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冬至節氣教案
冬至節氣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控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歡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預備: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黃豆、紅糖;外出車輛。
活動過程:
〔一〕老師交代活動目的及考前須知。
1、師:過幾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吃麻糍,你們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幼兒:不知道〕那今日老師就要帶你們去參觀麻糍作坊,好嗎?
2、師:外出活動應當留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解并描述:留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老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留意安全,特別是到麻糍作坊,那兒人許多,很擠,小伙伴要留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意亂跑。
〔二〕談話,激發愛好。
師:小伙伴吃過麻糍嗎?
幼:吃過,很好吃。
師:你們還記得麻糍是什么樣的嗎?
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師:看來小伙伴很喜愛吃麻糍,說得很棒。
師:誰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說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圓…
師:今日,我就帶小伙伴去看一看麻糍究竟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師:小伙伴,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
師: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狀況。
〔3〕幼兒嘗試、腦沁
〔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
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師: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團米團
〔1〕師: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糍。誰知道怎么把米團變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師:究竟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舉
〔2〕師:鏟一部分米團放入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幼兒操作,講解并描述操作環節。
幼: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難捏;剛開始轄出夾墾圓圓的,可是拉也拉不斷,所以就變得長長的了;米團軟軟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滾豆沙
〔1〕讓幼兒區分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師: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師: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
幼:又香又甜。
師:所以做麻糍的最末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勻稱。
〔2〕觀看客座老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幼兒品嘗。
〔四〕小結。
師:小伙伴,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師傅們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簡單!我們不僅要疼惜糧食,而且要尊敬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五〕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
師:小伙伴,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幼兒嘗試制作麻糍。
2、幼兒品嘗。
冬至節氣教案2
一、活動主題:
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耍,一起happy。
二、活動目的:
為了加深小伙伴們之間的認識,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升華彼此的感情;慶祝冬至。
三、活動時間:**
四、活動地點:**
五、活動對象:**
六、參加策劃人員:**
七、活動主要內容:**
八、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分為兩個板塊
第一板塊:
1、參與本次冬至活動的小伙伴們和師兄師姐于7點20分到北門集合,并請每位小組的負責人負責自己本組的簽到,簽到無誤后大家統一出發。
2、步行__分鐘后,到達目的地時,每組負責人再次清點本組人數無誤后,即可;如發覺有人掉隊,應馬上立刻與掉隊小伙伴進行聯系。
3、進入地點后,給肯定的時間讓大家休息一下,整理一下自己的東西。
第二板塊:
1、給每個組安排任務,二個組個組布置房間,我們設定的主題是__(或更多人,這個不用限定人數)其余人視狀況而定,可去援助其他小伙伴或聽從師兄師姐的安排。在此花費的時間大略限定在一個小時半。
2、接下來組織大家做壽司,既然是冬至那么做湯圓是必不可少的。做壽司的話,我們會先買材料,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熟米飯、壽司醋、黃瓜、胡蘿卜、鹽、醋、香腸、壽司簾、海苔。
步驟超級簡約:
1、熟的米飯加入一勺壽司醋,拌勻。
2、黃瓜,胡蘿卜切成條,用一點鹽和醋腌制一下。
3、香腸也切成條。
4、壽司簾上鋪一張海苔。
5、海苔上鋪拌好的米飯。
6、鋪滿后,一端放幾條黃瓜,胡蘿卜和火腿腸。
7、開始卷,借用簾子的能量往前卷。
8、卷好,切開,建議找把快刀,刀上沾點涼水,不粘。
另外要留意:
1、不要貪多,米飯和卷料都不能放太多,否那么根本卷不住。
2、卷的時候,借用簾子的能量往前推。
3、切很關鍵,肯定要找把快刀,刀很鈍的話,切的時候簡單破壞壽司的外形。
冬至節氣教案3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測定出了冬至。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稱: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于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借此機會班級舉辦包餃子競賽活動,以豐富我們的高校生活,提高機體的凝集力。現將活動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
熱乎的餃子,熱乎的心。
二、活動目的
1、讓同學感覺到節日的暖和,緩解思鄉之情。
2、弘揚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3、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培育團體協作精神,豐富高校業余生活。
4、為大家緩解壓力,盼望大家用輕松的心態來對待即將來臨的考試。
三、活動時間及地點
時間:
地點:**餐廳二樓
四、活動對象
**級化工專業同學自愿參與。
五、活動流程
活動預備:與餐廳方面商定活動前的相關事宜,確定參加人數,并與餐廳方面商討包餃子材料的用量和活動范圍。鼓舞同學積極參加活動。征集活動費用,預定一人五塊,不足的用班費補齊。提前備好香皂,方便同學們包餃子前、后洗手。
活動內容:全部參與同學按寢室分組。各組定一個組長和一個口號,可以鼓舞士氣。
包餃子:
(1)包餃子小組內部人員分工:和面,搟面皮,包餡。
(2)主持人隨機采訪各組,照相。
(3)活動期間組織同學們互做游戲。
(4)評比包餃子競賽,餃子創意競賽評比出第一名。由大眾評委評出“最標致餃子”和“最有志氣活著的餃子”。
(5)吃餃子和發禮物。
做游戲:煮餃子的時間由優秀組指定其他的小組做指定的游戲,如:擺時鐘、你演我猜等,對于表現不抱負的同學加以吃熱餃子的“懲處”,以活躍氣氛。
六、經費預算
參與活動的同學一人交5元,作為活動經費。不足的用班費齊。
七、活動考前須知
(1)活動開展前,預備活動策劃書,廣泛征集大家看法。
(2)提前確定好場地并做好考察。
(3)做好活動經費預算,避開不須要的開支。
(4)活動中,各班委做好負責的工作,讓同學們樂在其中。
(5)用相機記錄下精彩的瞬間,為同學留下美妙的回憶。
(6)做好活動結束后的善后工作。
冬至節氣教案4
一、活動目的
1、熬煉小伙伴的動手技能,培育自食其力的意識;
2、感受集體勞動的歡樂;
3、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二、預備階段
1、請家長預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2、以校訊通、黑板報形式告知家長時間、地點、家長需要預備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長〕;
3、幼兒園廚房預備:餃子餡、包餃子面,廚房以班級為單位分好,廚房在活動前預備好餃子餡、包餃子面,等待班級生活老師來領取;
4、班級預備:洗手、帶好圍裙。
三、包餃子階段:〔30分鐘〕
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2、班級生活老師:負責廚房領取包餃子面團、和指定家委會人員負責把包好的餃子送到廚房;
3、班主任和配班老師:負責維持班級秩序、指導家長孩子搟餃子皮、包餃子、活躍班級親子包餃子氣氛;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四、煮餃子階段:〔2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老師協同家委會:組織孩子開展兒歌、唱歌、故事等活動〔班主任設計好〕,等待餃子煮熟;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五、吃餃子階段:〔3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負責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到小伙伴的餐盤中,請小伙伴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和維持秩序。
六、結束階段
1、家長品嘗完畢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家長回到班級門口填寫表格、順次離開幼兒園;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冬至節氣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約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溝通,學習掌控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共享勞動成果,培育幼兒喜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約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溝通,學習掌控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控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活動預備:
1、知識閱歷: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預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伙伴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
聽到名字的小伙伴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
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后做手指操,徑直引出主題。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么?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約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溝通。請幼兒觀測、講解并描述餃子的形狀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解并描述自己吃餃子的經受。
師:小伙伴們看一看,餃子長什么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么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里面有什么?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愛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說它聞到小伙伴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說:感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么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給**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游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老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歡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于“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松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于他們并不生疏,更簡單進展他們的語言表達技能
冬至節氣教案6
活動目標
在動手制作湯圓中感受冬至的節日氣氛。
知道冬至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簡約了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嘗試動手制作湯圓。
活動預備
課件預備:
《九九歌》童謠音頻及圖片;“湯圓”圖片;“湯圓”手工成品圖。
材料預備:
超輕黏土、卡紙剪成的紙盤。
活動過程
播放童謠音頻及圖片《九九歌》,引出活動主題。
——今日老師給小伙伴們帶來一首很特別的童謠,名字叫《九九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童謠中涌現了哪些數字?
——這些數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結:這是一首描寫天氣改變的童謠,童謠中涌現了一到九九個數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數九歌》。人們習慣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數完九個九之后,冬天結束,春天就來到了。
組織談話,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你們知道冬至是個什么日子嗎?
——冬至是哪一天?
小結: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圖片“湯圓”,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冬至這天,你家會吃些什么?
——湯圓是什么外形的?〔圓圓的〕
——湯圓有什么顏色?〔白色、紅色、黃色、紫色……〕
小結:冬至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習慣。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出示手工成品圖,播放童謠音頻《九九歌》,發放材料“超輕黏土、紙盤”,鼓舞幼兒動手制作湯圓。
〔可依據風俗習慣將湯圓換成餃子〕
——我們一起動手來制作好吃的湯圓吧。
——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超輕黏土制作湯圓,還可以把湯圓搓成你喜愛的外形。搓好的湯圓要放在紙盤子上哦。
溫馨提示
童謠《九九歌》的內容不要求幼兒理解,老師在講解內容的`時候不宜太深入或時間太久。
冬至節氣教案7
活動意圖:冬至〔天冷,這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由此,白天開始一每天變長,夜間開始一每天變短。〕,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吃餃子“以防天冷凍掉耳朵”,為讓小伙伴既感受到冬至的節氣,又能感受到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氣氛和樂趣,培育小伙伴集體生活的樂趣,我們特進行了本次集體活動。考慮到本次活動要在室內進行,孩子人數較多,避開老師在活動中不能完全照看全體幼兒,以及不須要的安全事故,此次冬至節活動預邀請22名孩子和家長共同參加。
一、目的:
1、通過活動熬煉幼兒的生活技能和動手技能,同時培育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2、通過包餃子活動,讓幼兒了解餃子的文化,產生包餃子的愛好。體驗勞動的歡樂。
3、讓孩子學會共享勞動成果,體驗和小伙伴、家人一起過節的歡樂。
二、時間:
冬至日,12月21日〔周三〕。下午:14:00—16:30。
三、過程:
1、播放幻燈片《歡樂冬至節》,請小伙伴了解關于冬至的由來、習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知道每年的12月21日或者12月22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
2、預備階段:〔30分鐘〕
①肉〔已絞好的〕、芹菜、雞蛋〔已炒好的〕、韭菜、蘿卜、白菜、蔥姜、調味佐料、餃子皮〔做好的〕、案板,小碗假設干、小勺假設干、盛餡盆、淘菜盆、鍋具等。
②小伙伴在老師的指揮下,在教室用桌子組合操作臺,小伙伴分坐在操作臺的四周。小伙伴們表演手指操《包餃子》,為即將開始的包餃子活動營造氣氛。
③生活老師把芹菜〔每桌一小碟子蔥姜〕、韭菜、蘿卜、白菜安排給提前預設的桌子,小伙伴在老師的指導下摘除菜葉,削掉皮、淘洗潔凈。〔此過程老師應組織得有趣。〕
④生活老師把收集上來淘洗潔凈的芹菜、韭菜、蘿卜、白菜、蔥姜進行切碎。班級老師請小伙伴逐個觀看切菜的過程。
3、拌餡階段:〔10分鐘〕
由于提前依據家長預備的材料和菜品對小伙伴進行了分組,每組根據餃子餡的不同進行不同程度的攪拌,每桌請一名家長把切碎的菜和肉〔雞蛋〕放進盛餡盆并依次加入鹽、味精、五香粉、餃子調料、醬油、雞蛋等,進行搓和、拌餡。請小伙伴依次參觀。〔并說明雞蛋的用途為加強黏度,醬油為調色,好看、加強食欲〕
4、包餃子階段:〔50分鐘〕
生活老師把餃子皮分給小伙伴〔2個/人次〕,班級老師把做好的四種口味的餃子餡分別放在小伙伴的餃子皮上,然后,班級老師進行示范,小伙伴依示范進行包餃子。〔評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餃子,對小伙伴進行嘉獎,獎小禮品一份〕
5、水煮階段:〔30分鐘〕
生活老師集中包好的餃子,放進開水的鍋里。水煮開添涼水一勺,共三遍,至直餃子熟透。請個別小伙伴參觀。回班后講給小伙伴們聽。
6、吃餃子階段:
生活老師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到每個小伙伴的餐具中,請小伙伴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此階段氣氛應更為活躍:這是誰包的餃子?盛的數量?〕
四、回顧:
活動后,請小伙伴們進行爭論包餃子的過程,老師總結。
冬至節氣教案8
學習目標
1、了解冬至節氣的由來、特點。
2、學習《邯鄲冬至夜思家》和《辛酉冬至》,感受詩歌的意境。
3、收集并共享與冬至相關的知識,嘗試做一張以“冬至”為主題的書簽。
學習重點難點:
品詩歌,悟意境。
學習用具:
課件,同學專用記錄本
學習過程:
一、了解冬至節氣的特點。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節氣,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是農歷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吃餃子、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邯鄲冬至夜思家》和《辛酉冬至》,感受詩歌的意境。
二、學習方法:
1、帶讀;
2、抄寫;
3、給出相關說明,援助同學理解。
4、溝通感受;
5、背誦
三、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奇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舊非常強盛,土中的蚯蚓仍舊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溫熱。
(2)方法:
1、帶讀;
2、抄寫;
3、給出相關說明,援助同學理解。
4、溝通感受;
5、背誦
四、字源
五、收集并共享與大雪相關的諺語。
六、觀測冬至節氣中大自然的改變,結合詩詞誦讀,開一個朗誦會。
冬至節氣教案9
一、設計初衷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麻糍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隨著時代的進展,現代化的廚具卻很難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許多人對其傳統的制作過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將來臨,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制作麻糍,不僅能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息,了解麻糍的制作過程,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勞動的歡樂,激發幼兒對傳統工藝的愛好。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控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歡樂,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三、客座老師:
章老師(以下簡稱章)
四、活動對象:
大班
五、活動預備
1.與客座老師聯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預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
2.聯系車輛。
六、活動過程
(一)老師交代活動目的及考前須知。
1.師:過幾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吃麻糍,你們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幼兒:不知道)那今日老師就要帶你們去參觀麻糍作坊,好嗎?
2.師:外出活動應當留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解并描述:留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老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留意安全,特別是到麻糍店,那兒人許多,很擠,小伙伴要留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意亂跑。
(二)談話,激發愛好。
1.章:小伙伴吃過麻糍嗎?幼:吃過,很好吃。
2.章:你們還記得麻糍是什么樣的?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章:看來小伙伴很喜愛吃麻糍,說得很棒
3.章:誰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說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圓…
章:今日,我就帶小伙伴去看一看麻糍究竟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章:小伙伴,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
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狀況。
(3)幼兒嘗試、腦沁
(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
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
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麻糍
(1)章:我們要將搗成的米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麻糍。誰知道怎么把米團變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湯圓一樣,先搓圓再壓扁……
章:究竟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章:揪一部分米團到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幼兒操作
幼: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難捏;剛開始轄出夾墾圓圓的,可是拉也拉不斷,所以就變得長長的了;米團軟軟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滾豆沙
(1)讓幼兒區分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章: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末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勻稱。
(2)觀看客座老師滾豆沙。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沙
4.幼兒品嘗。
(四)小結。
師:小伙伴,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簡單!我們不僅要疼惜糧食,而且要尊敬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五)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
師:小伙伴,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1.幼兒嘗試制作麻糍。
2.幼兒品嘗。
七、活動成效
孩子們在了解制作麻糍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新鮮新奇,表現得特別積極,每一環節都能激起他們的學習愛好。他們認識傳統工具,在體驗到勞動歡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著親自制作的麻糍,節日的氣氛已悄然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對孩子來說肯定意義非凡。
冬至節氣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冬至要吃餃子的傳統習俗;
2、用橡皮泥團聚、壓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餃子皮和餃子餡;
3、和伙伴們介紹和共享自己做的餃子,體驗冬至節日的快樂氣氛。
活動預備
閱歷預備:幼兒對冬至及餃子有肯定的了解和認知。
課件預備:《冬至》動畫視頻、包餃子視頻、包餃子步驟圖
材料預備: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團、餡料〕
活動過程
老師播放視頻動畫《冬至》,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習俗,引出餃子主題。
——熊貓奇奇他們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愛吃餃子嗎?
——你知道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呢?
小結: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或湯圓,邊吃邊談天,很是美滿。所以,餃子、湯圓就代表團聚,代表著對家人和客人的祝愿。
出示小伙伴做餃子的圖片,引起幼兒做餃子的愛好。
出示一個制作好的餃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測并論。
——餃子是什么樣的?
——你們在家里包過餃子嗎?餃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視頻《包餃子》,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包餃子的方法和步驟。
出示包餃子分步驟圖,鼓舞幼兒用黏土嘗試包餃子。
1.制作餃子皮:選擇喜愛顏色的橡皮泥,兩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圓球;再用手掌把圓球壓薄,壓成圓圓片。
2.制作餃子餡:選擇喜愛顏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團聚。
3.包餃子:用皮包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兩邊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做好啦。
鼓舞幼兒獨立制作餃子,老師巡回觀測,予以指導。
鼓舞幼兒共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餃子是什么外形的?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你的`餃子是什么餡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做餃子的材料,讓幼兒制作不同樣式的餃子并展示。
家園共育:幼兒回家嘗試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體會冬至的溫馨氣氛。
冬至節氣教案11
活動目標
1、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以及冬至節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冬至節的習俗。
3、讓幼兒了解并認同冬至節,喜歡傳統節日,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活動預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3、制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溝通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節氣歌》播放二十四節氣歌,引出《冬至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新奇心,講解并描述關于節氣的信息。預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繪本故事《冬至節》
二、通過繪本故事說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每天變長,黑夜會漸漸變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