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1頁
關于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2頁
關于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3頁
關于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寫于晚年的一篇勸學之作。本文通過自敘青年時代求學的困難和刻苦學習的經受,并與今日高校生求學之易進行對比,得出業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由于專心不專,不知勤苦求學之理的結論,并勸勉馬生及高校生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用心致志地學習。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3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自己求學之難和專心之專。可分為3個層次。

第一層余幼時余因得遍觀群書請幼時求書之難,雖難而得博覽群書。

其次層既加冠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講成年后從師求教之難,這里有叩問之難,跋涉之難,食宿之難;雖難而心中歡樂。

第三層,最終一句話,總結說自己大體上就是這般困難。

其次段寫當前的住在太學里的同學們的優越的學習條件。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今諸生學于太學假諸人而后見也這部分先講同學的住、食、穿的條件都非常優越,再講學習環境好,這里有讀書環境好,老師好,書應有盡有。

其次層其業有不精者豈他人之過哉?這段是發談論。對于那些在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里而不能學有所成者提出批判。

第三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三、難句解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全句譯作:有時遇到先達訓斥,(自己的)臉色(就)更加尊敬,禮節(就)更加周到不敢(任憑地)回一句話,等到先達興奮了,就又去請教。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譯作:由于(我的)心中有足以歡樂的(讀書)事,(我)不去理睬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別人。

3.生以鄉人子謁余。

生,年青人。文中指馬生,即馬君則。鄉人子,同鄉人的子女(晚輩)。以,憑借。全句譯作: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來拜見我。

4.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第一個其,代他(馬生),其次個其代他的(馬生的)。故,特意。全句譯作:馬生將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時,我特意敘述自己過去求學的艱苦來告知他。

四、對比論證的運用

課文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比論證。第1、2兩段內容層層相比,通過對比突出了的見解。例如吃的方面,廩稍之共與日再食(每天只吃兩頓),無鮮肥味道之享對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遺與缊袍敝衣對比;讀書方面,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為求學)行深山巨谷對比;老師方面,有司業、博士為之師,而且未有問而不告的與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而且未嘗稍降辭色對比;書本方面,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與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對比。這些對比之后,結論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優越條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質低下的問題,而是專心不專的問題了。

五、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本文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描寫、談論自然結合。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的加以渲染和描繪,給文章增加了文采,使文章更加詳細生動。例如,寫到趨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四周的環境:門人弟子填其室;寫了先達的表現:未嘗稍障辭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悅,把對先達莊重、嚴厲?的態度寫得很有聲色;寫自己求教時的虛心、恭謹: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寫出人物的神態。敘述和描繪的同時還適當穿插談論,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對比自己同那些被綿繡、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點出了甘于敝農、粗糲的緣由: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里的足樂者就是進德修業。這簡要的談論表現了人物的志趣。文章敘述了分之高校生的優越學習條件后,進而推論出: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苦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就是通過今昔對比揭示出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簡單理解。文章思路清楚,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綻開,并采納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同學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主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古代勸學名言導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白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擅長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勝利的墊腳石。

二、介紹以及寫作背景1.介紹。

同學自讀課文解釋①,老師適當補充。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供應肯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談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朗讀課文,理解文句,疏通課文內容

1.老師播放朗讀帶,同學聽讀課文,留意字音和停頓。

2.同學自由朗讀課文。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同學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同學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需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現象為標準。要求同學在自由朗讀時,留意結合課文解釋理解一些簡單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3.指名同學朗讀課文第1段。

(1)指名同學朗讀第1段,然后要求同學圈注本段中自己難以把握的字詞。

(2)要求同學結合課文解釋自行翻譯第1段。

(3)老師評點同學翻譯,特殊提示同學對重點字詞的把握。

4.指名同學朗讀課文第2段。

(1)同學齊讀第2段,然后標注出其中的'重點字詞。

(2)同學結合解釋自讀第2段后,向老師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指名同學翻譯全段。

5.指名同學朗讀課文第3段。

(1)要求同學筆譯第3段。

(2)同學相互檢查,爭論對方翻譯中的不足之處。

(3)指名同學朗讀自己翻譯的內容。

然后老師進行評價,要求同學根據信、達的標準修改自己的譯文。

(4)同學齊讀第3段。

6.同學齊讀全文。

四、品讀課文,鑒賞課文內容

1.請同學概括各段的中心愿思。

2.細讀第1段,從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愿思的詞語。

3.默讀第1段,回答:是如何寫出自己讀書時條件的困難的?請引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問:請復述讀書時的勤奮的情形,想一想:這勤奮和前面所說的困難的生活條件有什么聯系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5.提問:與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同學的讀書條件怎樣?文章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6.提問:通過這種對比,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7.請簡要介紹馬生,談談對馬生所持的態度。

8.讀完這篇文章,你對學習有什么感受嗎?

五、學習遷移

同學溝通爭論:在這篇文章中,提出讀書要勤奮、用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結合你的經受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略)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2

一、簡介。

二、老師范讀課文,同學跟讀,留意正音正字。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略)

三、同學對比解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精確?????翻譯課文。

四、分析課文。

本文寫法上的特點是對比論證,第1、2兩段內容層層相比,通過對比突出了的見解。第2自然段可分為5層,前4層從四個方面與第1段相對比,第5層從對比之中得出結論。第1層凜稍之供,葛裘之遺日再食,無鮮肥味道之享緼袍敝衣;第2層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第3層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未有稍降辭色;第4層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第5層結論:在困難困苦中,尚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越條件下如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專心不專。

文章第3段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