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史資料_第1頁
貨幣金融史資料_第2頁
貨幣金融史資料_第3頁
貨幣金融史資料_第4頁
貨幣金融史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貨幣金融史資料第1頁/共83頁第一編中國古代貨幣史第2頁/共83頁第1章 先秦貨幣狀況:中國貨幣的起源與貨幣經濟的形成第3頁/共83頁第一節中國貨幣的起源與金屬貨幣的出現第4頁/共83頁一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為中國最早的貨幣。史籍的記載:《管子·國蓄篇》、《史記·平準書》、《鹽鐵論·錯幣第四》,等等。考古學上的論據。甲骨卜辭的記載。民族學上的論據。漢字結構上的論據。經濟發展與交換狀況。貨幣單位朋,1朋10貝。第5頁/共83頁金屬貨幣的出現商代后期,出現了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镈。第6頁/共83頁第2節 西周及春秋時期的貨幣一西周貨幣天然海貝仍是重要的貨幣。金屬貨幣廣泛使用:1、銅貝與銅塊,銅塊為餅狀或塊狀,并以“鋝”為單位的稱量貨幣;2、錢與布(镈)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第7頁/共83頁二春秋貨幣空首布:流通于關洛三晉地區,有銎,有文字和符號。刀化(貨):流通于東方齊國。摹仿一種生產工具銅刀(削)的形狀鑄造貨幣。蟻鼻錢:流通于南方楚國的銅仿貝。貝紋“

”與“

”,故稱“蟻鼻”。第8頁/共83頁第9頁/共83頁第3節 戰國時期貨幣經濟的確立一三大貨幣區域的形成戰國時期銅鑄幣流通區域的擴大,形成三大貨幣體系。布幣流通區:周鄭晉衛等國。刀幣流通區:齊、燕、趙等國以刀化為共同鑄幣形式。蟻鼻錢流通區域:楚國為中心的“蟻鼻錢”體系,擴及于中原的陳菜宋魯等地。第10頁/共83頁第11頁/共83頁第12頁/共83頁二圜錢的出現與全國貨幣統一的趨勢圜錢,或圓形園孔,或圓形方孔。1、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2、秦圜錢;3、趙圜錢;4、齊、燕圜錢。第13頁/共83頁趙之三孔布與楚之蟻鼻錢也呈現一體化趨向:三孔布采用秦國之重量單位“兩”與“朱”;蟻鼻錢有以北方貨幣單位銖與斤記重的。第14頁/共83頁三戰國黃金流通戰國黃金流通行用以斤、益為單位,以南金為主。戰國黃金流通行用以斤、益為單位,以南金為主。楚郢爰金版。淵源。重量。銘文。稱謂。種類。流通。第15頁/共83頁戰國黃金流通第16頁/共83頁四貨幣作用的增強:高利貸與貨幣拜物教貨幣廣泛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農副特產的交易;城市的交易;非商品領域的買庸與租購土地;財稅。高利貸:私人借貸;官府借貸。貨幣拜物教:“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人富而仁義附焉”。貨幣權力擴大。第17頁/共83頁第2章 秦漢貨幣狀況:秦半兩及五銖錢第1節 秦始皇統一全國貨幣秦始皇將秦國的幣制擴及于全國以達成幣制的統一。主要內容:“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史記·平準書》。第18頁/共83頁分析:法定貨幣;中央專鑄;珠玉等的非貨幣限制。我國銅鑄幣的第一次大的變革。第19頁/共83頁

第20頁/共83頁第2節五銖錢制度的建立第21頁/共83頁一背景1漢初的經濟情況:經濟殘破;半兩錢敗壞(榆莢錢)。2西漢前期幣制的多次更改。文帝五年(BC175)發行的四銖錢(錢文仍為半兩),為其中最重要的改革,行用三四十年,為五銖錢制奠定了基礎。武帝發行之皮幣與白金幣。第22頁/共83頁二五銖錢制的建立武帝元鼎四年(BC113)將郡國鑄幣權收歸中央,專令上林三官(水衡都尉所屬鐘官、辨銅、均輸)鑄造五銖錢,重如其文,新的統一的五銖錢制在全國確立。錢制改革的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二次銅鑄幣大改制,自此行用達七百年之久,影響深遠。穩定幣值與流通。中央財權的強化。第23頁/共83頁第3節王莽的貨幣改制——貨幣史上違反貨幣規律的典型四次改制。①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發行錯刀、契刀、大泉。②始建國元年(9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泉、小泉。第24頁/共83頁

第25頁/共83頁③10年,實行“寶貨制”。“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貨、布貨。二十八品:金貨1品:黃金1斤,值10000。銀貨2品:朱提銀1流(8兩為流),值1580。龜幣4品:元龜:長尺2寸,為大貝10朋,值2160。公龜:長9寸,為壯貝10朋,值500。侯龜:7寸以上,為么貝10朋,值300。子龜:5寸以上,為小貝10朋,值100。第26頁/共83頁

泉貨6品:小泉、么泉、幼泉、中泉、壯泉、大泉。貝貨5品:大貝、壯貝、么貝、小貝、貝。布貨10品:小布、么布、幼布、厚布、差布、中布、壯布、第布、次布、大布。④天鳳元年(14年),廢大小錢,改姓“貨泉”與“貨布”。分析:時代精神;價值尺度;階級實質。第27頁/共83頁第4節東漢貨幣流通(附:漢代銅錢的購買力)建武十六年(40年),光武帝遵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東漢后期幣制的不穩。劣幣的出現。“四出錢”。董卓銷毀金人銖劣質小錢。附:漢代銅錢的購買力。兩漢谷價一般水平約一擔百錢。第28頁/共83頁

第29頁/共83頁第5節 漢代黃金問題一黃金行用情況①單位。形制。金錢比價。②行用情況。西漢使用量極大,主要用于賞賜與饋贈;東漢行用量陡降,主要表現于賞賜方面,代之以錢物。第30頁/共83頁分析西東漢行用量變化及清代以前黃金庫藏減少的原因。對外的輸出。戰亂的散失。日常使用。佛事用度。陡降本意似指庫藏為允當。

第31頁/共83頁

第6節漢代高利貸信用一高利貸資本隨商人資本的勢力增長。長安放債市場。二高利貸的利率限制三官府信用東漢安帝、順帝、桓帝等因用兵曾向富戶貴族借債,并有攤派強令者。第32頁/共83頁第三章六朝時期貨幣狀況:經濟實物化趨向與《錢神論》第1節紊亂的金屬貨幣流通一六朝時期社會經濟政治上分裂,軍閥混戰。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貨幣經濟衰落。《錢神論》體現出經貨幣化程度在地區上、社會階層上的不一致和不平衡的事實。自此時起,銅錢流通單位以“文”計,一文即一錢;千文為一貫。形成千錢為貫的計數習慣。第33頁/共83頁二三國兩晉的鑄幣流通1三國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亦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蜀劉備在四川鑄“直百錢”等。吳曾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第34頁/共83頁2兩晉、十六國兩晉均未鑄新錢。兩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孫吳地區原流通的舊錢。十六國:河西涼州地區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之流通。后趙石勒于319年鑄“豐貨”錢,突破五銖錢制。漢李壽在成都于漢興年間(338-343)鑄“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第35頁/共83頁三南朝的鑄幣流通劉宋(420-479):“四銖”錢,重如其文。劣幣充斥,流通紊亂。南齊(479-502):齊武帝四川鑄錢“千余萬”,因費多停鑄。蕭梁(502-557):①大鑄鐵錢。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始鑄背有四出文的鐵五銖錢,為我國貨幣史上政府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禁銅錢流通,以至“交易者以車載錢”,物價騰涌。②梁武帝天監元年(502)曾鑄銅錢。五銖錢,“肉好周廓”;“公式女錢”。第36頁/共83頁

③短陌。陳(557-589):“太貨五銖”。第37頁/共83頁四北朝的鑄幣流通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私鑄盛行。東魏:沿用永安五銖。西魏大統六、十二年(540,546)兩次鑄五銖錢。北齊:“常平五銖”。北周:三次鑄錢。周武帝保定元年(561)鑄“布泉”,一枚當五枚五銖錢,并行流通;建德三年鑄“五行大布”,一枚當十枚布泉;靜帝大象元年(579)鑄“永通萬國”錢,一枚當十枚“五行大布”。至南北朝之末,冀州以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第38頁/共83頁第2節經濟實物化趨向及貨幣經濟的衰落一谷帛職能的擴大二“谷帛貨幣化”的實質:谷帛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局限。三貨幣經濟的衰落與《錢神論》《錢神論》關于貨幣權力的說明,與貨幣經濟的衰落二者并不矛盾。要注意所反映的觀念在地域上及社會階層上的條件。第39頁/共83頁第3節六朝時期的信用高利貸:名目。以實物進行。“以雞卵賦人,收雞數千”。典質業:我國最早的抵押信用機構。史籍記載的有兩家:南齊招提寺;蕭梁長沙寺。第40頁/共83頁

第41頁/共83頁

第42頁/共83頁第四章隋唐貨幣狀況:從五銖錢制到通寶錢制

第一節隋朝五銖錢的流通一隋朝社會經濟狀況統一的出現。經濟的恢復。城市商業的發展。二五銖錢統一貨幣地位的短暫恢復開皇元年(581),隋文帝鑄行統一的標準五銖錢。五年,隨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自是錢貨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第43頁/共83頁第二節唐開元通寶錢制的建立一唐社會經濟狀況均田制的破壞與地主旨經濟的確立。手工業。商業。城市交易的發展。唐代貨幣經濟的特點。第44頁/共83頁二唐開元通寶錢制的建立武德四年(621)七月宣布,廢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錢。特點:成色標準的制定;脫離量名錢體系;衡法上“一兩十錢”制的形成。第45頁/共83頁三唐前期的鑄幣震蕩1私鑄與惡錢的流通問題。高宗乾封元年(666)的“乾封泉寶”。2安史之亂期間的鑄幣膨脹虛價大錢“乾元重寶”與重輪乾元錢的鑄行。第46頁/共83頁四唐中期的錢荒導致錢荒的原因。兩稅法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結構上的變化。蓄錢之風。政府少鑄。銷錢為器。解除錢荒的措施。獎勵采銅。多鑄。禁銷錢為器。禁蓄錢,進出境。政府以錢收布帛。“除陌”措施。第47頁/共83頁五唐末五代的鑄幣流通1“會昌開元錢”。2五代十國短陌。鐵錢、鉛錢的使用。新的鑄錢,以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并省天下佛寺,住“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以銅錢匱乏為契機,形成區域貨幣與鐵鉛錢的廣泛行用。第48頁/共83頁第三節唐代絹帛的地位及區域性貨幣一唐代絹帛的流通及其衰落絹帛的形制、定式與使用范圍。作為貨幣的條件及其在日常交易中的使用程度。與銅錢之比價及其購買力。絹帛作為貨幣的局限及其貨幣地位的消失。第49頁/共83頁二唐末五代白銀進入流通的趨勢白銀的形制;用途;產地;行用行情(“交廣之域以金銀為貨”)。第50頁/共83頁三云南地區的貝幣流通從古滇國到南詔國(738-902),云南使用天然海貝。《新唐書·南詔傳》:“以繒帛及貝市易,貝者大若指,十六枚為一覓”。第51頁/共83頁第四節唐代的貨幣經營業與信用一貨幣經營業1質庫。2放債。“公廨本錢”與“捉錢令史”。放債利率。3柜坊及寄附鋪。4金銀鋪。第52頁/共83頁二我國最早的匯兌事業:飛錢產生的條件:禁銅錢出境;茶商的大額交易。唐憲宗(780-805)時:

“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卷乃取之,號飛錢。”(《新唐書·食貨志四》)元和七年(812),始辦官營匯兌事業。匯費與“敵貫”。第53頁/共83頁三農村之高利貸信用借貸契約。“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如違限不還,一任掣奪家資雜物”。第54頁/共83頁

第55頁/共83頁

第56頁/共83頁貨幣金融史期中論文題目(2007/11)從歷史看金融:——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在中國歷史上的表現——中國銅鑄幣時代的通貨膨脹——從貨幣史看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試論中國古代貨幣流通領域的短陌現象參考書目:1(美)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著蘇世軍周宇譯《神秘的貨幣》,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2(加)蒙代爾著向松祚譯《蒙代爾經濟學文集》第六卷(第二章格雷欣法則在貨幣史上的運用和濫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3(美)唐·帕爾伯格著孫忠譯《通貨膨脹的歷史與分析》,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1月4(日)黑田明伸著何平譯《貨幣制度的世界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57頁/共83頁第5章宋元時期貨幣狀況:紙幣的發行與流通

第1節 宋代的銅錢區與鐵錢區一宋代社會經濟狀況中國封建社會從前期到后期的轉折點。南方經濟的高度發展。對外交流的擴大。手工的興盛與城市的發展。二宋代錢制:年號錢。第58頁/共83頁

三銅錢區與鐵錢區兩種貨幣地區性流通的原因及情況。銅錢與鐵錢的比價。四宋銅錢的購買力第59頁/共83頁

第60頁/共83頁

第61頁/共83頁

第62頁/共83頁第2節 宋代的錢荒和白銀的使用一兩宋錢荒銅錢使用范圍擴大。銷錢為銅。銅錢外流,“邊關重車而出”、“海舶飽載而回”。發行量的相對微小。二宋代白銀使用的擴大財政收支。民間個人經濟交往。白銀的形制。第63頁/共83頁第3節 宋代紙幣的產生與發展一北宋的交子制度及交子的流通交子產生的背景及階段。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始行官交子制度,設立交子務辦理交子發行事宜,并于次年2月發行官交子流通。財政性發行。“錢引”。二南宋會子與通貨膨脹會子制度與交子制度的區別。區域性紙幣淮交、湖會、川引。紙幣的膨脹及其危害。分析:我國紙幣制度的國家紙幣一貫性存在的條件。何以未發展成為信用貨幣?第64頁/共83頁

第65頁/共83頁第4節遼、西夏貨幣及其流通一遼的貨幣狀況物物交換。銅錢的使用。白銀的使用。二西夏貨幣狀況境內流通錢幣以宋錢為主。貨幣發行。第66頁/共83頁第5節 金代的貨幣制度一鑄錢情況二紙幣發行與流通流通膨脹惡化。“承安寶貨”銀幣。第67頁/共83頁

第68頁/共83頁

第69頁/共83頁第6節 元代紙幣制度與紙幣流通一元代紙幣制度三次鈔法的演變:中統鈔時期;至元鈔時期;至正鈔時期。《至元寶鈔通行條例》(《葉李十四條劃》)。二元代通貨膨脹三白銀與紙幣的關系及其貨幣地位的增強中統鈔以銀為本。元鈔均與白銀在價值上相聯系。元寶。第70頁/共83頁

第71頁/共83頁第7節 宋元時期的信用事業一宋代質庫(解庫、長生庫)、金銀鋪(交引鋪)、匯兌之便錢務的廣泛存在。二遼金之高利貸(金質典庫曰“流泉”)。三元代信用第72頁/共83頁

高利貸:羊羔兒息、羊羔兒利。典當:解典、解庫;政府公典(廣惠庫)。銀鋪、銀匠鋪經營貨幣經營的兌換業務。第73頁/共83頁

第74頁/共83頁

第75頁/共83頁第6章明清貨幣狀況:銀錢并行流通第1節 明初紙幣的短暫行用一大明寶鈔元末紙幣崩潰,銅錢流通的恢復。紙幣流通的恢復。明處紙幣制度的特點、內容、使用狀況。二通貨膨脹及紙幣維持措施的無力通貨膨脹的狀況。紙幣維持措施:停用銅錢;禁止民間以金銀交易;“戶口食鹽法”;緊縮通貨,回籠貨幣。第76頁/共83頁

三紙幣崩潰馳用銀之禁。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