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66頁試卷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66頁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單選題1.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一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在政治上,“秦,雖死猶存”是指A.統一度量衡和貨幣B.焚書坑儒C.修筑長城D.建立中央集權制度2.中國古代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是A.大禹 B.成湯C.周武王 D.秦始皇3.夏、商、周時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襲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4.“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為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而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是A.夏啟B.秦始皇C.大禹D.秦二世5.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適治獄吏不直者”修長城和戍南越,其后又應征服嶺南的大將、南海郡龍川縣令趙佗的請求,遷一萬五千“女無夫家者”去嶺南。秦始皇意在(
)A.拓展秦朝疆域 B.促進民族交融 C.發展地方經濟 D.強化邊疆管理6.秦始皇修長城、漢武帝設河西四郡,皆在防范A.匈奴 B.鮮卑 C.契丹 D.女真7.以下能夠顯示關于秦朝的歷史信息有①實現了國家統一②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③傳子制度開始出現④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09年11月5日,乾隆玉璽“八微耄念之寶”(如圖)被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以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的價格拍出。皇帝的印章稱為“璽”始于A.夏王啟 B.商王湯 C.商王紂 D.秦始皇嬴政9.秦始皇確定“皇帝”稱號,采納了群臣關于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的建議,并確定“天子獨以印為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玉璽上的文字為“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據此分析皇帝制度的特點包括①皇帝至高無上②皇帝掌控中央③人治色彩濃厚④中央控制地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王莽認為,"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而秦"壞圣制,廢井田……強者規田以千數"。在王莽看來A.實行土地私有促進國給民富B.秦朝滅亡緣于土地兼并加劇C.秦廢井田導致貧富差距拉大D.分戶經營能激發生產積極性1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職中,較早體現“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的是A.西周卿大夫 B.秦朝御史大夫 C.西漢內外朝制 D.唐朝三省六部12.西漢陸賈在總結秦亡教訓時說:“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材料反映了秦亡的主要教訓是A.皇權專制 B.賦役繁重 C.焚書坑儒 D.嚴刑峻法13.下表為秦始皇東巡至會稽山時所立碑刻的部分內容。這反映出秦朝(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圣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皇帝并宇,兼聽萬事……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絜(短,規則),人樂同則,嘉保太平。A.經濟繁榮、文化統一 B.國家統一、刑法嚴苛C.疆土遼闊、人口眾多 D.君主專制、中央集權14.學者評價在某一制度時說:“伴隨著這一制度產生的新名號成為秦以后歷代野心家們拼命爭奪的最高目標,這充分體現了崇拜最高權力的奴性意識”。“這一制度”是A.郡縣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15.馬克思指出:“小農人數眾多……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他們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A.鐵器牛耕技術的廣泛使用 B.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C.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和脆弱性 D.重農抑商政策的提出16.清朝有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這位大臣實際上主張A.反對郡縣制B.反對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權制17.下圖分別為戰國時期秦國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陽陵虎符,這兩件文物(
)杜虎符銘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點燃烽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毆(也)。陽陵虎符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A.表明了調兵方式的嚴重弊端 B.說明地方將領無任何用兵權C.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續發展 D.凸顯了秦朝太尉的軍事權力18.對比圖1與圖2的長城分布情況,可推知秦朝A.階級矛盾有所緩和 B.邊疆危機日益嚴峻C.極力消除分裂因素 D.君主權力高度集中19.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后多次東巡,其中關東是巡游的重點地域,每次都抵達東海之濱。他首次東巡最為隆重,登臨泰山等文化名山、舉行封禪大典、立碑刻石以頌秦德。秦始皇第四次東巡時,曾舉行祭祀舜帝和大禹的典禮,祭拜華夏先王。由此可知,秦始皇東巡A.旨在學習齊魯先進文化 B.消弭了關東士民的敵對情緒C.擴大了秦朝的統治疆域 D.利于建構秦王朝的國家認同20.下列圖片是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現象。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階段特征是A.社會大轉型 B.封建大一統 C.文化大發展 D.民族大融合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銦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圍五里有余,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河,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藏,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班固《漢書·楚元王傳》材料二
材料三
對秦始皇的評價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觀點一(始皇)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漢書·主父偃傳》觀點二(始皇)懷貪鄙之心……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漢)賈誼《過秦論》請回答:(1)從史料學來看,材料一具有文獻價值還是實物價值?如何證實該文獻記載的可信度?(2)據材料二寫出你對秦俑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的認識。材料二有文獻價值還是實物價值?(3)上述材料反映了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的功過是非,請結合材料三,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三、論述題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外歷史學家,無不為中國封建社會里存在如此強大的統一力量而感到驚愕。人們不能不問:同樣是封建社會,有著大致相同的生產水平——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封建自然經濟,而中國封建國家為什么具有如此不同的形態?它依靠什么樣的組織力量來克服分裂割據?“大一統”是中國封建社會結構上的特色,它是中華民族古代的光榮與驕傲,但我們民族也曾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摘編自金觀濤《興盛與危機——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結合材料及中國史的相關知識,圍繞“中國大一統”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答案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55頁答案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參考答案:1.D【詳解】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和貨幣;軍事上,修筑長城;思想上,焚書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雖死猶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故D正確,ABC錯誤。2.D【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秦統一后,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為加強統治,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縣制,其核心是皇帝制度。所以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權制的建立3.D【詳解】夏、商、周時期的重要制度包括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故ABC三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秦朝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故D符合題意,選D。4.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歷史上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的是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故B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啟沒有建立封建國家,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封建國家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夏啟,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學者認為大禹建立了夏朝,有人認為夏啟建立了夏朝,總之,大禹沒有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建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秦始皇,而不是秦二世,秦二世是秦始皇的繼承者,故D選項錯誤。5.D【詳解】根據材料“戍南越”、“遷一萬五千‘女無夫家者’去嶺南”可知,秦始皇加強對邊疆的守衛,讓更多的人口投入到邊疆的開發和治理中,從而加強邊疆的管理,D項正確;遷一萬五千“女無夫家者”去嶺南,是疆域擴展至嶺南地區后的措施,不是拓展疆域,排除A項;促進民族交融是秦始皇戍邊和移民相關措施的影響,不是統治者的目的,排除B項;戍邊和移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強邊疆的管理,維護統治,發展地方經濟不是統治者的意圖,排除C項。故選D項。6.A【詳解】秦始皇修長城、漢武帝設河西四郡,皆在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故選A項;鮮卑沒有對秦漢王朝構成威脅,排除B項;唐朝末年,契丹族勢力才發展起來,不符合時間限制,排除C項;北宋中后期女真族才強盛起來,不符合時間限制,排除D項。7.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結束了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故①正確;秦朝還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故②④正確;夏朝傳子制度已經出現,故③錯誤。故①②④組合正確,故選B,排除ACD。8.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的印章專屬名稱為“璽”,始于秦始皇嬴政,D選項正確;夏王啟、商王湯和商王紂,都不是皇帝,其印章也沒有專稱為“璽”,ABC三項不符合題意。9.A【詳解】材料“命為制,令為詔”體現的是皇權至上,①符合題意;材料“天子獨以印為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體現的是皇帝掌控中央和人治色彩濃厚,②③符合題意;秦朝通過郡縣制強化對地方的控制,④錯誤。結合上述分析可知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0.C【詳解】材料中王莽的意思是說實行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國給民富,而秦朝實行土地私有導致“強者規田以千數”。說明王莽認為秦廢井田導致貧富差距拉大,C正確;王莽認為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國給民富,A錯誤;材料沒有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B錯誤;材料說明的是公有制導致國給民富,而不是說明分戶經營能激發生產積極性,D錯誤。11.B【詳解】在中國最早體現“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是御史大夫,在秦朝開始設置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B項正確;西周卿大夫不屬于監察官職,排除A項;西漢“內外朝制”西漢武帝時期設置的一種平衡相權的政治制度,不是最早“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的官職,排除C項;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而非特定的監察機構;排除D項;故選B。12.D【詳解】根據材料“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可知,材料反映了秦亡的主要教訓是嚴刑峻法,激起人民反抗,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D項正確;“皇權專制”“賦役繁重”“焚書坑儒”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13.D【詳解】根據材料“皇帝并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皇帝掌握天下大小事務,天下百姓也須遵守秦政府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即秦朝踐行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D項正確;材料沒有直接體現當時社會經濟繁榮,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刑法嚴苛,排除B項;材料與疆土遼闊和人口眾多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4.C【詳解】從時間上及聯系史實可以看出,“伴隨著這一制度產生的新名號成為秦以后歷代野心家們拼命爭奪的最高目標”中的“新名號”是指皇帝,掌握著最高權力,因此“這一制度”是皇帝制度,故答案為C項。其他三項均與“最高權力”無關,且D項宗法制度不是在秦朝時期確立,排除ABD項。15.C【詳解】從材料中的“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可以看出,在小農經濟條件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必然性;根據材料中“他們互相隔離”“他們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小農經濟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所以說,古代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源是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和脆弱性,故選C;A是小農經濟出現的根源,不符合題意,排除;B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表現,D是具體的經濟政策,不符合中央集權建立的“根源”,排除BD。16.A【詳解】試題分析:題干中的那位大臣認為商(殷)周統治時間長,是因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緣故。因此他實際是向皇帝進言,實行分封制,反對郡縣制的,A正確,B錯誤;從所給的材料來看,是關于地方如何管理的問題,排除CD。故選A。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郡縣制17.C【詳解】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這兩枚虎符反映了秦國和秦朝的軍隊的調度都要經過最高統治者,因此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續發展,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從秦國到秦朝調兵方式的延續,沒體現出其弊端,排除A項;根據“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可知地方將領可以調動五十人以下的部隊,并不是沒有任何權力,排除B項;兩枚虎符都沒有涉及太尉的權力,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8.C【詳解】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秦統一后將原來各國的長城連接成為一體,同時拆除了內地的長城,這說明秦朝極力構建統一的國家觀念,消除分裂因素,故選C;長城修筑的變化不能體現階級矛盾的緩和和君主權力高度集中,排除AD;秦統一以后并沒有面臨嚴峻的邊疆危機,排除B。19.D【詳解】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多次東巡,而且會在東巡地區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等活動,這有利于增進當地民眾對秦朝政權的認同,故D符合題意;齊魯文化主要指的是儒家文化,秦始皇東巡并不是為了學習儒家文化,故排除A;秦始皇東巡消弭了關東士民的敵對情緒,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B;秦始皇東巡有利于鞏固政權,但并沒有擴大疆域面積,故排除C。20.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左圖有郡縣、長城等,可知是秦朝版圖,右圖是漢賦代表司馬相如,所以材料反映的是秦漢時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確立了整套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漢承秦制,承建了一個更強盛的王朝,司馬相如的漢賦作品集中體現了漢代統一氣勢的恢弘,B項正確;社會大轉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項;文化大發展不符合左圖內容,排除C項;民族大融合不符合右圖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21.(1)材料一具有文獻價值。通過考古探測來證實。(2)是秦大規模統一六國戰爭的真實反映,是兩千多年前那個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軍陣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點即可,但必須是歷史價值)是世界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點即可,但必須是藝術方面的)材料二有實物價值。(3)同意觀點一理由:秦始皇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王朝,后又大規模推行鞏固統一的,建立起幅員幅員遼闊的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意觀點二理由: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百姓不堪重負。刑法嚴酷,階級矛盾激化。為維護其權威實行“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損失。理由:參考觀點一和參考觀點二【詳解】(1)由材料一出處可知,材料一具有文獻價值。“證實”,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考古探測來證實該文獻的可信度。(2)“認識”,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秦大規模統一六國戰爭的真實反映,是兩千多年前那個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是古代軍陣和兵器的反映等角度說明歷史價值;從世界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的角度分析藝術價值。依據材料二可知,材料二具有實物價值。(3)“觀點”,依據材料三信息“(始皇)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得出:秦始皇是有作為的君主;由材料信息“(始皇)懷貪鄙之心……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得出: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如果同意觀點一,則從秦始皇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王朝,后又大規模推行鞏固統一的,建立起幅員幅員遼闊的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我們班四歲了 (教學設計)-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
- 構建地質勘探基質樣本采集規范
- 2025網絡購物平臺用戶合同協議
- 2025新款二手車買賣版合同
- 2025混凝土襯砌鋼模板臺車加工承攬合同
- 2025年漳州貨運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金屬材料采購策略》課件
- 2025年克孜勒蘇州b2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
- 《員工關懷與發展》課件
- 2025建筑公司土建工程合同范本
- 好書推薦-《三毛流浪記》77955課件
-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
- 可燃氣體報警儀檢驗記錄
- 自動控制原理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手衛生相關知識考核試題與答案
-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
- 產業經濟學第三版(蘇東水)課后習題及答案完整版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首件檢驗記錄表(標準樣版)
- 中建六局建設發展公司責任目標管理考核辦法
-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Vsyst運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