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詳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優選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社會政治結構目前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我們之前分析了中國歷史地理環境和傳統自然經濟對中國文化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除受地理環境,經濟狀況影響外,同時還受到社會政治結構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有兩大特點:一是宗法制完備,二是專制主義嚴密。這兩個特點直接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國古代政治結構的特點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

3目前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一、宗法制度的產生與確立

所謂宗法制度即血緣宗法制度,是中國古代解決職權和財產分配,維護世襲統治秩序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根據現存文獻和考古資料,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產生于商代后期。宗法制度的完備和確立,是在西周建立以后。西周宗法制度的創立者是周公。周公確立的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4目前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一是嫡長子繼承制。這是一種王位繼承方式。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周王室從成立之后推行固定的嫡長子繼承制。在整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國王為了保證王位繼承有人,都采取了廣納后妃的辦法。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5目前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國王的正妻所生的兒子叫“嫡長子”,非正妻所生的兒子叫作庶子。對于國王來說,無兒子很苦惱,深恐無人繼承王位而政權旁落,但兒子太多也有問題,因為爭位的危險也可能造成混亂。為了在思想上和組織上保證國王死后政權的順利傳遞,于是從周公開始規定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王位。如果嫡妻無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級別最高的貴妾之子。

6目前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嫡長子繼承制的優點在于定名分,即王位早有歸屬,嫡長子只有一個,只有他有權占據王位,這就杜絕了兄弟之間為爭王位而造成的禍亂。嫡長子繼承制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是天經地義,他的賢與不賢不在考慮之列,哪怕他是個傻子照樣繼承王位。比如公元209年,西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傻兒子司馬衷依照嫡子繼承制當了皇帝,稱為晉惠帝。7目前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有一年發生災荒,百姓餓死的很多。惠帝知道后問道:他們為什么非等著餓死,他們挨餓的時候為何不吃肉粥?喝點肉粥不就餓不死了嗎?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只能有別人代管,于是便引出了八個宗師親王為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連年混戰,史稱“八王之亂”。8目前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由此可見,嫡長子繼承制有太多的弊端無法克服,太多的矛盾無法解決,矛盾激化一定程度,就是為了爭奪王位的兄弟相殘。歷史上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嫡長子,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建成,強迫高祖李淵讓位。通過弒兄篡奪王位。這些嫡長子繼承制的反叛者,都證明了嫡長子繼承制原本想制止兄弟間為爭王位而殘殺的初衷都沒有實現。9目前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二是封邦建國制

即分封制。是古代國君分封諸侯、鞏固政權的制度,這種制度也是周代創立的。周王室滅商和東征勝利后,為控制廣大被征服地區,把王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使他們“受民受疆土”,對地方進行分區管理。諸侯在分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對天子承擔服從王命,定期朝貢,提供軍賦,護衛周室等義務。諸侯又按照天子的辦法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依此比例分封士。10目前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士是西周統治階級中最低一個階層,一般要靠自己的技藝和本領為卿大夫服務。這就形成了王封諸侯、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的分封制。秦統一全國后,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但以后歷代王朝還有不同程度分封,只是性質不盡相同罷了。同嫡長子繼承制一樣,分封制也是企圖以血緣紐帶鞏固政權。實際上,分封制往往是造成諸侯割據,連年征戰不止。如東周列國。11目前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三是宗廟祭祀制宗廟是包括天子在內的各級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場所。宗廟祭祀制度是為了達到維護宗族團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制度。核心是強調尊祖敬宗,家族本位。據史書記載,周天子為七廟,諸侯為五廟,大夫為三廟,士為一廟。12目前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宗廟祭祀制度,即祭祀幾代祖宗的制度,自周代開始,經過秦漢,曹魏至清代基本上保持了下來。只是有些朝代的宗廟的數量有增減。如王莽祭九廟。唐開元十年立九室——祭九代祖先。這種宗廟祭祀制度,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傳統的禮樂文化(祭祀時有嚴格的程序和隆重的儀式,樂隊興師動眾,人員眾多)。它對維護宗族團結、維護宗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宗族觀念。13目前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韓國宮廷宗廟祭禮樂較完整地保留了來自儒家的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精神和風范14目前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世界文化遺產——江陵端午祭祀(官奴戴假面具,游藝活動之一)15目前十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端午巫祭,由巫師唱歌并配以舞蹈,為人們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16目前十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婦女要用菖蒲水洗發或飲用,或用菖蒲露化妝、洗面沫浴“端午妝”,用菖蒲根做發簪。17目前十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今北京故宮前左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便是明清的太廟,右側的中山公園是明清的社稷壇,還有祈年殿、天壇、地壇、日壇、月壇,都是明清皇帝祭祖的地方。中國傳統的宗廟祭祀制度不僅世代相傳,影響到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宗族意識,而且也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日本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也很講究祭祖。大戶人家現在仍然設堂室祭祖。近幾年港臺人到陜西黃陵縣皇帝陵祭祖。

18目前十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19目前十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0目前二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1目前二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2目前二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3目前二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4目前二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5目前二十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6目前二十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7目前二十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8目前二十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9目前二十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0目前三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1目前三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2目前三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3目前三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4天壇目前三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5目前三十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6目前三十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37目前三十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海外華人同根同祖,黃帝祭祖凝聚中國結38目前三十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祭拜黃帝陵39目前三十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二、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征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不論政權怎樣交替,戰亂如何頻繁;不管是漢人統治全國,還是北方游牧民族統一全國,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宗法制度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各朝各代宗法制度的模式基本上循而未改,世代相傳。在相傳幾千年的宗教制度的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具有以下四個特征:40目前四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一,家天下的延續在中國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確立,一直延續到清代,一人得勢,雞犬升天,自古皆然。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家族史。周代統治天下是姬姓家族;秦朝是秦姓的天下。按照秦始皇的設想,從他開始做皇帝,以后各朝代應當是秦姓的一代一代地傳下去。41目前四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漢代劉邦曾與大臣們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種家天下的思想不僅統治者有,就是一般的平民。普通的知識分子也受其影響。42目前四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

家天下的主要特點是:一姓家庭統治一個朝代,只要這個朝代不滅亡,這個家庭就一直統治下去。

43目前四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姓秦的秦國傳了三代,姓劉的西漢傳了12代,姓司馬的東晉傳了11代,姓楊的隋朝傳了兩代,姓李的唐朝共傳21代;姓趙的宋朝傳了9代;蒙古族姓鐵木真的元朝傳了9代;姓朱的明朝傳了16代;滿族姓愛新覺羅的清朝傳了13代。由此可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部家族統治史,一個家族接一個家族的長達二三百年(清),短則十來年的統治(秦)構成了中國的政治史。44目前四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家天下的統治有許多弊端,一人得勢,雞犬升天,而且世代相傳。宦官專權,垂簾聽政時有發生。這種家天下的思想流毒甚廣,至今仍在某些人的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鉻印。例如埃及及中東騷亂。45目前四十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

埃及總統執政30年來首次任命副總統46目前四十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埃及騷亂與警民沖突47目前四十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二,封國制度不斷

封國制度本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內容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廢分封,建立郡縣。漢代卻又采納分封制。魏晉以后歷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皇帝的家族和親戚一直享受封邦建國的特權。歷代皇帝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把自己的家族和親戚成員分封到某個地區作官。這種制度保證了權利集中在一個血緣家族之中,同時也存在著容易引起叛亂等弊端。48目前四十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三,家族制度長盛不衰

整個中國古代五千年,戰爭、動亂時有發生,戰爭和動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個舊家族的滅亡和隨之而來的新家族的誕生。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門貴族和大的家族在產生、在發展、在擴大。49目前四十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家族制度在經濟領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的“老字號”企業幾乎都是某一個家族承辦的。如“樂仁堂”、“榮寶齋”,都是家族企業。現在,我們要發展私人企業,私人企業也大多是家族企業。家族制度運用得好,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為這是最佳的利益共同體。

50目前五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2007年張裕葡萄酒躋身全球十強51目前五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張裕酒廠締造者南洋華僑張振勛(祖籍廣東)52目前五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四,家國同構

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機構方面的共同性。《詩經·小雅·北山》中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是天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國王的,每一個臣子都是國王的臣民。

家國同構的格局導致了“忠孝相通”:“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也!”53目前五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就是把對家長的孝和對國家的忠相提并論。孝敬父母就是忠順皇帝,忠順皇帝就是孝忠國家,忠孝同義。這種宗法制度下的產物使得許多許多愛國英雄以忠于皇帝為初衷,以忠孝國家為結果。齊國管仲,秦相李斯,西漢蕭何,漢朝誓滅匈奴的霍去病。蜀國諸葛亮、抗金名將岳飛,都是在“家國同構”的社會里,既孝忠皇帝又熱愛祖國的英雄,既是為國捐驅,又是為皇家獻身。

54目前五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三、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政治結構

中國歷史從踏入文明門檻的那一天就進入了專制社會,這種專制社會的階級基礎是奴隸主和地主,所依賴的經濟基礎是小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統治者普遍采取對工商業和貿易壓制的態度,“重農抑商”成為歷代統治者的基本國策。55目前五十五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一)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第一,以武力為先導,控制宗教勢力,專制時間漫長。中國的君主專制主義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數千年。它形成于戰國,確立于秦漢,延續到清末。其社會基礎是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君主專制集權的皇帝制度。皇帝握有國家最高權利。凌駕于一切臣民之上。并終身享有這一特權和地位,傳之于子孫。君主專制的支柱是龐大的官僚集團和軍隊,以及宣揚君主神化和君主至上的宗教勢力。56目前五十六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在武力的征服下,宗教往往也不得不為君主專制服務,宗教的教義必須符合統治者的利益。歷史上的“三武滅佛”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三武滅佛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與佛教的斗爭。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興起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繁榮于隋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幾個皇帝滅佛的事件。57目前五十七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最早的是北魏初期的魏太武帝,他自以為是皇帝的子孫,不相信“胡神”(佛),在經濟上為了與寺院爭奪榨取對象于公元446年下令滅佛,殺和尚、搗毀寺、塔、燒毀佛經、佛像,并嚴禁佛教流傳。但他死后佛教又復活了。58目前五十八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到了北周即后周武帝時,又下令滅佛。北周武帝吸取了魏太武帝滅佛的教訓,在滅佛前,親自主持召開了七次會議,為禁佛滅佛大造輿論。公元574年下令禁佛、滅佛。宣傳“佛不凈”,命令和尚一律還俗。沒收寺院的土地和財產。當時僧尼還俗達二百萬多萬人。951—958年北周(后周)廢佛寺3336所,毀佛像鑄銅錢。俗傳此錢能治病助產,算卦極靈(“周元通寶”)。59目前五十九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到了隋唐時期,佛教又重新繁榮起來。唐王朝中后期,有些寺院的方丈擁有眾多的莊園,養了大量奴婢。比如河南少林寺,有個柏谷碼莊,是少林和尚經營的莊園,占良田四十頃,還有水碾一座,簡直成了地主莊園。唐武宗為了恢復專制主義,反對割據,于公元845年下令滅佛。搗毀大小寺院四萬四千六百多所,給寺院莊園經濟以沉重打擊。還俗僧尼六十六萬零五百余人。從此佛教在中國逐漸衰落。60目前六十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在武力的征服下,佛教勢力受到致命的打擊。三武滅佛的事例,說明古代皇帝往往以武力為先導,控制宗教勢力。61目前六十一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二,農耕經濟基礎穩定君主專制制度的經濟基礎是農耕經濟。因為沒有廣大農民的存在,也就沒有封建統治。所以歷朝歷代曾進行過一系列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改革。如商周井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晉占田制、北魏均田制、唐朝租庸調和兩稅法、明朝一條鞭法、清朝攤丁入畝,這些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農耕經濟。君主專制依賴于農耕經濟,君主專制在農耕經濟下愈演愈烈。62目前六十二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第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走向極端中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集權制度,從總的趨勢上來看是日益強化。秦始皇時“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秦始皇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輔助皇帝料理國事。其中三公: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并負責監察百官;太尉主管軍事。秦漢之際,三公、九卿輔助天子料理朝政。皇帝又常常和三公九卿發生矛盾。說到底都是因為皇帝對三公九卿不放心,企圖實行絕對的集權統治。63目前六十三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魏晉以后,隨著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建立,三公九卿的權力逐漸被代替和分割,到了隋唐,三省六部替代了三公九卿(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具體執行各項行政工作。明代的內閣,清代的軍機大臣都是皇帝的辦事機構。

64目前六十四頁\總數六十九頁\編于十一點從秦代的三公九卿到清代的軍機處,國家的權力機構不斷變化,主要是為了實行皇權專制統治,一旦原有的辦事機構失去控制,皇帝為了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會另外更換機構,并委之以親信。作為對君主專制的補充,我國古代的辦事制度也是采取回避制度,也就是在辦理案件時,涉及到的親屬不得參與,這種制度對西方的文官制度曾有一定的影響,但總的來看,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弊大于利,權力絕對集中,重人制輕法制,缺乏必要的民主機制。65目前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