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_第1頁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_第2頁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_第3頁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_第4頁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0xx年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學號:134080303院、系:數學學院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20xx年1月22日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間隔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道路圖,能根據道路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道路。過程與方法: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2.探究和發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情感態°價值觀: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嚴密聯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才能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學重點:通過學習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間隔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道路圖,能根據道路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道路。教學難點:在學習過程中,開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才能,使學生能進展有條理的考慮,能比擬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考慮過程和結果。課時安排: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知識與技能: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2.學會通過測量描繪物體在平面圖上的詳細位置,并會根據描繪在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詳細位置。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掌握畫圖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嚴密聯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才能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間隔確定物體的位置。難點:根據描繪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詳細位置。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討論老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直尺、量角器。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間隔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挪動。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2.導入新課如今臺風確實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二、探究新知㈠教學題例11.投影出例如題1。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常玻涣鞔_定臺風中心詳細位置的方法。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詳細位置。⑵老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展引導。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尝切〗Y確定位置的方法。提問:假如只有一個條件,可以確定臺風中心的詳細位置嗎?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詳細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間隔觀察點的間隔,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間隔”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詳細位置。3.組織計算。師:如今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詳細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呢?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600÷20=30〔小時〕〔二〕教學例題21.投影出例如題2。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詳細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詳細位置。2.嘗試畫圖。⑴學生獨立考慮怎樣標出B市、C市的詳細位置。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⑶嘗試畫圖。老師巡視交流,參與局部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3.組織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間隔,用1cm表示100km,B市間隔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間隔,用1cm表示100km,C市間隔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4.算一算。臺風到達A市后,挪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200÷40=5〔小時〕5.總結畫圖的根本步驟。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總結:〔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玻病炒_定觀測點。〔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玻础掣鶕壤?,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間隔?!驹O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才能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三、穩固練習1.教材第20頁“做一做”。這道題物體所在的詳細方向和間隔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展測量、計算、填空。⑵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間隔的。2.教材第21頁“做一做”。⑴學生獨立進展畫圖。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⑶交流畫圖的方法。四、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間隔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間隔,最后畫出物體的詳細位置,標知名稱。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學情分析^p:掌握各局部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純熟地按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局部量的新方法。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局部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教學重點: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教學準備:學生課前作調查;教學過程:一、導入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么?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匯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親密的聯絡。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二、新課1、配置奶茶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師:請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對,這是待客的根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戳诉@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a〕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4〕評價〔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擬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么?〔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诧@示課題,齊讀〕2、計算電費〔1〕剛剛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表。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薄诧@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a〕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么想的?〔b〕你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三、課堂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獲?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30頁-132頁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可以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軸對稱圖形的含義,并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教學難點:1、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2、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具準備:1、一張不對稱的人的臉部圖;2、寫有軸對稱圖形含義的紙條;學具準備:1、每位學生找一些樹葉;2、準備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紙;3、一張白紙;4、一把小剪刀。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臉部圖形,看后笑聲可不能太大喲?!渤鍪緝裳鄱荚谧筮叺拇箢^娃娃的臉部圖形?!程釂枺耗銈優槭裁葱Γ客ㄟ^學生的說逐步引導,得出“對稱”的含義。那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對稱的情況?〔學生個別口述?!衬俏覀兘裉炀蛠硌芯窟@樣的圖形的特征?!舶鍟n題:軸對稱圖形〕二、新授:〔一〕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含義: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的紙,先對折一下,然后隨你剪一個什么圖形,〔注意剪時從折痕邊下剪?!吃僬归_,并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個別口述)2、讓學生把各自的作品上來展示,并請同學們說出這些圖形的共同之處。(個別口述)在學生說的根底上,共同總結出:假如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出示紙條,學生齊讀定義〕。3、讓學生口述如何區別“軸對稱”和“對稱軸”的意義4、讓學生互相指出剛剛所剪圖形的對稱軸。〔二〕研究樹葉中的對稱情況:1、要求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樹葉拿出來,按今天所學把它們分成兩大類。〔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軸對稱樹葉到展示平臺上展示,并讓學生說理由?!矀€別口述。〕3、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了軸對稱知識?〔個別舉例?!场踩逞芯繉W過的平面圖形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過的各種圖形的紙片,找出軸對稱圖形,并分工畫出它們的對稱軸?!矊W生小組合作,共同討論研究?!?、學生先匯報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老師注意對特殊圖形要加以指導,比方平行四邊形、一般的梯形等。3、進一步研究剛剛的軸對稱圖形中各有幾條對稱軸?〔學生口述,老師注意對特殊圖形要全班交流、討論、校對。比方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圓形等?!橙?、練習:完成第131頁“練一練”中的第3小題四、全課小結:通過剛剛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個別口述?!澄?、主題延伸:1、展示精巧的蝴蝶圖案,讓學生欣賞,進一步體驗對稱美。2、要求學生課后到生活中去尋找軸對稱的美。3、也可以自己設計精巧的軸對稱圖形,互相進展交流。六、課后作業: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5題。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一、設計說明。本節課是對本冊有關統計知識的系統復習。重點復習的內容有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以及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和結合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1、談話回憶,建立聯絡。通過談話,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歷,能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上課伊始,根據復習課的特點和知識構造,進展關鍵點的有效回憶,幫助學生與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建立聯絡。這樣的設計,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務在于鼓勵、喚醒。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稊祵W課程標準》中強調,小組合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傾聽才能、組織才能、考慮才能都會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復習中重視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打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各種統計圖的特征,并學會根據統計圖分析^p數據。二、課前準備。PPT課件。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這幾種統計圖分別具有什么特點?〔1〕小組內交流?!?〕學生匯報。生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很容易比擬各種數量的多少。生2: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生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表示各局部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2、什么是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局部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捕硰蛻T用扇形統計圖知識解決問題。1、根據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114頁6題。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正逐步進步,在20xx年監測的330個城市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到達二級標準。監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下列圖所示。〔1〕空氣質量到達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2〕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討論一下如何進步空氣質量。2、解決問題。〔1〕解決問題〔1〕。①考慮:題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無用信息有哪些?②匯報。生1:題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到達二級標準”是無用信息。生2:對于問題〔1〕而言,題中“330個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③根據統計圖算出空氣質量到達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330×16.1%≈53〔個〕〔2〕解決問題〔2〕。①組內交流:說一說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②全班交流:如何進步空氣質量?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生2:加強環保意識。生3:嚴禁開私家車,統一乘坐公交車,這樣防止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4:減少工廠廢氣排放?!踩撤€固練習。1、小紅搜集的各種郵票統計如上圖。〔1〕小紅搜集的風景郵票、人物郵票和建筑郵票數量的比是〔〕?!?〕小紅搜集的〔〕郵票數量最多。〔3〕小紅共搜集了200張郵票,其中風景郵票有〔〕張。2、完成教材117頁17題。〔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五〕布置作業。查資料,進一步理解扇形統計圖的應用范圍。板書設計:統計與概率統計圖的種類: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清楚地表示各局部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教學內容:第1~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7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可以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那么,比擬純熟地進展計算。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那么。教學過程:〔一〕鋪墊孕伏1、出示復習題?!餐队捌场?〕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3〕計算:計算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一樣,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2、引出課題。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二〕探究新知。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出例如1,指名讀題?!?〕分析^p演示:師:每人吃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塊,三個人吃了幾個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老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訂正時老師板書:++===〔塊〕,〔老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圖片〕〔2〕觀察引導: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一樣。老師問:求三個一樣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擬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師板書:。再啟發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相加的和。〔3〕比擬和12×5兩種算式異同: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展比擬?!沧寣W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一樣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不同點: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概括總結:老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一樣加數的和。〕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那么?!?〕推導算理: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問: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學生計算,老師板書: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塊〕老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局部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2〕引導觀察:的分子局部、分母與算式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觀察結果:的分子局部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概括總結: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匯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匯報〕使學生得出是用分數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根據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按簡便方法計算?!矄l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____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才能和邏輯思維才能〕3、反應練習:〔1〕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2〕口答列算式:=〔〕×〔〕3個是多少?5個是多少?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3〕計算:先讓學生講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然后老師提示:乘的時候假如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假設乘得的`結果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踩橙n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憶總結?!菜摹匙鳂I。練習一5、6題。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教學內容:P4例2及“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p、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考慮、主動與別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教學重點難點:如何適宜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題中兩個未知的數量。教學資:小黑板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提醒課題前兩節課,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致步驟嗎?這節課我們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繼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二、師生探究,學習新知1、學習例2〔1〕出例如2。讀題,理解題意?!?〕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嗎?生各自獨立畫線段圖?!?〕展示交流,明確適宜的畫法?!?〕師:結合題目和線段圖,你能說說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生答,師出示,齊讀: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5〕師:假如用x來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生答后師在線段圖上標注好,并寫出設句,齊讀設句?!?〕讓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師板:x+3x=290說說這個方程與前面學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7〕全班交流,師隨機板書過程,并說明:解這樣的方程時,一般應先化簡。追問: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個數量?水面面積該怎樣求?生答師板:3x=72.5×3=217.5〔8〕問:這道題怎樣檢驗?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讓生看書P4的檢驗過程,說說每一步檢驗的是什么。師隨機板檢驗過程,寫出答句。2、“練一練”〔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檢驗過程。〔2〕集體交流,說說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又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3〕比擬:引導學生說說“練一練”的解答過程與例2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追問:你覺得列方程解答這樣的問題要注意些什么?三、穩固練習1、練習二第1題〔1〕先讓學生說說這幾道方程與例題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解這些方程時先要做什么,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應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理解學生是否進展了檢驗,是怎樣檢驗的。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提醒學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進展化簡。3、練習二第5題〔1〕先獨立解答。〔2〕交流,讓學生說清楚自己解決問題時的考慮過程,進一步明確列出的方程根據了怎樣的數量關系。四、全課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五、作業:練習二第3、4題。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教學目的: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展一些簡便計算。2、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勇于理論的思維品質。教學重點:會進展分數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展簡便計算。教學難點:靈敏運用運算定律進展簡便計算。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的〕1、運算定律。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學生答復,老師板書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途?你能舉例說明嗎?25740.36〔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扯?、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討論問題〕1、引入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學生發表對課題的見解?!?〕驗證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3、教學例5.〔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4、教學例6.〔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5、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擬簡便。3、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教學目的: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2、開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p問題的才能。教學重點:理解數量關系。教學難點: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局部錢后,還剩下?!?〕一條路,已修了。〔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甲數比乙數少。2、口頭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頁的是多少?〔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如今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4、根據學生答復,出例如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二、新知探究〔一〕教學例2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1〕畫出線段圖,分析^p題意,尋找解題方法。2〕小組間說出圖中各局部表示什么?哪些是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是表示單位“1”的量?讓后把線段圖表示完好。3〕四人小組討論,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解決方法,并列式計算。2、學生匯報:解法一:80—80×=80—10=70〔分貝〕解法二:80×〔1—〕=80×=70〔分貝〕3、學生討論兩種解法的不同:兩種方法都是從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入手。第一種思路是從總量里減去一個局部量;第二種方法是求出局部量與總量的比擬關系,再運用求一個數的幾份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這個局部量。4、穩固練習:P20“做一做”〔二〕教學例31、讀題理解題意后,提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組織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2、引導學生將句子轉化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是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著重讓學生說說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3、出示線段圖,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例2的解題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全班交流兩種解題方法。解法一:75+75×=75+60=135〔次〕解法二:75×〔1+〕=75×=135〔次〕4、穩固練習:P21“做一做”〔列式后讓學生說說算式各局部表示什么〕三、當堂測評練習五第2、3、4、5題。1、學生根據例題引導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關鍵句子分析^p,找到誰與誰比,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獨立完成。老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2、小組間解決疑難,全班匯報,老師講評。四、談收獲、找疑難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嗎?設計意圖: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根底上,學習解決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中,我仍然根據教學例1時教給學生的解答步驟進展分析^p解答,找出單位“1”,并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扣線段圖,直觀地理解題意,并引導學生從數量和分率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但本堂課,老師講解的局部似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討論、練習的時間稍為稀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教學目的1.結合詳細情境,掌握分數四那么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展計算。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步綜合解題的才能。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準確計算的好習慣。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分數四那么混合運算的順序。難點:正確計算分數四那么混合運算。教具學具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導入1.筆算下面各題。24÷4+16×5-3746+50×[(900-90)÷9]提問:整數四那么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2.計算下面各題。二、教學施行(5)分析^p運算順序。提問:這兩個算式里分別含有幾級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讓學生答復,并說明運算順序。全班同學各自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2.穩固練習。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學生說明運算順序。3.變式練習。學生可以先討論怎樣計算,再明確順序進展計算。老師說明:一般情況下,在分數、小數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數化成分數進展計算。三、課堂作業新設計1.填空。四、思維訓練參考答案思維訓練1.D2.略教材習題教材第33頁做一做板書設計分數四那么混合運算運算順序(1)不含括號的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一個分數混合運算算式里,假如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假如含有兩級運算,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2)有括號的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一個分數混合運算的算式里,假如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備課參考教材與學情分析^p例3以吃藥片為題材,通過解決問題,引出涉及分數除法的混合運算,使學生看到已經掌握的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運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數乘除混合運算解決的實際問題。課堂設計說明1.加強意義理解,加強分數除法與整數除法、分數乘法的聯絡,加強復習,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展自主探究。2.通過解決問題,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教學例3時,可以先復習以前學過的四那么混合運算順序。出例如題后,可以讓學生先說出條件與問題,再說說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可以從問題入手想,也可以從條件出發考慮。列出綜合算式后,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進展計算。3.注重直觀操作,浸透數學的思想和學習方法。直觀操作——主要表達在計算方法的理解過程中。在例題教學和習題練習中,關注學困生的情況,需要屢次演示,強化數量關系的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本冊教學目的: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擬純熟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展簡單的分數四那么混合運算。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探究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可以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擬純熟地進展有關百分數的計算,可以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適宜的統計圖表示數據。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才能。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p及推理的才能。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進步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第一單元位置單元教學目的:1.在詳細的情境中,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內容位置〔一〕新授課新授教學目的1.在詳細的情境中,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教具準備教學過程一、導入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局部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假如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二、新授1、教學例1〔1〕假如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2〕學生練慣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沧⒁鈴娬{先說列后說行〕〔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答復〕2、小結例1:〔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假如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練習:〔1〕老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4、教學例2〔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如今我們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按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復?!?〕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餐队爸v評〕三、練習1、練習一第4題〔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答復。〔2〕學生根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按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3、練習一第6題〔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好的三角形。〔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四、總結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五、作業練習一第1、2、5、7、8題。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圓面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才能,啟發思維,開闊思路;3.浸透初步的辯證唯物思想。教學重點和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我們已經學習了圓的認識和圓的周長,誰能說說圓周長、直徑和半徑三者之間的關系?半徑,圓周長的一半怎么求?(出示一個整圓)哪局部是圓的面積?(指名用手指一指。)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怎么計算。(板書課題:圓的面積)(二)學習新課1.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都是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來的,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我們也要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決定圓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徑)所以,分割圓時要保存這個數據,沿半徑把圓分成假設干等份。展示曲變直的變化圖。2.動手操作學具,推導圓面積公式。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圓等分成16份。圓周局部近似看作線段,其用自己的學具(等分成16份的圓)拼擺成一個你熟悉的、學過的平面圖形??紤]:(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2)所擺的圖形面積與圓面積有什么關系?(3)圖形的各局部相當于圓的什么?(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學生開場動手擺,小組討論。)指名發言。(在幻燈前邊說邊擺。)①拼出長方形,學生表達,老師板書:②還能不能拼出其它圖形?學生可以拼出:等等剛剛,我們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是:S=r2。這幾種思路的共同特點都是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并根據轉化后的圖形與圓面積的關系推導出面積公式。例1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積是50.24平方厘米。想一想;求圓面積S應知道什么?假如給d和C,又怎樣求圓面積?(三)穩固反應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r=2(單位:分米)d=6(單位:分米)2.選擇題。用2米長的繩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1)3.1422=12.56(米)(2)3.1422=12.56(平方米)(3)3.1432=28.26(平方米)3.考慮題:正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米,求圓的面積。(如圖)課堂教學設計說明1.使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把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2.在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老師介紹分割圓的方法,展示由曲變直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從各個角度推導出圓面積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的才能,浸透了極限和轉化思想。3.安排了坡度適當、由易到難的練習題,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了知識,形成了技能。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才能。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一、長方體與正方體第一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目的: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根本特征。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歷,增強空間觀念。教學資: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稍大的紙盒及一個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紙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小紙盒、每個小小組準備一個正方體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說出它的形狀,然后把許多這樣的紙摞在一起,問學生還是長方形嗎?接著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提醒課題:“長方體的認識”。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紙盒的面,使學生感覺它很平,再用兩只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電腦顯示假設干立體實物〕。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在這里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3、舉例。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二、引導探究1、出例如1:〔1〕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具,答復上面的問題?!?〕抽象圖形。說明: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通常這樣畫長方體。〔師邊講邊畫長方體的直觀圖,注意要標準?!硢枺簩嵨镏虚L方體的每一個面是什么形?作圖時,根據作圖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個面都畫成了什么形?但實際是什么形?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圖上哪3個面是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個面在哪里?2、認識長方體各局部的名稱。〔1〕老師結合直觀圖逐一向學生介紹棱和頂點,并及時在圖中作出標注?!?〕同桌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紙盒,互相指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電腦分別顯示面、棱、頂點這三個局部,加深印象。3、長方體的特征。出示: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長方體有什么特點,討論后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特點?!?〕面的特點長方體有幾個面?誰能迅速的數出長方體的6個面?比擬哪一種方法好?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還有不同看法嗎?這兩個面的位置是怎樣的?〔可結合拍手理解“相對”〕〔還可以出示預先準備好的紙盒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一般來說,長方體的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诚鄬Φ拿嫘螤钜粯?,大小一樣,可以用這四個字〔出示:完全一樣〕來代替。〔電腦演示相對的面完全一樣這個特點〕〔2〕棱的特點長方體有多少條棱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快的數出這12條棱的方法?假如有學生是分組來數的,可以結合長方體鐵絲框架數一數。想一想:每組有幾條棱?每組4條棱的位置是怎樣的?相對的棱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電腦顯示棱的特點〕〔3〕頂點的個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是怎樣迅速數出來的?〔4〕概括長方體的特征**讓學生看著自己的長方體紙盒說說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征。**小結: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一個長方體的面可以分為3對,相對的面完全一樣;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4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4、學習長、寬、高〔1〕問: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嗎?指出:長方體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把程度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師邊講邊標注〕〔2〕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量出它的長、寬、高。5、認識正方體的特征〔1〕師: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征,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探究正方體的特征?你們準備從哪幾個方面進展研究?想用哪些方法來研究?〔2〕學生交流后,讓他們小小組去探究。(3)全班交流。6、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1〕觀察比擬: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一樣點?有哪些不同點?明確: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由于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長度不分長、寬、高了,就叫做棱長?!?〕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量出它的棱長。7、小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第10—11頁的內容。三、穩固練習1、練習一第1題。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結合第3個圖形再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面的形狀有什么特別之處。2、練習一第2題。讓學生說一說。3、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答復各問題,并說說____出來的。明確:這個長方體前后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個面是完全一樣的長方形。4、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判斷擺出的這幾個幾何體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5、練習一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師:這兒有一個關于長方體特征的順口溜。大家可以輕聲讀讀。出示: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五、課外延伸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教學后記:第二課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展開圖教學內容:P3例3、“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6—7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認識。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歷,增強空間觀念。教學資:學生每人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學生按小小組分別準備教科書14頁考慮題中所需的假設干張硬紙〔每種6張〕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2、師:這節課,我們要繼續研究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二、自主探究1、讓學生看教科書3頁,像例3那樣,將有關的棱用紅線描出,并按照例題所示的步驟進展操作,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2、把展開圖再復原成立體圖,再進一步展開、復原,讓學生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3、讓學生獨立一剪,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開圖,在交流中認識不同的正方體展開圖,并考慮展開圖中的各個面與原來各個面的關系。4、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拿一個長方體紙盒,沿著一些棱剪開,看看它的展開圖,先從自己的展開圖中找出長方體的3組相對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學的不同的展開圖中找。最后讓學生觀察相對的面在不同的展開圖上的分布情況,發現其中的規律。4、“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在觀察展開圖的根底上,先在圖中標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說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將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來檢驗。第2題〔1〕出示各展開圖,引導學生先想像把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的過程,再判斷。〔2〕把教科書117頁的圖形剪下來試著折一折從而驗證自己先前的判斷是否正確。三、穩固練習1、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展開圖的根底上作出判斷。對于不能圍成長方體的圖形要說明理由,最后再進展操作驗證。2、先讓學生獨立考慮并進展選擇,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說明選擇的根據。四、考慮題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先啟發學生考慮: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至少要用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和大小有什么關系?再讓學生操作。然后說說有沒有找到什么規律。五、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5頁、第56頁。教學目的: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展分配的實際問題。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進步解決問題的才能。3、培養學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進展分配的意義,并進展實際應用。教學難點:把比純熟地轉化成分數,將分數知識橫向遷移。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牽引〔課件出示〕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比”,那么,假如我如今告訴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自由發言,預設推斷如下1、全班人數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3、以男生為單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4、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5、女生比男生少〔或20%〕。6、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人數比是5:4就可以了。〕二、情境導入,引出課題〔課件出示〕昨天我和王老師合伙買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師出了50元,結果我們中了一個二等獎,獎金8000元。我想對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師說這不公平,你們認為呢?怎么分獎金才合理呢?三、合作探究,解決矛盾1、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試試看,可以小組內交換意見、討論想法。2、說以說你的想法。組織反應,逐一展示學生解題思路。3、我們分到的獎金是否合理,該怎樣檢驗?〔兩個數量和要等于8000,出資的比是3:5或5:3〕4、小結:像這樣把8000元彩票獎金按照出資多少來進展分配的情況叫做按比例分配?!舶鍟喊幢壤峙洹场渤鍪菊n題:比的應用〕四、自主探究1、課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紤]:把這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學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數來分比擬合理。2、大班人數和小班人數的比是3:2學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3、假如有140個橘子,按3:2分,可以怎樣分?你會分嗎?試著分一分。學生試做。4、與同學交流分的方法。分組討論疑點,并試著在組內解決。四、交流方法,老師精講1、班內交流,老師答疑三種方法〔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方法二:畫圖發現橘子總數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數,再分別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個數。140個140÷〔3+2〕=28大班:28×3=84〔個〕小班:28×2=56〔個〕追問:為什么要“140÷〔3+2〕”?〔3〕、方法三:根據分數的意義解題。先求出一共分成幾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個數分別占橘子總數的幾分之幾,最后根據分數的意義解題。3+2=5140×=84〔個〕140×=56〔個〕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擬合理。2、以上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小結方法⑶的思路。⑴計算分配的總份數。⑵計算各局部占總量的幾分之幾。⑶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解題。五、穩固練習,深化認識1、小清要調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質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2、3月12日是植樹節,學校把種植60棵小樹苗的任務分配給602班和603班,兩班都是43人。想一想,假如你是大隊輔導員,你會按怎樣的比例分配,兩班各栽多少棵?3、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第3題合理搭配早餐。六、總結評價1、回憶這節課所學的知識,談談收獲。2、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比的應用3+2=5140×=84〔個〕140×=56〔個〕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教學目的: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3.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初步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教具學具:1.學生準備直徑為4厘米、2厘米、3厘米圓片各一個,線,直尺.2.電腦軟件及演示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