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課件10固有免疫_第1頁
免疫學課件10固有免疫_第2頁
免疫學課件10固有免疫_第3頁
免疫學課件10固有免疫_第4頁
免疫學課件10固有免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固有免疫

內容固有免疫系統的概述固有免疫細胞固有免疫的功能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機體在長期種系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機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特異性免疫的基礎TIAgAPCTCD4+ThBCD8+TcAbsLKsCTL固有免疫適應性免疫CMIAMI/HI非特異免疫屏障吞噬細胞體液因素抗原炎癥反應PreventionfromInfection特點先天具備,出生即有;無特異性,作用廣泛;無記憶性,早期迅速;可穩定遺傳;同一物種不同個體間差異不大。第一節固有免疫系統的概述組織屏障結構固有免疫細胞固有免疫分子一、屏障結構(barriers)物理:皮膚、粘膜解剖:血-腦、血-胎、血-胸生物:粘膜表面正常菌群及殺菌抑菌物質二、免疫細胞組成NK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樹突狀細胞上皮內的免疫細胞(M細胞,γδT細胞,B1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三、體液成分補體(complement)溶菌酶(lysozymes)細胞因子(cytokines)組成屏障結構物理:皮膚、粘膜解剖:血-腦、血-胎、血-胸生物/生理:粘膜表面正常菌群及殺菌抑菌物質固有免疫細胞

吞噬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性粒細胞)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細胞B1細胞及γδT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及嗜堿性粒細胞多種體液成分

補體系統、溶菌酶、干擾素、C反應蛋白等第二節固有免疫細胞

NK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樹突狀細胞上皮內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1、NK細胞(Naturalkillercells)形態:胞漿內含大量嗜天青顆粒標志:CD3-CD16+CD56+殺傷特點:無需抗原致敏,直接殺傷靶細胞,非特異性,非MHC限制性NK細胞的識別機制活化性受體(NKcell

activatingreceptors)識別結合配體MHC-I類分子或非MHC-I類分子胞漿區含ITAMNK活化并產生殺傷活性抑制性受體(NKcellinhibitoryreceptors)識別結合配體MHC-I類分子胞漿區含ITIM抑制NK的殺傷活性IgG的FcγⅢR(CD16)----介導ADCCReceptorsassociatedwithkilleractivation

andkillerinhibitiononNKcellsKilleractivatoryreceptorKillerinhibitoryreceptor

KIR:KIR2DS,KIR3DS

KLR:CD94/NKG2CNKG2DNKp46NKp30NKp44NCRKIR2DL,KIR3DLCD94/NKG2ABindclassIMHCmoleculesFunctionBindnon-classIMHCmolecules

(SpecificmarkerofNKcells)Figure3-23TheseareimportantmoleculesforpresentationofpeptidestoCD8TcellsTheseareimportantligandsofNKcells正常情況自身組織細胞表面表達MHC-Ⅰ類分子抑制性受體介導的抑制作用占主導地位NK細胞處于抑制狀態,自身組織細胞不被破壞腫瘤及病毒感染細胞表面MHCⅠ類分子表達減少缺失活化性受體的作用占主導地位NK細胞活化并殺傷病毒感染細胞和腫瘤細胞NK細胞的殺傷機制活化性受體/抑制性受體IgG

FcR(ADCC)穿孔素/顆粒酶Fas/FasLTNF-α/TNFR-ITargetcellNKcellContacttightlyTNFR-ITNF-αADCCNK的生物學活性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免疫調節作用2、單核巨噬細胞

(MononuclearPhagocytes)

前單核細胞(骨髓)單核細胞(血液)巨噬細胞(組織器官)MacrophageMacrophage固有免疫系統的識別特點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

是一類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共有的非特異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結構,可被固有免疫細胞所識別。模式識別受體(PRR):

是一類主要表達于固有免疫細胞表面、非克隆分布、可識別一種或多種PAMP的受體分子。固有免疫只區別不同類別的微生物,且僅識別某一類微生物的共同結構病毒雙股RNA細菌非甲基化CpGDNA序列以甲酰甲硫氨酸肽起始的細菌蛋白質革蘭陰性菌的LPS革蘭陽性菌的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微生物低聚糖單核巨噬細胞的識別機制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是一類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共有的非特異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結構,可被固有免疫細胞所識別。模式識別受體(PRR):是一類主要表達于固有免疫細胞表面、非克隆分布、可識別一種或多種PAMP的受體分子。PRR主要表達于固有免疫細胞表面,不同類型的微生物表達不同的分子模式,被不同PRR所識別。保證了病原體難以逃避宿主的固有免疫病毒復制所必需的雙股RNA細菌存活所必需的細菌胞壁成分LPS、磷壁酸單核巨噬細胞的識別機制甘露糖受體(mannosereceptor,MR)----病原體細胞壁糖蛋白、糖脂分子末端的巖藻糖、甘露糖等Toll樣受體(toll-likereceptor,TLR)----細菌細胞壁成分、細菌非甲基化CpGDNA序列清道夫受體(scavengerreceptor,SR)----衰老、損傷及變性的自身細胞暴露出來的磷脂及LPS、磷壁酸等細菌細胞壁結構。調理性受體(opsonicreceptor)IgG

Fc受體(FcγR)補體受體(C3bR/C4bR)FcγRC3bR/C4bRTLRs

單核巨噬細胞的殺傷機制氧依賴性殺菌系統反應性氧中間物(ROIs)作用系統反應性氮中間物(RNIs)作用系統非氧依賴性殺傷系統酸性pH溶菌酶乳鐵蛋白等Respiratoryburst:Oxygen-dependent,myeloperoxidase-independentreactionsRespiratoryburst:Oxygen-dependent,myeloperoxidase-dependentreactionsROIsROIsNitricoxide-dependentkillingRNIs吞噬和殺傷病原微生物及自身衰老凋亡細胞抗原遞呈作用釋放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誘導炎癥反應單核巨噬細胞的生物學活性3、樹突狀細胞

(dendriticcells,DC)

典型樹突狀形態功能最強的APC4、上皮內的免疫細胞M細胞(microfoldcells)γδT淋巴細胞(γδTcells)B1淋巴細胞(B1cells)M細胞(microfoldcells)散布于腸黏膜上皮細胞間一種特殊抗原轉運細胞M細胞攝取轉運至胞質內穿過M細胞到達黏膜下MΦ攝取攜帶至派氏集合淋巴結誘導特異性免疫應答抗原γδT淋巴細胞存在于皮膚表皮和黏膜上皮層一類特殊T細胞抗原受體多樣性有限,可識別微生物的糖脂類抗原通過分泌細胞因子、活化吞噬細胞,殺傷被感染細胞或病原微生物。B1淋巴細胞存在于腹腔中的一類B細胞其抗原受體多樣性有限可特異識別多種細菌的多糖抗原和脂類抗原產生IgM類抗體5、中性粒細胞吞噬殺傷抗原性異物無RNIs系統的殺傷作用具有乳鐵蛋白、陽離子蛋白、彈性蛋白酶對抗胞外寄生菌感染,介導早期炎癥反應無抗原遞呈作用6、肥大細胞、嗜堿性及嗜酸性粒細胞調節I型超敏反應抗寄生蟲感染EsoinophilsBasophilesandMastcells參與I型超敏反應第三節固有免疫的功能固有免疫的作用機制通過免疫屏障阻止、干擾病原體的侵入、定居、繁殖;誘發炎癥反應,使補體、溶菌酶等物質形成炎癥滲出,直接殺菌;吸引吞噬細胞、NK細胞等到達炎癥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