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育苗中發光病的綜合防治在對蝦育苗中,發光病雖然在過去也經常遇到,但較容易防治,近年來,特別是在1999~2023年這三年的育苗生產中,在廣東的湛江地區、海南省、廣西的北海市、欽州、防城等地相繼發生了較嚴重的發光病,使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育苗生產遭受嚴重挫折;發光病的出現在南方有越來越早的趨勢。發光病是由發光菌感染引起的,現已有報導的發光菌有亮弧菌、熒光假單胞菌、哈維氏弧菌和發光桿菌等。筆者在這幾年的育苗中也經常遇到,現將防治的方法總結如下。
1對蝦幼體發光病的判斷
發光病是由于南美白對蝦或斑節對蝦的幼體感染了發光細菌而引起的,這些發光菌感染到對蝦幼體后即在幼體體內大量繁殖,致使幼體活力下降,游泳能力差,體色發白,部分肌肉壞死.用顯微鏡檢查,觀察到幼體的肌肉、肝臟等部位有大量的細菌在游動;在黑暗的條件下會看到死亡的幼體隨充氣的水流滾動而象大上的流星一樣閃閃發光,已感染而又未死亡的幼體其腹部也會發光:嚴重時整個育苗池的顆粒狀物質和池水都發光。
2發光病出現的時間和幼體感染時期
2.1發光病出現的時間從廣東、海南省和廣西沿海育苗生產中發現的發光病來看,發光病一般出在高溫的季節,即每年的4~8月份,早春低溫期和秋季育苗很少碰到,但這兩年有提前出現和后移的趨勢。
2.2幼體感染發光菌的時期在育苗季節的前期一般在糠蝦后期或仔蝦期出現,隨著水溫的升高和天氣的變化,幼體感染的時期越來越早,甚至出現在ZⅡ期。
2.3發光菌發病時的環境因子自然海區水溫較高,海區中水較肥時易發生;在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前后也會發生;
2.4發光菌致病機理屬于條件致病:即達到一定的細菌濃度才致病;活力差的幼體易被感染。
3.發光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3.1育苗設施、用具的消毒在育苗前,先對育苗室進行消毒處理,將一定量的甲醛(用量視育苗室的大小而定)和少量高錳酸鉀混合,然后用灑精燈慢慢地煮,讓蒸汽熏育苗室30分鐘以上,把育苗室內蚊子、蒼蠅、蟑螂,船虱、老鼠等熏死或熏走.防止它們把排水溝中的細菌帶入育苗池中;用次氯酸鈉20230[-6]或高錳酸鉀5010[-6]對蓄水池、砂濾池、供水管道和一切育苗用具進行嚴格消毒;育苗池經消毒涼干后才能進水。
3.2育苗用水的處理發光菌一般在有機物較多的水體中易繁殖和感染對蝦幼體,因此,育苗用水必需經過嚴格過濾.砂濾池的細砂層厚度要達80cra以上,經砂濾的水加入育苗池時也要用專用的1~5過濾袋再過濾一次。用消毒劑殺菌,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漂白粉、強氯精、滅菌凈等含氯消毒劑,其用量為:水體中的有效氯達10~20%,處理24h后再用硫代硫酸鈉中和;或用含碘的消毒劑消毒,用為1.0106,處理24h后充分曝氣和曝曬幾大,用淀粉來檢測,確定碘完全揮發后即可使用。不管用那種方法,在放幼體之前都應試水20h以上,以確保安全。
3.3接種有益菌類在無節幼體入池之前接種一些有益菌類如光合細菌、混合菌種(如ZM)是很必要的,其作用有兩方面,一是凈化水質,改善幼體的環境條件,抑制發光細菌的繁殖;二是作為餌料被幼體攝食。具體操作是在無節幼體入池前的1~2天用潑灑法將光合細菌10106~20236潑灑于池內,并開動增氧機增氧,培養優勢菌種,或用ZM活菌110[-6]~210[-6],先活化,再接種:這種方法稱為"用微生物打底'。
3.4幼體入池時要嚴格消毒許多生產無節幼體的育苗場,其產卵和孵化用水一般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甚至有的連產卵親蝦都不消毒,這樣生產的無節幼體難免帶菌,因此,在購買到無節幼體之后,入池前要嚴格消毒,所用的消毒劑有甲醛,用量為20230[-6],消毒時間為30s.有機碘如聚維酮碘,百碘等,用量為20~3010[-6],消毒時間為30~60s。從經驗來看,用有機碘消毒的效果較好。
3.5投餌技術合理的餌料種類和投餌量對防止發光病是十分必要的。在發病嚴重的海區,要少投喂蛋黃和易肥水的微粒餌料,適量投喂B.P,若這些餌料過量,會嚴重污染水質,引起發光菌的大量繁殖,感染對蝦幼體;要多投活餌料,如輪蟲、鹵蟲等,既能增強幼體的活力,增強幼體的抵抗能力,又可減少水質的污染。
3.6水質調控技術為了防止發光菌的大量繁殖,必需創造良好的水環境。
3.6.1主要水質指標pH值為8.0~8.4,COD5ml,總氨氮小0.5mg/l,DO6mg/l、NO2-N0.2mg/L。
3.6.2定期使用消毒劑改善水質在Z2或2,向育苗池中施0.1106.-0.2106有效氯的次氯酸鈉或漂白粉,在M期施高錳酸鉀0.210[-6]0.41[-6],仔蝦期輪流施上述消毒劑,隔2-3天一次。使池水處于氧化狀態。
3.6.3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在M期或P期使用沸石粉5106~15106可吸附池水中過多的有機物,改善水環境。
3.6.4使用有益菌改良水質在育苗過程中定期使用濃度為510[-6]~1510[-6]的光合細菌或濃度為1106~2106的ZM等有益微生物制劑,改良水質,抑制發光菌的繁殖。
3.6.5保持一定的單胞藻濃度除了做好投餌工作外,保持一定的單胞藻濃度是十分必要的,單胞藻如角毛藻、骨條藻等既可對蝦幼體的早期餌料,又可改善水質,而且,還具有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的作用。因此,除在Z期要多投單胞藻外,在M~P3,之前都應投喂單胞藻,保持2104~4104個細胞/ml濃度。
3.7治療方法
3.7.1南美白對蝦幼體發光病的治療南美白對蝦幼體的發光病用下列藥物治療:(1)氟哌酸1.5~2.5mg/L,每天一次,連續3次;(2)喹酸1.5~2mg/l,每天一次,連續3次。
3.7.2斑節對蝦發光病的治療斑節對蝦幼體感染發光菌后可用下列藥物治療:(1)諾氟沙星2~3mg/L,每日一次,連續3次;(2)慶大霉素1.5~2mg/L+福爾馬林310[-6]~510[-6],每天一次,連續2次;(3)嗯喹酸1.5~2mg/L每天一次,連續3次;(4)利福平1.5~2mg/L,每天一次,連續3次。
4.討論
4.1發光病是目前造成斑節對蝦和南美白對蝦育苗存活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發光病必需采取綜合防治的辦法,以防為聿動性。做好育苗池,育苗工具和幼體消毒工作,對育苗用水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切斷傳染源,做好水質調控工作,防止水質惡化,做好餌料投喂工作,保證幼體的正常變態。
4.2發光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據鐘碩良等報道了發光菌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繁殖速度,認為在溫度28~30℃,鹽度30.5~32.8,COD8mg/L,氨氮質量濃度lmg/L,pH7.60條件下發光菌繁殖速度較快,幼體易感染發病。因此,在育苗過程中應盡可能控制好環境條件,防止發光菌的大量繁殖。
4.3用呋喃唑酮與甲醛或氯霉素等混合用藥治療發光病,筆者過去曾用此法治療初發病的幼體也取得過較為滿意的效果,但呋喃唑酮和氯霉素現已被列入禁用藥物。劉建勇報道了用1g/m3的ClO2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裝材料買賣合同協議書
-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物理試卷
- 租庫房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 合租勞動合同協議書
- 孵化協議書算什么合同
- 燈箱合作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 鈾礦開采合同協議書模板
- 幼兒園新年祝福-紅色的風采
- 南陽市鎮平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與參考答案
- 有效減少頭發掉落的護理方法
- 集團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 【A公司某項目的工程成本管理與控制案例分析7500字(論文)】
- YS/T 756-2011碳酸銫
- GB/T 9119-2010板式平焊鋼制管法蘭
- GB 252-2015普通柴油
- 生產交接班記錄表
- 山西洗煤廠安全管理人員機考題庫大全-上(單選、多選題)
- 硅酸鈣板、含鋯型硅酸鋁纖維棉、高鋁型硅酸鋁纖維棉技術規格
- 小學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小水滴的訴說》教學教案
- GB∕T 15762-2020 蒸壓加氣混凝土板
- 護士分層級培訓與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