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單元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二、三單元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二、三單元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二、三單元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二、三單元綜合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3單元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兩河地區天然無屏障……許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戰爭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頭山脈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毀壞農田。蘇美爾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對此解釋正確的是A.兩河地區依靠對外移民生存 B.法典指《漢謨拉比法典》C.洪水導致蘇美爾人對外掠奪 D.地理環境影響政治走向2.初創之時楔形文字僅是一種記賬的工具,樸素而簡陋。其后,兩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來輔助記憶。接著,楔形文字成為記錄口頭語言的工具。后來,楔形文字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這表明A.文字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文字產生后就具備了完善的功能 D.文字的書寫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演變3.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商業繁榮,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與商務有關的條文幾乎占《漢謨拉比法典》總條數的一半。由此得出A.商業的繁榮推動了古巴比倫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B.《漢謨拉比法典》有效解決了古巴比倫的法律爭端C.政府、神廟和私人都直接推動了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D.《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漢謨拉比國王的命令4.當中國的造紙術在公元8世紀時傳至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漸取代了埃及傳統的、原料單一的紙莎草造紙術。這表明埃及紙莎草造紙術失傳的一個主要原因是A.埃及紙莎草短缺且依賴進口B.中國和埃及商貿聯系進一步加強C.中國造紙術的造紙成本降低D.埃及紙莎草造紙工序未見詳細記載5.從公元7世紀開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繼任者們逐漸使阿拉伯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國家。下列關于阿拉伯文明的敘述,正確的是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B.發明“0”到“9”的數字計數法C.把《圣經》作為經典 D.最高統治者蘇丹掌握國家大權6.中國、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臘和古代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阿拉伯帝國充當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國這一特殊身份的A.東西方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奮善學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國的強大7.互相學習、充實、傳承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傳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C.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 D.歐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東方國家8.托馬斯·卡倫德寫道:“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在歐洲眴窄的一隅,生活著近百萬陸地和海島居民,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卻創造出了最原創、最絢麗的文化、商業、社會秩序和政治……聞名遐邇”。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C.不列顛文明 D.阿拉伯文明9.羅馬共和國早期,當羅馬遭受外族進攻時,平民曾多次將自己組織的隊伍撤離羅馬,拒絕作戰。迫使貴族在政治上做出讓步,《十二銅表法》的制定就是這種斗爭的成果之一??梢姰敃rA.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的主導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爭取自身權益C.貴族讓步在法制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D.平民與貴族的政治訴求日趨一致10.早期羅馬實行習慣法,貴族享有法律解釋權。公元前5世紀中期,平民通過斗爭迫使貴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貴族聯合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了《十二銅表法》。該法的制定A.體現了社會各階級的利益與要求 B.標志著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導權C.表明貴族的法律解釋權得到認可 D.奠定了羅馬成文法傳統的基礎11.426年,羅馬帝國頒布《引證法》規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五大法學家(生活于二三世紀之交)的法律著述來解決——若他們的著述觀點有分歧,則以多數為準;如果形成多數,則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學家之一)的觀點為準;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見表示,則由執法者自行選擇。這則材料說明在當時羅馬帝國司法裁判中A.執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權B.五大法學家的意志可凌駕于法律之上C.貴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條文D.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12.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潛入水下的一只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更飽滿地重新出現”,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 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范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 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展方向13.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傳說是毗耶娑,書名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該史詩大約定型于2—4世紀,是漫長的歷史積累的產物,是許多人不斷加工擴充的結果,其中內容多為神話傳說。從中可得出,該書A.荒誕離奇完全沒有史料價值 B.寫作年代久遠可以看作歷史C.側面反映古代印度社會風貌 D.是文學瑰寶,但與真實歷史無關14.有學者說:《三國史記》中的三國與“三國鼎立”中的“三國”不同,它不是由一個國家分裂形成的,是三國獨立發展而形成的,直至最后也未統一成為同一個國家。其記載了A.魏晉前后的歷史發展 B.朝鮮半島的發展演變C.日本的誕生和發展史 D.東亞三國交流合作史15.7世紀中期,日本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7世紀末,新羅統一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隋唐時期的科舉制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在近代被介紹到了西方,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材料表明A.隋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B.隋唐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非常深遠C.隋唐時期中國的各個方面都領先于世界 D.中國文明為世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6.唐代宮廷的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中都有多部外來樂,有來自西域的龜茲、高昌、疏勒等樂,有來自印度、天竺、康國、安國等樂,以及來自高麗、日本、扶南等樂。促成當時音樂呈現這種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唐朝軍事實力的強大 B.百家爭鳴局面的延續C.加強現實統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7.如圖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錫莫霍韋爾地區(今墨西哥東南部)石斧上的一個側面人像,可能代表著玉米神。綠石是與“珍貴”“生命”“繁衍”這些概念聯系在一起的,綠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禱玉米豐收的寓意。這反映了A.印加人對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瑪雅人的農業以種植玉米為主C.阿茲特克人出口玉米頗負盛名 D.瑪雅人以盛產綠石聞名于世18.下圖所示是瑪雅人在時間計算方面創造的一種數學體系,他們用了三個符號:“點”表示一,“橫”表示五,畫一“貝殼”表示零。在將“零”的符號應用到數字計算方面,他們要早于歐洲八百年。這可用來說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歐亞大陸文明影響 B.印第安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歷法C.人類文明與發展有一定的客觀規律 D.人類文明興起和發展是獨立進行的19.“世界末日”說源自人們對瑪雅歷法的誤解。這一天本是瑪雅“長計歷”中的第130000天,象征著一個“大循環”的結束,它與災難、異象等自然現象沒有任何關系。這說明①應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良好氛圍②對外來文化,必須堅持封閉主義③不能一味推崇外來文化,要做到批判繼承④瑪雅文化源遠流長應增進對外來文化的理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0.阿茲特克歷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圣年所組成;兩個年度周期平行運轉,產生一個52年的大周期。阿茲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這表明A.太陽神在國家中地位極其重要 B.歷法因其精確而為多數地區使用C.歷法與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連 D.阿茲特克歷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動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國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歷代統治者都比較注重先進文化的攝取。阿拉伯的統治者一方面積極網羅各種人才為帝國服務,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和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與著作。經過長期的努力,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傳統文化逐漸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嶄新的阿拉伯文化。在地理上,阿拉伯聯系了東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東西方之間承當了科學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歷史上,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科學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幾灾戾尽妒澜缟瞎胖泄攀贰凡牧先?/p>

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對立統一、沖突交融中展開的?!挥心切╅_放的、善于從其他文明中吸取營養的民族,才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跆飙t《多極世界和為貴——兼評亨廷頓“文明沖突論”》(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國。其中,以水生植物曬干制作成“紙草”的古文明區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寫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眾生平等、輪回報應來揭示人生真諦的宗教產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倫理道德來規范社會的學派產生于_____。(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統治者在文化領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對古代文化繼承和發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是什么?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歷史發展和東西文化交流的意義。(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古代朝鮮與中國是如何互相“吸取營養”的。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辈牧隙ǖ湔墓灿?82條,內容涉及經濟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個領域,嚴格保護私有財產,竭力維護奴隸主等剝削階級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它是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歷史資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改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材料三如圖。(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稱。根據材料二,分析該法典是“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歷史資料”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名稱。(4)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上述三個古代文明的共同點。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多元文化之間的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不斷地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縱觀世界歷史,以文明多樣性為基礎的文明交流互鑒始終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聯系地各自發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學習、相互碰撞中攜手前行。從這樣的人文視角出發,可以看到人類發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互通有無、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始終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幾浴段拿鞫鄻有哉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結合中外古代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關于中外文明的觀點。(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答案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D【解析】由材料“兩河地區天然無屏障……許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戰爭史”可知,地理環境影響政治走向,故選D;材料中兩河地區的人民是通過戰爭或編制完備法典的方式解決矛盾,以求得生產空間,而非對外移民或掠奪,排除AC;《漢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人制定的,排除B。2.【答案】B【解析】楔形文字由被用來記賬到輔助人們記憶,再到記錄口頭語言,最后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斷豐富完善的,B項正確;A、C兩項說法絕對,故排除;材料沒有體現文字由繁到簡的演變過程,D項錯誤。3.【答案】A【解析】材料明確表述了古巴比倫商業上的發展對法律制定的推動作用,這也正是法典中商務條文幾乎占了法典全部內容的一半的原因,A項符合題意。材料重點在于解釋法典產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材料說的是“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而不是參與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故無法得出C項“直接推動”的結論,排除;材料并未顯示漢謨拉比國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4.【答案】C【解析】中國發明的造紙術,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公元8世紀時傳至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后,導致了紙莎草造紙術的失傳,C項正確;紙莎草是尼羅河特產,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資,排除A項;中國造紙術傳至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過中埃雙方的商業貿易,排除B項;“埃及紙莎草造紙工序未見詳細記載”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5.【答案】A【解析】公元7世紀建立的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和國家政權結合的政教合一國家,A正確;“0”到“9”的數字計數法是印度人發明的,排除B;《圣經》是基督教經典,排除C;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哈里發,排除D。6.【答案】C【解析】阿拉伯帝國位于亞歐非三洲交匯地帶,是古代東西方商道的必經之地,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其成為東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觀條件,故C正確;東西方交流的加深是結果,不是條件,排除A;阿拉伯人的勤奮善學是主觀因素,不是客觀條件,排除B;阿拉伯帝國的強大與其充當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使者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故選C。7.【答案】B【解析】“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指的是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傳播,排除A項;阿拉伯連接了東西方,文化傳播跨越了國家統治范圍,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證明歐洲文明的源頭是阿拉伯東方國家,排除D項。故選B項。8.【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在歐洲眴窄的一隅”,排除B,因為古羅馬曾經是地跨歐亞菲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也排除D,因為阿拉伯世界位于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不屬于歐洲;根據“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創造出了最原創、最絢麗的文化、商業、社會秩序和政治”,結合所學知識,應是指古希臘文明,古希臘位于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自然資源極其匱乏,然而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影響深遠,排除C,答案選A。9.【答案】B【解析】從材料“平民曾多次將自己組織的隊伍撤離羅馬,拒絕作戰。迫使貴族在政治上做出讓步”并結合所學可以看出,平民采取有效方式爭取自身權益,使貴族做出讓步,故B項正確;A項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由貴族主導制定的,并且這部法律也主要維護貴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項。C項錯誤,材料內容表明法律制定的關鍵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所以排除C項。D項明顯錯誤。10.【答案】D【解析】《十二銅表法》限制了貴族的專橫(貴族不再擁有隨意的法律解釋權),AC兩項排除;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項;D項符合《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11.【答案】D【解析】一定不要脫離材料原文來解決問題,分層次的分析材料內容,然后分析備選項。“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法律著述來解決……;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見表示,則由執法者自行選擇。”可看出羅馬法在司法實踐之中首先強調明文法律,再者就是以法學家的司法主張,最后才是司法實踐者的個人意志作為司法裁判的依據,故A項錯誤;“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來解決”說明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是羅馬帝國司法裁判的依據,并不等于他們的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故B項錯誤;貴族意志材料中無從體現,故C項錯誤;“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法律著述來解決——若他們有分歧,則以多數為準;如不能形成多數,則以……的觀點為準;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見表示,則由執法者自行選擇?!笨煽闯龇▽W家的法律著述在羅馬司法時間之中具有法律效力,故D項正確。12.【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羅馬法……重新出現可知羅馬法是近代歐洲國家法律制定的基礎,故A正確;材料信息不涉及歐洲近代社會的行為規范,故B錯誤;羅馬法的主旨內容是羅馬法對后世法律的制定有作用,并沒有講到民主制度的的影響,故C錯誤;羅馬法并沒有改變歐洲歷史發展方向,故D錯誤。13.【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摩訶婆羅多》是經過古印度人長期積累加工而成的,雖然其內容以神話傳說為主,但是必然能從側面反映當時印度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等社會風貌,C正確;《摩訶婆羅多》內容多為神話傳說,但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內容,不能絕對否定或者肯定,要客觀看待其史料價值,排除A;寫作年代是否久遠并不能決定其史料價值的高低,排除B;文學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也可以反映歷史的部分內容,排除D。1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史記》是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歷史的高麗官修正史,反映了朝鮮半島的發展演變,B項正確;《三國史記》記載了朝鮮半島的發展演變,與魏晉前后的歷史發展無關,排除A項;《三國史記》記載了朝鮮半島的發展演變,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項;《三國史記》中的三國指的是新羅、百濟、高句麗,而不是中日韓三國,排除D項。故選B項。15.【答案】D【解析】結合材料可知隋唐時期中國制度對日本和朝鮮產生深遠影響,并影響到了近代歐洲的文官制度,這些都是中國文明對世界發展作出的貢獻,故選D;材料中沒有全面比較分析當時世界上各國家的發展情況,無法得出A、C這樣的結論,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選D。1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有來自西域的龜茲、高昌、疏勒等樂,有來自印度、天竺、康國、安國等樂,以及來自高麗、日本、扶南等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繁盛時代,由于統治集團實行較為開明的文化政策,營造了相對寬松的文化氛圍,逐漸形成了融合西域、印度、高麗等不同文化風格的多元整合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現象出現的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當時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強大的軍事實力與音樂呈現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風格的特征沒有直接關系,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百家爭鳴的局面逐漸結束,故B選項錯誤;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音樂呈現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風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當時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加強現實統治的需要,故C選項錯誤17.【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文物出土地點可以判斷這是瑪雅人活動區域,其對玉米神的崇拜說明當時瑪雅人以種植玉米為主,B項正確;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脈地區,排除A項;阿茲特克人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對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生產綠石,排除D項。故選B項。1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瑪雅人采用圓點或橫條加圓點的辦法進行計數,且有了“零”的概念,使人們不再只停留于計算多少,還開始計算有無,體現了瑪雅人創造的數學體系遵循了一定的規律,C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瑪雅人的文明是獨立發展的,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瑪雅人的數學體系,與歷法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瑪雅人的數學體系特點,與人類文明是否獨立發展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9.【答案】D【解析】“世界末日”說的出現是人們迷信的體現,因此要弘揚科學精神,學習科學知識,反對迷信,消除對自然的神秘感,故①正確?!笆澜缒┤铡闭f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瑪雅歷法的誤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瑪雅文化有其優秀的值得借鑒的部分,故我們要吸收其精華,而不是全面否定,故②錯誤。我們對外來文化要批判地繼承,吸收其精華,摒棄其糟粕,實現自身的發展,故③正確。材料中只講了“世界末日”說是人們的誤解這一事實,未體現瑪雅文明源遠流長,故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③正確,D正確;②④錯誤,排除A、B、C。20.【答案】C【解析】據材料“阿茲特克歷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圣年所組成……阿茲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可知,阿茲特克歷法與當時宗教生活密切相連,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太陽神的地位,A與材料無關;材料沒有體現“歷法因其精確而為多數地區使用”,B錯誤;據材料“阿茲特克歷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阿茲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可知,阿茲特克歷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而不是專為祭祀活動運用,D錯誤。二、非選擇題21.【答案】(1)

④(2)主要措施:重視人才;翻譯、研究、攝取東西方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文學作品:《天方夜譚》。意義:它保存并傳播了東西方的古代文化;繼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文化的大融合;推動了歐洲科學的發展;加強了世界的聯系。(3)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解析】(1)根據所學,以水生植物曬干制作成“紙草”的古文明區域是古埃及文明,即莎草紙;在泥板上刻寫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②,即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用眾生平等、輪回報應來揭示人生真諦的宗教產生于③,即印度地區的佛教;提倡用儒家倫理道德來規范社會的學派產生于④,即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2)主要措施:根據“阿拉伯的統治者一方面積極網羅各種人才為帝國服務,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和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與著作?!笨傻贸鲋匾暼瞬?;翻譯、研究、攝取東西方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文學作品:結合所學可得出是《天方夜譚》。意義:結合材料和所學可得出,它保存并傳播了東西方的古代文化;繼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文化的大融合;推動了歐洲科學的發展;加強了世界的聯系。(3)根據所學可得出,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同時也可列舉朝鮮的相關史實,如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22.【答案】(1)尼羅河;金字塔或象形文字。(2)《漢謨拉比法典》;維護奴隸主等剝削階級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3)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第四等級首陀羅。(4)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都是奴隸制中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