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袁大頭別頂級資料_第1頁
民國三袁大頭別頂級資料_第2頁
民國三袁大頭別頂級資料_第3頁
民國三袁大頭別頂級資料_第4頁
民國三袁大頭別頂級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示文稿民國三年袁大頭版別頂級資料現在是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優選)民國三年袁大頭版別頂級資料現在是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在我認識的藏家當中,分大頭版式最出名的已分了超過400種以上,以前曾想幫這朋友做數據以利后人,但卻因旁人的流言婓語而作罷,想來實在對喜好大頭版式的同好感到惋惜,會有這個念頭是因為這朋友拿給我看的錢幣在包裝上并無任何的支字詞組或編號來對應錢幣,而對方也說要看才知道是何版式,試想,在無任何的數據扶佐下,除了淺顯易見的大版式以外,其它的細部差異有誰可以很輕易的看出?更何況光用死記硬背的腦袋也裝不了吧?改天有機會再找這朋友談談吧,畢竟這對喜好版式的同好來說是一件好事,再說至目前也無此種類繁多的大頭版式資料,現所見的數據最多也僅有1百余種而已,現在是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大頭銀元除了簽字版的樣幣以外,其余各年份加起來的總版式數量至今尚無人能完全知曉,因為鑄造數量高達10億枚以上,至民國四年二月開鑄至1949-50年改朝換代停鑄為止(部份見下文三角圓之解說),大頭銀元鑄造時期就有至少35年以上,雖說原模是在天津造幣總廠由外國技師L.Giorgi所雕刻的,但卻至少頒布模具給予不下于十家以上的各省造幣廠鑄造,數據如下:

天津廠,各年份都有鑄造,

南京廠,全數為三年版,

武昌廠,三及九年,

杭州廠,八及十年,

廣東廠,應全數為三年版,

奉天廠,全數為三年版,

安慶廠,全數為八年版,

南昌廠,應全數為九年版,

現在是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另福州,成都,重慶,甘肅,康定等廠都有鑄造,另紅軍及剛解放時及軍閥割據時期亦有鑄造大頭銀元(包含怪版),除了成色以外,各省的造幣廠或許會因機器好壞與否及個人因素而鑄造出良莠不齊的銀元,所以至今大頭的版式在有心人的細分之下也才集得最多只有400版左右,但有一份美國摩根(1878-1921的美國國幣)銀幣的鑄造資料或許可以供給我們作為參考,官方鑄幣數據如下:

各年份及廠記共鑄有570,272,000,枚,

模具使用共3,549套,

平均模具壽命為160,00枚,

現在是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據美國的摩根銀幣專家統計,摩根銀幣包括年份及廠記(S,O,CC及無記)等,目前已被發現的版別在800種以上,也就是說數量在5億余枚的摩根銀幣里每70余萬枚里就可撿出其它的版別或年號,如照模具數量推理計算的話,摩根銀幣約4,4套模具就可發現一種版別,那大頭模具大約至少有2萬套,依上推論的話就至少可以說有數千種版式,如再加入機器及其它因素的話那版式簡直就上萬種了,如按照23年船洋一套模具的平均鑄造數量208,000枚來計算,10億枚的大頭就至少可以有4,800種的變化,所以說呢,分版式喜歡就好,如果錢多的花不完想細分版式的話那我個人是完全沒意見的(以上部份內容轉載自宣和幣鈔),

現在是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各位一定會覺得奇怪,版式前面為何還加上一個大字稱為大版式,其實這也是個人的主觀意見,因為每一個藏家對于藏品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版式要如何分別也是隨性所至,如同一枚錢幣依未使用的做基準,現在就有精鑄版,鏡面版,平鑄版等三種制作工藝,這是一種分法,那淺版和深版是否又可以分為二版?模具全新所制出的成品與將近報廢制出的是否也可以分為二版,還有模具損壞修復后與未損壞前的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種分法,還有如銀胚材料有瑕疵(欠料),成色不一,破版,又應該如何分法?所以本系列文章才會稱為大版式,也可以說是各版式模具肯定是不同而所制作出來的成品,

現在是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就如同上述,分版式個人認為完全取決在于藏家消費能力及吹毛求疵的性格而定,依個人收藏習慣,方向及見解的不同,所分出的版式也就不一樣,也因為藏家觀點不一,所以這篇才會定名為三年袁世凱流通銀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那為何要加個流通呢?道理也很簡單,因個人所得不多,樣幣也買不起,就算有錢買,也應該分不出什么所以然的版式吧,而且樣幣與流通幣差別就在L.Giorgi這幾個英文字母而已,與此篇也扯不關系,所以就省略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西如果不是我的,我不敢也沒立場大放厥詞,萬一真的說成假的,假的卻說成真的那就冤枉了,現在是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一、正反面部位名稱

錢幣的正面(陽面)和反面(陰面)應該如何分辨至今也還尚無定論,以前在一些網站上也有過熱烈討論,鬧得不可開交,一說有國號的為正面,另一說為有標注面額的為正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在民國四年二月財政部為了新鑄袁大頭國幣而通飭各所屬機關的一紙文書卻可以有所解惑,部份內容如下:

現在新鑄銀幣,陽面恭摹大總統五分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六字,陰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縈結帶,中鑴(壹圓)二字,已由各造幣廠次第開鑄,酌量發行(見臺灣張惠信所著之中國貨幣史話528頁),所以在此就以有國號的為正面,而有面額的則為反面,

分版式一定要曉得各部位的名稱,因為各版式的特殊之處大部份都在固定的位置,如不把位置搞清楚,或許會因此而失去很多擁有稀少版的機會,

現在是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1,正面部位名稱圖示(如下圖所示)

現在是1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2,反面部位名稱圖示(如下圖所示)

現在是1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二、袁世凱銀元各字體書法的變化

此銀元共鑄有三,八,九,十等四個年號,除了三年版少了一個造字以外,其它各年份及各版的錢幣正面都會鑄有(中華民國X年造)等字,而反面則有(壹圓)二字,現將常見的字體書法差異較大的先略簡述如下,先有個印象再看下幾段的內容會比較有概念,

現在是1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1,中字(如下圖所示)

無論是哪一版或哪一年份的大頭,中字的筆劃書法差異其實都不大,單純就結構來說是一樣的,但各年份的大頭中字還是有分別的,各位可依圖片自行做比較,各年號版式的不同之處如箭頭所指處,區分如下,

圖A為三年標準版和三角圓版共享,圖B為甘肅版和蘭州版共享,圖C為各O版共享,圖D為八,九,十年共享,圖E為十年專有,又稱缺口中,

現在是1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2,華字

現在已知的華字差異較大的共有至少六種(如下圖所示),其中最上一排三種為三年標準版,甘肅版,O版等的標準字型(圖上A,B,C),八年的也有三種(圖下D,E,F),其中有一種字型為九年及十年各版所用(圖F),八年的標準版也有見這一字型,現在是1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3,民字

民字僅有二種(如下圖所示),一為三年各版所用的民字加點(圖左),另一種為八,九,十等三個年份所用的標準民(圖右),現在是1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4,國字

國字各年份差異都不大,在此不述,

現在是1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5,年字

現在已知的年字差異較大的共有至少七種(如下圖所示),如三年標準版(含三角圓),甘肅版(含蘭州版)及O版(含O版三角圓)的年字都各有差異(下圖A,B,C),這也是三年各版的標準字型,與八,九,十年的字型完全不同系統,九年的僅見普通年及丁年二種(圖中D及圖下F),八年及十年的年字變化最多,至少各有四種字型,如普通年,丁年,直年及豎年等(圖中D,E,F,G),現在是1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6,造字(如下圖所示)

造字僅存在于八,九,十等三個年份而已,現所見字型差異較大的至少就有五種(如下圖所示),以八年的造字變化最多,共有普通造,牛造,連口造,缺口造等至少四種(圖A,B,C,D),九年常見的造字與八年的相同(圖A),十年的造字與八,九年的完全不一樣,常見的僅一種(圖E),從圖片上就應該可以看的很清楚其不同之處,

現在是1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7,壹字

所有的大頭銀元壹字的字型除了字體的粗細或大小以外,其余的都差不多,最多就是壹字的土部有時會比其它的往右傾一些,但三年甘肅版的壹字就與其它各年份的字型不同,感覺書法比較粗獷一點(如下圖所示,左為標準版,右為甘肅版),

現在是1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8,圓字

圓字變化也很少,除甘肅版感覺書法不一樣以外,其它就只有二種比較常見的,如普通圓及三角圓二種而已,而三角圓僅見于三年而已(如下圖所示,左為普通版,右為三角圓版),

現在是2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基本版式統稱

1,標準版(天津版)

2,三角圓版

3,甘肅蘭州版(以下文章均稱為蘭州版)

4,加字甘肅版(下稱甘肅版)

5,O版

6,O版三角圓

7,怪版(含四川版,新疆版,紅軍版及其它版等)

如果僅是想集藏上述版式作代表的話,那就按名稱各集一枚就行,下面有各大版式的正反面圖片可以參考,但記得品相要選好一點的,除了怪版以外(怪版從未見到品相好的),因為僅全部7枚而已,而且都是便宜的大頭,寧缺勿濫,就算貴一些些也是沒關系的,當然,這僅代表我個人的觀念,

現在是2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四、共同特征

1,胸前勛章處缺一內小齒(如下圖所示)

除了甘肅及蘭州版以外,三年大頭無論是什么版,胸前勛章處一定會缺一內小齒,不曉得是雕模技師計算錯誤還是特意預留的特征,因為簽字版的樣幣并無缺齒(圖片轉載自中國歷代金銀貨幣通覽),

現在是2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2,民加點(如下圖所示)

大頭銀元共鑄有三,八,九,十等四個年份,其它年份的民字書法就是一般的正楷民字,唯獨三年的民字就是不一樣,而且字體旁還多加個一點,就連簽字版的也一樣有加一點,真是怪哉,

現在是2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3,無造字

這是所有三年大頭銀元的特別之處,就連簽字版的也是一樣(見上述簽字版圖片),

4,肩章不明顯(如下圖所示)

這點也是所有三年大頭銀元的特別之處(O版除外),不是星星不明顯就是杠線模糊,簽字版的就有稍微明顯一些,

現在是2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5,年字不同(如下圖所示)

無論是什么版,只要是三年的大頭銀元,年字的第二橫一定比第三橫長很多,這與其它年份的書法完全不同,現在是2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五、細部解說

1,標準版(如下圖所示)現在是2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除了共同的特征及品相以外,標準版幾乎找不到有較大差異的版式(真不愧為標準版),一般所見都差不多一模一樣,除了一般未使用版以外就是略帶鏡面版(如下圖1,2所示),此版應為初鑄,也就是模具幾近全新的時候鑄造的,整體看來,無論是內齒,字體,人像還是嘉禾圖案都比一般的標準版還要清晰,

現在是2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從下圖的傾斜角度就可以看出未使用版和鏡面版的差異之處,圖左為未使用,有車輪光,圖右為鏡面,但無車輪光,但版底卻呈現如鏡子一般的平整及光滑,

現在是2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日本曾于90年代末期拍賣出一枚精鑄Proof版的,當時的成交價高達日幣18萬,不然就是字體或圖案的清晰度不一這樣子而已,另有錢商告知在2005年左右于上海有私下成交一枚標準版的大頭,價格約合臺幣10萬,

三年版大頭銀元據WorldCoins世界錢幣目錄記載,此版連續制造至1929年,后在1950年又被中國制造于西藏行使(此版不同于標準版,為三角圓版,見下一段三角圓之敘述),

三年還有一枚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類似一般的三角圓版(見下一段版式解說),因為正面的人像較模糊,字體也大一些,但反面卻又類似O版,但沒O記,還有一個此版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嘉禾近內齒處四點鐘方向的谷穗尖端有一很明顯的粗線條(見下圖放大圖片),這也是普遍O版常見的特征,所以此版稱為O版無O(與下述O版無O記不同),現在是2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三角圓正面和O版無記反面的混配版,現在是3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2,三角圓版(如下圖所示)

現在是3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這版有明確的數據顯示為后鑄版,另有一說為1949年鑄造,在幾年前曾有數量龐大的三角圓大頭銀元出現,據傳是在蘇聯某銀行的倉庫里發現的,而且本來要溶作它用,但卻有人得知消息而從半路攔截購買回來的,

關于此版最早的資料由英國史賓克公司1975年出版的月刊上記載,簡述如下:

在1950年末紅軍剛進入西藏時,為了給予藏族農民印象良好,所取物品及征集勞工皆付現,但藏人不收紙鈔,故以銀元發放,爾后在1959年西藏爆發沖突,大批藏人逃往印度及尼泊爾,銀元也隨之留入當地,此作者在印度北部與尼泊爾時,檢視了好幾批的銀元,幾乎全數是袁大頭銀元,內有一版特別多,其特征為版底表面較不光滑,品相接近全新,但圓字的字體卻與一般的不同,因為這圓字的ㄙ部為三角型,就是俗稱的三角圓大頭,這是其中的一份證據資料,現在是3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另一份資料為奧地利中國錢幣收藏家E.Kann耿愛德于1953年完稿的錢幣圖錄(中國幣圖說匯考)中也無記載此一版式,因為耿愛德在1950年以前就離開大陸了,所以才未收入或遺漏了這數量頗多的版式,由此可見三角圓大頭就是后鑄版無疑,或許也可稱為剛解放的紅軍國幣(部份敘述轉載自宣和幣鈔第41期第47頁),

這版與上述的標準版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反面圓字上,一般圓的口部為ㄙ,這版的口部卻是一個三角型(如下圖所示),此版的字體人像圖案均與標準版不同,大都模糊了一些,尤其以正面人像的胡子及背面嘉禾的圖案最為明顯(如下圖所示),就算是全新BU品相,原鑄光也比標準版近未使用AU的還差,

此版我個人曾依正面字體,人像,反面字體及嘉禾圖案大小分出至少5個版式,除了這些就再也分不出其它版了,這版大頭我個人倒是建議可以收集不同的版式,因為又便宜又漂亮,

現在是3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上圖的字體略有差異,現在是3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由上圖可以比較字體的粗細大小不同

現在是3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由上圖可以看出肩章星星的不同之處,

現在是3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3,蘭州版(如下圖所示)

現在是3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甘肅版,因為此版鑄造年代比加字甘肅版還來的早,是為民國十七年底開鑄,而加字甘肅版為民國十九至二十年間鑄造,二版都是蘭州分廠所鑄,只不過為了避免與加字甘肅版混淆所以才稱為蘭州版,真是有點小委屈它了,此版與加字甘肅版無太大的差異,就差不多只是少了甘肅二字而已,

此版雖說仿自天津造幣總廠之標準版三年大頭銀元,但整體來看卻與標準版差異甚多,無論是字體(見下圖1所示)或者是人像及嘉禾圖案都獨樹一格(見下圖2所示),以前個人稱這版為哈巴狗版,也因此可以斷定蘭州版大頭為甘肅省自行雕模鑄造的無疑,而且只要是三年就會在錢幣人像的右下方勛章處缺一內小齒,但在甘肅版及蘭州版上卻完全都見不到(如下圖3所示),真不該說是甘肅這地方有注意到這不合理的細節還是該說標新立異,

現在是3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上圖依序為標準版,蘭州版,O版,(圖1)現在是3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上圖依序為標準版,蘭州版,O版,(圖2)現在是4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據個人現有及曾見過的實幣來看,此幣并無其它特殊版式可言,就算是有也差異不大,但個人手上有一年字缺點版(如下圖所示),因隱約有看見那一點殘留的緣故,所以個人認為應該是模具阻塞的因素所導致的缺筆,與其它版式應該并無不同,(圖3)

現在是4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數量雖不少,但品相好的實比其它年份還來的難求,加字甘肅版就更不用說了,據個人目前手上現有的資料來說,無論是蘭州版還是加字甘肅版,品相看起來確實有達到未使用等級的,二種加起來還不到5枚,經鑒定為MS級的最多也僅見一枚無字的MS-63而已,

關于這品相不好的問題或許可以依蘭州造幣廠的造幣設備老舊來作解釋,因為甘肅省直到民國九年才設立造幣廠,并從天津,上海等地購入造幣設備開始鑄幣,也因購入的機器設備老舊,所鑄成品銀元的質量也良莠不齊,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壓力不足,因為壓力不足所制出的錢幣一定會圖字不清晰,而且會缺少機制幣最重要的原鑄光,而一枚錢幣要達到未使用的等級,原鑄光就至少占了判斷標準的6成以上,其它才是圖字清晰度,色澤及劃傷等,由此看來甘肅及蘭州版未使用的一幣難求是有其道理的,

現在是4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4,甘肅版(如下圖所示,此圖片為后仿制的參考品)

現在是4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字體人像及圖案與蘭州版幾乎一模一樣,最大的特征就僅是在人像的左右兩側加上甘肅二字而已,另此版鑄造數量比上述的蘭州版少很多,約1:10以上,據原始數據記載僅鑄幾萬枚,一般完整VF品相的在1994年以前就已要價臺幣1萬5了,

剛開始收集錢幣的時候就見過以標準版改刻加字的甘肅版,熟不知甘肅版與標準版的人像根本不同,字體及圖案也完全不一樣,但還是有少數人上當,各位不要覺得不可能,因為以前就曾經出現一枚有裝鑒定盒的加字甘肅版,過了不久又出現以蘭州版改刻的,這版就有比較多人上當了,因為錢幣本來就是真品,只不過再另加上甘肅二個字而已,稍做一下舊化處理的話就看不出來了,反正加字甘肅版本來就沒見過品相好的,最后又出現了全新雕模鑄造的仿品,而且做工非常精良(就是上圖那一枚),只要作舊或作個氧化色,那就幾乎與真品一樣了,但唯一的缺點就是版底太平整太漂亮了,完全沒有一般甘肅版的粗獷感,這也是這枚仿品的一大敗筆,但是這枚仿品至今對于涉足錢幣界不深的藏家來說,殺傷力還是很強,購買時記得仔細比對一下,

現在是4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5、O版(如下圖所示)現在是4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的的正面字體及人像圖案均與天津標準版不同,字體尤以華字及年字差異最大,字體也很明顯的比較粗大,人像亦較有粗肥感,耳垂特肥厚,但右眼睫毛卻稍模糊些甚至沒看到(如下圖所示),眼睛似乎還瞇成一線現在是4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肩章的雕工也比三年標準版或其它年份來的精細,尤其是杠線就多了好幾條而且也很清楚(如下圖所示),

背面的字體就與標準版的差不多,但嘉禾圖案有稍模糊了些,這版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反面四點鐘位置的谷穗大都會多一線條(圖片見上述),

現在是4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O版的O記常見的都在于蝴蝶結的左上位置(如下圖1所示),一般都以O記的粗細大小及位置的高低左右來分別,如果藏家要求不高,那這版可只買一枚品相較好收藏的就行了,逢人也可說O版大頭我也有,但如果要求稍微高一些,那10版以上一定跑不了,以蝴蝶結內的位置計算,共有上下左右四個位置,每一位置如果各集一枚,那就有4版,如果再分個細O或粗O版的話就有8版了,到最后再加個半O(如下圖2所示,)或雙O或O記在別的地方的(如下圖3所示,此圖轉載自網絡,目前僅見一枚)那該有多少版?甚至還有一種O版無O的版式,也就是字體及人像圖案都有O版的特征,但卻無O記的版式(此版亦有因淺打或模具堵塞而導致無O記的情況發生),現在是4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還有一凹口中的版式(如下圖所示),圖A為一般O版的中字,圖B為凹口中,因中字那一束尾端有類似復打的痕跡,所以不排除是修模再鑄的成品,現在是4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O版另有一種反面的嘉禾枝節精雕版(如下圖所示),圖上為一般的枝節,圖下則為精雕版現在是5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6、O版三角圓(如下圖所示)現在是5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這版與上述的O版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反面的圓字上,一般圓的口部為ㄙ,這版的口部卻是一個三角型,此版的的正面字體及人像圖案亦與天津標準版不同,現所見實幣的版底差不多都略帶鏡面,也就是地章較平整,人像線條亦非常清晰,字體與圖案都與一般的O版差不多,正面人像圖案與一般的O版有差異的,差別就在于眼睛不一樣(如下圖1所示),隱約可見眼珠子,亦稱睜眼版,部份眼睫毛模糊會沒有,胸前的勛章線條一般都特別清晰,甚至還比標準版的更清楚,肩章比上述的O版更精細,嘉禾圖案也與標準版的一樣清晰,此版還有一特別之處,那就是O記的線條大多很細,只有一般O版的二分之一,甚至更細(如下圖2所示),現在是5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此版個人還有一版較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圖案較模糊些,這倒與一般O版很類似,版底未帶鏡面狀,眼睛部份與一般O版三角圓不同,倒與上述的O版差不多,有同好稱為閉眼版,胡子也稍模糊些(如下圖1所示),還有背面壹字的土部比一般的稍彎一些,圓字的三角型上方明顯有缺口,圓字的貝部最后一劃也比較尖(見下圖2所示),(右圖左為閉眼版,右為睜眼版)圖1現在是5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下圖左為開口三角圓,右為一般三角圓)圖2現在是5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7,怪版

這版花樣甚多,各年份也都有,名稱也很混亂,有稱四川版,新疆版,紅軍版,蘇維埃版,軍閥版,云南版,還有什么山東大扣版之類的,如果僅稱是紅軍版或是蘇維埃版那我個人是比較相信的,因為確實有這些鑄幣資料的發現,連鑄幣緣由,過程及發行也都有記載(詳情請見中國錢幣1991年第1期李清蘭所述之川陜根據地貨幣概論或臺灣張惠信所著之中國貨幣史話),

此版因版式眾多,而且原始資料稀少且不易取得,真假并無定論,個人不鼓勵大量收藏,有提到認識有這一版式就行,

現在是5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成都三角圓:于1951年3月試鑄,4月正式生產,1954年以后停鑄。成都三角圓使用沈陽造幣廠的模具改版而成,它們沒有沈三特有的M型暗記,“壹”字上的暗記是△、□或“圓”字上的暗記是△。另外它們的嘉禾也與沈三完全不同,按不同的嘉禾可分雙開禾大花和三開禾大花兩大類,數量較多。1、雙開禾大花:背面左上內第三禾粒與左花結內的禾粒為開禾,數量較多。2、三開禾大花:背面左上內第三禾粒、左花結旁的禾粒為開禾,右下禾葉上的禾粒為空心禾或開禾,簡稱三開禾大花,數量較多。3、缺齒大花:俗稱重慶大花、四川大花、精致幣、禮品幣等,特點是11點鐘處無小齒,左下葉上少一顆禾粒。此版因為沒有長彎芒,判其為1951年3月,成都造幣廠的試鑄幣,分缺齒和缺半齒兩類別,數量稀少。4、短芒大花:俗稱重慶大花、四川大花、精致幣、禮品幣等,特點是背面左上內第三禾粒開禾,左花結旁的禾粒為空心禾,右下葉上的禾蟒芒短粗。此版因為沒有長彎芒,判其為1951年3月,成都造幣廠的試鑄幣,數量稀少。此枚為短芒大花

現在是5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1、四川大頭雙開禾大花:背面左上內第三禾粒與左花結內的禾粒為開禾

現在是5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2、三開禾大花現在是5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3、四川重慶缺齒版大頭(少一葉缺一內齒)

現在是5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4、短芒大花現在是6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新疆大頭資料很少1947年5月至1948年底,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的頭號代表麥斯武德出任新疆聯合政府主席。財政當局利用盛世才時期與中央銀行簽訂的500萬金盧布貸款運來的樣板銀,背著國民黨中央政府,由迪化(烏魯木齊的舊稱)水磨溝機器局造幣廠鑄造銀元,其形式和重量與“袁大頭”相似,并發行銀元票,規定銀元票1元,兌換新疆鑄造的銀元1元。蔣介石知道此事后,大為震怒,曾嚴厲電飭新疆當局:新疆是中國一個省,全國各省都無權發行紙幣。新疆如繼續發行紙幣,應將基金交存中央銀行,否則,立即停止發行。我們常說的新疆大頭工藝水平落后,多見起皮,生綠銅銹,圖案淺打,這些特點符合迪化水磨溝機造幣廠土法機器壓制銀幣的特點。其含銀量低,袁像似西亞人,嘉禾具西域風格,版式繁多,說明鑄造者沒有中央政府頒發的模具,這點符合表麥斯武德當局私鑄銀元的史實。由此可以肯定,水磨溝機器局造幣廠鑄造的袁大頭,就是新疆大頭。現在是6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新疆小葉

現在是6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六紅軍版應是在戰爭年代由于資金物資過于少,不得以從戰場上收交的設備或物資中仿制袁大頭然后到敵戰區購買急需的物資。因為要敵占區使用,所以也是刻磨出來用機器沖壓的機制袁大頭整體和大頭應該類似不會出現大的怪異和變化。再一種是收交軍閥私造沒備制造的錢幣

過去紅軍版是軍閥版中的一種,紅軍版別是最近才出現的分支最早統稱為私版后來又細分為軍閥版和私版(把軍閥版中從統稱中細化出來)。再后來軍閥版中紅軍版又被細分出來(稱為紅軍版)。

因當年是戰爭年代,所記錄資料又大多沒有被保存下來,所以現在所稱的紅軍版、一部分是有序傳序聽老一輩講的,一部分是根據發現產地而命名的。

現在是63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