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55頁試卷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一、單選題1.“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詩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是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唐朝與北宋時期加強皇權專制的相同措施是A.削弱節度使的實權 B.司法權集中于中央C.重用侍從秘書等人 D.分割削弱宰相權力3.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最突出的特點A.極力提高皇權 B.竭力削弱相權 C.削弱大將兵權 D.削弱地方勢力4.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中,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句。其中的“匈奴”指的是A.匈奴統治者B.女真統治者C.契丹統治者D.黨項統治者5.宋朝,州一級的監察官員稱為()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御史大夫6.宋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分為A.郡、縣 B.路、州、縣 C.道、州、縣 D.路、府、州、縣7.梁啟超《王安石傳》記載:史稱公(王安石)嘗與司馬溫公(司馬光)廷辯理財。溫公曰:善理財者不過頭會箕斂耳。公曰:不然,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材料說明王安石變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A.加強北宋軍事力量 B.解決北宋中央政府財政困難C.鏟除地方割據的基礎 D.打擊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8.司馬光評價王安石變法時說:“…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棄者取之,砣砣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A.頭緒過多,操之過急 B.遭到天下人普遍反對C.取得了富強的效果 D.增加人民負擔9.“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這里的“本朝”指的是:A.宋代B.唐代C.明代D.元代10.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一直延續不斷,在漢初、唐末五代地方勢力膨脹,為此統治者采取了許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這些措施是①廢除世卿世祿制②實行推恩令③實行三省六部制④地方賦稅大部分由中央掌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1.以下措施有利于加強君權、削弱相權的是①漢武帝讓身邊侍從擔任尚書令、侍中②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④元朝設置中書省替代前代的三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據《宋書》記載:“參知政事,掌副宰相,批大政,參庶務,以中書舍人以上至尚書為之。”這表明宋代設立“參知政事”的最初目的是A.強化相權B.分散相權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強中央集權13.下表所示是關于宋真宗、仁宗時期職官情況的相關記載。據表中信息可推知A.國家行政職能范圍的擴大化 B.國家的財政負擔加重C.朝廷對重文輕武政策的肯定 D.冗費局面的危害嚴重14.宋太祖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卻導致了北宋中期的財政危機,由此得出的教訓A.機構改革必須增大財政開支B.擴大國家機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C.改革必須重視精兵簡政D.加強中央集權必須擴大政府機構和軍隊15.下表為北宋初期官員出席曲宴(古代宮廷賜宴的一種)的部分記載。這反映了宋初時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記載建隆二年,“宴刺史、統軍、軍指揮使以上及諸道進奉使于廣政殿”太平興國九年,太宗“詔宰相、近臣賞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將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詔輔臣、翰林、樞密直學士宴于后苑”開寶九年,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辭行前“宴于長春殿”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館閣學士登秘閣“觀書”,“賜從臣及直館閣官飲”A.邊患問題得以解決B.中央集權不斷強化C.科舉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16.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中,可以實現減少軍費和維護治安“一舉兩得”的是A.市易法 B.將兵法 C.保馬法 D.保甲法17.下表為對王安石變法的若干評價“今介甫(王安石字)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北宋)司馬光《傳家集》“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適應于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晚清)梁啟超《王安石傳》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傳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場最權威客觀B.《鶴林玉露》屬于文學作品,不具有史料價值C.《王安石傳》為近代學者所著,評價較為全面D.從《傳家集》到《王安石傳》,評價具有時代色彩1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臨終前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按兩宋中央官制,負責籌劃“王師北定”事務的是:A.尚書省 B.參知政事 C.樞密院 D.宣政院19.進奏院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亂期間,一般由藩鎮自行選舉所屬幕職擔任,其主要職責是接待各地來京辦事的官員、轉遞公文、收集情報等。宋代設都進奏院統一管理各州進奏院,并對進奏官進行厘選,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僅為傳遞公文的文書官員。這一變化反映出宋代(
)A.監察制度建設的延續性 B.地方機構的膨脹C.中央集權統治得到強化 D.選官制度的完善20.宋朝實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造成土地兼并成風,普通百姓生活困苦,農民起義不斷。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法,清查丈量各州縣耕地,核定各戶占有土地的數量,然后編制地籍及各項簿冊,按各等地的每畝稅額進行收稅。從關注民生的角度看,此種做法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B.加強百姓的戶籍管理C.增加農民的勞作時間 D.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二、材料分析題21.宰相與皇帝的博弈(宋)英宗即位之初,想直接提拔進士及第的蘇軾為知制誥,擔任他的秘書官。(在宋代,知制誥再進一步就是翰林學士,是精英中的精英,宰相與執政大臣多由此出。)不過,皇帝的提案卻遭到宰相韓琦的反對,認為這樣提拔過快。英宗又提議讓蘇軾擔任記注,韓琦又反對,說這跟擔任知制誥差不多,不如給個帖職。即使是這樣提議,韓琦也還是附加了條件的,讓蘇軾參加考試,英宗只得依從。結果,蘇軾考得還真不怎么好,勉強過關。問題:(1)依據蘇軾經歷,概括北宋中央官員的產生過程。(2)通過宰相與皇帝的博弈,概括北宋政治的特征。(3)與唐相比,北宋的中央集權出現了怎樣的變化?三、論述題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古代北宋時期與北方契丹族建立的遼朝、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北宋在邊疆戰事中頻吃敗仗,并且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是為“澶淵之盟”、“慶歷和議”,內容包括:與遼維持已有邊界,與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北宋每年送給遼和西夏錢物,稱為“歲幣”、“歲賜”。——《中外歷史剛要(上)》材料二
澶淵之盟”訂立后……茶馬互市,擴大了茶和馬的市場,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交換。——《中華文明地圖》“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覺得北宋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要求:觀點明晰;論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55頁答案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參考答案:1.D【詳解】根據材料中的“陳橋”“黃袍”“兵變”等詞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詩涉及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故排除ABC,選D。2.D【詳解】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互相牽制,從而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北宋為制約宰相,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這樣就削弱了宰相權力,皇帝得以總攬大權,所以選D項;A、B兩項都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加強皇權不符,排除;C項是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措施,排除。3.D【詳解】根據所學,宋太祖通過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權力。同時設置轉運使,把地方的財政權收歸中央,故D項符合題意;AB項是加強皇權的,排除AB項;C項不是最突出特點,排除C項。故選D。4.B【詳解】岳飛是著名的抗金名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組建立的金政權,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5.B【詳解】通判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B正確;刺史是漢代的監察機構,A錯誤;知州是負責地方行政的機構,C錯誤;御史大夫是秦朝負責監察的機構,D錯誤。6.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的地方行政機構是路、州、縣,故B正確;郡、縣是秦朝的地方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道、州、縣是唐朝的地方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路、府、州、縣是元朝行省制下的地方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7.B【詳解】司馬光和王安石辯論的核心是理財,根據材料“不然,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足”可知,王安石變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國用不足,即解決北宋中央政府財政困難問題,B項正確;加強軍事力量、鏟除地方割據基礎在北宋初年就實現了,排除A、C項;打擊官僚和抑制土地兼并不是變法的核心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8.A【詳解】這則史料出自司馬光寫給王安石的書信,其中批評王安石變法力度過大,牽涉范圍過廣,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騷動不安。體現出頭緒過多,操之過急,A項正確;B范圍太過絕對,排除;王安石變法并未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排除C項;D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項。9.A【詳解】結合所學,鑒于五代藩鎮割據,宋代統一中原之后,收精兵削實權,故A符合題意;唐朝在五代之前,而明代和元代不是緊承五代的朝代,故BCD不符合題意。10.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漢代為削弱地方王國勢力,實行推恩令,宋代建立后鑒于唐末五代地方割據,設置轉運使,使地方財賦受中央掌控,故②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廢除世卿世祿制是商鞅變法內容,有利于推動官僚體制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為唐代分散相權加強皇權而設,故③④錯誤,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1.A【詳解】據所學,漢武帝任用身邊侍從擔任尚書令、侍中,逐漸形成中朝,而以丞相為首的外朝被削弱,加強了君權,①符合題意;唐朝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②符合題意;宋朝增設的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都相當于副宰相,宰相人員增多,分割了相權,加強了君權,③符合題意;元朝設置中書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宰相的權力得到相對的集中而增大,不利于加強君權,④不符合題意。綜上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排除BCD。12.A【詳解】由材料“批大政,參庶務”,可見宋代設立“參知政事”的最初目的是強化相權,故排除B,選A;材料沒有涉及行政效率,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D。13.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官員人數多,這必然導致俸祿總額增加,加重國家財政負擔,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國家行政職能,排除A項;重文輕武與題無關,排除C項;題干并沒有指出冗費的危害,排除D項。故選B項。14.C【詳解】材料“政府的官俸和軍費開支越來越大”體現了精兵簡政的必要性,C項正確;增加財政開支,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擴大國家機器,不屬于教訓,排除B項;擴大政府機構和軍隊,也不符合“政府的官俸和軍費開支越來越大”的教訓,排除D項。故選C項。15.D【詳解】材料“宴刺史、統軍、軍指揮使以上及諸道進奉使于廣政殿……,“宴大將王全斌于崇德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辭行前“宴于長春殿””體現了宋太祖時期逐漸解除武將軍權;材料“太平興國九年,太宗“詔宰相、近臣賞花于后苑”……雍熙二年,“詔輔臣、翰林、樞密直學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館閣學士登秘閣“觀書”,“賜從臣及直館閣官飲”體現出宋太宗重用文臣,所以綜合說明宋朝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故D正確。宋代邊患嚴重,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關系,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科舉制度日益完善的信息,排除C。16.D【詳解】保甲法下,農戶十家為一保,閑時練兵,戰時征戰,這樣既節省了軍費,又維護了基層治安,一舉兩得,D正確;市易法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但不能減少軍費和維持地方治安,排除A;將兵法主要在部隊中實行,不能維護地方治安,而且其不涉及減少軍費開支,排除B;保馬法不能維護地方治安,排除C。17.D【詳解】“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說明北宋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這是從司馬光的利益集團的角度而評價的;南宋羅大經認為王安石變法不利于國家統一,這與當時南宋偏安有關;晚清梁啟超肯定王安石變法,主要是為其變法而服務的。三人的評價都與當時的時代有關,D項正確;司馬光的立場不一定客觀,排除A項;文學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排除B項;史料不能以時間的遠近來判斷其歷史價值,排除C項。故選D項。18.C【詳解】材料問的是兩宋中央官制,而且是管理軍事的,樞密院是中央官僚機構,負責管理軍事,分割宰相的軍權,故C正確;兩宋時期,尚書省的制度名存實亡,不具體負責軍事,排除A;參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行政權,不負責管理軍事,排除B;元朝設立宣政院,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地區的軍政事務宣政院,故D不符合題意,排除。19.C【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進奏院是藩鎮與中央關系發展的特殊產物,唐代進奏官由藩鎮自行選舉所屬幕職擔任,并為藩鎮收集情報,而宋代中央統一管理各州進奏院,進奏官由中央厘選,反映宋代中央集權的強化,C項正確;材料中的進奏院不是監察機構,排除A項;宋代設都進奏院統一管理各州進奏院等措施,不能反映地方機構的膨脹,排除B項;材料沒有呈現官員選拔的具體情況,無法得出選官制度完善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20.D【詳解】根據材料“造成土地兼并成風,普通百姓生活困苦……核定各戶占有土地的數量……按各等地的每畝稅額進行收稅”,可知王安石變法按照田畝征稅,使無地少地的農民減輕了賦稅負擔,D項正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不是“關注民生的角度”,排除A項;材料涉及到的是改革的經濟措施,與戶籍管理無關,排除B項;增加農民勞作時間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21.(1)水平1:能夠依據材料進行直接概括科舉制度,內部選拔。水平2:脫離材料進行概括。科舉制度(2)水平1:依據材料,挖掘出較深層次特征。皇權受到相權的制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水平2:僅描述現象,表述不完整。(3)水平1:運用核心知識簡要闡述。針對藩鎮割據問題,形成內重外輕的重要方針;中央官制由三省六部制發展為文官體制;形成了官、職、差遣相分離的制度。水平2:僅列舉史實。【詳解】(1)根據材料“英宗即位之初,想直接提拔進士及第的蘇軾為知制誥,擔任他的秘書官”可知宋朝選拔官員的前提條件是科舉出身;根據材料“皇帝的提案卻遭到宰相韓琦的反對,認為這樣提拔過快”可知體現的是宋朝官員升遷有一個嚴格的選拔過程;根據材料“即使是這樣提議,韓琦也還是附加了條件的,讓蘇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復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醫院清污施工方案
- 2023年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畢業生136人(三)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提升信心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路徑考核試卷
- 證券從業資格證學習經歷分享試題及答案
- 筆記本電腦散熱系統清洗考核試卷
- 電信企業財務分析與成本控制考核試卷
- 水果種植園智能化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進度管理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虹口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5篇范文:機器成為思想的引擎必將給蘆葦帶來深刻的變化
- 江蘇省鎮江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數學期中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檢測站登錄員試題及答案
- 委托選礦加工合同協議
- 食堂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 CISP-PTE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黑吉遼蒙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醫院文化節活動策劃
- 部隊防雷電暴雨安全知識
- 2025年消防文員類面試題及答案
- 重慶市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