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國學常識_第1頁
唐詩國學常識_第2頁
唐詩國學常識_第3頁
唐詩國學常識_第4頁
唐詩國學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代國學知識唐朝:一/初唐駱賓王字觀光,生于義烏(今浙江義烏),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來源于《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盧照鄰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字千金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恰好路過洪州,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后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么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后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一說王勃作《滕王閣序》為十四歲,即龍朔三年。三嘆王勃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里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云,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斗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于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楊炯唐代文學家、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從軍行》中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作者愿意馳騁沙場,為國家效力的愿望。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一首盛時不遇的名篇,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張若虛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為代表作。其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抒發人生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王績常居東皋,號東皋子。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后棄官還鄉。放誕縱酒,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贊美嵇康、阮籍和陶潛,嘲諷周、孔禮教,流露出頹放消極思想,表現對現實不滿。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二/盛唐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多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時光短暫,詩人勸大家要及時行樂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詩人勸大家要對生活充滿自信、肯定自我的詩句。明朝楊慎贊《早發白帝城》曰:“驚風雨而泣鬼神。”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絕句》/《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現詩人一家在得知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欣喜若狂的詩句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春望》:軍官長期在外作戰,已經幾個月沒有家里的消息了,真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啊。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贊提拔,以求富貴。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錢鐘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思念。《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他和王維并稱"王孟",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他們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代表作有《春曉》《過故人莊》《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但苦于沒有貴人幫助、引薦的時候,我們會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昌齡”。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塞》(七絕壓卷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芙蓉樓送辛漸》(送別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少時即以詩文知名,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王之渙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高適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燕歌行》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王翰唐代邊塞詩人《涼州詞》(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常建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一派。《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馀鐘磬音。三/中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于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主張。韓柳二人在創作實踐中身體力行,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技巧純熟、語言精練生動的優秀散文。韓柳的古文運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驢技窮”,已成成語,幾乎盡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雖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記一樣,被千古傳誦。《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孟郊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北宋文學家蘇軾: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金歷史學家元好問:詩囚。《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愈行文之超越前輩者,除了上述文體的獨創之外,還有吐辭造語之精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關于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經多所稱道。例如《進學解》一篇之中就有“業精于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并蓄”、“投閑置散”等等,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還有一些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饑號寒”等等,也是從這一篇的語句中凝縮而來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盧綸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如《塞下曲》等,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塞下曲四首》【其二】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李賀字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被稱為"詩鬼"。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賈島字浪(閬)仙,人稱詩奴,又名瘦島,唐代詩人。漢族,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人稱“詩囚”又被稱為“詩奴”,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推敲)《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韋應物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四/晚唐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 之子。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都付樓臺煙雨中。《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無題》(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夜雨寄北(一)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代詩詞分類】【愛國詩】春望唐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寫景詩】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春曉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詠柳/柳枝詞唐代: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晝偶作唐代: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秋思唐代: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望天門山唐代: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廬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詠物詩】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蜂唐代: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思鄉詩】靜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黃鶴樓/登黃鶴樓唐代: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代: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楓橋夜泊唐代: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逢入京使唐代: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贈汪倫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通:惟)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唐代:高適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送別/山中送別唐代: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一作:年年)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雜】【學習】勸學唐代: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勵志】風唐代: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唐代詩詞活學活用】1、每當看到春光將桃、李、梨的花一夜間催開時,你自然的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數梨花開)2、汗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的“于”當“比”講,它與(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山行》中的(霜葉紅于二月花)(詩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3、來到瀑布腳下,捧著清澈的泉水,舒服極了。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撞擊在巖石的棱角上,濺起了朵朵美麗的水花。望著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4、人們常用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句來贊美老師對學生默默無聞的培育,潛移默化的熏陶。5、每逢佳節,我們會給遠方的親人寫信或發郵件,可以引用(“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6、要寫好作文,不光要看書,還要多參加實踐活動,正如古人說的那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7、中秋佳節,手捧著香香甜甜的月餅,凝神眺望著皎潔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遠在大連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禱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8、《贈汪倫》一詩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表達他與汪倫之間的深厚情誼。9、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0、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李杜)。其中,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聞官收河南河北》,抒發了(故鄉被收復時的狂喜心情)。我們還學過杜甫寫景的詩《望岳》和《絕句》。11、教育節約糧食,珍惜農民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2、老師,你可記得我——一個令您付出無數心血與汗水的“小淘氣”。您那眼角的皺紋,有一條是為我而生,您那頭上的銀發,有一絲為我而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詩句不是贊頌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還能贊頌誰呢?13、《過故人莊》表現對朋友、對鄉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誦讀這流傳千古的名句,誰不為背井離鄉綿綿無盡的思鄉之情所感動?15、(“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吟誦這豪邁的詩句,誰不為在外面建功立業的健兒們的思鄉之情所感動?【唐代成語故事】南柯一夢成語釋疑: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后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并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后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于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于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歸隱道門了。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含沙射影

成語解釋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蔑,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作者出處白居易《讀史》

成語典故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讀史》詩,它的內容如下:“含沙射影,雖病人不知,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這首詩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個傳說。

相傳古時候水里有一種蟲,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時也稱作射衛或射影。它的頭上長有角,背上長有甲,沒有眼睛,長有三只腳,有翅膀,能夠在水面上飛翔,嘴里長著像弩一樣的東西,形狀像鱉,耳朵非常靈敏。當它在水邊時,如果聽見有人、畜從它身邊經過,就會從嘴里噴出一種氣體,直射向人體,人畜如果中了這種氣體就會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時,如果聽見有人的腳步聲走近,就會用嘴含著細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噴射,人體或人影被射中后,也會生病不起。后來,人們把它改為“含沙射影”,用來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蔑,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鐵杵磨針

【典故】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當局者迷唐朝的大臣羹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yue)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訂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釋疑》是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主人口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一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瓜田李下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今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涂,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采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說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么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唐代文學知識二、相關稱號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杰--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圣--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15.“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劉采春最為著名,她們并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三、唐宋八大家簡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簡介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韓愈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

韓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為題材的代表作《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嘲諷社會現狀為題材的雜文《雜說》、《獲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運城解州鎮),世稱柳河東,生于長安,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官監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永州八記》等。

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內)。

歐陽修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內),祖籍: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

歐陽修代表作:《醉翁亭記》,《鳴蟬賦》《秋聲賦》《與高司諫(jiàn)書》《朋黨論》《伶官傳序》《賣油翁》。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蘇洵簡介: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的代表作:《六國論》《衡論》《辨奸論》《管仲論》《權書》等。

唐宋八大家之蘇軾簡介:

蘇軾是我國宋代的著名詩人,號“東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習慣把蘇軾稱為“蘇東坡”。蘇軾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關

蘇軾簡介】

蘇軾的代表作品:詩詞《水調歌頭》,《浣溪沙》,《江城子》《蝶戀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平王論》《留侯論》《石鐘山記》等。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作品有:贈劉景文

唐宋八大家之蘇轍簡介: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蘇洵)兄(蘇軾)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

蘇轍的代表作品有:《欒城集》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黨領袖。

王安石代表作:《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游褒禪山記》、《傷仲永》、《答司馬諫議書》等。唐宋八大家之曾鞏簡介: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鞏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鞏代表作:《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詩人名句唐詩1、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贈蕭禹》)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3、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在獄詠蟬》)7、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駱賓王《在獄詠蟬》)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9、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10、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11、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12、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1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1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18、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19、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0、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湖贈章丞相》)2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22、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2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2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2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26、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27、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祖詠《望薊門》)28、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29、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3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3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32、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33、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3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3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36、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柴》)3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38、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39、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4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4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4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43、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4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45、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4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論詩》)4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9、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50、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51、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5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5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54、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李白《江上吟》)55、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5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5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李白《行路難》)58、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5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6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6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6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6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6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65、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66、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6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68、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69、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7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云》)7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7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7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7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7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76、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77、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78、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79、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8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81、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8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83、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85、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86、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8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8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89、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90、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91、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92、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9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為六絕句》)9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95、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96、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97、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將赴成都草堂》)98、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9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00、柴門聞狗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01、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10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10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10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105、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夜月》)106、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107、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108、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109、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韋應物《寄李儋、元錫》1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111、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112、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11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元外》114、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元外》115、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孫湘》)116、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117、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118、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漁翁》)119、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12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121、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1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1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1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楊柳枝詞》)12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2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12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128、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12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琵琶行》)130、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131、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13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13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134、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琵琶行》)13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136、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137、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138、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139、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140、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14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142、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14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144、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賈島《劍客》)14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14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147、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國)148、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李賀《致酒行》149、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致酒行》150、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151、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152、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15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54、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155、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15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157、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