網絡電話撥號,無線網絡接入和寬帶有線網絡接入等通訊服務和互聯網接入服務,可以滿足高質量圖片稿件的傳輸。新聞中心同時提供虛擬局域網絡傳輸服務。第一次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這一系列服務措施創造了奧運新聞中心建設的新樣板和新模式。

2.媒體服務的模式

為滿足媒體服務工作的全面落實,北京奧組委在內部和外部兩條線建立起高效保障機制。

(1)內部: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

為一攬子解決境外記者來華采訪遇到的各類行政審批問題,從2007年7月1日起,奧組委牽頭組織中央和北京市等17個管理部門成立了“一站式”服務機構,受理境外記者來華采訪涉及的3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申請受理、審核、批準、協調落實等環節的“一站式”服務,成為奧運史上媒體服務的一項創新。

奧運會、殘奧會前和賽時期間,“一站式”服務辦公室共受理各類咨詢15200余次,完成行政審批服務事項3100余件,核發簽證2203人次,服務外國媒體的數量超過600家。在首都機場現場辦公,為445位外國記者確認了身份,保證了他們順利入境;為境外媒體等機構開立了38個奧運臨時銀行賬戶;為37個國家的53家外國注冊媒體機構的1033名奧林匹克注冊人員核發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證1041個;批準了來自36個國家70多家媒體的100多份文物拍攝申請;協調北京、青島、深圳等海關為外國媒體出具《器材確認函》1100余份。“一站式”服務贏得了境外媒體機構的信任和稱贊,為樹立誠信守諾的國家形象做出了貢獻。

摘要本文從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出發,就奧運媒體服務工作和媒介引導工作中的經驗與特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媒體服務媒介引導輿論導向國家形象

AbstractBasedontheexerciceofthenewscommunicationofBeijingOlympicGames,thepaperanalyzestheconcernedexperienceandspecialcharactersoftheworkofserviceandtheconductionofmedia.

Keywordsmediaservicemediaconductionpublicopinionconductionnationalimage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新聞宣傳工作不僅把握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奧運宣傳的主導權、話語權和主動權,在輿論引導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媒體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上也創造了中國新聞宣傳工作的歷史新高,實現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工作目標。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和特色也成為本屆奧運會知識遺產的一部分,為后奧運時代中國媒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鑒和參考

北京奧運會記者人數超過歷屆奧運會,共有32278名①記者參加報道,其中注冊記者26298人,非注冊記者5980人,225家持權轉播商參加電視轉播工作。北京殘奧會期間共有注冊記者6626人,27家持權轉播商參加轉播報道。這是我國歷史上接待記者人數最多、中外交流最深入、對外傳播最廣泛、最集中的一次盛會。北京奧運會第一次全部采用高清信號進行電視轉播,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進行了5000多小時的報道和轉播,轉播規模是雅典奧運會的3倍,全球共有47億人收看收聽了北京奧運會的轉播,創造了奧運會新聞轉播歷史的新紀錄。

北京奧運會的新聞宣傳工作中在如此大范圍和高密集性的報道中展開,不僅僅是對奧林匹克國際體育賽事的報道,更重要的是要傳達出本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的主題并建立起中國和北京良好的國際形象,由此,北京奧運會新聞宣傳的協調和管理工作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以“善待媒體”的原則做好媒體服務

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奧組委領導都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媒體服務工作。劉淇同志提出了要積極引導國際輿論,“善待媒體”,兌現承諾的工作方針?!吧拼襟w”的原則成為本屆奧運會媒體服務的基本原則,并體現在本屆奧運會的媒介服務內容與模式中。

1.媒體服務的內容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媒體服務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四個方面的內容:

(1)信息服務

為滿足參會媒體的報道需求,北京奧運會的信息服務工作不僅僅包括針對賽會信息的服務,同時提供了幫助媒體記者了解北京、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層次信息體系。

對賽會信息而言:INFO2008信息服務系統可以讓媒體從分布在各處的終端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奧林匹克新聞服務為所有信息系統的使用者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素材;55種語言24小時的服務確保了信息的及時獲取,而主新聞中心的新聞服務臺提供24小時的采訪申請受理服務,幫助媒體記者及時落實采訪安排。

與此同時也更為重要的是,圍繞記者關注的經濟、社會、文化、環保、旅游和民俗等熱點話題及時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和集體采訪活動提供了深入報道的資源,成為主動展示奧運會籌辦工作成果和國家形象的平臺,也是媒體獲得權威信息的主渠道。在2008年7月8日至8月24日奧運會期間,主新聞中心和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共召開新聞發布會134場,平均每天兩場。9月2日至17日殘奧會期間,主新聞中心召開了15場新聞發布會,得到了境內外媒體記者的積極關注。

為滿足境外記者的采訪需求而建立的“采訪線”工程全面涵蓋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建設亮點,為落實集體采訪工作提供了保障。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兩大新聞中心組織了近120場現場采訪,不僅涉及奧運食品監測中心、環境監測中心、奧運交通指揮中心、北京氣象局等奧運職能部門;還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組織記者參觀了長城、故宮、國子監、孔廟等地;以發展成就為主題,組織記者參觀了地鐵10號線、北京規劃館、重新修復的前門大街等。這些活動給媒體提供了接觸中國的機會,采訪的素材也充分占領了記者的報道空間。

生活服務

奧運會期間媒體記者也得到了多方面細致的生活服務:不僅包括總計為30萬人次的豐富的用餐和飲水服務,近千輛24小時運營的媒體班車的免費服務等,兩大新聞中心還創新了服務方式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如組織400名境外注冊記者開展的7次城市旅游,為奧運期間在京過生日的記者送去祝福,為殘疾記者開展的全程陪伴式服務等。在在奧運會落幕當天,兩大新聞中心和廣播電視中心共送出2萬張奧運會開幕式光盤,作為與記者們分別的留念,使得北京奧運的美好記憶成為永恒。

文化服務

為媒體組織專場演出、到廣場觀看市民的社區表演、參與關于京劇、書法、美食、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文化講座;到博物館和展覽館免費參觀等。文化服務不僅豐富了媒體記者的中國之旅,還為他們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技術服務

從硬件設施到配套服務都功能齊全、快捷舒適的“記者之家”充滿人文關懷。主新聞中心使用面積萬平方米,文字記者工作間設有971個工位,其中680個工位設有即插即用寬帶網絡接口,能夠實現各種類型筆記本電腦一卡上網,成為奧運史上的一項重要創新。國際廣播中心使用面積9萬多平方米,是奧運歷史上最大的國際轉播中心。注冊媒體享受包括網絡電話撥號,無線網絡接入和寬帶有線網絡接入等通訊服務和互聯網接入服務,可以滿足高質量圖片稿件的傳輸。新聞中心同時提供虛擬局域網絡傳輸服務。第一次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這一系列服務措施創造了奧運新聞中心建設的新樣板和新模式。

2.媒體服務的模式

為滿足媒體服務工作的全面落實,北京奧組委在內部和外部兩條線建立起高效保障機制。

(1)內部: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

為一攬子解決境外記者來華采訪遇到的各類行政審批問題,從2007年7月1日起,奧組委牽頭組織中央和北京市等17個管理部門成立了“一站式”服務機構,受理境外記者來華采訪涉及的3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申請受理、審核、批準、協調落實等環節的“一站式”服務,成為奧運史上媒體服務的一項創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