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人的發展4課件_第1頁
教育與人的發展4課件_第2頁
教育與人的發展4課件_第3頁
教育與人的發展4課件_第4頁
教育與人的發展4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與人的發展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墻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為什么?

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愿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一百年前,梁啟超:“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一千年前,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兩千年前,《圣經》:“教孩童走他當行的道,即便到老,也不偏離。”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過程就是把青少年兒童培養成我們所需要的人的過程,所以教育學也是人學,是關于人的某些特征的學問;教育就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促進人的健康發展。一、人的發展規律二、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三、教育應促進人的發展一、人的發展規律1、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身體方面的發展遵循自中心至邊緣、由上而下的原則;心理方面的發展包括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原始情緒到高級情感的變化;視頻:人的一生兒童身體動作發展順序兒童身體動作發展順序2、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表現為相鄰兩個階段進行著有規律的更替,前一個階段已經做好了向后一個階段過渡的準備。每一個階段內部表現為數量的變化,而階段之間表現為質變。皮亞杰(JeanPiaget1896-1980)

感知運動(sensorimotor)(0歲—2歲)前運算(preoperational)(2歲—7歲)具體運算(concreteoperational)

(7歲—11歲)形式運算(formaloperational)

(11歲以后)皮亞杰兒童守恒實驗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Erikson'spsychosocialstages艾里克森(1902—1994),生于德國的美國神經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0歲—1歲)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1歲—3歲)主動對內疚(3歲—5歲)勤奮對自卑(6歲—12歲)青少年: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成年早期:親密對孤獨成年中期:繁殖對停滯成年晚期:完美感對絕望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3、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一是指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年齡階段發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現為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均衡性;這種不均衡性即關鍵期,指身體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施加給個體某方面的教育影響可是獲得最佳效果。關鍵期概念由來:勞倫茲與他的印刻學習

(Lorenzandtheimprinting)

奧地利的生態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的過程中首先提出這一概念。

小鴨子在破殼后不久,鴨媽媽會帶著它們四下走動一圈。從此以后把這個母鴨當作它們的媽媽。科學家把這一現象稱為“印刻學習”。勞倫茲在小鴨子出生后的10~16個小時,不先讓它們看到母鴨,而首先看到勞倫茲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見右圖---尾隨反應人體主要系統發育增長曲線人生中的兩次生長發育高峰第一次生長高峰從成胎開始至出生后2周歲,短短的2年零9個月,重量足足增長22億倍。以大腦重量為例,從胚胎時開始發育,出生時達350-400g,是成人腦重的25%(此時重量只占成人的5%),到24個月時,增加到1050-1150g,(約占成人腦的75%)

要特別重視飲食和營養

一定要吃早餐;三餐定時;

多補充鈣質,幫助骨骼成長;女生要多補充鐵質以防止貧血;青少年正當成長發育的階段,不要隨便節食;每天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不要偏食;多運動,有助成長發育

保障充足的睡眠我為什么沒他高?《京華時報》2011年1月25日,聯合新浪教育頻道共同開展了“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孩子每天22點鐘之后才能睡覺,50.1%的家長認為,睡眠時間不足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長發育。而本應上床睡覺的時間,56.8%的學生在學習。

北京積水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武萬水稱,學齡兒童睡眠時間減少,對神經系統發育帶來影響的同時,有時還會出現一些兒童行為問題。睡眠不足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和學習,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情緒不穩定、多動癥等,不僅影響孩子的正常健康發育,還會導致孩子因精力恢復不充分而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容易暴躁甚至精神萎靡不振。2005年中國男女兒童超重與肥胖調查學習太多,運動太少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與教育是指人的發展雖然是有順序的,但其發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在發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齡階段發展的速度不平衡;(身心都如此)在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不平衡,顯示出一定的關鍵期和最佳期。啟發意義:抓住關鍵期,適時施教。針對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的學生,應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童年期:教學內容上應講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教學方法上多采用直觀教具。

少年期:抽象思維有所發展,但常需要具體的感性經驗作支持。

青年初期:抽象思維居于主要地位,能進行理論的推斷。4、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即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因遺傳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使個體之間在身心特征上所顯示的彼此不同的現象。發展的差異性發展的差異性,主要指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在發展上存在個別差異,包括身體素質、智力水平、個性傾向、性別差異等很多方面。“當一年級教師遇到他班上差不多都是6歲的孩子時,他事實上面對著一群能力不同的兒童,從他們的準備狀況的差異來說,實際上是從3歲到10歲”。

早慧的王勃,十四歲《滕王閣序》

大器晚成的李時珍,六十歲成《本草綱目》人的智力的多樣性1943年出生,197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心理學、教育學教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1983年創建多元智力理論,被譽為“推動美國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學家”。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差異性個體身心發展的差異性與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速度有快有慢,學習的程度有深有淺。認知風格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要求教育活動要做到因材施教。視頻:因材施教孔子的因材施教:“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還有禮儀:子華;農事:子遲;教師:曾點;經商:……軍事:……聞斯行諸?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諸?”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不解,問孔子。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學生的差異無處不在

學生學習的差異個性偏好差異—或喜寬松或喜嚴謹;知覺通道差異—或視覺或聽覺或動覺;承載能力差異—或載量大或載量低;知覺風格差異—或部分認知或整體認知;抵抗干擾差異—或多通道或單一通道;教室座位差異—前面與中間現象;智力發展差異—或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智力構成成份差異—不同的孩子走不同的筋學生感知學習信息的通道視覺—80%以上學習信息的來源;聽覺—50%的在校時間所從事的事情;觸覺—影響注意集中的源頭;嗅覺—干擾學習過程;本體覺—疲勞感的預報;平衡覺—掌管空間關系;5、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表現為機體的某一方面的機能損失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另一方面機能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個體某方面的機能可能因經受特殊訓練而得到強化。盲人調琴師陳燕小時侯因患先天性白內障疾病,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父母遺棄,是她的姥姥收養了她并把她撫養成人。1990年,盲人調律師李任偉在北京市盲人學校開設了第一期盲人鋼琴調律班,陳燕成為學員。此后,她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如今已是國家一級鋼琴調律師。四年苦學十年努力玩轉8000鋼琴零件經過四年的苦學,陳燕最終掌握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鋼琴調律技術。但要將一架鋼琴中的8000多個零件熟記于心,能及時發現影響音準的零件,并調出正確的音律,盲人調琴師法國聞香師卡羅齊內卡盧齊內是格拉斯哥福拉格納香水制造廠的聞香師,他已有25年的“鼻子”工作生涯。一名合格的聞香師至少要能分辨出3000種香味。目前世界上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只有500人左右.低智商高情商的阿甘啟示:因材施教視頻:力克胡哲二、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第二節、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人的發展遺傳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環境教育1、遺傳是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制約著人身心發展過程與階段是人的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遺傳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隨后天訓練而改變

遺傳的基本單位是基因,主要成分是由20多種氨基酸構成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在雙親的生殖細胞(精子或卵子)形成之初,每個細胞都只從可利用的一個基因中接受一個等位基因,這個過程是隨機決定的。每對等位基因又進行同樣的隨機分裂,這種分裂貫穿于親體的整個基因復制中,并把所有的等位基因對有效地分給獨立的生殖細胞。高爾頓一生中發表了超過340篇的報告和書籍。他在1883年率先使用“優生學”(eugenics)一詞。在他于1869年的著作《遺傳的天才》(HereditaryGenius)中,主張人類的才能是通過遺傳延續的。高爾頓(1869)曾在《天才的遺傳》一書中寫道:“一個人的能力乃由遺傳得來,其受遺傳決定的程度如同機體的形態組織之受遺傳決定一樣”。他從大量的名人傳記和家譜考查中得出名人家族中出現名人的比率大大地超過一般常人家庭,據此認為能力受遺傳決定。他考察了1660-1868年間286名英國法官和他們的親族情況,經過統計發現,平均每100個英國法官的親屬中共有38.3個名人,而全英國平均4000人中才有1個名人。由此證明天才在法官中是遺傳的。53項研究歸結出的三種血緣關系水平者

智力測驗分數的相關被研究者血緣關系水平生活在同一家庭生活在不同家庭無血緣關系者00.23-0.01成人和收養子女00.20父母和親生子女0.50.50兄弟姐妹0.50.490.40同性別異卵雙生子0.50.53異性別異卵雙生子0.50.53同卵雙生子1.00.870.75三種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的人格相關被研究者血緣關系水平人格的相關同卵雙生子1.000.52異卵雙生子0.500.25非孿生兄弟姐妹0.500.20無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0.000.07同卵和異卵雙生子在精神分裂癥、抑郁和犯罪行為方面的相似性雙生子研究利用了同卵和異卵雙生子之間的遺傳差別、出生前后環境對每對雙生子兩個成員影響的潛在相似性、以及同卵雙生子之間的差別應當歸因于非遺傳因素等事實。雙生子研究已經報告了大量行為特征方面的發現,但是數量最多的是智力的研究。2675名雙親和他們10071個子女

的智力的關系(%)父母智力組合子女智力優秀子女智力一般子女智力低下優+優71.525.43.0優+劣33.442.823.7一般+一般18.666.914.5劣+劣5.434.460.1身高的遺傳性外貌特征的遺傳性

遺傳學研究證明:在人的一生發展中,遺傳對認知能力的影響力逐漸增加,在生命后期達到的影響力,差不多是遺傳對身高影響力的兩倍。

美國學生申請入大學的學能測驗(SAT)成績受遺傳的影響,與認知能力測試結果(如智商IQ測驗)受遺傳的影響程度一樣。認知的遺傳性十個最糟糕的遺傳特征近日,美國“生活科學網”評出了人類10個最糟糕的遺傳特征,依次是酗酒、乳腺癌、色盲、侍強凌弱、肥胖、心臟病、生育雙胞胎、青春痘、乳糖不耐受和禿頂。據該網站報道,雖然人體內的基因有99.9%都和父母體內的完全相同,但仍有0.1%的不同,而正是這個0.1%,才造就了包括血型和眼球顏色在內的300萬個不同遺傳特征出現,當然這些不同也成就了一個人的獨特性。然而不幸的是,家庭遺傳并非常常都是優秀的,上述10個遺傳特征就被稱為“最糟的”。怎樣看待遺傳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遺傳決定論首先,全部否定遺傳對個體發展的作用顯然是錯誤的。人的先天因素是個體發展的必要條件,為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生物機制,從而為個體發展提供了可能。其次,遺傳因素對人的發展影響的性質與其自身是否處于常態有關。對于正常態的個體來說,遺傳不起決定作用,對非常態的個體來說,遺傳常常具有決定性作用。最后,遺傳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呈減弱趨勢。視頻:Ican2、環境人的生存環境的多樣性適宜的環境刺激是人的身心健康的基礎分析理解“環境決定論”視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人的環境的多層性小環境中環境外環境大環境適宜的環境刺激是人身心健康的基礎“感覺剝奪實驗”(SensoryDeprivation)試圖控制或去除對人的感覺刺激的一種實驗。心理學家通過切斷志愿者各種感官對外界信息的獲取途徑,讓志愿者處于高度隔絕的狀態。實驗證明,豐富多變的環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在被剝奪感覺后,人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痛苦,各種心理功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最新的感覺剝奪實驗“感覺剝奪實驗”被試48小時的心理變化0-半小時:說話,唱歌;半小時后:厭煩,焦慮不安中入睡;8小時后:妄想,痛哭;24小時后: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30小時后:不停地在房內踱步;40小時后:幻覺,感覺房間飛了起來;48小時后:實驗結束,處理信息能力受損,記憶力差,暗示性強。雞人蘇吉特-庫瑪9歲那年,斐濟人蘇吉特-庫瑪被人發現時,他像雞一樣啄食,像雞一樣蹲著休息,和人說話時,發出“咯咯”的聲音。據報道,庫瑪可能是在6歲到9歲間被關進雞籠的,在此期間,他幾乎沒有與人打過交道。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自然環境

氣候、地形、物產……社會環境

政治、經濟、文化……孟母三遷視頻:社會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條件,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沒有正常的人類生活環境,人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反對環境決定論(“白板論”)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怎么評價環境決定論?環境規定了人的身心發展的現實性,社會生產力、社會文化和社會關系決定著人的發展程度、發展內容、發展方向和性質。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有主觀能動性,人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的同時,又憑借自己的經驗和創造能力,積極地改造環境,利用環境。遺傳與環境作用的關系遺傳決定論代表人物霍爾(1844-1924)說:“一兩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環境決定論代表人物是行為主義旗手華生(1878-1958)。兩種決定論觀點都偏于極端,代表了西方長久以來“天性—教養”之爭的兩端。關于環境決定論環境決定論者認為兒童身心發展完全是外界影響的被動結果,片面地強調和機械地看待環境和教育的作用。Givemeadozenhealthyinfants……andmyownspecifiedworldtobringthemupinandI’llguaranteetotakeanyoneatrandomandtrainhimtobecomeanytypeofspecialistImightselect-doctor,lawyer……andyes,evenbeggarmanandthief.--JohnWatson遺傳與環境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保證它們每一方都可以在相當的范圍內抗拒另一方帶來的危害,并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個體的發展。例如:遺傳抵抗環境:一項對12萬名于1944-45年納粹包圍環境下出生的荷蘭男子的研究顯示,兒童智力發展所需要依賴的生物學基礎對惡劣的環境有強大的抵抗力。環境抵抗遺傳: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隱性基因遺傳疾病,染色體的隱性基因阻礙了一種酶的生成,無法將蛋白質里的苯丙氨酸氧化成酪氨酸,而只能變成酮酸,并大量堆積在血液里,從而損害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智力低下。目前醫學已能檢測,并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幾種關于人的發展觀遺傳決定論

柏拉圖、高爾頓、霍爾環境決定論

墨子、洛克、華生雙因素論

斯騰、吳偉士多因素論三、教育應促進人的發展判斷力:引導個體的發展方向,幫助個體對發展的多種可能性做出判斷和價值選擇;可持續性: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離開學校后個體的繼續發展創造條件;1、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人的活動,人的發展目標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教育是人類特設的一種環境,通過實現教育目標來實現人的發展。教育又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專門性、選擇性和系統性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教育過程中能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內容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社會影響與學校影響的一致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協調程度條件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更全面、具體和深刻,從而強化人的發展。教育是引起兒童領會和掌握知識的關鍵。教育能加速兒童心理發展的進程。反對教育中心論與學校消亡論。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表現1.幫助受教育者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幫助個體對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作出判斷和價值選擇;2.立足于個體一生的發展需要,為個體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怎么看待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1.教育的作用不是萬能的洛克:“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華生:“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變。或者使他們成為醫生、律師……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盜賊。”有積極意義,但陷入了教育萬能論的泥潭,忽視或否認了遺傳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把人作為消極存在來對待。人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教育只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對教育寄予不切實際的期望,過分拔高教育的作用。2.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學校內部講,第一要看教育的目的性、系統性、選擇性、專門性;第二要看教師的專業素養;第三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校外部講,要看社會影響與學校影響的一致性程度;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5+2=0現象北京市有關部門對中小學生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社會、學校、家庭三項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力排名榜上,社會教育影響力最大,遠遠超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尤其是社會教育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令人瞠目結舌——學生們每周5天在學校接受規范教育所學的知識,極有可能在短短的2天雙休日時間內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濁流沖刷得所剩無幾!此種現象,使廣大中小學教師們憂心忡忡,稱之為“5+2=0”的現象。

1.教育目標要符合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立足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當代水平以及國家的現有水平,使社會大環境與學校小環境取得正向一致。同時,要協調好與社會教育的關系,利用一切有利資源,抵御、消除不良影響怎樣才能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2.學校要精心設計有利于主體發展的各項活動,使受教育者通過活動實現發展,教育者必須要研究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狀況,安排好教育內容和活動3.應把培養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識別、控制、利用環境的能力作為根本性任務,并貫徹到教育的一切階段和一切活動中去,教育學生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學會負責2、教育必須適應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一)教育要適應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二)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的規律,做到循序漸進(三)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的規律,做到因材施教(四)教育要適應個體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的規律,做到從實際出發3、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

個體社會化,就是使人具有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