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作業指導書_第1頁
土工作業指導書_第2頁
土工作業指導書_第3頁
土工作業指導書_第4頁
土工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易土工檢測作業指導書〔一〕原理: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原理〔二〕取樣:一、填方回填土:120-50m3取樣一組〔每個基坑不少于一組〕220—50m取樣一組3100—500m2取樣一組410%5根、場地平坦:400—900m2取樣一組注:1組系指兩點以上。二、地基回填土:1、基坑與槽溝:10m25處210%5處.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假設干土樣組成一組樣品,不應少于40kg。〔二)、執行標準:GB/T50123-1999 土工試驗方法標準〔三)、技術要求:1、回填土施工前,如無壓實指標設計值,施工單位應取有代表性〔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以檢測報告的形式出具通知給施工單位。2、施工單位在回填土的整個過程中對所用土的含水率應嚴格把握。土太濕應進展晾干,土太干應灑水潤濕.把握范圍如下:填方回填:按最正確含水率±3%把握地基回填:按最正確含水率±2%把握3、回填土施工應分層回填,分層壓實.壓實后的回填土應測定其,方可進展上一層施工.壓實指標按以下要求把握:〔1〕900。0。86且分散,不得集中.4、試驗工程包括:擊實、含水率、密度試驗。5、土樣送交試驗單位驗收、登記后,馬上土樣按挨次妥當存放,應將原狀土樣和保持自然含水率的擾動土樣置于陰涼的地方,3周。〔四〕試驗步驟:一、擊實試驗1、本試驗分為輕型擊實和重型擊實。輕型擊實試驗適用于粒徑小于5mm40mm的土。2、儀器設備:擊實儀。A:102mm筒高50mm。:51mm2500g,305mm;.電動擊錘應配跟蹤裝置把握落距,錘擊點應按確定角度均勻分布.天平:200g0。01g臺秤:10000g,5g40mm、5mm3、試樣制備:分為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樣20kg重型為50k,風干碾碎過500mm(20mm40mm〕篩,將篩下土樣拌勻,并測定土樣的風干含水率。依據土的塑限預估最優含水率,稱取過篩的土樣平鋪于搪瓷盤內,將水均勻噴灑于土樣上,充分拌勻后裝入盛土容器內蓋緊,潤濕一晝夜,砂土的潤濕時間可酌減。測定潤濕土樣不同位置的含水率,不應少于兩點且相鄰兩個含水2%.52個大于塑限,2個小于塑限,1個接近塑限.濕法:20kg〔50kg〕碾碎過5mm〔20mm40mm〕篩,將篩下土樣拌勻,測定其1款注5個含水率的土樣,分別將自然含水率的土樣風干或加水進展制備,應使制備的土樣水分均勻分布.4安裝好護筒,.稱取確定量試樣倒入擊實筒內,2~5kg,3層,25擊;4~10kg5563層,每層94.擊實完成6mm.,也應修平,2個代表性試樣測定含1%。對不同含水率的試樣依次擊實.d 0 5、試樣的干密度應按下式計算:ρ=ρ/〔1+0.01ωd 0 i式中ω(%)i6、干密度與含水率的關系曲線,應在直角坐標紙上繪制,并應取曲線峰值點相應的縱坐標為擊實試樣的最大干密度,相應的橫坐標為擊實試樣的最優含水率.當關系曲線不能繪出峰值點時,應進展補點,土樣不宜重復使用.二、含水率試驗1、本試驗方法適用于粗粒土、細粒土、有機質土和凍土。2、儀器設備:105~110℃200g0。01g1000g,最小分度0.1g。315~30g或用環刀中的試樣,有機質50g,放入稱量盒內,蓋上盒蓋,稱盒加濕土質量,準確至0。01g.翻開盒蓋,將盒置于烘箱內,在105~110.烘干時間對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h6h,5%的土,應將65~70蓋上盒蓋,放入枯燥容器內冷卻至室溫,稱盒加干土質量,準確0。01g。4、試樣的含水率應按下式計算(0.1%)0d0ω=[(m/m)—1]×1000d0mg式中 :干土質量〔〕mgdm0:濕土質量〔g)m0三、密度試驗(環刀法〕1、本試驗方法適用于細粒土。2、儀器設備:〔1〕61.8mm79.8mm20mm。〔2〕500g,0.1g200g0.01g.3、技術說明:用環刀切取試樣時,應在環刀內壁涂一層凡士林,刃.將環刀垂直下壓并用切土刀沿環刀外側切削土樣,然后承受鋼絲鋸或切土刀整平環刀兩端土樣,把土樣從環刀中取出,稱量濕土樣的質量。每點每層平行取兩刀,分別裝入塑料袋中,注明點號層號,然后密封.4、試樣的濕密度(g/cm3)0.01g/cm300ρ=m/V00m式中 :濕土質量m0V:環刀體積d 0 5、試樣的干密度按下式計算:ρ=ρ/〔1+0。01ωd 0 6003g/c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