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著力夯實產業轉型升級質量基礎行動方案
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平臺支撐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著力夯實產業轉型升級質量基礎完善標準、計量、認證、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體系,提升質量管理和服務水平,有效支撐質量強省建設。構建新型標準體系,加快新技術、新產業領域的新標準研制,持續提升傳統產業標準水平,加快農業新技術成果標準轉化,完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加快生態文明領域標準研制,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體系。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聯動提升,開展系列技術標準創新族研制。加強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推廣先進的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穩步推動團體標準培優,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推動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鼓勵引導我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強化計量基礎支撐,統籌規劃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完善地方計量技術規范,構建現代化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加強計量測試技術、方法研究,攻克一批技術難題,建立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整合計量資源,加強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建設能效、水效檢測實驗室,不斷完善檢測檢定能力、能源數據采集和統計分析能力。鼓勵企業完善測量管理體系,扶持計量器具制造產業發展。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支持檢驗檢測機構分類整合,引導檢驗檢測機構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推進檢驗檢測服務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打造一批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一站式檢測服務。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問題對標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要求,對照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目標,對比國內外先進水平,全省產業發展低、弱、散問題仍很突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產業體系以資源能源加工業為主,能源原材料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0%以上,產業價值鏈總體處于中低端,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精密集成產品少。質效水平低。產品和服務難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單位GDP能耗高于全國70%、碳排放強度為全國的2.14倍,全員勞動生產率比全國少2.9萬元/人,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益問題突出。創新動能弱。基礎研究和研發投入強度不足,2019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7.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30%。基礎能力弱。關鍵基礎原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等工業基礎能力短板弱項突出,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覆蓋率低。組織體系散。產業空間布局分散,區域功能優勢不突出,產業集群化、園區化發展不足,產業鏈供應鏈組織分散,產業鏈條不完整、上下游不匹配、聚合空間不合理等現象明顯。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指導思想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為重點,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探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再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為推進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作出更大貢獻。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成效十三五時期,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區一基地區域功能定位,全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全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過剩產能有效化解堅決落實國家戰略部署,聚焦兩高行業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強化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充分發揮環保、能耗、水耗、技術、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約束作用和標準倒逼作用,著力推動產能交易、減量置換、搬遷改造、兼并重組等工作,堵疏并重,圓滿完成重點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壓減退出粗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產能5590萬噸、水泥產能1194.9萬噸、平板玻璃產能4999萬重量箱、焦炭產能3144.4萬噸、火電產能234萬千瓦,鋼鐵產能從峰值時的3.2億噸減至1.9億多噸,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產能分別壓減至0.63億噸、2.05億噸、2.15億重量箱、0.82億噸,全面實現重點行業產能壓減目標。造紙、氮肥、印染、制革、農藥等污染嚴重落后產能全部退出市場。供給質量、產業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市場競爭秩序有效規范,產業轉型升級環境條件明顯改善。2、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主線,深入實施優化產業結構系列專項行動計劃,著力優化存量、做強增量,產業結構顯著改善。主導產業地位增強。2020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1.7∶43.7∶44.6調整為10.7∶37.6∶51.7,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突破50%;12大重點產業(鋼鐵、高端裝備、石化、食品、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商貿物流、文體旅游、金融服務、都市農業)占GDP比重達到54.1%,其中八大重點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1.6%,產業體系骨架更加清晰。傳統產業上檔升級。千項技改萬企轉型深入實施,一批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項目落地,河鋼集團、長城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超千億產業園區、超百億特色產業集群分別達到25個、48個,沿海精品鋼鐵和石化基地、沿山地區綠色建材產業帶、平板玻璃集聚區等產業集群帶動產業布局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蓄能增量。滾動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和應用示范項目,30個省級示范基地不斷發展壯大,大數據、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逐步形成局部優勢,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19.4%。現代服務業提效擴容。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專項工程,石家莊等6個國家級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功能地位增強,雄安新區金融創新先行區加快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省初步建成,現代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領域基礎設施、產業規模、服務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9.1%。3、轉動能有力有效推進,新發展動能加快集聚深入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創新政策舉措,綜合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動能加快提升。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達到2210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102家。與京津共建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分別達到165家、10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投入運行,雄安國際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開工建設。企業創新能力加快提升。形成科技型領軍企業34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近5倍、總數達到9400家、躋身全國前十位,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均增長1.2萬家、總數突破8.7萬家。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數字經濟博覽會,大數據在線運營服務器突破180萬臺,數字化智能倉儲設施逐步普及,河北旅游云農業云等數字平臺投入運行,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1萬億,占生產總值比重達33.4%。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開展制造業與服務業兩業融合試點20家,工業設計+不斷深化,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持續拓展,行業電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等線上線下融合新業態加速滲透,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2505億元,占總額的19.7%。4、增質效取得明顯成效,發展質量加快提升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提質量、增效益成效顯著,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多點突破,產業價值鏈加快向高端攀升。產業綠色化取得重大進展。綠色農業、綠色制造、綠色服務加快發展,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建立。鋼鐵、建材、煤電等產業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全覆蓋,建成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33家、其中國家級95家,安國現代中藥工業園區等8家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園區,推動75%以上的國家級和5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單位GDP能耗下降21.3%,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26.1%、27.6%。質量提升工程取得重要成果。聚焦十大重點行業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制定地方標準超1000項,實施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行動、發布對標結果2494項,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發布58個企業標準領跑者,中鐵山橋等6個單位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培育認定中國馳名商標358余件、地理標志商標100余件,實現標準、質量、品牌、信譽四位一體聯動提升。價值鏈高端化取得明顯成效。工具鋼、家電板、汽車板、玻璃基板、液晶顯示材料、釩鈦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端制劑等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高端產品實現突破,中高端鋼材比重達到77%,新型干法水泥、優質浮法玻璃比重接近100%,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69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達到100家。產業經濟效益大幅改善。鋼鐵、汽車、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其中鋼鐵產品利潤率為2015年的5.4倍、建材行業利潤率提高了64%。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038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原則1、理念引領,錨定方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轉型升級方向,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2、系統觀念,突出重點著眼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構筑區域性、高水平完整產業體系;突出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上相統一。3、問題導向,精準著力聚焦我省產業發展結構不優、質效不高、動力不足、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充分調動多方面力量,凝聚產業發展資源,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有效促進轉型升級目標實現。4、改革創新,探索試驗圍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拓展轉型升級途徑,強化改革舉措,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積極開拓、探索試點示范工程,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范例、新模式。壯大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企業主體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做強做優,在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認真落實國有企業出資人責任,下力氣解決法人治理結構問題,妥善處理分離企業辦社會和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探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持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領,探索組建地方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引導企業專注核心業務,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能力,培育形成一批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創新扶持模式與政策,切實營造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產業轉型升級指導思想立足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突出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產業,圍繞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著力轉換發展動能,著力提高質效水平,著力提升競爭能力,加快產業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產業變革質量升級、效率升級、動力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支撐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數字河北建設,促進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再上新臺階。開展產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對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工作成果突出的城市,支持設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先行先試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依托示范區內已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省級重點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打造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平臺和載體。支持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國內外資本和民營企業參與示范園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示范園區建立公司制園區管理機構和資產運營機構。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促轉型升級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建立項目環境準入標準,在防止污染轉移的基礎上,積極承接有利于延伸產業鏈、提高技術水平、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充分吸納就業的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具有水、電力、原材料等資源優勢的城市,可在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影響的前提下適度引進原材料精深加工產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結合行業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相關規劃,向具備條件的城市轉移生產能力,引領配套協作企業同步轉移。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持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優勢產業產品、技術、標準等捆綁式走出去。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支持建設中外合作制造業產業園區。優化外商投資結構,鼓勵外商投資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支持與省域中心城市加強產業配套、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能源保障等領域合作,形成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的格局。支持毗鄰的老工業城市和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互聯網+醫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手術室與病房交接流程
- 教育培訓機構宣傳規范與風險防范
- 2025地暖系統安裝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市果木種植購買合同范本
- 2025煤炭供應合同
- 2025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合同協議書
- 2025經濟師道路運輸行業合同管理與糾紛預防備考資料
- 2025標準實習生勞動合同模板
- 2025翡翠首飾買賣合同
- 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綜合考復習題
- 石家莊市存量房買賣合同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版教學設計第六章 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
- 高一離子方程式書寫專題訓練及答案
- 張元鵬《微觀經濟學》(中級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如何有效管理90-00后新員工技巧方法-123課件
- 第十三講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人教版語文能力層級-·-教材-·-中考
- 2022年湖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真題-音樂學科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測驗考試題目
- OEE記錄表格(設備綜合效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