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通過詩文對照理解古詩內容。3.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的情感。學法指導:詩文對照、感悟朗讀教學過程:課前交流1.今天的語文課由陳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學習語文,離不開學習古詩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背誦很多古詩,也了解不少古代的詩人吧。(出示:李白、孟浩然)這兩位詩人大家熟悉嗎?2.交流(古詩、生平事跡等)。3.李白有一首詩——(出示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能背誦嗎?誰能給大家背誦一下。(評價:字正腔圓、節奏、情感等)4.(出示全詩)齊讀全詩。二、質疑導入5.對于這首古詩的內容,大家有沒有不懂或者有疑問的地方呢?(生提問)6.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的疑問會迎刃而解。今天我們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7.這是一篇文包詩(板書),我們學過的《李廣射虎》《但愿人長久》就是這樣的文章。下面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三、初讀課文8.檢查朗讀。(1)同學們自學過課文了,這些生詞能讀好嗎?★自己先讀一讀。暫時友誼唯一一飲而盡孟浩然指名讀2人。(2)生字掌握得不錯!同學們注意到了吧?這篇課文還有好多四字詞語,如果把它們讀好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好。暮春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依依惜別飛檐凌空楊柳依依沙鷗點點浩浩蕩蕩譽滿天下永世不絕按捺不住膾炙人口“暮”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它在“暮春三月”這個詞中應該選擇哪種?“暮春三月”是什么時間?(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晚春)。你看,弄懂了詞語中關鍵字的意思,詞語的含義也就迎刃而解了。9.指導書寫暮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上下兩個日子寫起來有變化,上面的扁一些寬一些,大字的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的日稍窄、稍長。請大家在書上描紅一個,在本子上寫一個。四、自讀課文,理解詩意。1.過渡:這篇課文是文包詩,大家還知道學習詩文對照的步驟嗎?2.播放視頻??戳艘曨l后,誰來說說,開展詩文對照學習,一般有哪些步驟?3.下面,請大家沉下心來,瀏覽課文,看看文中的有些話稍微變一下,就能解釋詩句的意思。對學。組內交流。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分配匯報任務。4.交流:這首詩寫的是(找出詩中的畫面):5.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了這些畫面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想象這畫面。6.讓我們再邊讀古詩邊想象畫面,把古詩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中展現出來。五.體會惜別之情1.過渡:通過幾個畫面我們看到了詩中描寫的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場景,讀出了詩句的意思。都說“多情自古傷離別”,請大家默讀課文,從描寫李白和孟浩然舉動、話語的句子中能讀出哪些情感?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用筆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旁邊簡要寫寫感受。2.大家從文中感受到詩人之間的感情了嗎?請結合你關注到的畫面和劃出的關鍵詞句談一下自己的感受。3.預設:(1)1-2段【引導學生抓住“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體會此刻他倆是心不在焉地觀看周邊景色,因為要離別了,縱然是良辰美景,縱然是繁花似錦、楊柳依依,也不會像往常一樣飲酒作樂,吟詩作對了,從中體會到他們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俊咀プ 安亍弊郑I學生體悟“藏”的是什么?并探究藏的原因,從中體會離別之情是一種令人傷感,令人難過的感情,正所謂相聚時難別亦難,可見二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浚〢.表面掩飾的平靜,其實內心波翻浪涌。B.正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底藏”??!3.小結: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寫在臉上、表現在一舉一動、表現在說出的每字每句。我們通過找畫面理解了詩意,通過抓關鍵詞感悟到了詩人的情,我們像詩人一樣把這感情通過詩歌來表達吧?。R誦)六、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上了詩文對照的方法,讀懂了文包詩。課后請大家繼續用上這個方法,走進詩人的內心,體會這份依依惜別之情。板書設計:25.黃鶴樓送別文包詩詩文對照畫情(抓關鍵詞)學情分析1.對于“文包詩”這類文體學生從三年級起已經開始接觸,并初步了解了詩文對照的學習方法,但在日常的閱讀中此類文章并不多見,類似的寫作練習也不多。2.《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級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可是課文中有幾個空白點:終于、一飲而盡、凝視、佇立,雖然只有這樣短短幾個字,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誦讀之后學生終可知其滋味。3.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讀自悟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對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進行了有意識地培養。教學效果分析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教學效果: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拔陌姟笔翘K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于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么教,曾經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于文”,有人認為“文重于詩”,也有人認為“詩文并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2.試圖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1)目標簡明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2)過程簡潔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容集中、精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大膽取舍,做到“過程簡潔”。(3)方法簡便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3.試圖體現“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么,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么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梁,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黃鶴樓送別》教材解讀體裁特點——文包詩“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特殊的教學內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課文,又不同于詩歌。而是根據那些千古名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創作經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古詩背景——一次詩意的離別古人的送別詩有很多,而這一篇課文則有些特別,因為這首詩是發生在兩位大詩人之間,需要指出的是,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孟浩然年過四十,已是當時公認的大家,而李白則是初出茅廬的青年才俊,聲名并不如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顯赫,他看孟浩然,有著一種高山仰止式的崇拜,就像今天我們看他一樣,所以文中把孟稱為他的“兄長和老師”。除了這樣有畫意的三月除了這樣有詩情的黃鶴樓還有誰更有資格見證當世這兩大詩人的分別。文本解讀——跨越時空的感悟“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如香而澀的酒,醇香的是友誼,苦澀的是離愁?!饵S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李白與孟浩然那場載入史冊的離別,還原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詩”是“文”之源,“文”是“詩”之流?!霸姟迸c“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但因時空阻隔學生對李孟二人間的這份離別,無法感同身受??梢砸I學生通過閱讀和想象,穿越“時空隧道”,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本課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饵S鶴樓送別》評測練習一、近義詞。

迷蒙()有意()敬仰()結識()友誼()依然()

二、比一比,再組詞。

灑()綿()炙()孤()

酒()錦()灸()狐()

三、默寫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

,。

四、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1.課文二、三自然段寫“話別”。從中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兩人間的深厚友情,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2.這是一篇“文包詩”,前三段寫李白在黃鶴樓餞行的情景,后兩個自然段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抒發了朋友們依依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帳憫。

五、拓展練習。

1.古詩文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古詩文中還有許多送別詩,請寫出四句?!饵S鶴樓送別》教學反思一、注重文體,引領學法根據文包詩的特點,采用詩文對照的方法教學,把理解古詩整體意思的難度降低了,讓學生放松了學詩文的畏難心理,為后面更好地學詩文打下基礎。二、整體入手,潛心會文整篇文章以依依惜別為主線,在感受詩人依依惜別之情的過程中讓學生先自學再交流,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使學生能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達到情感的共鳴。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多的潛心會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為宗旨。課始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目的是想讓學生潛心會文,投入地走進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在腦海中再現那感人的情景,真摯地走進人物的內心,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三、含英咀華,涵詠真情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滿飲此杯、依然、凝視、佇立、孤帆等,雖然只是這樣短短幾個字,卻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不斷地對文本的催化中,學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詩人的情感中。讓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課標分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痹诒菊n的教學設計中,立足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利用微課等學習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和情感體驗。第三學段的學段目標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