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怎么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 論文_第1頁
老師我怎么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 論文_第2頁
老師我怎么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 論文_第3頁
老師我怎么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 論文_第4頁
老師我怎么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教學論文題目:老師,我怎么可能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1 目錄

摘要??????????????????????????????????????????????????????3關鍵字????????????????????????????????????????????????????3引言??????????????????????????????????????????????????????3一、真實案例——老師,我怎么可能會寫詩???????????????????3二、“拓展延伸”面臨的現實問題????????????????????????????6 1.與考試無關,絕不費時拓展???????????????????????????6 2.為拓展而拓展,偏離課本?????????????????????????????6 3.為體現學科的“思政”,每課的拓展都是其?????????????7三、“拓展延伸”需要注意的問題????????????????????????????7 1.精心準備,緊扣文本,具有有效性?????????????????????7 2.深挖文本,關注現實?????????????????????????????????7 3.教師引導,學生主宰?????????????????????????????????7 4.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度和量??????????????????????????8 5.多包容,多鼓勵,激發學生興趣????????????????????????8四、“拓展延伸”的形式????????????????????????????????????8 1.寫作型??????????????????????????????????????????????8 2.辯論型??????????????????????????????????????????????8 3.聯想想象型??????????????????????????????????????????9小結??????????????????????????????????????????????????????9參考文獻:????????????????????????????????????????????????92老師,我怎么可能會寫詩?-----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拓展延伸”的作用摘要: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是根植于課文,結合實際,融入生活的一個教學環節,目的是借課堂的幾分鐘實現“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1],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拓展延伸”的作用,積極摸索,探索出一條更合適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核心素養,拓展延伸

引言:2022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1]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怎樣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呢?我的答案是靠每節課的“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著十分重要是作用。一、真實案例——老師,我怎么可能會寫詩?5月中旬聽了組內劉影老師的年級公開課,她選擇的是《一滴水經過麗江》這篇游記,當時聽了之后我覺得課件設計很美觀,問劉老師哪里的課件,在劉老師的指點下在希沃白板上找到了這個課件。瀏覽完課件,我發現其中一個環節——拓展延伸被劉影老師刪掉了,我問劉老師為什么刪掉這個環節,劉老師說這個環節有點難度,學生不一定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也很耽誤時間,最后的結果可能也不怎么樣。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環節怎么要求的:3讓學生寫詩,確實是有點難度,因為學生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指導,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考試寫作中明確標注“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可是這個環節的設置,我卻認為非常好,剛學完課文,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寫詩不正符合新課標中的“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的要求嗎?基于這一點,我在上課時就沒有刪掉這個環節。在上完文本內容后,我把這個環節展示給學生,學生一看“寫詩”哀嚎一片,李博同學說:“老師,你看我們是會寫詩的人嗎?”同學們都毫無信心,我鼓勵學生,告訴他們寫詩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并給他們出示一首示例詩,然后給學生留下5分鐘的創作時間。其實,我心里也很打鼓,不知道學生能4寫成什么樣。5分鐘后,有同學竟然主動舉手要分享他的詩,在讀他的詩前,他先給我們打了一個預防針,他說:“老師,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不是詩,我先讀讀。”沒想到,他剛讀完,班里同學就自發地給了掌聲,我自己也沒想到他會寫這么好。內容如下:

《潭思》

邢爍

跌落,跌落

水道曲折,神潭寂惘

睡吧,睡啊

方街暢暢,思流飛蕩

山腳龍潭,眺望遠方

歷史輾轉,

未來還在遠方熱烈的掌聲過后,我對他的作品給予肯定,告訴他:“你寫得就是詩,而且是很棒的詩。”我還笑稱他為“小詩人”,他非常高興,還說沒到自己竟然會寫詩。受他的鼓舞班里很多同學原意分享他們的作品,這里跟大家展示幾首:《水車,水車》

張悅

水車轉輪

升高,升高

古城閃現,柏樹蒼勁

重重房屋,依山而起

蜿蜒老街,順水而去

這古城,這建筑

依止于自然

美麗了自然5水車,水車

升高,升高《麗江的夜》

李林

麗江的月光

灑下滿地的白霜

輕柔的水滴過古老的城墻

城外果園是我小憩的廳堂

枝頭露珠加入我們共同馳騁遠方

我們的頭頂是滿天星光

心中充滿著詩和遠方

在麗江

在路上以上都是學生在5分鐘的拓展活動上創作的小詩,不僅我沒想到,連學生自己也沒想到,所以下課的時候,我還聽到學生說:“我會寫詩了!”你看,在寫作實踐中,同學們提高了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展了自己的思維,增強了自信,這只用了5分鐘就達到了目的。所以,課堂中“拓展延伸”雖然時間短,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小小的環節以實現新課標的新要求。二、“拓展延伸”面臨的現實問題1.部分老師認為與考試無關,絕不費課堂時間進行拓展。現在課堂時間僅有40分鐘,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這就使眾多老師在課堂上很怕耽誤時間,緊趕慢趕把重點講完,讓學生把重點抓緊記在書上,絕不會浪費時間去搞與這課內容關系不大的事,比如“拓展延伸”考試又不考,費那個事干啥?就如我前文中的劉老師一樣,他們都沒用認識到“拓展延伸”的重要性。2.部分老師認為一定要有這個環節,為拓展而拓展,偏離了課本。還有部分老師認識到“拓展延伸”的重要性,上公開課有這一環節才能熱鬧、出彩,才能6得高分,所以抱著這樣的目的,他們的拓展延伸不是為課本、為學生服務了,而是為自己服務,甚至為了追求熱鬧,脫離文本。有一次聽《蘇州園林》的公開課,一位老師簡單的介紹了文本,然后補充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欣賞,最后讓學生當導游模仿《蘇州園林》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生根本沒怎么了解作者是怎么介紹蘇州園林的,就讓學生去模仿,課堂是熱鬧了,學生收獲了什么?3.部分老師為體現學科的“思政教育”,每課的拓展都是思政課。現在教育部重視思政課,確實語政史不分家,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并且語文也有學科優勢,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都是愛國篇章,借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是水到渠成的。但是一部分老師一味追求“思政味”把每課的“拓展延伸”都進行思政教育,弱化了語文課的語文味,語文課的文字之美、句式之美、結構之美、人性之美統統不重要了,沒有把握好一個度,喧賓奪主。比如有老師在上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這本是一篇語言十分優美的散文,文章中充斥著滋味美、人情美、景物美、氛圍美,老師不去尋“美”,反而用近10分鐘的時間去介紹他在文革時期的遭遇,本末倒置,喧賓奪主。那么,在課堂上進行“拓展延伸”需要注意什么呢?三、“拓展延伸”需要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離開語文課本去過度發揮,語文就會打水漂。”所以語文課堂上的拓展延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準備,確保“拓展延伸”緊扣文本,具有有效性。這要求老師在上課前要進行認真的備課和準備,絕不是隨意拓展,漫無目的,而是有針對性的設計,要讓學生有所收獲。2.深挖文本,關注現實,使”拓展延伸”能夠充當作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的媒介。如果在“拓展延伸”環節還停留在表面,浮光掠影,淺嘗輒止,那它難以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不必面面俱到,就某個點進行深挖。3.教師引導,學生主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尤其在“拓展延伸”環節我們想要發展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能力、審美鑒賞能力,這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留有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比較、去思考、去爭論、去糾錯、去7表述,這樣才能真正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4.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度和量。美酒雖好,也不能貪杯。拓展延伸雖好但也能濫用、亂用,要注意拓展延伸的時間也就在5-8分鐘,時間不宜過長,那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也不宜插入太多的內容,使學生走馬觀花,泛泛而看、泛泛而感、泛泛而談,沒有實用性。一般就文章的某個點進行橫向或者縱向的延伸即可。5.多包容,多鼓勵,激發學生興趣。現在的學生羞于開口說話,懶于思考,所以一開始對學生寬容一些,對他們的看法、作品中的亮點及時表揚,我對學生有時是口頭表揚、有時是一點點物質獎勵、甚至是把學生的作品發在朋友圈,并把別人對他們的評價告訴他們,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會增加學生的勇氣和信心,讓他們對“拓展延伸”活動滿懷期待,積極參與。四、“拓展延伸”的形式1.寫作型。一些語言優美、富含哲理的文章,拓展延伸可以設計成寫作型,可以是仿寫,可以是學完后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對文本進行二次創作,像《一滴水經過麗江》的寫詩、《馬說》中給千里馬寫詩、寫信、《皇帝的新裝》故事續寫。這樣的寫作型拓展延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2.辯論型。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文本,不同的人讀有不同的理解,甚至說一些課文篇目因為時間久遠,他所傳遞的思想已經不符合現今社會的價值觀,這就需要同學辯證的看問題。我在上這樣的課文時就會把“拓展延伸”設計成一個辯論會。比如,在《馬說》這一課中拓展延伸設計的論題是“千里馬和伯樂誰更重要”,同學們暢所欲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其中一個同學的說法讓我耳目一新,他說:“千里馬象征著人才,就是說他已經具備了某方面的才華,他是可以自己尋找機會,爭取脫穎而出,可是這最終不還是得有人發現他、欣賞他嗎?就像是薛之謙之毛不易、董明珠之孟羽童,甚至是突然爆火的劉畊宏,他的火爆不是因為遇見欣賞他、肯定他的粉絲嗎?所以尋根究底我認為伯樂更重要。”你看他的論述,有觀點、有論據,并且還能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足可見他有認真思考。這樣的辯論題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了他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83.聯想想象型。現在的學生思維僵化,想象力貧乏,語文學習沒有一定的聯想想象能力,那語文只是干巴巴的文筆,毫無美感可言,所以在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2]。比如,在《孔乙己》這一課,我設計的拓展延伸題目是“如果孔乙己沒有接受封建教育……”;《皇帝的新裝》的拓展延伸活動是“皇帝游行回來之后……”;《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的拓展延伸是“菲利普一家從哲賽爾島回來之后……”;《智取生辰綱》這一課設計的拓展延伸是“楊志在一開始就識破了他們的計謀,情節會怎么發展呢?”五、結束語總之,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是根植于課文,結合實際,融入生活的一個教學環節,目的是借課堂的幾分鐘實現“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展思維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