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對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影響_第1頁
基督教對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影響_第2頁
基督教對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影響_第3頁
基督教對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影響_第4頁
基督教對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督教對中世紀西歐文化的積極影響摘要:基督教對于西方文化的應先淵源甚早,從使徒時代直至中世紀一直在對西方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中世紀,基督教對于保存西方文化的種子,教化蠻族,培育知識分子所做的努力舉世矚目。基督教作為一種文化觀念形態(tài),至今仍對西歐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中世紀界定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的這一歷史時期。中世紀是全世界封建制社會形成到發(fā)展的時期,也是世界三大宗形成并廣泛傳播的時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取得了萬流歸宗的地位。在中世紀里,基督教不僅使整個歐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臘、羅馬和希伯來文明的精華,逐漸與蠻族融為一體,呵護著新生的文化嫩芽,終于使它成長為參天大樹。以基督教信念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生根并繁榮發(fā)展。關鍵詞:基督教文化中世紀西歐積極影響一、基督教概況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統(tǒng)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或是“耶教”),三大教派中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統(tǒng)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但在本詞條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總稱,而不是新教。基督教產(chǎn)生于亂世之中,在基督教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前期,羅馬帝國奴隸制制度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逐漸走向瓦解,生產(chǎn)力倒退,全國普遍出現(xiàn)物資匱乏和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民不聊生,社會上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各階層的人民都有不滿,特別是底層勞動人民,他們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無法擺脫的貧困和苦難,使他們迫切地需要“心靈雞湯”的滋潤。于是基督教在猶太教的基礎上應運而生。這大大起到了撫慰人心的作用,人們普遍地寄希望于來世,向往天堂,向往那個沒有饑餓,沒有貧困的另一個世界。“這樣,‘基督教撥動的琴弦,必然會在無數(shù)人的腦中喚起共鳴。’使信仰和跟隨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基督教勢力的越來越大,基督教神學統(tǒng)治正式登上西歐的歷史舞臺,并對當時的西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督教的產(chǎn)生,不僅依賴于現(xiàn)實的社會基礎,而且有其自身的思想來源。在基督教產(chǎn)生的時代,羅馬帝國境內流行的一些社會思潮為基督教的興起準備了思想條件,由此可見,基督教正是融古代的倫理和教理于一身,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超個人、超家庭甚至超越國家的普遍的精神紐帶。正是在基督教文化思想的哺育下,西方由野蠻逐漸進化到文明。二、中世紀歐洲中世紀是全世界封建制社會形成到發(fā)展的時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廣泛傳播的時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取得了萬流歸宗的地位。

歐洲人的生活與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各階層的人,無論是國王,還是領主,無論是騎士還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內思想與生活,絕對不能夠超越。12世紀基督教規(guī)定了宗教儀式有七種:洗禮、堅振禮、懺悔禮、圣餐禮、終敷禮、婚禮、授職禮。除最后一項外,都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須施行的。可以說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會的宗教儀式所包容,從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專門的宗教儀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的制約之下。各種習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幾乎所有習俗都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許多節(jié)日都與宗教有關,如仲夏節(jié)是為紀念施洗者約翰、冬至日是紀念圣女露西亞、圣誕節(jié)是紀念耶穌誕生,萬圣節(jié)是為紀念所有死去的圣徒、情人節(jié)是紀念圣瓦倫丁神父等等。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與教會和宗教相關,即使是演劇也都演圣經(jīng)中的故事。近代以來一些學者往往認為西歐中世紀只是橫亙在璀璨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和近代西方文明之間的一個“黑暗時代”,一個野蠻、專制、愚味的“宗教時代”。這種非歷史主義的觀念其實是將早期中世紀的某種暫時的曲折、倒退或局部的精神文化現(xiàn)象,夸大為中世紀全部歷史的本質,并且完全割斷了古希臘羅馬文明和西歐近代文明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誠然,相對于希臘—羅馬式的文化而言,中世紀早期的社會是一種“倒退”,經(jīng)濟、政局、文化都不景氣。但要是僅以此來評判和反映中世紀是不公正的,而這種把“倒退”的原因完全歸咎于基督教及其教會的成見,也是不符合客觀歷史的。事實上,致使中世紀西歐文化處于低谷的始作俑者是釀成的尖銳的階級斗爭的萬惡的奴隸制度。殘酷的階級和民族壓迫所產(chǎn)生的反抗不僅摧毀了奴隸制度的經(jīng)濟基礎,而且使經(jīng)營了幾百年的文化藝術也在戰(zhàn)火中焚毀殆盡。另一方面,羅馬帝國自進入3世紀以后,它在文化上的發(fā)展狀況已趨于衰落。如果離開了以上這些原因,同時又無視當時“蠻族”的實際文化水平很低的情況,他們“沒有書面文獻記載,沒有城市,沒有石器建筑”。“如果不是基督教會在這個崩潰中的文明里維持了某種程度的秩序,則其破壞性可能更為嚴不僅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繼承并發(fā)展了封建的生產(chǎn)關系,而且在基督教中獲得了拉丁文化的各項成果,其中包括語言、文學、科學、哲學、建筑、藝術、音樂、繪畫、教會的組織制度等內容。“一種新型的基督教文化,通過修道院傳教士和修道院學校的活動而被植入到未開化的土地上”。正是基督教在“蠻族”王國中的傳播和基督教傳教士們的教化使眾多落后的日耳曼部落由氏族社會直接踏上了中世紀的文明軌道,這些原始圖騰的崇拜者在短短的一二個世紀內便成了虔誠的基督徒,而且他們在與羅馬人的長期接觸中最終被迫與后者融合,推動了西歐歷史的向前發(fā)展。(三)奠定了中世紀西歐教育的基礎在中世紀,基督教繼續(xù)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僧侶們獲得了知識教育的壟斷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滲透了神學的性質”。僧侶是當時唯一受過教育的階級。教會不僅收集、翻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品,編寫史籍,起到了承先啟后、傳播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會還直接創(chuàng)辦了學校。教會學校包括修道院學校和在主教駐節(jié)的大教堂興辦的大教堂學校,構成了當時學校教育發(fā)展的主線。無論是修道院學校,還是大教堂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基本上在“七藝”范圍之內。“七藝”是古希臘、羅馬的傳統(tǒng)課程,到6世紀左右,西歐卡西奧多隱修院的修士們已將古代羅馬學校設立的課程文法、修辭和邏輯這“三藝”與算術、幾何、音樂、天文這“四藝”合并為“七種自由藝術”,并加以保存和應用,使之成為中世紀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礎。加洛林王朝的宮廷和修道院學校即用拉丁文來講授這“七藝”,其文法為拉丁文法。修辭是為了傳授闡釋教義和講經(jīng)布道的辯才,邏輯是為了提供從事神學論證和反駁異端學說的形式推理方法,二者成為后來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的濫觴。算術是用來解釋《圣經(jīng)》中數(shù)字的神秘意義;幾何則是根據(jù)《圣經(jīng)》的敘述來描繪大地形狀;音樂的內容是禮拜圣詩,其曲詞均用于宗教儀式中的贊美詩吟唱;天文學是用來推算教會的宗教節(jié)日,按教會傳統(tǒng)來構設宇宙模式。不過,正是這種教會教育,為歐洲大學的誕生提供了溫床,而且“七藝”課程在后來的發(fā)展完善中也逐步形成為歐洲學校的獨特課程體系。參考文獻:[1]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