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電纜修復工藝_第1頁
綜采電纜修復工藝_第2頁
綜采電纜修復工藝_第3頁
綜采電纜修復工藝_第4頁
綜采電纜修復工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綜采電纜修復工藝第一節電纜的修復方法及要求一、電纜的修復方法及適應范圍(表6-1)表6-1電纜的修復方法及適應范圈修復方法適應范圍硫化熱補1.適用1140V及以下橡套電纜、半導電屏蔽橡套電纜和金屬屏蔽橡套電纜的修補2.在地面修理車間進行冷補法聚氨脂膠澆鑄1.修補1140V及以下的各類橡套電纜2.在井下現場進行,不受電纜損壞的長度和外徑限制,修補后3h可脫模,脫模后即可送電氯丁膠漿模壓法1.修補660V及以下的UZ、U、UP、UC、UCP、UPQ型礦用橡套電纜2.在井下現場進行,但修補段的長度和外徑受模具的限制。修補后3天可脫模,且修補后即可送電二、電纜的修補要求(表6-2)表6-2橡套電纜的修補要求修補方式基本要求井下冷補1.井下運行中的橡套電纜,當芯線絕緣和護套局部損壞,而其它部位的絕緣性能合格時,可對其損壞部位進行冷補或應急冷包.但修補后必須使用搖表測量其絕緣電阻,合格后方可投人運行2.芯發絕緣損壞但芯線未斷的電絞,采用冷補時.允許該電纜一直使用到工作面采完為止。如果采用應急冷包,該電纜必須在7天內更換上井,并在修補處設有明顯標記,電纜管理部門應作好備案3.冷補或應急冷包的電纜接頭,每班必須有專人檢查其接頭溫升情況。發現接頭過熱時.應立即處理.對應急冷包頭必須在限定時間內更換上井,嚴禁將該接頭截掉后重做應急冷包接頭.但冷補接頭允許重做.4.井下冷補電纜接頭,回收上井后,必須補做浸水耐壓試驗,不合格時必須重新修補硫化熱補1.礦用橡套軟電纜或礦用屏蔽橡套軟電纜進行硫化熱補時,必須按照原電纜的結構要求進行修復.護套修補,必須采用不延燃橡膠帶(含氯丁膠),芯線絕緣采用芯線絕緣帶。屏蔽電纜的屏蔽層,按屏蔽材料要求分別用半導電橡膠帶、金屬編織帶或采用多股金絲繞包,其過渡電阻值應與原屏蔽層的過渡電阻值相同。硫化熱補時.主芯線絕緣和外護套必須分層硫化2.絕緣不合格者,電緩修補前必須進行干爆處理和排除故障.修補后必須進行絕緣電阻測定和浸水耐壓試驗.芯線連接處要測量接頭電阻或進行過流試驗3.主芯線的半導電膠帶分相屏蔽層損壞時,其修補方法與絕緣皮修補相同4.屏蔽電纜接地芯線的半導電橡皮破損時,可直接采用半導電橡皮修補,其方法與主芯線絕緣橡皮修補相同,橡皮外面允許再重疊繞包一層半導電膠帶。修補后的外徑要與原地線外徑相近5.控制芯線絞合后可重疊繞包半導電膠帶。其外徑應與芯線直徑近似相同6.半導電橡皮填芯如有破損.應采用半導電橡皮填滿,并可與外套一次硫化7.修補后的每根主芯線半導電屏蔽層的過渡電阻值,換算到溫度為20℃時,應不大于3k8.修補后的電纜,要求做到絕緣與導線、絕緣與屏蔽層、屏蔽層與填芯、屏蔽層與護套之間不粘合。電纜彎曲時能產生滑動位移三、對修復電纜接頭的基本要求連接電纜時,電纜的接頭應滿足以下要求:(1)芯線的連接良好,接觸電阻小而穩定。正常工作時接頭處的溫升不大于電纜原芯線的溫升。(2)接頭處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其值應不低于電纜芯線強度的70%。(3)電纜連接處的絕緣強度應不低于原有值。(4)2根電纜的鎧裝、屏蔽層和接地芯線都應有良好的連接。(5)連接處的密封良好,能可靠地防止水分、潮氣侵入。第二節電纜的修復工藝圖6-1電纜修復的工藝流程一、基本工藝流程(圖6-1)二、修補工藝(一)準備工作(表10—6—3)表6-3電纜修補前的主要準備工作序號項目主要內容1外觀檢查1)將入廠電纜表面擦洗干凈。清除表面的煤泥等2)查清電纜的型號、規格、結構、長度、表面損壞情況.并做好記錄3)井下冷補時。必須停電2電氣性能檢查根據電壓等級選擇搖表,分別測量主芯線對屏蔽層、主芯線線芯相間的絕緣電阻件,控制芯線對屏蔽層的絕緣電阻值3查故障點運用電纜檢測設備判斷故障的性質及故障點,以確定修補位置,并作好標記4確定方案根據電纜損壞情況,確定修補方式,并編制檢修工藝規程5工具、材料的準備按照確定的修補方式,準備相應的工具和材料6干爆處理干燥方法有:電流干爆法、整體烘干法、真空和熱風干燥法等.可根據現場設備狀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二)護套的割切(表6-4)表6-4電纜護套的喇切方法割切方法操作方法與要求圖示局部割除1.護套局部損壞,縱向長度不超過護套周長.橫向長度不超過電纜護套直徑,且主芯線的絕緣和墊心未損傷時,甩電工刀將破損處周圍削去(沿護套周長方向不超過周長的一半)。當采用模壓冷補時.應使用木健將切口周圈健毛,其形狀如圖示2.護套破口雖超過上述范圍.但主芯線沒有損傷時,可切掉損壞部位的一段外護套3.切削時要注意不要損壞電纜芯線的絕緣I切口呈橢圓形,遏裂口時,可使用剪刀將裂口的終端剪成圈角,邊緣護套層削成小于30。的坡角整段割除1.當電纜護套破口較大,超過局部修補范圍或主芯線絕緣損壞或是一芯以上斷線時,對護套均需要做圓周修補,此時應按破損長度剝切整段護套2.切除護套時應按電纜芯線分級剪切長度中的最長段的尺寸量取;再用電工刀在切除處先沿圓周刻一深痕,其深度以不傷芯線絕緣為準;然后再從端頭起,沿縱向用電工刀剝切3.護套的兩個端頭應用電工刀切削成斜面圓錐,其斜面長度見表6-5中所列,形狀如圖示表6-5護套割切斜面長度與電纜外徑的關系電纜外徑(mm)斜面長度L′(mm)電纜外徑(mm)斜面長度F(mm)5~1011~2021~3015~2021~3031~353l~5051~7071~9536~4041~5051~60(三)電纜芯線的分級剪切電纜芯線斷裂時,為保證芯線的可靠連接,必須對芯線進行階梯式的分級剪切,以使芯線的接頭位置能夠交錯分散。其分級剪切的長度與芯線的連接方法、芯線數和電纜截面有關,具體尺寸見表6-6和表6-7。電纜芯數導線截面(mm2)綁線搭接方法銅管澆焊方法芯線分級剪切形式芯線分級剪切長度(mm)l1l2l3l4l5l6l1l2l3l4l5l6四芯電纜6以下101625以下404060808010012014014016016018030404050507070807010010011090130130140六芯電纜162535808080120120120160160160808080120120120160160160606060120120120180180180606060120120120180180180表6-6剪切長度與電纜截面、芯數、連接方法的關系表6-7采用冷壓連接時剪切長度與電纜截面、芯數、連接方法的關系電纜芯數主芯線截面(mm2)芯線插接與搭接芯線分級剪切形式芯線分級剪切長度(mm)l1l2l3l4l5l6l7l8四芯電纜2.5~610~1625~3550~70506070808090110125110120150170140150190215六芯電纜10~1625~3550~70607080110120145150170190607080110120145150170190七芯電纜10~1625~3550~70607080901101251201501701501902157590100105130145135170190八芯電纜10~1625~3550~706070809011012512015017015019021560708090110125120150170150190215(四)屏蔽層的剝除對屏蔽電纜修復時,應首先剝去相應的屏蔽層,剝除的長度應為國家標準GB3836.3-83規定的耐泄痕性d級絕緣材料的最小爬電距離的1.5~2倍。(五)芯線絕緣的剝除電纜芯線主絕緣的剝除長度,根據芯線的連接方法和電纜截面的不同,其剝除長度也不相同,修補前可按表6-8的規定選擇。表10—6—8電纜芯線絕緣的刪除長度電纜芯線截面(mm2)電纜芯線絕緣剝除長度(mm)冷壓連接法銀銅焊接法6101625355070151717202025(搭接為35)25(搭接為35)121215181820~2222~25(六)芯線的連接芯線導體的連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冷壓連接和銀銅焊接兩種方式,其操作工藝分別見表6—9和6—10。裹10—6—9芯線導體的冷壓連接法序號主要工序操作方法與要求1準備工作1.選擇銅套管:其內徑為需連接電纜芯線的截面之和2.選擇銅綁線:綁線的直徑根據芯線的截面進行選取,當芯線的截面為2.5~10mm2時取0.6mm;16~35mm2時取0.9mm;50~70mm2時取1.2mm3.準備液壓鉗;當銅套管內芯線的總截面為50mm2(如沒有支線,則電纜芯線截面為25mm2)及以下時,液壓鉗額定壓力取100000kN,壓接行程為8mm;當蕾內芯線總截面為140mm2(沒有分支線,電緩芯線疊面為70mm2及以下時,液壓坩額定壓力取160000kN,壓接行程不小于13mm4.按裹6-1l的規定選取壓模。壓模的構造如圖示5.準備工具和材料:斷線鉗、銅絲鉗、電工刀、100#砂布、綿紗、平銼等上模下模(a)2銅套管和芯線頭的預處理1.用100#砂布除去套管內表面的氧化層(鍍錫管除外)或污垢2.分級剪切并剝去外部絕緣的芯線頭,用鋼絲鉗將銅絲整理成圖示的傘狀形散開,并用砂布除去銅絲表面的氧化層(錫鍍芯線除外),再理直。操作時不要去股或斷絲3.用綿紗擦凈線頭表面的污垢和潮氣電纜芯線的銅絲成傘形狀(b)3銅管內的連接插接工藝綜采設備的供電電纜芯線間的連接在銅管內應采用插接工藝;1.將傘狀松散的線頭端面用鋼絲鉗捏成圓形,且端面直徑略小于套管內徑2.將松散的線頭插入套管內約占套管長度的1/2處。當不同截面的芯線連接時。應先插入較大截面的芯線頭3.把需要連接的另一個線頭從套管的另一端輕輕地插入管內。使兩線頭在臂內中尖處對齊,如圖示c4.兩手各捏著套管兩端的芯線,并不斷地來回捻動,隨之向管內輕輕對插.當內側線頭銅絲在管內相對交叉插接又無相頂碰現象時。再用力晃動兩側芯線繼續向管內對插,使兩側線頭在管內交叉均勻緊密合攏5.插接后的兩側線頭在管內相互交叉合攏長度應大于套管的長度,即線頭端伸出套管3~5mm,如圖示d6.在擂接過程中。套管內兩線頭的個別銅絲如因頂碰出現彎曲而未進入套管時,應將其拔出,理直后再重新插入套管內(c)(d)續表序號主要工序操作方法與要求圖示銅管內的連接搭接工藝1.將已松散開的兩線頭用手指捻圓合攏,如圖示e2.將銅套管輕輕套在需要連接的1個線頭上,并使線頭伸出套管端5~7mm3.把另一線頭末端搭在已伸出套管的線頭上方,并輕輕地插入套管。在插線頭過程中要隨時左右串動套管4.2個線頭在連接的套臂內的搭接長度應大于連接管的長度,即線頭伸出套管端面3~5mm,如圖示f(e)(f)4壓接兩線頭在套管內插接或搭接好后,即可用手動液壓鉗進行壓接1.把壓模擦凈裝在壓鉗上,并使上下膜相互對齊2.用銅綁線將伸出鋼套管兩端的線頭緊緊地綁扎1~2圈,并使綁線線箍從兩側擋住套管,使之不竄動3.將套好的芯線接頭套管放入壓模模腔的中央4.操作液壓鉗,直至壓模完全合模。如壓模小于套管的長度,應先壓中間。后壓兩側的分段,但各段要彼此略有重疊,最后使接頭整體壓成表面平整的六角形,如圖示g5.六芯及六芯以上的橡套電纜的芯線進行冷壓連接時,應先壓接小斷面的芯線(控制線及地線),并將其接頭按規定的要求分別包扎好絕緣層,按原樣絞合后,再分別壓接其余大截面(主芯線)芯線接頭,如圖示h(g)(h)5接頭的檢查和處理1.檢查接頭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應無裂紋、傷痕、異形等不良現象2.用細平銼和100#砂紙將接頭的毛刺、尖棱、銳邊打圓磨光表6-10電纜芯線的銀銅焊連接工藝序號主要工序操作方法與要求1工具和材料的準備主要工具和材料有:硼砂、焊料(銀銅焊片,其含量各占50%)、腳踏式皮老虎、汽油噴燈、什錦銼等2芯線的焊接1.將2根芯線端面對好2.用噴燈的高溫火焰燃燒對好的接頭。當接頭達到熔化點時,及時在接頭上涂焊料,使接頭牢固地焊接一起3.當焊接主芯線時,每根主芯線的焊點要按規定的捻距均勻分散分布,以防芯線對接后截面增大,同時又保持芯線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可彎曲性4.對于控制芯線和地線應一次焊成3焊后處理焊好以后,焊點要用什錦銼整修光滑,整理成股后,整根芯線用透明滌綸膠帶纏緊表6-11壓模、連接銅套管與電纜芯線截面的配套使用壓模標志連接銅套管規格適用芯線總藏面(mm2)備注581216202632405060708510012014058121620263240506070851001201405~6.58~1012~14.516~1820~2224~2630~3238~4248~5160~6670~7585~8695~100120140短連接管用于插接,長連接管用于搭接(七)芯線主絕緣的修補電纜芯線主絕緣的修補方法有:硫化熱補法和冷包法兩種,其操作工藝見表6-12。表6—12電纜芯線主絕緣的修補方法修補方法操作工藝硫化熱補法首先將對接好的主芯線兩端部的芯線絕緣處翻削成30mm長錐形.并用木銼銼毛。然后涂一層膠泥(用二甲苯和氯丁膠泡成膠泥),再把涂過二甲苯的芯線絕緣膠帶從錐部開始緊緊纏繞在芯線外層,錐形兩端要嚴密搭接好。繞包后的芯線直徑略大于原尺寸1~2mm,在外層包好一層玻璃紙。再以合適的芯線模子壓模后進行熱硫化處理熱硫化時溫度達120℃后再加壓一次,溫度升到160℃時保溫20min(對熱容量大的熱補器可直接斷電,對熱容量小的熱補器可采取幾次停送電來實現),然后使其自然冷卻到60冷包法1.絕緣層局部破損,應將絕緣層裂口剪成圈角,防止裂口延伸2.絕緣層嚴重破損,應整段割除絕緣層,并將翻除段的兩端絕緣層削成長度不小于芯線的直徑,且不小于10mm的錐形3.用150#砂布將待修的絕緣層打毛。對于芯線采用附有石墨粉的編織帶作屏蔽層,應注意石墨粉不得落在導體和打毛的絕緣層上4.纏繞高壓自粘絕緣膠帶,纏繞時將膠帶均勻伸長,依次以半幅重疊連續緊密纏繞,纏繞方向為:中央-前端-后端-中央。使絕緣帶與原絕緣層的連接部分長度不小于絕緣芯線外徑的1.5倍,且大于15mm,兩端應纏繞成錐形,纏繞厚度為原絕緣層厚度的1.2倍。對于額定電壓為1140V的橡套電纜,采用冷壓連接的接頭在繞包絕緣帶之前,必須用厚0.05mm的高壓聚脂薄膜,以半幅重疊法將裸露的接頭及導體部分嚴密包扎1~2層.注意聚脂薄膜不準纏繞在接頭兩端芯線絕緣帶上.操作時對有屏蔽層含石墨粉不得落在纏繞的絕緣帶上5.電纜的絕緣層系采用聚氯乙烯擠包時。必須采用聚氯乙烯絕緣帶或其它非橡皮絕緣帶纏包,不準用聚氯乙烯絕緣帶包扎橡皮絕緣或用橡膠帶包扎聚氯乙烯絕緣層(八)屏蔽層的修理1.芯線半導電屏蔽層的修補方法1)采用半導電自粘橡膠帶修補芯線的半導電屏蔽層。2)半導電橡膠帶上每隔100mm必須印有明顯的“導電”字樣,以免與絕緣膠帶混淆,其性能要求如下:體積電阻系數(Ω·cm)<5×102抗拉強度(MPa)>2斷裂伸長率(%)>350厚度(mm)O.4~O.5寬度(mm)13~203)剝除已損壞的屏蔽層,如芯線的絕緣層破損,剝除段的長度應滿足修補絕緣層的需要。4)將半導電橡膠帶以1/4幅重疊連續纏在絕緣層上,纏繞厚度為0.8~1.Omm。兩端與原屏蔽帶(層)搭接。2.金屬屏蔽層的修補用金屬編織帶或奪0.12mm多股鍍錫銅絲緊密纏繞在芯線已修補好的絕緣層上,兩端必須要牢固地搭接在原金屬屏蔽層上,以達到原導電性能,并采用局部錫焊;再在焊接處纏包兩層透明滌綸膠帶或塑料膠粘帶。(九)外護套的修補工藝1.硫化熱補工藝1)將修補好的芯線整理好,按其原捻距和扭向絞合好,并緊扎一層白布帶。在修補處兩端的外護套用刀削成長60~80mm的錐形,用銼刀銼毛,再涂上一層膠泥,用涂上二甲苯的氯丁膠帶從錐形部位的一端起緊緊纏繞,兩端要嚴密搭好。纏繞包扎后,使整個修補護套外徑比原外徑大2~3mm,再包一層玻璃紙或撒上滑石粉。2)根據芯線或護套的外徑尺寸,按表6-13選擇合適的模具或胎具,并檢查熱補器工作是否正常,其它工具、材料是否齊全。3)設專人記錄加熱硫化處理的時間及結果。4)將選好的模具或模胎放入熱補器內,并在模具或模胎內均勻撒上一些滑石粉,防止生膠與模具或模胎粘連;然后將需加熱硫化處理段放進模具或胎具。5)給熱補器扣上蓋子,擰動絲桿手把,使模具壓緊電纜熱補段;然后合閘送電,使熱補器加熱,并開始記錄時間,觀察溫度計的指示。6)當溫度升到120℃時(約15min)7)連續加熱,待溫度升到160~180℃后,立即切斷電源,讓其自然冷卻。當溫度下降到60℃時,如果采用鋁制模具,應保持20~30min8)硫化處理完畢的電纜段應進行外形整修,剪去飛邊,用木銼銼平,并應做彈性檢查。如發現彈性不足,應重新入模做二次硫化,但二次硫化時間不得超過30min。電纜規格胎具內徑(mm)芯線截面(mm2)外徑(mm)3×2.5+1×1.53×4+1×2.53×6+1×43×10+1×63×16+1×103×25+1×103×35+1×103×50+1×103×70+l×103×16+3×103×25+3×103×35+3×103×25+3×10/3E+3×2.5St3×35+3×16/3E+3×2.5St3×50+3×25/3E+3×2.5St3×70+3×35/3E+3×2.5St3×95+1×17+3×2×2.5+1×120.621.824.931.933.837.240.944.949.438.842.545.43336444763222326.53436394347524144473438464864.59)操作注意事項:(1)在加熱硫化處理過程中,溫度升高不宜過快,否則生膠會出現蜂窩氣孔。加熱時間和加熱溫度應根據電纜護套或芯線主絕緣的徑向厚度和所用生膠帶的性質決定。常用硫化溫度和加熱時間與護套(或芯線絕緣)材料、徑向厚度有關。對于氯丁膠料不管修補橡套的徑向厚度是多少,其硫化溫度均為160~180℃,保持時間均為20~30min。在實際選用時,應根據膠料的配方和修補橡套的實際徑向厚度不同,適當調整溫度和時間。一般徑(2)為了正確控制硫化溫度,熱補器上裝的溫度計應正確可靠,位置必須適當。(3)當修補段的長度超過模具的長度時,不能一次進行硫化,可分段依次進行加熱硫化。在每一段加熱硫化之間應有一適當的重疊長度,一般為30~40mm,以保證接合處的硫化質量。2.模壓修補工藝1)護套層模壓冷補采用DA-1型電纜冷補劑(以套為單位,每套由三種組分組合而成,即組分甲、乙、丙,按一定的配比分裝在鋁管、玻璃瓶和小塑料袋中)。冷補劑的用量參考表6-14。2)將修補好的絕緣層和屏蔽層的芯線按原狀絞緊,用綿線或白布帶撕成的線束將修補處的芯線捆住,以防松開。3)按需修補面的大小,配用足量的電纜冷補劑,以保證緊模后擠出膠泥為準。4)混合膠泥的配制:將組分甲和乙倒入杯子,用細棒充分攪拌,達到均勻混合;再將組分丙倒在鐵板或玻璃上;然后把混合均勻的甲、乙組分別倒入組分丙中,并用膩子刀反復攪拌和成膠泥。注意杯中的混合膠不要倒盡,殘留少許供涂膠用。電纜外徑(mm)冷補劑用量(套)(以每整圈周修補長度為1OOmm計)10203040500.512345)護套涂膠:將杯中的少許混合膠涂在銼毛的護套待修周圍(局部修補)或帶錐度的兩端頭(整圓周修補),必須涂兩遍,每次涂層要薄而均勻,待第一遍揮發至不沾手后再涂第二遍,稍揮發后待用。6)模壓成型:按需修補面的大小選擇好合適的模具,并用黑布鋪在模具中,鋪設長度應大于兩模塊間的距離,寬度應大于模具寬,即伸出模具的兩側。將穿螺絲處剪出缺口,以防影響穿螺絲。局部修補時需上述尺寸的黑布1塊,整圓周修補需用2塊。然后把和好的膠泥一分為二壓成長方形(局部修補用1塊)放人鋪好黑布的模具中,再將已剪切涂膠后的電纜待修處放人模具,合上另一半模具,擰緊螺絲(先緊固兩端,后緊中間),使多余的膠泥從模具中擠出并刮去。合模后的形狀如圖6-2所示。7)緊模后,電纜即可帶模具送電,模具兼作電纜保護套,以免電纜修補處承受彎曲,拉、壓等外力。8)修補3天后,膠泥逐漸變硬固化,即可取掉模具,然后將電纜兩端及中間的壓邊圖6-2壓模合模后的示意圖用刀削去,并用木銼銼平,使修復處平滑。9)注意事項:(1)井下橡套軟電纜在使用中損壞時,可采用本工藝進行就地修補。但已經受潮或長期帶病運行的電纜不得在井下修補。(2)在地面進行冷補時,應進行檢查、干燥和試驗,對冷補段的要求與熱補相同。(3)電纜冷補劑宜存放在陰涼處,環境溫度不大于20℃,自出廠之日起有效期為1(4)電纜冷補劑有一定的毒性,在地面操作時應有通風設施,在井下修補時應避免迎著風流操作。(5)模壓后取模時間不得少于3天,否則因修補處固化不良,受彎曲后將被撕裂或被碰砸而損壞。3.聚氨酯膠修補工藝1)準備好修補材料:選用YM-1型(甲、乙二種組分)聚氨脂膠,其性能指標見表6-15。此外,還有澆注漏斗、澆口、粘膠帶、聚乙烯片、三氯乙烯溶劑。表6—15YM一1型聚氯脂電纜冷補膠的主要技術性能項目技術指標型號YM-1規格333200凈重甲組分:23±2g乙組分:95±1g甲組分:143±2g乙組分:57±1g外觀甲組分:黑色粘稠液體無塊狀雜質,馬口鐵灌頭盒封裝乙組分:棕色易揮發液體,無雜質,馬口鐵灌頭盒封裝含量甲:異氰酸根-NCO=(5.0±0.3)%拉力強度≥11MPa伸長率≥250%體積電阻系數≥1×103Ω·cm電纜性能符合GBIl7-74的規定護套性能符合GB2951有關規定阻燃性能符合GB2951.19的規定2)護套層的局部修補:如電纜的護套層局部破損而絕緣芯未遭破壞,可采用局部修補法,其工藝如下:(1)用電工刀將破損的護套層割除,使割除區呈橢圓形,割除區邊緣的護套層應削成坡角,見表6-4中的圖示6。(2)用木銼或粗砂紙將破損區周圍的電纜表面打毛,再用三氯乙稀溶劑將周圍的表面擦拭干凈。(3)將聚氨脂膠甲、乙組分混合均勻,靜待片刻,待膠料呈粘膠狀后將膠料涂抹到破損處。(4)用大小合適的聚乙烯片將電纜的修補段包上,用粘膠帶固定。(5)靜置到規定的時間時取下聚乙烯片,修補的護套應圓整光滑,不存在缺陷,并與電纜的原護套層緊密粘接。3)護套層的整體修補:護套層的整體修補適用于電纜的對接以及修補電纜時取下整段護套后對護套層的修復。其方法如下:(1)將芯線的導體、絕緣層、屏蔽層修復好之后,按原絞向絞合,用涂膠編織帶繞包一層。(2)修補區(或對接區)原護套層的二端削成錐形,錐形段長應不小于40mm,如圖6-3所示。(3)用自粘膠帶在修補段二端的護套上纏成環狀凸肩。凸肩的間距取決于護套修補段的長度,凸肩的外徑取決于修補段的外徑。凸肩的厚度一般為2~3mm,以保證修補護套的厚度不小于電纜的護套厚度。圖圖6-3護套層的整段修補(4)用三氯乙烯將修補段二端的護套擦拭干凈。(5)將電纜的修補段拉直、固定、水平放置。(6)裁剪聚乙烯模片,長度比修補段長度約大15mm,寬度約為修補澆注模具用聚乙烯薄片段圓周長(凸肩的圓周長)的1.5倍。按圖6—4在模片上沖3個ф10的圓孔。(7)將聚乙烯模片包在修補段上,模片的二端正好搭在凸肩上,小孔朝上。圖6-4卷制澆注模具用聚乙稀薄片在3個小孔上放置3個澆口,用粘膠帶固定。在中間的澆口上安1個漏斗。安裝模型時要注意模具與電纜芯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避免出現修補厚薄不勻現象。(8)混合澆料的甲、乙二組分(兩組分按比例分別封裝在密閉的容器內,使用時二者直接混合)膠料的需用量見表6-16。通過漏斗(圖6-5)迅速將膠料澆人模腔內,直至膠料自二端的澆口流出為止。(9)在澆注時如發現模腔二端的頂部存有氣泡,可用小針穿模片將空氣排出。(10)澆注后固定靜置,到規定時間拆下模片,修補段應光滑圓整,不存有缺陷,并與電纜的原護套層牢固粘接。于30min。以實用觀點來看,要求澆注(11)用電工刀切去修補段二端的凸肩,并將修補段的二端削成錐狀。4)注意事項:(1)冷補膠甲、乙二組分混合后的澆注時限不小于5min,亦即是在5min能用澆注法成型,膠凝時間不大時限盡量長一些,以便于操作和應用。上述數據基本上可滿足應用的需要。(2)二組分混合均勻后,一般經3h可固化成型,可以脫模(溫度25左右),但強度較低,24h后可達到圖6-5聚乙烯澆口和聚乙烯漏斗示意圖50%強度,3天后可達到75%~80%強度,5~7天后達到100%強度。如溫度較低,所需的時間要延長;溫度高,則所需的時間相應縮短。充分固化后的性能與礦用橡套電纜的護套層的性能基本相似。冷補膠在固化過程中與氯丁護套橡皮或其它品種的護套橡皮都能良好粘接。經試驗,用冷補膠修補的電纜的抗機械沖擊、擠壓和彎曲性能都能滿足要求,故用聚氨酯冷補膠修補電纜同硫化熱補具有同等效能。表6-16膠料的需用量與電纜外徑的關系電纜外徑(mm)膠辯用量(g,以甲組分計)剖除段長100mm割除段每增長100mm3239475563130160200260350110140170220300(3)本工藝適用于在地面或在井下現場就地修補。在地面對電纜修補后必須按規定進行浸水耐壓試驗。井下修補時,環境溫度不宜低于13℃,并應避開淋水處,所修補的電纜經外觀檢查合格后可不進行浸水耐壓試驗,待脫模后即可送電運行。但電纜修補段受拖拽或彎曲(如采煤機的移動電纜)時,在脫模后宜靜置24h三、不延燃自粘冷包膠帶應急冷包修補工藝(表6-17)表6-17不延燃自粘冷包膠帶應急冷包修補工藝序號修補工序修補方法與要求1準備工作1.對電纜進行冷包時,應準備以下工具和材料:電工刀、鋼絲鉗、剪刀、木銼、砂布、不延燃冷包膠帶、補帶膠水和高壓絕緣橡膠帶2.對于需冷包修補的電纜必須在停電后方可進行修樸3.將電纜的修補段表面擦拭干凈,檢查其破損情況4.修補地點應選擇環境清潔,能防止粉塵飛揚的地方2電纜絕緣層的修補1.對破損嚴重的絕緣層,應進行整段割除.割除的長度應滿足修補導體的要求(當導體斷裂時),將割除段兩端的絕緣層削成錐形,其長度應小于10mm,其情況如圖6-6所示2.用木銼將待修補的絕緣層打至露出絕緣橡皮的本色3.用高壓絕緣橡膠帶(或不廷燃自粘冷包膠帶)包扎電纜的絕緣層,再包一層聚脂薄膜帶4.纏繞高壓絕緣橡膠帶或不延燃自粘冷包肢帶時,應先在已削成錐形段上均勻涂上一層補帶膠水;揮發1~2min后,再將膠帶均勻伸長(仲長率100%~150%),依次按膠帶竟度的1/4~1/2重疊連續緊密纏繞,纏繞方向為;中間→前墻→中間。高壓絕緣橡膠帶或不廷燃自粘冷包膠帶與原絕緣層的連接部分,其搭接長度應不小于5mm。如芯線采用附有石墨粉的編織帶作半導電的屏蔽層,操作時應特別注意不得將石墨粉粘落在纏繞的絕緣帶上3電纜護套層的修補1.當把破損的芯線、絕緣層、屏蔽層妥善修補后,將電纜按原狀絞緊,用涂膠的編織帶纏繞線束,膠布向外纏繞一遍2.將電纜拉直。護套兩端削成錐形,錐形面的長度應不小于電纜外徑,一般應大于40mm,坡角應小于30。3.用木銼將兩端錐形打毛,并將其膠沫擦拭干凈。均勻涂上一層補胎膠水,揮發1~2min后,再用不廷燃冷包膠帶按膠帶的寬度1/3~l/2重疊連續進行緊密纏繞,纏繞方向為:中間→前端→后端→中間,這樣往復多次,當修補段直徑超過電纜直徑2mm左右,即可把膠帶末端壓在中間部位4修補后的試驗在井下進行應急修補,慘補后應按規定測定電纜的絕緣電阻,合格者方可送電使用注意事項1.屏蔽層的修補與前述其它修補方法中所述相同。2.本工藝適用于環境溫度為0~40℃.濕度為90%以下的場所,修補電網額定電壓為380V、660V和1140V的各種礦用橡膠套軟電纜3.在使用高壓絕緣膠帶和不燃自粘冷包膠帶(其性能見表6-18)時,應首先將隔離膜(玻璃紙)去掉,切勿將玻璃紙纏人(a)(b)(c)圖6-6應急冷包修補方法示意圖表6-18高壓絕緣橡膠帶和不延燃自粘冷包膠帶的技術性能項目技術性能指標高壓絕緣橡膠帶不延燃自粘冷包膠袋抗拉強度(MPa)斷裂伸長率(%)抗剝離速度(mm/400g·min)抗剪切強度(MPa)硬度(邵氏。)試驗電壓(kV/min)老化系數(80℃×96h)>2.5>300>40>1>4010不擊穿K1>0.7>25>350<40>1>40>10不擊穿K1>0.7第三節電纜修復后的電氣試驗經過修補后的橡套電纜,其修補質量應通過下列試驗進行檢查。絕緣電阻的測定可采用絕緣電阻測定搖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主芯線對地、主芯線相間、控制芯線對地絕緣電阻應符合表6-19的規定。表6-19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絕緣電阻電纜額定電壓(V)絕緣電阻(MΩ)6000≤1400>10>2備注1140V及以下的電纜用1kV兆歐表;1140V以上的電纜用2.5kV兆歐表,控制線對地絕緣電阻測定可用550V兆歐表.二、交流浸水耐壓試驗檢修后的橡套電纜必須進行浸水耐壓試驗,試驗時將電纜投入水中1h后進行,但電纜的兩端要露出水面,然后將1根芯線接試驗電源,其余芯線短路接地,其接線原理如圖6-7所示。圖6-7交流浸水耐壓試驗接線原理圖1-調壓器;2-變壓器;3-電纜;4-水池;5-接地鋼管交流耐壓試驗時,對不同電壓等級的橡套電纜,其電纜芯線間及芯線與“地”之間,驗電壓值有出廠規定的按出廠規定,無出廠規定的可查表6-20。若電纜絕緣不被擊穿,即為耐壓試驗合格。試驗后再用兆歐表測定絕緣電阻,若與驗前無明顯變化即為合格。表6-20椽套電纜作耐壓試驗電壓標準耐壓區別額定電壓(kV)實驗電壓(kV)實驗持續時間(min),(新裝地面修補后)交流0.1270.3800.6601.1462.42.533.715.05直流16額定電壓的3.5倍5備注橡套電纜交流耐壓實驗和支流耐壓實驗,可根據設備情況任選二項進行新安裝前,熱補和在地面冷補后,應浸在水中不小于1h,再做耐壓實驗,兩段橡套電纜,在連接熱補后須做負荷實驗,電流為額定值的1.3倍,持續時間為30mm電纜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時,設備容量的選擇與試驗步驟見表6-21。表6-21交流耐壓試驗設備容量的選擇與試驗步驟序號項目說明1試驗變壓器的容量選擇試驗變壓器的容量S為:S≥(1.2~1.5)wGrV2×10-9(kVA)式中V-試驗電壓,KV;Cr-被試驗電筑的電容量,μμF;w-角頻率(w=2π?,?為試驗電壓的頻率)調壓器的容量S0為:S0=(0.75~1)S(kVA)2試驗步驟1)在進行交流耐壓試驗之前,應對被試設備的絕緣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通過對已測得的絕緣電阻值、吸收比、直流泄漏電流和介質損失角正切值等的分析,判斷設備是否具備了做交流耐壓試驗的條件,對于不具備條件的設備,必須處理好以后才能進行交流耐壓試驗2)清理好試驗場所。對非被試部分及其線路,應予以隔離和短路接地,并拆除各種臨時線路或各種障礙3)清掃和擦凈被試設備表面的臟污4)按所選用的試驗接線圖進行接線,并應經第二人檢查無誤5)設置必要的圍欄和警戒6)正式試驗前,應空試一下試驗設備及其線路。當升至所加電壓或稍高一些時,應無異狀.否則應查明原因,進行處理7)如用球間隙Q進行保護時,應先調整試驗好球間隙的放電電壓,然后才能接被試驗設備進行試驗續表序號項目說明2實驗步驟8)將升壓試驗變壓器與被試設備之間的聯接接上。然后合上電源,開始升壓。升壓速度不能太快,一般從1/3耐壓試驗電壓值起,到規定值止經歷的時間為10~15s9)當電壓升至規定的試驗電壓值時,開始計算時間和讀取試驗電壓及電容電流。待耐壓1min后,迅速而均勻地將電壓調回到零,斷開電源刀閘10)在升壓和耐壓過程中,如發現不正常現象時,應立即降壓,斷開電源。停止試驗,并檢查發生不正常現象的原因。一般不正常現象有。(1)電壓表指針擺動很大(2)毫安表的指示急劇地增加(3)發現絕緣燒焦味或冒煙現象(4)被試物發生不正常聲音(5)瓷表面連續火花放電11)耐壓試驗前后,應用兆歐表測量被試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值,并進行比較3注意事項1)必須遵守高壓試驗操作注意事項2)調壓器和試驗變壓器的容量必須選擇適當3)試驗電壓的波形應為正弦波,故應盡量用γ接線電源的線電壓做試驗電壓,以消滅三次諧波4.試驗線路中,必須設置可靠的過電流保護裝置5.充油變壓器、電壓互感器等,應在注油靜置20h后方可進行耐壓試驗。3~10kV的變壓器應靜置5~6h三、載流試驗主芯線經過對接的,電纜修補后應對芯線對接處做載流試驗,以檢查芯線接頭連接.試驗時,應把電纜主芯線串接起來,然后接上試驗電源,并觀察各部位上的溫升試驗接線方法如圖10—6—8所示。圖10一6—8載流試驗接線原理圖的標準是:芯線通過電纜長期允許負荷電流1.3倍,持續30min,接頭處不應發熱。頭處的溫度不超過電纜正常表面溫度的3%,應認為合格。升流器電纜圖6-8載流實驗接線原理圖試驗的標準是:芯線通過電纜長期允許負荷電流1.3倍,持續30min,接頭處不應發熱。若電纜接頭處的溫度不超過電纜正常表面溫度3%,應認為合格。第四節高壓屏蔽電纜的故障檢測一、電纜故障的分類(見表6-22)表6—22電纜故障的分類類別基本內容低電阻接地(短路故障)電纜一芯或數芯對地絕緣電阻或芯線之間的絕緣電阻值低于10kΩ時的狀態。此類故障可分為單相接地、兩相短路(或接地)及三相短路(或接地)高電阻接地(漏電故障)電纜一芯或數芯對地絕緣電阻或芯線之間的絕緣電阻值低于規定標準值較多,但高于10kΩ斷路故障電纜芯線絕緣良好,但一芯或數芯完全斷線或不完全斷線故障,可分為完全斷線故障、高阻不完全斷線故障及低阻不完全斷線故障等閃絡性故障當電壓高到某一定值時,芯線之間或芯線對地發生閃絡性擊穿,當電壓降低后擊穿又停止,這類故障有自動封閉故障點的性質備注上述所到的故障中有時存在兩種或數種,因此在分析電纜故障時應進行綜合分析二、電纜故障的檢測方法目前國內對電纜故障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電橋法、感應法、脈沖法和聲測法,見表6-23。表6-23電纜故障的檢測方法檢測方法測量原理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電橋法圖示此法適用于測量電纜低阻接地故障點。如為高阻接地故障時,需先經燒傷處理,使之變為低阻接地,然后再進行測量。測量兩相短路,應用繆氏環線法檢測時,要使用1根未短路的芯線作電源回路,如圖a中虛線所示為減少誤差,連線的接觸電阻要盡量小,且測量時2根電纜芯線截面必須相同,否則要換算成同截面的等值長度。檢測方法測量原理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電橋法圖示圖中L-無故障電纜的長度;X2-a-有故障電纜的芯線,K-故障點,LX-故障點到測量點2的長度;s、a-2根電纜的端點(測量時應聯接在一起),X1、X2-電纜兩端的聯接點;G-檢流計此法適用于測量電纜低阻接地故障點。如為高阻接地故障時.需先經燒傷處理,使之變為低阻接地,然后再進行測量。測量兩相短路,應用繆氏環線法檢測時,要使用1根未短路的芯線作電源回路,如圖a中虛線所示為減少誤差,連線的接觸電阻要盡量小,且測量時2根電纜芯線截面必須相同.否則要換算成同截面的等值長度繆氏環線法圖示a,先測出X1剄X2環線的總電阻R0,按圖示接線調整電橋平衡,用下式即可求得故障點的距離LXRK=R0R/(A+R)式中RK-為故障點K到測量端托的電阻值Ω當故障芯線與正常芯線長度L相同時,從X2端到故障點的距離:Lx=2L0R/(A+R)范氏環線法接線如圖示6,當調整到電橋平衡時,X2端到故障點K的電阻為:RR=(R0-CR)/(C+1)式中C=A/B比較臂的倍數;X2端到故障點K的長度Lx為:Lx=2L(R0-CR)/R0(C+1)脈沖法脈沖法測量電纜故障點原理如圖6-9所示。脈沖發生器向電纜首端χ1發出電壓脈沖,脈沖信號沿電纜芯線前進。若芯線正常時,無脈沖信號反射現象。當電纜有故障時,如斷線或短路等.由于電阻發生變化,引起脈沖信號部分或全部反射。幾種情況下的波形圖如圖6-10所示電纜的首端χ1到故障點K的距離Lx為:Lx=υxt/2×m式中t-由示渡器上(用標準時間脈沖來表示)測出的由λ射波至反射波之間的時間。μsυx-脈沖波在電纜中傳播的速度,一般為160m/s1.脈沖法測量斷線故障最有效;對短路故障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對于接地故障,接地電阻大于100Ω時,由于脈沖信號在線路上衰減,使反射波削弱,不易觀察2.用于有瓦斯、煤塵爆炸危險的井下時,檢測儀器必須使用安全火花型,否則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續表檢測方法測量原理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聲測法聲測法檢測電纜故障點的原理接線如圖6-ll所示將電纜故障芯線接至檢測儀器的高壓直流輸出端。升至變壓器的高壓輸出經高壓硅堆整流后向電容C充電。當充電電壓升高到一定值時。球間隙被擊穿.電容C立即向電纜故障芯線放電并經故障點接地,在故障點處產生放電火花并發出。“叭、叭”的響聲,一般故障點附近幾米內即可聽清,因此檢測故障點較準確1.聲測法要求故障點對地電阻值不得低于50~70Ω,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要具備一定的充電電壓,其值如下:電縮額定電壓(kV)充電電壓值(kV)≤13~5310~15620~251025~302.在有煤塵瓦斯爆炸危險的礦井中使用聲測法探測電縮故障點時,應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有專職檢查人員現場進行安全檢查3.探測斷路故障時,最好其對地擊穿,以獲得清楚的聲音,否則應在故障電纜芯線的另一端接地。此時可去掉儀器中的球間隙,直接利用斷線處放電而發出聲音4.對閃絡故障,可不用電容器及球間隙感應法1.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來檢測電纜故障點,現已研制專用的DFS-1型電纜探傷儀,由電源、發射機、接收機及傳感器組成,其原理如圖6-12所示。2.發射機發出具有一定功率的1500Hz交流信號,施加在被測電纜的故障芯線的一端,故障電纜的另一端及發射機的另一輸出墻接地。傳感器沿故障電纜表面移動,并將接收的感應信號引入接收機,經選頻(1500Hz)放大后,通過指示儀表或監聽耳機可以觀察或聽到交流信號。當傳感器由發射端X1向故障點k移動時,信號較大,傳感器到達故障點幅值(聲音)最大f當傳感器移過故障點以后,信號顯著變弱甚至消失,從而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找到故障點1.當故障為任一芯線接地時,可采用圖6-12所示的接線方式2.當故障為一相芯線斷線時,應將被測電纜另一端所有芯線及屏蔽層、接地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