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_第1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_第2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_第3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_第4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精選題庫與答案單選題(共60題)1、教育教學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是()A.觀察B.個案研究C.調查D.實驗【答案】C2、提出動機性遺忘理論的心理學家是()A.弗洛伊德B.羅杰斯C.布魯納D.斯金納【答案】A3、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A.根本途徑B.基本途徑C.唯一途徑D.全部途徑【答案】B4、根據評價的價值標準不同,學生評價方法一般可以分為()A.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B.正確評價和錯誤評價C.相對評價法、絕對評價法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法D.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答案】C5、下列屬于元認知策略實例的是A.學生在考試之后能預測自己的分數B.利用復述策略記憶C.舉一反三D.在閱讀時,遇到難點停下來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閱讀【答案】D6、在我國“教育”概念被正式用來言說教育之事大約是在()。A.公元前2世紀B.18世紀C.19世紀中葉D.19世紀末20世紀初【答案】D7、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是()A.教學策略B.教學設計C.教學思想D.教學模式【答案】A8、載脂蛋白的功能不包括()。A.構成并穩定脂蛋白的結構B.參與脂蛋白與受體的結合C.調節脂蛋白代謝D.參與核酸代謝E.轉運脂質【答案】D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A.嚴格的等級性B.教育與生產實踐的分離和對立C.教育目標明確D.鮮明階級性【答案】B10、CIPP評價模式包含背景評價、輸人評價、過程評價和()。A.內容評價B.目標評價C.模式評價D.成果評價【答案】D11、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討論問題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第三,()。A.講究語言藝術B.突出重點、難點C.做好討論小結D.恰當分配時間【答案】C12、一般人們認為標準化成熟測驗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A.比較密切B.缺乏學業效度C.很不協調D.基本協調【答案】C13、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A.心理健康B.記憶C.智力D.學習【答案】D14、下列有關學校課程表述正確的是()。A.學校課程是一級課程B.學校課程是為了保證全國統一、共同的教育教學質量C.學校課程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D.學校課程采用研制-開發-推廣的開發模式【答案】C15、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解答的認知方式為()。A.場獨立B.場依存C.輻合型D.發散型【答案】C16、尿糖檢測的最佳標本是()。A.晨尿B.3小時尿C.隨機尿D.導尿標本E.24小時尿【答案】C17、免疫比濁法可用于()。A.測定Tc細胞的效應功能B.IgG測定C.可溶性細胞因子測定D.T細胞亞群測定E.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答案】B18、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常用于()。A.發現學習B.程序教學C.個別化教學D.接受學習【答案】D19、青少年社會化的主要場所是()A.家庭B.職業組織C.社區D.學校【答案】D20、新生兒室爆發膿毒血癥,濃汁標本經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發現葡萄球菌。為確定該菌是否有致病力,應檢查()。A.DNA酶B.尿素酶C.觸酶D.血漿凝固酶E.卵磷脂酶【答案】D21、分布于支氣管,胃腸道,子宮頸管的細胞為()。A.柱狀上皮B.單層立方上皮細胞C.鱗狀上皮細胞D.移行上皮細胞E.間皮細胞【答案】A22、德育的“社會模仿模式”的創立者是()。A.皮亞杰B.柯爾伯格C.杜威D.班杜拉【答案】D23、小細胞肺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A.CEAB.PSAC.CA153D.NSE.AFP【答案】D2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句話體現的德育原則是()。A.因材施教原則B.導向性原則C.疏導原則D.教育的一致性原則【答案】A25、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根據研究的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看、思、記的方法是A.調查法B.觀察法C.經驗總結法D.實驗法【答案】B26、農業社會教育的特征包括A.教育階級性的弱化B.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C.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D.教育的國際化非常明顯【答案】B27、馬克思主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是()。A.推廣義務教育B.普及高等教育C.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D.發展基礎教育【答案】C28、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我國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教育理論專著是()。A.凱洛夫《教育學》B.夸美紐斯《大教學論》C.劉佛年《教育學》D.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答案】A29、下列教具中屬于模象直觀的是()A.實驗B.參觀C.標本D.幻燈片【答案】D30、干燥綜合征的特異性抗體是()。A.抗PM-1抗體B.抗SSA抗體C.抗SM抗體D.抗核仁RNA抗體E.抗著絲點抗體【答案】B31、小丁很怕見陌生人,上了幼兒園之后,這種現象消失了,這種學習屬于()。A.態度學習B.認知學習C.智慧學習D.言語學習【答案】A32、兒童的判斷主要是根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稱為自律道德,這是在()A.8歲前B.10歲前C.10歲后D.15歲后【答案】C33、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其中,作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響D.無法判斷【答案】C34、校風的中心是()。A.班風B.教師言行C.學風和教風D.領導管理水平【答案】C35、教師職業最大特點是職業角色的()。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樣化D.個別化【答案】C36、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不能決定他們能否成功掌握教學內容,而是取決于他們()。A.學習積極性B.學習自覺性C.要花多少時間D.智力水平【答案】C37、從整個中學階段看,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是()。A.初一B.高一C.初三D.初二【答案】D38、戰國后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A.《大學》B.《中庸》C.《孟子》D.《學記》【答案】D39、關于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提出三個隱喻的是()A.泰勒B.塞勒C.杜威D.布魯納【答案】B40、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標志物為()。A.CEAB.PSAC.Cyfra21-1D.NSE.AFP【答案】C41、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是由()的特點決定的。A.勞動內容B.勞動對象C.勞動手段D.勞動方式【答案】B42、教育活動的基本關系是()。A.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B.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C.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系D.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答案】D43、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處于“首席教師”地位的教育影響是()A.學校教育的影響B.家庭教育的影響C.社會教育的影響D.自我教育的影響【答案】B44、非常適合于教師對研宄結果的表達的是()A.研宄報告B.教育教學案例C.調查報告D.教育教學經驗總結【答案】B45、基礎教育的核心問題是()。A.審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質教育【答案】D46、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可診斷為()。A.焦慮癥B.抑郁癥C.強迫癥D.恐怖癥【答案】B47、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專家教師引入要講的教學內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開門見山式B.實驗式C.導入式D.迂回曲折式【答案】C48、對遺忘原因的一種最古老的解釋理論是()。A.消退說B.動機說C.同化說D.干擾說【答案】A49、在班級管理模式中,目標管理的提出者是()A.泰勒B.夸美紐斯C.赫爾巴特D.德魯克【答案】D50、提出”試誤一聯結”學習理論的是A.華生B.斯金納C.巴甫洛夫D.桑代克【答案】D51、學習質量與熱量、熱與體積等概念之間的關系。這屬于()A.上位學習B.下位學習C.概念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答案】D52、“對基本概念的感知、理解”屬于()A.知識學習B.技能學習C.品德學習D.能力學習【答案】A53、影響學生學習特點的內部因素是()。A.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B.學生的心理品質C.學習內容D.學生的基礎知識【答案】B54、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A.教學活動B.教育活動C.課外活動D.家校結合【答案】A55、班級組織的發育經歷的第二階段是()。A.團體要求與個人屬性的矛盾B.個人屬性之間的矛盾C.團體要求架構內的矛盾D.團體要求與團體文化的矛盾【答案】A56、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故事,解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題等表現的都是學習動機中的()。A.附屬內驅力B.外部學習動機C.內部學習動機D.自我提高內驅力【答案】C57、患者,女性,18歲。3周前因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發熱,治療后好轉,近日來出現眼瞼水腫、血壓增高、少尿、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而就診。若AS0檢查陽性,最可能的診斷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合并左心衰竭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急性心肌炎合并左心衰竭D.急進性高血壓E.急性腎小球腎炎【答案】A58、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A.引起學習動機B.領會知識C.鞏固知識D.運用知識【答案】B59、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教育家是()。A.赫爾巴特B.夸美紐斯C.康德D.洛克【答案】A60、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為()。A.課的目標B.課的類型C.課的任務D.課的結構【答案】D多選題(共40題)1、態度的結構是較復雜的,其構成成分有()。A.認知成分B.直覺成分C.情感成分D.形象成分E.行為成分【答案】AC2、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包括()。A.定義B.思索C.蘇格拉底諷刺D.助產術E.啟發【答案】ACD3、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間的明顯對立在于()A.頓悟B.替代C.強化D.觀察E.試誤【答案】A4、衡量教師社會地位高低的指標性因素是()。A.政治地位B.經濟地位C.文化地位D.教師的權威【答案】B5、患者,女,25歲。因咳嗽、發熱7天就診。查體:T37.8℃,右上肺聞及噦音;胸片示右肺上葉見片狀陰影;結核菌素試驗:紅腫直徑大于20mm。該患者可能為A.對結核分枝桿菌無免疫力B.處于結核病恢復期C.處于結核病活動期D.注射過卡介苗E.處于結核分枝桿菌早期感染【答案】C6、患者男,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紅細胞讀數為2.8×1012/L,白細胞讀數為200×109/L,則其實際紅細胞數為()。A.2.0×1012/LB.2.8×1012/LC.2.2×1012/LD.2.4×1012/LE.2.6×1012/L【答案】7、品德培養的策略主要有()A.曉之以理B.動之以情C.導之以行D.引起共鳴E.落實行動【答案】ABCD8、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間接性的認識過程,具體體現在()。A.由教師發揮主導作用B.借助工具認識事物C.認識對象的間接性D.認識方式的間接性E.學生是不成熟的認識主體【答案】CD9、教學設計的常用模式包括()A.系統分析模式B.過程模式C.手段模式D.目標模式E.內容模式【答案】ABD10、按照學習的內容,林格倫把學習分為()A.技能和知識的學習B.概念的學習C.態度的學習D.語言的學習E.認知策略的學習【答案】ABC11、堿性尿液中不易出現的結晶是A.碳酸鉀結晶B.磷酸鹽結晶C.磷酸銨鎂結晶D.尿酸結晶E.無定型磷酸銨結晶【答案】D12、下列表述中正確反映了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A.環境為個體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B.個體在接受環境影響時,也不是消極被動的C.環境對個體發展起決定作用D.環境對個體發展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兩種【答案】ABD13、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有()。A.階級性B.道統性C.專制性D.刻板性【答案】ABCD14、交互式教學模式要教給學生的學習策略有()。A.總結B.提問C.析疑D.預測E.評價【答案】ABCD15、下列選項中,屬于遷移作用的例子有()。A.練毛筆字,有助于寫好鋼筆字B.先學普通心理學再學教育心理學的其他內容會覺得容易C.魯班發明鋸子D.說粵語的人很難說好普通話E.瓦特觀察燒開水的壺蓋發明蒸汽機【答案】ABD16、元認知知識所包含的內容是()A.主體B.材料C.策略D.組織E.任務【答案】ABC17、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間的明顯對立在于()A.頓悟B.替代C.強化D.觀察E.試誤【答案】A18、下列表述中符合網絡教育特點的有()A.等級制教育B.開放式教育教C.較嚴格的“年齡段教育”D.跨時空教育【答案】BD19、某蛋白的等電點為4.8~4.85,它在pH8.6的緩沖液中A.帶負電荷B.帶正電荷C.不帶電荷D.電中性E.以上都不是【答案】A20、下列表述中符合傳統學校教育特點的有()。A.等級制教育B.開放式教育C.較嚴格的“年齡段教育”D.跨時空教育【答案】AC21、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A.形式訓練說B.共同要素說C.經驗類化理論D.關系轉換理論E.聯結說【答案】ABCD22、具有髙創造性個體的人格特征有()。A.獨立性B.自信C.對復雜問題感興趣D.冒險精神E.易怒【答案】ABCD23、下列屬于正式群體的有()A.班級B.小組C.少先隊D.小集團E.團員【答案】ABC24、不屬于骨髓稀釋的標志是A.鏡下見到非造血細胞B.未見到骨髓小粒和脂肪滴C.桿狀核粒細胞比例小于分葉核粒細胞D.骨髓有核細胞增生低下或極度低下E.涂片中以成熟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為主【答案】A25、專家和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差異主要表現在()。A.吸引學生注意力B.教材的呈現C.課堂規則的執行力D.教學策略的運用E.在課堂練習方面【答案】ABCD26、班杜拉觀察學習的動機過程受到的強化主要有A.外部強化B.實物強化C.替代性強化D.符號強化E:自我強化【答案】AC27、恐怖癥可分為()。A.單純恐怖癥B.焦慮恐怖癥C.廣場恐怖癥D.抑郁恐怖癥E.社交恐怖癥【答案】AC28、課程目標的特征包括()A.整體性B.階段性C.持續性D.層次性E.遞進性【答案】ABCD29、學校事故作為一種侵權行為具有的特征有()。A.學校或教師侵害了學生合法權益B.侵害了學生的人身權和物權C.學校或教師基于過錯而實施的行為D.按過錯責任追究E.受害人過錯承擔與加害人的責任共同分擔【答案】ABC30、立克次體與革蘭陰性菌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A.細胞壁中有肽聚糖和脂多糖B.均只有DNAC.都沒有細胞壁D.可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E.均有二分裂方式繁殖【答案】31、教學設計的特征包括()A.指導性B.操作性C.預演性D.隱含性E.難控性【答案】ABC32、現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A.為全體人民服務B.公平性C.大眾性D.公益性E.免費服務【答案】ABC33、元認知知識所包含的內容是()A.主體B.材料C.策略D.組織E.任務【答案】ABC34、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體現在()。A.個體不同的系統在發展速度上的不同B.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速率C.個體不同系統在到達成熟時期上的不同D.個體不同系統在發展的起訖時間上的不同【答案】ABCD35、下列屬于非正式測驗的是()。A.觀察B.談話C.測驗D.問卷E.案卷分析【答案】AB36、以下內容中能發生遷移的有()。A.知識學習B.技能學習C.行為規范學習D.態度與情感學習E.氣質學習【答案】ABCD37、下列屬于資源管理策略的有()。A.努力B.環境C.時間D.調節E.社會性人力資源【答案】ABC38、用標準紅細胞A、B、O、與受檢者血清反應均不凝集,受檢者血型為()。A.A型B.B型C.A型或B型D.AB型E.O型【答案】D39、RT-PCR用于檢測()。A.HbsAgB.抗HCVC.HBV-DNAD.抗HEVE.HCV-RNA【答案】40、以下關于尿液標本采集的說法,錯誤的是A.標本留取時應避免各種物質的污染B.容器應清潔、干燥C.計時尿可用于腎臟濃縮能力評價D.隨機尿標本不受時間限制E.24小時尿有利于肌酐排出量的檢測【答案】C大題(共15題)一、在某中學的一個學生宿舍中,照明燈突然熄了,同學們束手無策,叫來電工師傅,一看燈泡壞了,換了一個燈泡就好了,同學們說,這么簡單,我們自己也會換的。過幾天,燈又不亮了,同學們一檢查燈泡,燈泡是好的,又沒辦法了,叫來電工,一檢查,是保險絲燒壞了,換了一個保險絲,燈又亮了,同學們說,關于保險絲,我們在物理課上也學過,怎么遇到問題就用不上呢?請你運用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的理論分析該案例。【答案】(1)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2)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3)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學生掌握了關于電路的物理知識,并不代表他具備了維修電路的能力,因此在啟發學生掌握知識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組教學在一些國家出現。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分組教學也是集體教學的一種形式,一般可分為兩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論述兩類分組的內涵及分組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答案】【答案要點】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以此進行教學或布置學生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一般分為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兩類。外部分組是指打亂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而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編班。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學科能力分組和跨學科能力分組。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根據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發展變化的情況等,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它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同學習內容和不同目標的分組,另一種是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體的分組。分組教學的優點:(1)它比較好地考慮了學生的具體情況,比班級授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2)在分組教學時因為組的規模比較小,而且組內部學生之間的同質性比較強,因而更容易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分組教學的不足:(1)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組教學由于組的變動性較大,學生在不同組之間的變動較為頻繁,從而加大班級管理的難度。(4)分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較容易給各類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三、請分析下面教學案例體現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學生都能夠親身感受和體驗到老師交給他們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征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下面是這一情景的課堂教學實錄。老師指定7個女生,3個男生到臺前唱兒歌(女生的聲音明顯大于男生的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他們唱的好不好?學生:好!老師:男生和女生哪個組的聲音大?學生:女生聲音大!【答案】【答案要點】案例中的教學體現了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應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練習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明白了利用“比”的方法可以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方法。四、張明同學是某市重點中學的學生,從初中開始他越來越討厭上學,不愛學習,甚至對學習恨之入骨。為什么呢?因為他各門主科考試總是不及格。而且,數學老師還甩著鮮艷的粗筆在他的試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維混亂,簡直不是人寫的!”其實在小學,張明同學還是相當優秀的,他曾連續三年獲得過學校的三好學生,在市里舉行的小學數學競賽中還曾獲得過二等獎,而且興趣廣泛,愛好音樂和體育,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測驗,他卻排在班級的第23名,從此以后,張明便喪失了自信心,連他最擅長的數學也愛聽不聽。作業也馬馬虎虎,各科學習成績下滑,考試成績越來越差。請結合教育心理學中的有關學習動機方面的知識對此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答案】分析:(1)一次偶然的摸底調驗成績不好,張明同學對此進行了不恰當的內部歸因,進而對自己喪失信心。(2)張明同學由于上初中以來在學習上的多次失敗,陷人了習得性無力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3)數學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嚴重失誤,也使他徹底喪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該生的無助感。建議:(1)采用各種措施幫助張明同學自己認識到學習成績下滑的真正原因。(2)糾正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考試,分數、名次等外部強化手段去激勵學生學習,而嚴重忽視對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和調動的做法,注重對張明同學內在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并且利用他對音樂和體育愛好,巧妙實現動機遷移。(3)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張明同學在學習上的無力感,增強他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根據結合案例和展開情況以上各點給0~1分)五、一位初二學生,學習基礎差,考分低,幾次考試成績均未超過60分。任課教師大多認為他是低能兒。數學期中考試時,面對一個個試題,他無從下手,卻在卷面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0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0分你如此多情難道你也把我當作一個無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尊心再見了零分。”監考老師見到這張試卷,便對他諷刺挖苦。他一惱之下,競把試卷揉成-團扔在地上,監考老師為此把他揪到辦公室,-路上他還與監考老師扭打起來。然而,他的班主任在處理此事時卻與監考老師不同。他仔細看過這張試卷后,就請這個學生朗讀這段話,又幫助他改正錯別字,標上標點符號,整理成下面這段話:“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難道你也把我當做一一個無用的人?不,我也是一個有用的人,我也有一顆自尊心。再見了,零分。”讀完這段話,班主任對這位學生說:“你寫了一.首詩,一首很好的詩。這首詩寫得很形象,還用了擬人的手法。”孩子聽了,露出了會意的微笑。接著班主任又說:“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你不甘心落后,要與零分再見。你要鼓起勇氣和信心。把學習搞上去。在學習上有什么困難,可以跟老師談,老師們都樂意幫助你。”班主任的一番話,溫暖了這位學生的心。他既激動又感動,從此發奮,。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請你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分析這位班主任老師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這位班主任老師把學生當做發展中的人來看待:(2)這位班主任老師具備可貴的愛心:(3)這位班主任老師熟悉學生心理:(4)這位班主任老師懂得育人的原則和方法:(5)這位班主任老師教學經驗十分豐富,嫻熟掌握了教育的技巧;(6)這位班主任老師沉著、冷靜,有著高超的教學機智。六、年底,學校對教師的年終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在考核時加上了“學生評估教師”這一欄。績一出來,我竟是全校最低分,當時我非常憤怒地對學生一頓痛罵。學生都低著頭,滿臉的恐懼。第三天,我在改作業時,忽然看到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老師,請你別再生我們的氣了,我們不是說你課上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動不動就對我們發脾氣、罵人,有時為一點小事大發雷霆,甚至不上課。說真的,聽你的課,我們總有-種壓抑感,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你罵。老師,真沒想到給你造成這么大的傷害。請原諒我們吧!”下面是10個學生的署名。問題:請你結合案例談談教師如何轉變學生觀,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答案】教學無小事,教師無小節。也許就是你的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不經意的小事,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了你最終的成績。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說服教育,真誠與之溝通。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門學科的任課教師接觸,他們對教師的了解程度及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多,故教師應關注和重視學生的評價。每一位教師在向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無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師應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學生的評價。七、“照本宣科”的張老師張老師教高中歷史課。他上課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斷地換眼鏡。張老師有兩副眼鏡,一副是近視鏡,一副是老花鏡。他讀課本的時候,就戴老花鏡。他一旦帶上了老花鏡,就像黃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輕易抬頭。有時學生不聽他上課,吵鬧太厲害,他就換上他的近視鏡,抬頭看著學生,大吼一句:“閉嘴,吵什么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師魏老師是學校新分來的大學生,也是學校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開學后,全校老師都來聽魏老師上課。魏老師的課令老師們大開眼界:他根本不講課文,不知從哪里選了一篇課文把原來的課文替換下來。校長支持魏老師的做法,說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師也解釋,現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所以,沒有必要拘泥于課本,教師應該開發自己的教材。學校老師們不服氣,按照他們的經驗,考試雖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教材上的知識點總是重要的,怎么會忽然變得與教材沒有關系了呢?幾個月后,有學生家長來找校長投訴,抱怨魏老師不講課本,教學太隨意了。校長雖然安撫家長說“老師有權利調整教材”,但家長的投訴讓校長開始對魏老師的教學方法產生懷疑。期末考試到了,閱卷的結果是:魏老師班上的語文成績最差。“新課程”有一個流行的課程口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個口號是有意義的,但也容易誤解。結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的?【答案】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變革。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都是不符合教學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課程改革和設置:(1)要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綜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隨意調整”。(2)新課程不能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是向學生呈現人類群體的生活經驗并納人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加以組織。(3)新課程的內容應是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4)在選擇課程機構進行重建時,應該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5)各科目課程設置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已有經驗,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八、“照本宣科”的張老師張老師教高中歷史課。他上課有一個習慣:就是不斷地換眼鏡。張老師有兩副眼鏡,一副是近視鏡,一副是老花鏡。他讀課本的時候,就戴老花鏡。他一旦帶上了老花鏡,就像黃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輕易抬頭。有時學生不聽他上課,吵鬧太厲害,他就換上他的近視鏡,抬頭看著學生,大吼一句:“閉嘴,吵什么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師魏老師是學校新分來的大學生,也是學校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開學后,全校老師都來聽魏老師上課。魏老師的課令老師們大開眼界:他根本不講課文,不知從哪里選了一篇課文把原來的課文替換下來。校長支持魏老師的做法,說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師也解釋,現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所以,沒有必要拘泥于課本,教師應該開發自己的教材。學校老師們不服氣,按照他們的經驗,考試雖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教材上的知識點總是重要的,怎么會忽然變得與教材沒有關系了呢?幾個月后,有學生家長來找校長投訴,抱怨魏老師不講課本,教學太隨意了。校長雖然安撫家長說“老師有權利調整教材”,但家長的投訴讓校長開始對魏老師的教學方法產生懷疑。期末考試到了,閱卷的結果是:魏老師班上的語文成績最差。“新課程”有一個流行的課程口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個口號是有意義的,但也容易誤解。結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的?【答案】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變革。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都是不符合教學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課程改革和設置:(1)要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綜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隨意調整”。(2)新課程不能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是向學生呈現人類群體的生活經驗并納人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加以組織。(3)新課程的內容應是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4)在選擇課程機構進行重建時,應該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5)各科目課程設置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已有經驗,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九、請分析下面教學案例體現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學生都能夠親身感受和體驗到老師交給他們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征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下面是這一情景的課堂教學實錄。老師指定7個女生,3個男生到臺前唱兒歌(女生的聲音明顯大于男生的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他們唱的好不好?學生:好!老師:男生和女生哪個組的聲音大?學生:女生聲音大!【答案】【答案要點】案例中的教學體現了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應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練習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明白了利用“比”的方法可以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方法。一十、某教師回到辦公室說:“二班的學生真笨,這堂課我連續講了三遍,他們還是不會。我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了,他們不會我有什么辦法!”問題:如何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位教師全面發揮主導作用了嗎?【答案】【答案要點】案例中的教師并沒有全面發揮主導作用。在教與學的矛盾關系中,教師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著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受過專業教育的培養和訓練,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掌握了教育、教學規律。因而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著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教師有責任、也有能力主導教學過程,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擔負一定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程度,還有賴于教師本身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教人者只有學高身正,才能為人師表。一十一、課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伊爾定律”,他說具有恒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后來,他又出示一個公式“PXV=K”,并解釋說P代表壓力,V代表體積,K代表一個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質量和溫度)。他邊舉例邊板書:如果P=2個大氣壓,且衡量為8,那么體積就是4立方厘米。2個大氣壓X4立方厘米=8。如果我們把壓力變量改為4個大氣壓,體積就成了2立方厘米,4個大氣壓X2立方厘米=8,別的同學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剛還是搞不明白。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變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對于小剛,老師也了解他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一側面頰擠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小剛自己嘗試了幾次,也搞明白了“波伊爾定律”。請分析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哪一項教學原則?【答案】(1)以上教學案例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2)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根據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牲和我國成功教育經驗總結而提出來的。貫徹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的特長。(3)在以上案例中,馬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并且知道小剛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這充分說明他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礎。同時,對于小妮和小剛不同的教學方式,也體現了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特長的教學特點。一十二、一位教師退休后回憶自己的教師生涯,他感慨萬千地說道,這輩子我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和我的好學與勤奮息息相關。我在讀師范大學時,認真學好本專業各門功課,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異成績。除此之外,我還認真學畫畫,練習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練習舞蹈、學指揮、練習彈琴。這些本領在我后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參加工作之后,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名家的詩篇,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