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_第1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_第2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_第3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_第4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課件第一頁,共38頁。【課標要求】

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①掌握中國近代以來交通和通訊工具發展的情況;②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和通訊工具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①引用相關歷史資料,再現歷史,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促進學生掌握交通工具的發展過程;②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討交通工具變化發展的原因和影響;③從學生最熟悉的事例出發,提出歷史問題讓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而得出“只有新中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才能實現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發展”的結論。第二頁,共38頁。【重點難點】

重點:交通工具發展的表現

難點:交通工具發展的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談話法、圖文教學法【教學準備】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向長輩了解過去的交通和通訊工具【教材教法分析】本課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近代以來我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的發展,通訊工具的變遷。這些內容一方面說明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同時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由于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第三頁,共38頁。【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導入新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作者:【杜甫】分析得出結論:從古至今,交通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更新以及他們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由此導入新課。第四頁,共38頁。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作者:【杜甫】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思考

:從古至今,交通工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第五頁,共38頁。【新課探究】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思考:1.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2.中國的交通工具是從何時開始出現更新,近現代主要交通工具有那些。

第六頁,共38頁。1.傳統的交通工具-——木船、馬車、轎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第七頁,共38頁。——人力車、三輪車圖說歷史2.中國交通工具的更新

人力牽引第八頁,共38頁。——自行車第九頁,共38頁。圖說歷史——輪船(1865年4月)“萬年清”號(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中國近代輪船業的發端B.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

第十頁,共38頁。晚清中國創辦的最早的近代航運企業,首次打破列強的壟斷局面。輪船招商局圖說歷史第十一頁,共38頁。重慶三峽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游輪長江輪船海外旅游總公司游輪神州號圖說歷史第十二頁,共38頁。——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第十三頁,共38頁。

鐵路在中國的發展命運多舛(chuan)。近代以來至19世紀90年代都有反對之聲。反對修鐵路的理由是(1)擾民;(2)奪民生計;(3)為外敵“縮地”,便其運兵;(4)因賈洋匠而導致白銀外流。甚至有人說:建鐵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國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中國之利”。這些反對修鐵路的觀點或理由有道理嗎?為什么?閱讀材料:第十四頁,共38頁。鐵路交通發展的意義速度快運力大費用低廉利國計民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第十五頁,共38頁。鐵路上的“馬拉火車”

為了運輸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莊莊之間修建一條長10千米的鐵路。這條鐵路于1880年興建,1881年通車。鐵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視先進的蒸汽機車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顫聲驚動了附近的皇陵,就讓騾馬充當“火車頭”,這就出現了“馬拉火車”的天下奇聞。第十六頁,共38頁。1876年,英國商人未經允許建造了淞滬鐵路。但不久即被拆毀并擲入大海。1881年,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莊鐵路在一片反對聲中建成通車。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這是第一條中國人(詹天佑)自行設計的鐵路。鐵路交通的發展框架建構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么?①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控制。②政局動蕩。根本原因: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第十七頁,共38頁。

我國最早的鐵路--滬淞鐵路光緒二年(1876)滬淞鐵路通車,中國人就是在這兒,第一次聽到了火車的汽笛聲。

圖說歷史第十八頁,共38頁。1909年9月24日,中國人設計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通車京張鐵路全長200多公里,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他設計了“人”字形路線。京張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圖說歷史第十九頁,共38頁。詹天佑與京張鐵路詹天佑故居“鋪上”京張鐵路鋼軌圖說歷史第二十頁,共38頁。圖說歷史——電車(1906年,天津創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是中國最早出現“房子式”有軌電車的城市。)第二十一頁,共38頁。1908年上海引進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軌電車。最早的電車為一節車廂,車速很慢,乘客可隨時上下。圖說歷史第二十二頁,共38頁。圖說歷史1914年上海開始運行第一輛無軌電車BK540型無軌電車第二十三頁,共38頁。無軌電車是相當環保的“新能源汽車”。然而上海的無軌電車飄搖近百載,幾經興衰,運行車輛已經從90年的923臺下降到如今的200多臺,線路數一減再減。在國內,電車能過得不錯的城市不多,大概也就北京武漢、廣州三地。其他一些城市電車還算平穩,比如:濟南和青島。國內無軌電車系統遭受滅亡的卻大有人在:重慶、沉陽、哈爾濱、南昌、蘭州、杭州(新建后再拆除,目前僅1條)、福州、成都天津,南京……鄭州電車或也將撤銷。

反思:為什么電車在西方正在逐漸回歸,而在中國卻命運如此悲慘呢?探究思考第二十四頁,共38頁。。

圖說歷史——汽車(20C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十五頁,共38頁。中國第一輛進口汽車

——第二代奔馳牌小轎車

20世紀初上海人議論最多的是一種能夠在街上自動行駛的四輪怪物——這就是汽車。

第二十六頁,共38頁。北京1935年開始使用

T234大道奇公共汽車小道奇客車公共汽車(1924年上海開始出現)第二十七頁,共38頁。1956年7月14日8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圖說歷史第二十八頁,共38頁。2000年,中國汽車產量預計首次超過200萬輛。

世紀末,中國終于躋身世界汽車十強之列。2000年12月12日,賽歐下線,引發了無數中國人對家庭轎車的新夢想

圖說歷史第二十九頁,共38頁。北京地鐵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地鐵第三十頁,共38頁。圖為試運行中的中國首列實用型中低速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第三十一頁,共38頁。馮如馮如和他的飛機圖說歷史——飛機(20C20S初)世界上最早開始民航的國家是美國。中國的首次民航飛行是1920年4月24日,京-滬航線的京津段首航(5月8日開始正常載客)。這之前,飛機主要用于軍事和政府公務。當時使用的機型為亨德利·佩治。第三十二頁,共38頁。中國客機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訂購波音787飛機的5家航空公司

第三十三頁,共38頁。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車A380客機的模擬圖片。這種被稱為最先進、寬敞和高效的超級巨型客機將擁有555個客艙座位。圖說歷史第三十四頁,共38頁。公布“神七”至“神十”計劃據劉竹生介紹,我國將在神舟七號實現宇航員出艙,神舟八號發射目標飛行器(專門用于對接),神舟九號實現無人對接,神舟十號則實現載人對接。劉竹生表示,今后的載人飛船發射時間間隔將大大縮短,目標飛行器發射當年就可以發射對接飛船。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六”副總設計師楊宏介紹說,我國已經進入載人工程第二階段,這一階段載人航天事業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短期內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間實驗室。為此要實現5個技術突破,其中包括航天員出艙、空間交匯、實現天地聯系的載人飛船、建立目標飛行器和航天員出艙交匯。

北京宇航學會青年論壇昨天召開,長征2F總設計師劉竹生在論壇上透露了我國從神舟七號到神舟十號的載人航天計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吳燕生表示,我國將用六年半時間研制成新型大運載火箭。第三十五頁,共38頁。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工具的發展更新過程木船、馬車、轎子表現人力:機械牽引:

飛機(20世紀20年代)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輪船(1865年)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