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助學稿
21.與朱元思書
撰稿:陸竹燕編審:黃巨威
班級姓名學號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課前預習
1、作者材料鏈接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鄂(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
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初,柳悻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
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入為奉朝請。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
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也不
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他在《與顧章
書》中說:“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后,將要到石門山去中去隱居。
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文科清拔有古氣,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
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寫景的字里行間,抒發作者當時的情感。
2、課文內容預習
要求①借助工具書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②借助文中注釋和工具書大致疏通文意(注:預習時對課文內容的翻譯寫在第一
欄橫線上,第二欄橫線待第一課時結束后就有關出入處自行修正);
③不解之處圈、點,待上課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預習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涮()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掣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
則叫無絕。事()飛居()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寒()谷忘反。
橫媽()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三)課內導學
1、導入,交流預習情況:
2、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讀準字音,校對預習注音)。
縹(piao)湍(tuan)軒(xuan)邈(mido)泠(ling)
嚶(ying)鶯(yuan)戾(11)窺(kui)柯(ke)
②再讀課文,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i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ii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
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些。
iii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iv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
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③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盡量讀熟
?理解課文詞句并翻譯
①質疑交流:根據預習時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與翻譯,學習小組互相交流質疑。(把你們
小組認為重要的或有難度的摘錄下來!)
②全班交流,疏通文義,注意重點詞句的意義和用法。
重點詞語摘錄筆一定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奉酉。自富陽至桐廬,一百凈里,奇山異水,
天下秋津。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型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搴捌。I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I。泉水激石,泠泠
作響。野"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鑄不容,猿則百叫無維。唐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
綸世務者,窺谷忘反I。橫田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③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梳理詞句,修正預習翻譯
3、熟讀課文并背誦
(四)當堂訓練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水皆縹碧(pido)急漸甚箭(tuan)
B.互相盯邈(xUan)泠泠作響(ling)
C.。嚶成韻(ylng)鶯飛廢天(11)
D.經綸世務(lUn)好鳥相鳴(hao)
2、下列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從流飄蕩,任意奉酉(方位名詞作動詞,向東向西)
B.夾岸高山,……互相孫舉(形容詞作動詞,爭向高處和遠處)
C.鶯飛戾天者,望峰晝心(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動詞,奔跑)
3、文學常識積累
這篇文章選自——朝梁文學家—_之手,他字—是吳興故郡人
4、根據課文填空。
(1)風煙俱凈,。,任意東西。
(2)水皆縹碧,。,直視無礙。
(3)負勢競上,,,千百成峰。
(五)學后反思
(略)
(六)課后作業
一、背誦課文
二、閱讀下文,完成「9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
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
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一百許里:(2)猛浪若奔:
(3)橫杈上蔽:(4)在晝/昏:
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D.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
A.從流那落B.任意率西C.互相軒邈D.木下獨絕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5)奇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助學稿
21.與朱元思書
撰稿:陸竹燕編審:黃巨威
班級姓名學號________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欣賞富春江上“奇山異水”的美麗景致,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理解“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體會作者由觀賞自
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課前預習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吳均為什么要寫這封信給朱元思?難道僅僅只是向他介紹富春江的這種美景嗎?或者
還是有其他的目的呢?
3、請同學們回顧《三峽》-文,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
(三)課內導學
1、導入,集體背誦課文,檢查背誦情況
2、討論預習題,并思考以下補充問題。
①預習題1補充:劃分本文結構,并概括各段落大意
②預習題2補充: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③預習題3補充: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景物描寫有什么特
點?
(四)當堂訓練
①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②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的特征。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
同工之妙?
5、文中“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感情?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
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
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①互相軒邈()②鶯飛戾天()③望峰息心()④負勢競上()
2、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不同的一項)
r風煙俱凈r猛浪若奔
AB
I百廢具興《樂陽樓記》I在晝猶昏
芻甘
r一百許里總湎區刖
D
高可二黍許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參照你乘船或坐車時的
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里?
4、從寫景方面看,這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怎樣安排的?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景物
的?
5、說說你對“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深層意思的理解。
與陳伯之書(節選)
丘遲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生平于疇日,撫弦登
睥,豈不愴恨!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
規,自求多福。
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無故國之旗鼓每叫壁間題字
B.雜花生科,群鶯亂飛撰撲從科中
C.廉公之學、趙將學而不理則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學之功十五
2、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是
3、“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將軍”指代()
A.廉頗B.吳起C.陳伯之D.丘遲
5、翻譯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
譯文:
21、《與朱元思書》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當堂訓練:1.B(xudn)2.D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3.略
課后作業:I、(1)左公,不定數。(2)飛奔的馬。(3)樹枝。(4)如同。2、B3、
B4、略
第二課時
(-)課內導學(明確)
1、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
而細致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寫的手法,表現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百許里)水之清澈和
兩岸夾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語言優美,采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和聲律。
(這問題教師可以主講,結合學過的課文《陋室銘》,指導學生能分辨課文中的駢句和散句
即可,不必細究)
6、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②、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③、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夸張);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
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7、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當堂訓練答案
1、①奇山異水,天下獨絕。②清(清澈)急(湍急)2、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急也。3、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
的高潔志趣
(三)課后作業答案
語段」1、①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②至③平息④憑依2、D3、以動寫靜,
使靜止的景物富有動感,更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岸山勢的陡峭與壯美,給人以身臨其境
之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4、由高到低,由遠及近視覺,聽覺5、這兩句主
要寫人們在這高山、泉水和草木鳥獸的奇景中的感受。這兒是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這
樣的世界,使人意志奮發,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個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務纏
得暈頭轉向的人,到這里來看?看這雄奇的景象,也會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靜一下頭腦,
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暫時的休息,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簡言之既為:表達了作者對功
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
語段二1,C2、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3、人之情(人的思
鄉之情)4、C5、廉頗曾思念著復為趙國的將軍,吳起曾望著西河哭泣。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助學稿
22.五柳先生傳
撰稿:陸竹燕編審:黃巨威
班級姓名學號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3、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4、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二)課前預習
1、作者材料鏈接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
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
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
2、課文內容預習
要求①借助工具書給文中加點字
②借助文中注釋和工具書大致疏通文義,(注:預習時對課文內容的翻譯寫在第一欄
橫線上,第二欄橫線待第一課時結束后就有出入處自行修正)
③不解之處圈點出待上課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
(預習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
意,便欣然忘食。性唯()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百()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卷()穿結,簟()瓢屢
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日:“承季()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
遨()于富貴」其言孳()若人之得乎?銜跑()
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然()?葛天氏之民歟?”
(三)課內導學
1、導入,交流預習情況
2、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讀準字音,校對預習注音)。
嗜(shi)輒(zh6)吝(lin)簞(din)黔(qidn)
汲(ji)傅(chou)觴(shing)歟(yU)
②再讀課文,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i注意語速。ii注意停頓。
iii注意重音。iv注意節拍。
③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盡量讀熟
?理解課文詞句并翻譯
①質疑交流:根據預習時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與翻譯,學習小組互相交流質疑。(把你們
小組認為重要的或有難度的摘錄下來!)
②全班交流,疏通文義,注意重點詞句的|重點詞語摘錄筆記
先生不知日1呼人也,亦不諾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
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凈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置不專情去留。環堵芾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日:“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德乎?銜觴賦
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注:黔婁: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持不
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
“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土》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
自古有黔婁J)
③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梳理詞句,修正預習翻譯。
3、熟讀課文并背誦
(四)當堂訓練
1、選出加黑字拼音有誤的一項()
A.欣然xin行情lin芾然xiao
B.嗜酒shl短褐he儲chou
C.期zhd黑空1U彷觴shang
1).瓊讀書hao里邊zhdi以樂其志le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亦不詳其姓字②每有會意
③性嗜酒④親舊知其如此
⑤造飲輒盡⑥曾不吝情去留
⑦其言及若人之倚乎⑧銜觴賦詩
3、填空。
①陶潛,時期的文學家和o字,號,世稱靖節先
生,有《》傳世。
②黔婁之妻有言:“,。”其言
乎?:。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7.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茲若人之詩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③不戚戚了貧賤,不汲汲了富貴
(五)學后反思
(略)
(六)課后作業
一、背誦課文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上7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
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
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
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日終。
贊日:黔婁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傅乎!銜觴賦詩,
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環堵蕭您()②短褐穿綃()③晏如也()
④造飲班盡()⑤茲若人之停乎()
2、二、翻譯句子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飲輒盡,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其言茲若人之偌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寫。
①表現五柳先生喜愛讀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組中加點的詞與其它三項意思或用法相去甚遠的一項分別是:
①()②()③()(3分)
①A、期在必醉B、君問歸期未有期C、盈縮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②A、或置酒而招之B、悵恨久之C、楚人憐之D、又數刀斃之
③A、親舊知其如此B、其兩膝相比者C、以彰基咎D、基真無馬邪
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二)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辭采精
拔,跌宕②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③。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
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
財為病,自非大賢篤④志,與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蕭統《〈陶淵明集〉序》)
注:①跡:心跡,內心的真實情況。②跌宕:文章富于變化。③莫之與京:沒有人能
超過他。京,大。④篤:堅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②不以躬耕為恥()
7、蕭統高度贊揚了陶淵明的創作和為人,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結合選文和你的讀書積
累,從其詩、其文,其人的任?角度發表意見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助學稿
22.五柳先生傳
撰稿:陸竹燕編審:黃巨威
班級姓名學號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二)課前預習
1、本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寫五柳先生的?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2、找出課文中的否定句,談談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3、作者為什么要托言為五柳先生寫傳記?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淵明的自傳?
4、從本文來看,你認為寫傳記應表現哪些內容?
(三)課內導學
1、導入,檢查背誦情況
2、討論預習題,并思考以下補充問題。
①預習1補充:總結歸納本文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②預習2補充:“贊”語(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③預習3、4補充:寫人物傳記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為什么竟“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知其姓字”?
(四)當堂訓練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
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日: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僖乎?銜觴
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結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淮飲輒盡②銜隨賦詩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個的形象,贊
美了他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詞按現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為什么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飲酒》一詩所表達的志趣與本文有相同之處,請對其中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作簡單賞析。
答:
(五)學后反思
(六)課后作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
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
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
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
失,以此自終。
贊日:黔婁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偌乎!銜觴賦
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一、解釋下列詞語
1、亦不住其姓字2、每有衾意3、未阻知其如此
4、造飲輒盡5、曾不爭將去留6、晏如也7、
不熟早于貧賤8、不理識于富貴9、銜胸賦詩
12其言茲若人之,乎
二、翻譯句子
1、好讀書,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言茲若人之偌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文理解
1、根據課文內容填寫。
①表現五柳先生喜愛讀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詞語回答)?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3、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達到了
的程度;二是,達到
了的程度。
4、文章結尾提到“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
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以小傳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學簡要介紹五柳
先生(含生活狀況、性格特點、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陶淵明“好讀書”,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更應該繼承前輩的這種優良傳統,做到“鑒賞文學
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請你寫出一部你讀后受到感
染與熏陶的作品名稱、作者、人物形象(應寫出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
作品名稱:《》;作者:
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各組中加點的詞與其它三項意思或用法相去甚遠的一項分別是:
(1)()(2)()(3)()
(1)A、期在必醉B、君問歸期未有期C、盈縮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B、悵恨久?C、楚人憐?D、又數刀斃之
(3)A、親舊知基如此B、基兩膝相比者C、以彰基咎D、基真無馬邪
9、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D.忠之屬也,可?一戰
10、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A.本文是陶淵明托名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畫像。
B.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自己)讀書、飲酒、寫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潔的志趣和人格,使筆調詼諧。
D.文章最后兩句設問的話是贊語的實質,與“不慕名利”想照應,體現了先生的特點和
優點。
朱買臣傳(節選)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①薪樵,賣以給食,擔束
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②相隨,數③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
求去。買臣笑日:“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妻
恚怒日:“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⑥去。……
拜為太守,入吳界,見其故妻、妻夫治道⑦,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到太守
舍,置園中,給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經⑨死。買臣乞⑩其夫錢,令葬。
[注釋]
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②戴:同“載”。③數:屢次。嘔:同“謳”,唱。④
疾歌:大聲歌唱。⑤女:同“汝”。⑥聽:聽憑。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飼”。⑨
自經:上吊。⑩乞:給予。
12、與課文選段對比閱讀,請簡答。
①朱買臣與陶淵明都好學,學習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頭臣與陶淵明都貧困,他們對待貧困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買臣與陶淵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13、區別用法,解釋含義
「其妻亦負戴相隨()
①其3呼令后車載其夫妻
()
[買臣乞其夫錢
()
二妻羞之,求去
()
②之,置園中,給食之
()
一無懷氏之民歟()
「賣以給食()
③食{置園中,給食之
)
14、翻譯下面曲■句話。
①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
22、《五柳先生傳》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當堂訓練答案略
課后作業答案:
1、略2、略3、①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②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③不
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4、(1)A(2)B(3)Do5、A6、.①顯著②親自7,
從陶淵明的詩歌、散文或人品的任角度來談均可,但必須體現平口讀書積累。觀點可與蕭統
相同,也可另有創見,但要做到自圓其說和不偏激。答案舉例:①其詩語言樸素,意境深遠,
開創田園詩派。如《飲酒》這首詩,名為飲酒,實則表達自己清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其中“采
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耐人尋味的佳句。②其文語言曉暢,主題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記》,
其中虛構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豁然開朗”,“乃不知
有漢”,“無人問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③其人“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慕榮
利”,不為五斗米折腰,氣節高潔傲岸,令人敬仰。
第二課時
一、預習題及課堂思:
1、略2、(教師可先講一講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
析,教師略加點撥)作者在文章中聲聲言“不”,處處表現五柳先生與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
和他的高潔志趣。補充題: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
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
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
為鮮明。3、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一般由別人代為記述。自述生
平的,叫自傳。本文是陶淵明托言"五柳先生''寫的傳記,但就內容而言,叮陶淵明的思想
性格相同,實際就是作者本人的自傳。(學生未必能談得透,可以教師講解為主)作者托
言五柳先生而不臼署其名,可能與他的隱退思想有關。
4、傳記是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所以與此相關的內容都要寫清楚,寫詳細。如本文
就寫了五柳先生的籍貫、姓名、思想、性格、愛好、生活情況。除此之外還應有生卒年代、
主要經歷和事跡等。寫傳記要緊的是要真實。
二、當堂練習答案:
1、①往、到②酒杯2、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中于發財做官。3、獨立于世俗
之外的隱土(或隱土)4、因為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
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讀書是為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5、這兩
句形象地描寫出詩人恬淡、閑適、寧靜自得的生活態度;句中“悠然”“見”用得好,體
現出詩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由而平靜的心境:
三、課后作業答案
(一)、略
(二)、略
(三)課文理解:1.①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②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③不戚戚
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2(三大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刻畫了個雖然貧窮
卻悠閑自適的餓隱土形象。3、好讀書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4、希望
人類社會返璞歸真,人們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的生活。5、示例:物質固然重要,
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6、參考示例:五柳
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樹,而得號為“五柳”。他家境貧寒,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為人
閑靜,少言寡語。他一生好讀書,喜喝酒,常寫文章自娛自樂。(能從生活狀泥、性格、、
志向情趣三個方面介紹,且語言簡潔、流暢即可)7、略8、(1)A(2)B(3)D。
9、A10、D12、①朱:追求功名利祿。陶:務求領會內涵。②朱:不甘心貧困。陶:
態度安然。③朱:為榮華富貴而奮斗。陶:安心于淡泊寧靜的隱居生活。13、①他的;
他們;她②這件事;他們;的③糧食、食物;同“飼”,讓……吃14、①買臣更增
大了歌唱的聲音,妻子為此感到羞恥,請求離開他。②你(跟我)吃了這么長時間的苦,
等我富貴時報答你的功勞。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助學稿
23.馬說
撰稿:黃新銀編審:黃巨威
班級學號姓名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課前預習
1、作者材料鏈接: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o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
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
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跟《馬說》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文章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
借“龍噓氣成云”,然后“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圣
君任用,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
2、課文內容預習
要求①借助工具書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②借助文中注釋和工具書大致疏通文義,(注:預習時對課文內容的翻譯寫在第一欄
橫線上,第二欄橫線待第一課時結束后就有出入處自行修正);
③不解之處圈點出待上課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
(預習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垂()辱于奴隸人之手,哪()
死于他知()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翠()一百().<()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
不
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
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
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
其
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課內導學
1、導入,交流預習情況
2、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讀準字音,校對預習注音)。
祇(zhi)駢(pidn)盡粟一石(ddn)食(si)馬者其真無馬邪(ye)
②再讀課文,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i注意語速ii注意停頓
iii注意重音iv注意節拍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
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
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③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盡量讀熟
?理解課文詞句并翻譯
①質疑交流:根據預習時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與翻譯,學習小組互相交流質疑。(把你們
小組認為重要的或有難度的摘錄下來!)
②全班交流,疏通文義,注意重點詞句的|重點詞語摘錄筆記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
樂不常有。故里一有名馬,M蜃一于奴隸人之手,哪亞
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食或一盡粟一石拿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若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
不足,才美不外加,耳欲與常馬寫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粒,鳴之而不能
旭基惠,熱簟而順之,日:“天下無馬!”嗚呼,甚
無時邪?其真不知馬也。
③再次臼由朗讀課文,梳理詞句,修正預習翻譯
3、熟讀課文并背誦
(四)當堂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祗辱()②明死()③槽柄()
④一食或盡粟一石()⑤自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尊盡粟一石:②里有千里之能:
③祗辱于奴隸人之手④管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才美不外見:⑥旦欲與常馬:
3、填空。
(1)《馬說》的作者是朝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個是
唐朝的,宋朝
的、、、、、
(2)千里馬常有,o
(3)故雖有名馬,,,-
(4),,,執策而臨之,日:
“天下無馬!”
4、翻譯。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五)學后反思.
(略)
(六'31i
'一食或盡栗一石()
一、(1)
二、食之不能盡其材()
(一,、[執策而臨)
I策之不以其道(
>B.駢(pidn)死于槽楊之間
C.[其真無馬邪?()D.其真無馬邪(y6)?其真不知馬也
2、3)j其真不知馬也(
)
3、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A.食之不能盡其材B.才美不外見
C.其真無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隸人之手B.執策而臨之
C.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D.駢死于槽楊之間
5、對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釋不當的一句是()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州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普通高中半期考試高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菏澤市曹縣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入學考試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南陽理工學院《景觀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宜賓學院《英語測試》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江陰市澄西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數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水源九一貫制校2024-2025學年全國中考統一考試模擬試題(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浦東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2月調研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師范大學《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報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中醫內科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農資買賣合同書范文
- 就業引航揚帆未來
- 感染性疾病科的操作規程
- 2024年TWI培訓課件(共50張)pptx
-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課標解讀及教學思考
- 桃園桃紅頸天牛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 職場健身知識講座
- 臥床病人床單整理與更換法-龔婕
- PCI患者的術后護理課件
- 2024年供應鏈可持續性培訓資料
- WS-T 10001-2023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和管理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評估與預防(團體標準)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