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學基礎真題及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頂極理論是()。A.單元頂極理論B.頂極格局假說C.多元頂極理論D.以上都是
2.下面關于動物婚配制度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單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3.群落外貌主要取決于()
A.優勢種植物B.建群種植物C.伴生植物D.亞優勢種植物
4.蒼蠅數量的季節性消長主要受()
A.環境因子的影響B.人工干預C.生物因子的影響D.不可知因素的影響
5.與優勢種相伴存在,為群落中的常見種,包括了除優勢種以外的一種規模很大的植物,這樣的種屬于()。
A.伴生種B.優勢種C.習生種D.劣生種
6.一般來說,北方的群落中,優勢種的數目比南方的()。
A.多B.少C.相等D.看具體情況而定
7.自然界中某個種群數量突然發生變化,必然牽動整個食物網,首先反映在()。
A.其數量上B.食物鏈上C.營養級上D.消費者身上
8.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為()。A.總初級生產量B.凈初級生產量C.總初級生產力D.次級生產量
9.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是()。A.生物個體B.生物種群C.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
10.農田作物的生長和土壤養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產量往往受土壤中供應最不足的營養元素所制約。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謝爾福德耐性定律C.阿倫法則D.貝格曼法則
11.生物的生態位是指()
A.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B.種群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C.種群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D.個體在群落中的分布位置
12.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有機體的集合群是
A.生態系統B.群落C.種群D.有機整體
13.下列關于優勢種和稀有種的論述正確的是()
A.稀有種的存在決定了群落物種的多樣性,從而有利于群落的穩定
B.稀有種由于其數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優勢種的數量占絕對優勢
D.稀有種在群落中的物種數少,個體也少
14.下列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結構最復雜的是()
A.熱帶雨林B.荒漠C.農田D.苔原
15.群落與環境的關系為()。A.環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環境C.相互影響和制約D.無關
16.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
17.判斷下列屬于人工群落的是()
A.熱帶雨林B.草原C.紅樹林D.農田
18.法瑞學派群落分類方法的基礎是()
A.演替原則
B、植物區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態
19.與r對策生物相比,K對策生物一般來說()
A.出生率低,壽命長B.出生率低,壽命短C.出生率高,壽命長D.出生率高,壽命短
20.鹿群繁殖季節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溫度上升B.日照時間加長C.光照強度增強D.食物質量提高
21.自然界中符合“S”形種群增長的生物是()。
A.蘑菇B.酵母C.小麥D.水稻
22.群落演替到成熟階段()。A.總生產量遠小于總呼吸量B.總生產量和凈生產量達到最大C.總生產量遠大于總呼吸量D.總生產量與總呼吸量大體相等
23.要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
A.生產者和消費者B.生產者和分解者C.食肉動物和分解者D.草食動物和分解者
24.首次提出“生態系統”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爾C.奧德姆D.坦斯利
25.尚玉昌先生認為地球人口承載能力為()。A.100億B.200億C.150億D.80億
26.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種組成最簡單的是()。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7.香農—威納多樣性指數包含兩個因素,即()。
A.物種的豐富度和均勻性B.物種的豐富度和信息的紊亂C.物種信息的紊亂和均勻性D.物種的均勻性和信息的不確定性
28.單位面積上的生物個體數屬于群落數量特征中的()。A.頻度B.密度C.多度D.優勢度
29.瞪羚為了不被獵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斷增強,而獵豹為了捕到瞪羚,其捕獵能力也會相應提高,該現象屬于()
A.他感作用B.協同進化C.競爭作用D.互利共生
30.進入海洋的物質重新回到陸地上,通過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種元素被浪花飛沫帶進大氣中
B.一些海洋生物進入陸地生態系統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斷會有一些物質進入海底沉積層,在分解者還來不及把它們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蓋
D.海底沉積物被沖積到陸地上
二、填空題(20題)31.種群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理想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大出生數量,稱為種群的______出生率。
32.種群內分布型主要有______、隨機分布和成群分布。
33.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細菌將______轉化成大氣氮,回到大氣庫中。
34.地球環境是指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______。
35.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包括地質大循環和______兩個部分。
36.大氣中CO2的濃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變暖即_______。
37.晝夜節律是由于地球的______所造成的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使能量輸入成為一種周期性變化。
38.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包括生物小循環和______兩方面。
39.豆科植物與______結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氣中的氮帶入有機循環之中。
40.我國東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41.根據生境類型,生態學可分為陸地生態學、海洋生態學、淡水生態學和______四類。
42.除太陽以外的為生態系統補加的一切能量稱為()。
43.黑白瓶法通過測定水體中的______濃度來測定水體的初級生產力。
44.競爭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5.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蓮座狀葉叢,這是______照射較強的結果。
46.在一個植物群落中,如果頻度在21%~80%范圍物種的比例在增高,說明群落中種的分布不均勻,說明此群落可能會出現______的趨勢。
47.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時間內生態系統中各______所同化的能量。
48.生態型是同一種植物對不同環境條件的趨異反應,而生活型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_______反應。
49.生物群落的季節變化受環境條件特別是受______周期變化所制約。
50.在______土壤中容易引起鐵、硼、銅、錳和鋅的短缺。
三、判斷題(10題)51.全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
A.正確B.錯誤
52.在適宜條件下,r-對策生物的種群數量能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增長。()
53.全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
A.否B.是
54.
第44題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環境內最大種群數量。()
A.否B.是
55.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環境的生理機制。()
56.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耗散結構。
A.正確B.錯誤
57.溫帶草原是能流和物流速度較快的生態系統。()
A.正確B.錯誤
58.由于群落交錯區生境條件的特殊性、異質性和不穩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樣化。()
59.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性范圍是可變的。()
60.哺乳動物大多屬于K對策生物。[]
A.正確B.錯誤
四、簡答題(10題)61.簡述常綠闊葉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62.簡述生態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補償性,并舉例說明。
63.簡述影響初級生產力的因素。
64.簡述生態型和生活型的區別。
65.什么是生態型?根據其形成的主導因子不同可分哪幾種類型?
66.什么是植物的溫周期現象?簡述晝夜變溫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
67.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68.簡述種間競爭的類型及其一般特征。
69.高斯假說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70.簡述植物密度效應的最后產量恒值法則,并解釋最后產量恒值的原因。
五、論述題(5題)71.論述食物鏈與食物網是怎樣構成的。
72.論述能量在生態系統中傳遞與轉化的規律。
73.試論述生物的生態對策。
74.論述濕地的生態功能。
75.試論述生態系統與一般系統的區別。
六、單選題(0題)76.在以下生態系統中,總初級生產力最高的是()。A.熱帶雨林B.亞熱帶闊葉林C.溫帶草原D.暖溫帶混交林
參考答案
1.B頂級格局假說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2.B動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單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3.B
4.A
5.A
6.B解析:由于北方環境條件的限制,優勢種的數目比南方溫熱多濕條件下的數目要少,故選B。
7.B
8.B
9.D生態系統是生態學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
10.A
11.C
12.C
13.A
14.A
15.C
16.D
17.D
18.B
19.A
20.C
21.B
22.D
23.B
24.D
25.D
26.D
27.A
28.A頻度是指某個物種在調查范圍內發現的頻度,即指某物種在樣本總體中的出現率。
29.B
30.B
31.生理生理
32.均勻分布均勻分布
33.亞硝酸鹽
34.生物圈生物圈
35.生物小循環
36.溫室效應
37.溫室效應
38.地質大循環地質大循環
39.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
40.草甸黑土
41.島嶼生態學
42.輔助能輔助能
43.O2
44.高斯原理
45.紫外光
46.植被分化和演替
47.主導因子
48.趨同
49.氣候
50.堿性
51.B
52.Y
53.N
54.N
55.Y
56.A
57.B
58.Y
59.Y
60.A
61.(1)分布: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中國東南部常綠闊葉林為世界面積最廣大、最典型的地帶。(2)生境: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無太明顯的干燥季節。(3)群落特征:種類組成豐富(不及熱帶雨林),群落結構復雜(不及雨林),板根、莖花等現象少見,優勢植物為樟科、殼斗科、山茶科和木蘭科;無明顯季相變化。
62.(1)各生態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間不可替代。(3分)(2)在一定的范圍內,某因子不足時,其作用可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強而得到補償。(3分)(3)例如,光照和CO2聰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強度下降時,增加CO2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4分)
63.(1)環境條件。影響初級生產力的環境因素除了日光外,還有3個重要的物質因素(水、二氧化碳和營養物質)和兩個重要的環境調節因素(溫度和氧氣)。(2)生物群落的內在因素:①初級生產者。②群落內物種的多樣性。③初級生產量的分配狀況。④初級生產量的消費狀況。⑤群落中動物的影響。(3)補加能源的作用。
64.生態型是分類學上種以下的分類單位是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長期生長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或人為條件下發生趨異適應并經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分化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類群。生活型是著重從形態外貌上進行分類是種以上的分類單位。不同種的生物由于長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和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同反應并經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具有類似的形態、生理生態特性的物種類群。生態型是分類學上種以下的分類單位,是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長期生長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或人為條件下,發生趨異適應,并經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分化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類群。生活型是著重從形態外貌上進行分類,是種以上的分類單位。不同種的生物,由于長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和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同反應,并經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具有類似的形態、生理生態特性的物種類群。
65.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群長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和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異適應并經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而分化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叫生態型。也可以說生態型是生物與特定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基因性集群。根據形成生態型主導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態型分為: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和生物生態型。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群,長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和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異適應,并經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而分化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叫生態型。也可以說生態型是生物與特定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基因性集群。根據形成生態型主導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態型分為: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和生物生態型。
66.(1)植物的溫周期現象:植物對晝夜溫度變化規律的反應。(2)晝夜變溫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①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有機物質合成多;②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機物質消耗少,從而利于干物質的積累。
67.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律:當種群密度達到一定大小時某些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因素就會發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種群的增長。如果種群數量上升并超過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會上升出生率就會下降。相反如果種群數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會增加死亡率就會下降。種群密度效應的基本規律:當種群密度達到一定大小時,某些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因素就會發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種群的增長。如果種群數量上升并超過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會上升,出生率就會下降。相反,如果種群數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會增加,死亡率就會下降。
68.熱帶雨林植被的主要特點是:(1)種類組成成分極為豐富高等植物在4萬5千種以上動物種類及數量也多;(2)群落結構極其復雜群落的形態結構和食物鏈結構復雜生態位分化明顯;(3)喬木一般有板狀根、裸芽等特殊構造;(4)無明顯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長旺盛多四季開花。熱帶雨林植被的主要特點是:(1)種類組成成分極為豐富,高等植物在4萬5千種以上,動物種類及數量也多;(2)群落結構極其復雜,群落的形態結構和食物鏈結構復雜,生態位分化明顯;(3)喬木一般有板狀根、裸芽等特殊構造;(4)無明顯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長旺盛,多四季開花。
69.當兩個物種利用同一種資源和空間時產生的種間競爭現象;兩個物種越相似它們的生態位重疊就越多競爭就越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其中一個要被排除。當兩個物種利用同一種資源和空間時產生的種間競爭現象;兩個物種越相似,它們的生態位重疊就越多,競爭就越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其中一個要被排除。
70.植物的產量隨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當密度達到一定值時,密度繼續提高,最后產量基本是不變的。原因: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超過最適密度時,如果密度繼續提高,雖然個體數量增加,但植株間的競爭加劇,個體變小,因而總的產量不會再增加。
7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由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普通成員轉變為能夠任意改變自然的主宰者。人類在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危害到了人類的自身生存。人類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用生態學觀點指導生產規范人們的行為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數量可為其他生物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并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務于人類的時候要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避免生態失衡帶來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資源的時候要考慮對環境的保護并使可再生資源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由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普通成員轉變為能夠任意改變自然的主宰者。人類在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危害到了人類的自身生存。人類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用生態學觀點指導生產,規范人們的行為,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數量,可為其他生物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并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務于人類的時候,要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避免生態失衡帶來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資源的時候,要考慮對環境的保護并使可再生資源能
72.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命的各種表現都依賴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與轉化沒有能量流動和轉化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能量在生態系統的流動和轉化都是嚴格服從著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的。(1)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以嚴格當量的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對于生態系統來說也是如此。由生產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學潛能經過自身呼吸消耗消費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轉變為熱能的形式散失到環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體內可以用簡單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組織的化學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動物攝取的食物能=動物組織的化學能+動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能量衰變定律或熵定律。作為衰變定律可描述為:“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總存在衰變現象即總有一部分能量從濃縮的較有序的形態變為稀釋的不能利用的形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經食物鏈的各個營養級時其利用轉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陽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動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則散逸到環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說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也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作為熵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可描述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總是趨向于最大限度的無序狀態或最大的熵”。對一個封閉系統來講總是趨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減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導致一切過程的終止。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向低溫物體擴散等等。但是對于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來說可以通過自身復雜的生物結構而保持有序狀態同時通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無效能即熱能因而排除了無序只要有物質和能量的不斷輸入生物體就會通過自組織和建立新結構保持系統處于一種低熵的穩定和平衡狀態。如果生態系統的熵能增加過大組織失調系統就要受到影響和破壞如太陽能的消失、森林火災、亂砍濫伐、草原過牧、水產超捕、掠奪式經營等都會導致生態系統熵能或無序性增大直至整個系統破壞。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命的各種表現都依賴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與轉化,沒有能量流動和轉化,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能量在生態系統的流動和轉化都是嚴格服從著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的。(1)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以嚴格當量的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對于生態系統來說也是如此。由生產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學潛能,經過自身呼吸消耗,消費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轉變為熱能的形式散失到環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體內,可以用簡單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組織的化學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動物攝取的食物能=動物組織的化學能+動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能量衰變定律或熵定律。作為衰變定律,可描述為:“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總存在衰變現象,即總有一部分能量從濃縮的較有序的形態,變為稀釋的不能利用的形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經食物鏈的各個營養級時,其利用轉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陽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動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則散逸到環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說,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也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作為熵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可描述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總是趨向于最大限度的無序狀態或最大的熵”。對一個封閉系統來講總是趨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減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導致一切過程的終止。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向低溫物體擴散等等。但是對于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來說,可以通過自身復雜的生物結構而保持有序狀態,同時通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無效能即熱能,因而排除了無序,只要有物質和能量的不斷輸入,生物體就會通過自組織和建立新結構,保持系統處于一種低熵的穩定和平衡狀態。如果生態系統的熵能增加過大,組織失調,系統就要受到影響和破壞,如太陽能的消失、森林火災、亂砍濫伐、草原過牧、水產超捕、掠奪式經營等都會導致生態系統熵能或無序性增大,直至整個系統破壞。
73.生物朝不同方向進化的對策稱為生態對策。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每種生物都具有自獨特的并且是相互聯的生態特征。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r對策和k對策。r對策者生活的環境條件多變不可預測不確定;死亡率大為隨機的非密度制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飯館整體轉讓合同范本
- 進口原材料采購中短期借貸合同
- 度全球建筑行業重大合同盤點
- 玻璃雨棚采購合同范本
- 寵物物資采購合同范本
- 凈水知識培訓課件
- 卷閘門施工承包合同范例
- 半包材料采購合同范例
- 賣自己車合同范例
- 廚房刀具采購合同范例
- 2025年遼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防治傳染病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高考英語二輪備考策略講座
- 2025江蘇中煙工業招聘128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屋面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新風培訓資料
- 小學校園欺凌治理委員會
- Unit 3 Keep fit 知識點課件 合作探究一
- 2020年民法典考試題庫及答案
- 誠信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2024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全真模擬試題1000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