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升初語文-文言文_第1頁
2023年小升初語文-文言文_第2頁
2023年小升初語文-文言文_第3頁
2023年小升初語文-文言文_第4頁
2023年小升初語文-文言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升初復習資料文言文的閱讀方法

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

1.正音讀文

文言文的朗讀要求:

①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

假字、多音字,課文注釋中對這些字都注明

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準。

②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說明了對

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通過誦讀

來實現。

掌握古文化知識,做好停頓。

古人有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

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假設

遇到這些情況要做停頓。如: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2、捕蛇者/

說。3、陋室/銘。4、愛蓮/說。

5、出師/表。6、馬/說。7、漢/丞相/諸葛/

武侯祠。

2.讀注解詞3.串講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根底上,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

的幫助下,要從詞到句、從句到篇連起來,

由局部到整體把全首詩的意思弄清楚,串講

全詩、全文。

4.體會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言文的根底上,能夠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或文言文中講明的道理等。

5.熟讀成誦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

渭(w爸i);河、渭缺乏,北飲大澤。未至,道

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解釋以下加點的詞。(每空2分,共4分)

⑴夸父逐日〔)⑵夸父與日逐走()

2.在括號里補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每空1

分,共2分)

(1)〔〕飲于河、渭。⑵()渴,欲

得飲

3.翻譯下面句子。〔2分〕

河、渭缺乏,北飲大澤。

4.“夸父與日逐走〃,他勝利了嗎?為什么?

13分)

二、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

1.一^詞多義。

例如,“說〃讀shud時,有當說、說明的意

思。〃說〃讀shui時,當游說、勸說講,如“蘇

秦以連橫說秦〃。“說〃讀yue時,當快樂講,

比方?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古今意義不同。

①詞義的擴大。如:“河〃在古代專指黃河,

而現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詞義的縮小。比方:“窮〃在古代有阻塞不

通、生活困難、不得志、不顯貴以及窮盡、

窮究等多種義項,“窮那么獨善其身,達那么

兼濟天下〃中的“窮〃,用的就是不得志、

不顯貴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

經沒有了。

三、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留、冊h補、換、調、變。

L“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義相同的

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

時可保存不變。

2.“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

虛詞。比方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尾會一些語

氣詞,它的作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

們就可以不翻譯。

3.“補〃,就是增補。

⑴加字組詞法解詞

例如:“必細察其紋理〃

“細一〃;

“察J^〃;

“必細察其受理〃"〃

⑵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語句。注意:

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4.“換〃,即換字法解詞

例如:“昂首觀之〃

“日〃-

卬;

“首〃一

5.“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

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

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

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文言文字詞總結

通假字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

通“悅〃,愉快,快樂。?論語十那么?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

〔你知道怎樣教導別人嗎?)。?論語十那么?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知通

“智〃,智慧。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兩小

兒辯日?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

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

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鄭人買履?

6、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蘭詩?

7、才美不外見“見〃通”現〃,出現。?

馬說?

8、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愚公

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偏通“遍〃,普

及,普遍。?曹劌論戰?

10、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山市?

古今異義

1、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

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

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

源記?)

2、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主要用

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例句: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窮古義:窮盡。今義:經濟貧困。例

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

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記?)

5、布衣古義:平民。今義: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6、感謝古義:感動振奮。今義:感謝。

例句:由是感謝。(?出師表?)

7、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對某

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戰那么請從。

。曹劌論戰?)

8、開張古義:擴大。今義:開業〔多

指商業部門)。例句:誠宜開張圣聽。出師

表?)

9、涕古義:淚。今義:鼻涕。例句: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兵古義:兵器。今義:士兵。例句:

兵甲已足(?出師表?)

11、獄古義:案件。今義:監禁犯人的

地方(監獄)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曹劌論戰?)

12、池古義:護城河。今義:小水塘、

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3、居古義:停留、過了。今義:居住、

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

桓公?)

14、走古義:“跑〃的意思。今義:行

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

公?)

15、湯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

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

辯日?)

16、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去例

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7、再古義:第二次。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

論戰?)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見之,之代指書畫

處士笑而然之,之:代詞,指牧童說的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代詞,指學過的

知識

2、”之〃作動詞

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動詞“到〃

3、”之〃作結構助詞”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們)的〃

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

等語氣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一一

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

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

句子,表示前后兩局部的并列、承接、轉折、

等關系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

轉接)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并列)

3、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慨等,常

見的有“也,矣、乎、耶、牙。

此畫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

“呀〃

謬矣,矣:語氣詞,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乎,語氣詞,嗎

文言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又要根據需要進行必

要的調整,使譯文完整、準確、得體。文言

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存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

語意思相同的詞語。

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

成分等。

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

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

語詞。

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

語習慣。

小升初擇校必考文言文(一)

1、??陳元方侯袁公?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

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

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

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④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

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

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

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釋: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

做。③綏,安,安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

對自己的謙稱。⑤師,學習。

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

詞頭。〔泉)老爸〔父親)、老母(母親)。家

君(對他人父親的尊稱)。君(對他的尊稱)

【詩詞鑒賞】

袁公比擬自負,問題刁鉆。如「孤往者

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

法卿父?」這個問題很難答復,稍微不慎那

么顏面盡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誰

學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

元方機智應變。如「周公、孔子,異世

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

孔子亦不師周公。」如此巧妙答復,既照顧

了對方的尊嚴,又保存了自己的體面,不卑

不亢落落大方,不損人也不損己,想袁公聽

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

2、?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

其母日:〃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

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

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旁。孟

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

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注釋:①舍:家.②嬉:游戲.所以:用來.③處

子:安排兒子的地方.④墓間之事:指埋葬,

祭掃私人一類的事.⑤賈人:商販.⑥街賣:沿

街叫賣.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

此指祭祀儀式.⑧揖讓進退:打拱作揖,進

退廟堂等禮節.

3、?摑苗助長?

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攜③之者,芒芒

然歸④,謂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

苗長矣!〃其子趨⑧而⑨往視之,苗那么槁

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1D者也;助之長者,攜苗者也;

非徒?無(13)益,而又害之。

(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

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

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

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注釋]①閔(min)——同〃憫〃,擔憂,

憂慮。②長(zhang)-----生長,成長。③

握(ya)——拔。④芒芒然一一疲倦的樣

子。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精

疲力盡,是引申義⑦予一一我,第一人稱代

詞.⑧趨快走。⑨往去,到..去。⑩

槁〔g白0)一—草木枯槁。(11)耘苗:給苗鋤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13〕益:好處。

4、?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賜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謂曰

③:“數人飲之缺乏,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

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

飲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

固無足⑤,子安能為之足⑥?〃遂飲其酒⑦。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⑧。一一出處:西漢?劉

向?戰國策?齊策二?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

余的事,反而有害無益,徒勞無功。

【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注釋]①祠(ci〕一一春祭。②舍人一一古代

王公貴族手下的辦事人員。卮(zhi)——古

代盛酒的器具。③相謂一一互相商量。④引

酒一一拿過酒杯。引,取過來。且一一將要。

⑤固一一本來。⑥子一一對人的尊稱。安一

一怎么。⑦遂——就。⑧亡——失去。

翻譯:楚國有一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彳爰,便

將一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

事人員很多,僅僅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

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為這方

法很好。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

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都沒

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

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正在他畫蛇腳的時

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

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麼畫上了

腳?〃說罷,就喝起酒來。英文:drawa

snakeandaddfeettoit一ruintheeffectby

addingsth.superfluous蛇本來沒有腳有人卻

給它加上腳,故事見?戰國策?齊策二?。比喻

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壞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實

事求是,不賣弄聰明,不節外生技。否那么,

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

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

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

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選自?緣蒙山人集?)

注釋:1.并:連同。2.去:去除。3.欲:

想要。4.坐:因為,由于。5.或:有的人。

6.而:去[3。7.曰:說。8.菱:俗稱菱角,

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性喜溫暖和充足陽

光,盛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

9.北人:北方人。10.以:用來。1L強(qiang):

本文中指“勉強〃。12.仕仕途)在……

做官。13.啖:吃。14.并殼:連同皮殼一起

吞下。15.食:食用。16.何:哪里。17.

識:見過,見識

翻譯:北方有個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當

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個人〕

連角殼一起放進嘴里(吃)。有人說:“吃菱

角必須去掉殼,再吃。〃那人掩飾自己的缺

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

了清熱解毒。〃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

西嗎?〃他答復說:“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

么地方沒有?〃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

里生長的,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

的。

寓意:其寓意是挖苦那些不懂裝懂的人。告

誡人們: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

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

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殼者,〔我)欲以(其)

清熱也。

6、?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

主人聞之,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

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

為其患。

注釋:①食:食物②聞已:聽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