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與實踐_第1頁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與實踐_第2頁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與實踐_第3頁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與實踐_第4頁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研究與實踐

THERESEARCHANDPRACTICESOF

LANDEI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BeijingMunicipalCommitteeofUrbanPlanningandLandResource謝俊奇主要內容

MainContents一、背景二、基本概念三、總規層面的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策略四、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

1:背景背景:“大城市病”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Beijing1984Beijing2004

1:背景“大城市病”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1:背景北京“大城市病”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1:背景北京“大城市病”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生態用地)

土地生態基礎設施強調空間結構的完整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的綜合性。它將生態系統的各種服務功能,包括旱澇調節、生物多樣性保護、休憩與審美啟智,以及遺產保護等整合在一個完整的景觀格局中,落實在土地上,構成禁止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的核心網絡。

2:概念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生態用地)

自然、生物、歷史文化及生態游憩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是判別和劃定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的科學依據。

通過對水文、地質災害、生物、文化遺產和游憩過程的系統分析,運用GIS和空間分析技術,判別出維護各種過程安全的關鍵性空間格局(景觀安全格局),進而綜合、疊加各單一過程的安全格局,構建綜合生態安全格局,從而形成保障城市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土地生態基礎設施。

2:概念單項承載力2020年總人口(萬人)水環境容量COD1193氨氮701大氣環境容量2250能源承載力2300水資源承載力2350綜合承載力2100~2350萬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

單項承載力

水資源承載力、大氣環境容量、水環境容量和能源承載力

多目標-多情景綜合承載力建設用地規模:2370-273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2100~2350萬人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分析(單位:平方公里)3:總規

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建設用地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內,比現行規劃指標減少97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內,比2014年現狀面積減少103平方公里。全市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22.7%以內,平原地區控制在45%以內。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62平方米左右。

2:耕地和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50萬畝。3:生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38萬畝平原綠化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

3:總規目標:到2020年序號規劃指標單位2014年2020年變化1常住人口規模萬人2151<2300+1492耕地保有量萬畝330.1≥166-164.13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萬畝280≥150-1304建設用地總規模平方公里3554<3720+1665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平方公里2903<2800-1036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人165162左右-37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率%—達到國家要求—8市域土地開發強度%21.1<22.7+1.69平原地區土地開發強度%44.4<45+0.610全市森林覆蓋率%41≥44+311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30—3:總規返回目標:到2020年生態紅線現狀生態紅線區面積約12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3%。城市開發邊界兩線三區劃定示意圖全域空間管制:兩線三區

全市三區用地比例生態紅線區(%)限制建設區(%)集中建設區(%)對應的平原區開發強度現狀2015年73131445%規劃2030年75111440%規劃2050年8051535%現狀集中建設區面積約226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4%。3:總規構建市域生態空間結構一屏、三環、五水、九楔優化城市綠地布局三級六類公園體系“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綠色休閑圈

生態保育與建設: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空間結構

市域公園、綠道規劃圖市域生態空間規劃圖3:總規建設目標

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雨洪管理山區強化生態保護和涵養,形成大尺度海綿屏障平原非建設區加強生態建設和修復,形成中尺度海綿廊道平原建設區實施低影響開發,形成小尺度海綿地塊雨污控制全口徑、全流域、全過程的水污染排放總量核算及管控對策土地生態基礎設施的建造:

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示意圖全過程的水污染量核算圖4:規劃設計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市域其他13個功能區列入市級綠色生態發展試點區,以規劃建設管理全面推動北京生態城市和綠色建筑的發展。促進試點區的規劃建設和新技術應用,逐年評估試點區建設效果,對具有示范性的試點項目授予“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稱號,并給予財政獎勵。名稱申報面積(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萬平方米)北京未來科技城10238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2146北京中關村軟件園2.6200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2.5153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8979中關村翠湖科技園17.51357中關村豐臺園東區3.5630奧體文化商務園區0.6144合計65.73747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的8個項目昌平未來科技城豐臺長辛店生態城麗澤金融商務區翠湖科技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懷柔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中關村軟件園密云生態商務區通州運河核心區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豐臺科技園東區奧體文化商務區CBD4:規劃設計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

以生態技術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觀區位微觀區位宏觀區位范崎路懷豐公路京通鐵路4:規劃設計國際交往窗口,生態旅游休閑,總用地20平方公里。70余項生態技術,99項示范工程4:規劃設計保護生態本底生態環境示范

臺田凈化濕地環湖駁岸建設動植物生境保護屋頂自然采光帶雨水收集系統新建建筑全部三星級標準/低成本、精宜化、被動式技術體系高標準規模化綠建

雁棲酒店光導纖維大壩光伏發電低沖擊開發垃圾資源化利用水生態凈化工程綠色市政示范

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

探索老工業區生態轉型發展的創新模式首鋼作為首都北京最大的老工業區、地處長安街西端,走生態轉型之路是必然選擇,應成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C40正氣候項目C40ClimatePositiveProject曹妃甸首鋼主廠區空間關系中國“正氣候”樣板區:實現項目自身和周邊區域總體排放量降低落實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先行者魯家山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園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首鋼曹妃甸京唐公司工業場地與既有資源再生園區工業資源綠色蛻變

現狀綠化景觀資源保留再利用

既有廠區道路融入城市更新肌理

精明的城市更新發展布局

保留大廠房保留晾水池高爐等構筑物紅樓等公共建筑石景山保留文物復興:有活力的后工業文化場所

融合區域山水環境的生態景觀體系傳承歷史匯聚活力的開放空間體系

開放多元的大型城市工業遺址公園西十筒倉改造項目

原來用于存儲煉鐵原料的料倉,改造后作為冬奧組委辦公地。以工業風貌再現為設計理念,打造集工業博覽、辦公為一體的地標級創新中心。綠色建筑、LEED-EB認證:舊工業設施再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