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術指南_第1頁
心肺復蘇術指南_第2頁
心肺復蘇術指南_第3頁
心肺復蘇術指南_第4頁
心肺復蘇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肺復蘇術指南第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爭分奪秒大量實踐證明: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鐘內進行復蘇者,10%被救活。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超過10分鐘存活率幾乎為0。第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基礎生命支持(BLS)高級生命支持(ACLS)第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基礎生命支持

識別心肺復蘇(CPR)胸部按壓(C,compression)開放氣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顫第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心肺復蘇程序變化一、C-A-B代替A-B-C新:建議在通氣之前開始胸外按壓舊:從開放氣道開始,檢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進行2次人工呼吸后進行30次胸外按壓,之后再進行2次人工呼吸第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理由雖然尚無人體或動物醫療證據證明實施心肺復蘇時先進行30次按壓而不是2次通氣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壓可以產生血流,而且對院外成人心臟驟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旁觀者嘗試實施胸外按壓,則存活率可提高,動物數據證明,延誤或中斷胸外按壓會降低存活率,所以整個復蘇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延誤和中斷第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理由胸外按壓幾乎可以立即開始,而確定頭部位置并實現密封以進行口對口或面罩人工呼吸過程則需要一定時間如果有兩名施救者在場,可以減少開始按壓的延誤:第一名施救者開始胸外按壓,第二名施救者開放氣道并準備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輪30次胸外按壓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無論有一名還是多名施救者在場,從胸外按壓開始心肺復蘇都可以確保患者盡早得到這一關鍵處理第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心肺復蘇程序變化二、取消“看、聽和感覺呼吸”新:已取消程序中在開放氣道后“看、聽和感覺呼吸”以評估呼吸的環節。醫務人員檢查反應以發覺心臟驟停癥狀時會快速檢查呼吸。在進行30次按壓后,單人施救者開放患者的氣道并進行2次人工呼吸舊:“看、聽和感覺呼吸”過去用于在開放氣道后評估呼吸第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心肺復蘇程序變化三、胸外按壓速率:每分鐘至少100次新:以每分鐘至少100次按壓的速率進行胸外按壓較為合理舊:以每分鐘大約100次的速率按壓第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理由心肺復蘇過程中的胸外按壓次數對于能否恢復自主循環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經系統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鐘實際按壓次數由胸外按壓速率以及按壓中斷(如開放氣道、進行人工呼吸或進行AED分析)的次數和持續時間決定在大多數研究中,在復蘇過程中給予更多按壓可提高存活率,而減少按壓則會降低存活率進行足夠胸外按壓不僅強調足夠的按壓速率,還強調盡可能減少這一關鍵心肺復蘇步驟的中斷。如果按壓速率不足或頻繁中斷,會減少每分鐘給予的總按壓次數。第1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心肺復蘇程序變化四、胸外按壓幅度新:應將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cm舊:應將成人胸骨按下約4至5cm第1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理由按壓主要是通過增加胸廓內壓力以及直接壓迫心臟產生血流。通過按壓,可以為心臟和大腦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給出多個建議的幅度,可能會導致理解困難,所以現在只給出一個建議的按壓幅度現有研究表明,按壓至少5cm比按壓4cm更有效。第1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以團隊形式實施心肺復蘇基礎生命支持流程中的傳統步驟是幫助單人施救者區分操作先后順序的程序。進一步強調以團隊形式給予心肺復蘇,因為大多數急救系統和醫療服務系統都需要施救者團隊的參與,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時完成多個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啟動急救系統,第二名施救者開始胸外按壓,第三名施救者則提供通氣或找到氣囊面罩以進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準備好除顫器。第1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變化:CPR新胸外按壓-氣道-呼吸C-A-B新的科學指出下列程序1、檢查患者反應2、檢查是否無呼吸或無正常呼吸3、打電話求助4、檢查脈搏不超過10秒5、給予30次按壓6、打開氣道并給2次人工呼吸7、恢復按壓舊氣道-呼吸-胸外按壓A-B-C以前,評估反應后,打電話求助,打開氣道,檢查患者呼吸,給予2次人工呼吸,然后是檢查脈搏和按壓第1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變化:CPR新應在識別停搏后10秒鐘開始按壓應以至少每分鐘100次的速度進行按壓。每組30次按壓用時應為約18秒或以下按壓深度

成人:至少5cm

兒童:至少胸徑的三分之一,約5cm

嬰兒:至少胸徑的三分之一,約4cm舊評估氣道和呼吸后,給予通氣,檢查脈搏,進行按壓以每分鐘100次的速度進行按壓。完成每個循環30次按壓是23秒或以下按壓深度成人:4-5cm

兒童:胸徑的三分之一到1/2

嬰兒:胸徑的三分之一到1/2第1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變化:氣道和呼吸新心臟停搏時,不再建議通氣時常規使用環狀軟骨壓迫從打開氣道后評估呼吸中取消了“看、聽、感覺呼吸”。在檢查反應發現心臟停搏征兆時,醫護人員可簡單檢查無呼吸或無正常呼吸。給予30次按壓后,單獨的救護者打開患者氣道并給予2次人工呼吸。舊如果有足夠數量的救護者,一個人可進行環狀軟骨壓迫打開氣道后,用“看、聽、感覺呼吸”,評估呼吸第1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變化:AED的使用新對于1-8歲兒童,如果AED具有兒童能量衰減系統,應使用,如果AED沒有能量衰減,可以使用標準AED對于嬰兒(小于1歲),首選手動除顫器。如果沒有手動除顫器,希望用具備兒童能量衰減的AED。如果二者都沒有,可以使用沒有劑量衰減的AED舊這不代表對兒童的變化。在2005年,尚沒有足夠的證據建議或反對對嬰兒使用AED第1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循環:觸摸頸動脈搏動

1、頸動脈位置:氣管與頸部胸鎖乳突肌之間的溝內。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攏,置于患者氣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觸及喉結然后向一旁滑移約2-3cm,至胸鎖乳突肌內側緣凹陷處。第1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胸外按壓的方法確保患者仰臥在堅硬、平坦的表面上移開或脫下覆蓋在患者胸部的所有衣服,保證必須能看見皮膚將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患者乳頭之間裸露的胸部中央將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伸直雙臂,雙肩位于雙手的正上方用力快速按壓,在每次按壓時,確保垂直按壓患者的胸骨每次按壓結束,確保胸部完全回彈,可以讓更多血液流回心臟。胸部的不完全回彈將減少胸部按壓產生的血液流動速率均勻進行按壓第1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胸外按壓的方法按壓時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以髖關節為支點,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第2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胸外按壓的方法第2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仰頭提頦法1、將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額,然后用手掌推頭,使頭后仰2、將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頦附近的下頜骨下方3、提起下頜,使頦上抬4、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5、正常吸一口氣(不必深吸),用嘴唇封住患者的口周,使完全不漏氣6、給予1次呼吸(吹氣1秒鐘),觀察胸廓是否抬起。7、如果胸廓并未抬起,重復仰頭提頦法8、給予第二次呼吸,觀察胸廓是否抬起第2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簡易呼吸器體位:仰臥,頭后仰體位搶救者位于患者頭頂端。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將面罩緊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閉無漏氣。

2、E法—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頜角處,向前上托起下頜,保持氣道通暢。

3、用右手擠壓氣囊1L球囊的1/2—2/3,胸廓擴張,超過1s第2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2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高質量心肺復蘇按壓速率至少為每分鐘100次?成人按壓幅度至少為5厘米?保證每次按壓后胸部回彈?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避免過度通氣第2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程序(成人CPR)第2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程序第2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有時,患者可能有不充分的呼吸或沒有呼吸,但仍有脈搏。對這些患者,施救者將給予呼吸,而無需胸外按壓。第2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有脈搏患者進行人工呼吸指南第3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自動體外除顫器早期除顫的原理1、在有目擊的心臟驟停中,最常見的初始心律是VF。當存在VF時,心臟顫抖不能泵血2、治療VF最有效的方法是電除顫3、除顫的成功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迅速降低4、如果不治療,VF會惡化至心搏停止第3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ED操作僅當患者出現如下3種臨床體征時,才可以使用1、無反應2、無呼吸3、無脈搏心臟驟停患者可能出現瀕死喘息,而瀕死喘息并非有效的呼吸。出現瀕死喘息、沒有反應并且無脈搏的患者屬于心臟驟停。第3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先給予電擊與先進行心肺復蘇院外目擊心臟驟停且現場有AED,施救者應從胸外按壓開始心肺復蘇,并盡快使用AED在醫院使用現場的AED或除顫器治療心臟驟停的醫務人員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并且盡可能使用準備好的AED或除顫器以上建議旨在支持盡早進行心肺復蘇和早期除顫對于院內心臟驟停,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反對在除顫之前進行心肺復蘇。但對于有心電監護的患者,從室顫到給予電擊的時間不應超過3分鐘,并且應在等待除顫器就緒時進行心肺復蘇第3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次電擊方案與3次電擊方案證據表明:與3次電擊相比,單次電擊除顫可顯著提高存活率。如果1次電擊不能消除室顫,再進行一次電擊的遞增優勢很小,與馬上再進行一次電擊相比,恢復心肺復蘇可能更有價值。所以支持進行單次電擊,之后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而不是連續電擊以嘗試除顫的建議第3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電極片位置胸骨右緣、鎖骨正下方左乳外下方(左腋中線第5肋間)第3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除顫能量選擇雙向波:120-200J單項波:360J兒童:可以考慮2J/kg的首劑量。對于后續電擊,能量級別應至少為4J/kg,但不超過10J/kg或成人最大劑量第3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心肺復蘇指南較2005的變化幾個數字的變化:1)胸外按壓頻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為“至少100次/min”2)按壓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為“至少5cm”3)人工呼吸頻率不變、按壓與呼吸比不變4)強烈建議普通施救者僅做胸外按壓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對普通目擊者要求對ABC改變為“CAB”即胸外按壓、氣道和呼吸5)除顫能量不變,但更強調CPR6)腎上腺素用法用量不變,不推薦對心臟停搏或無脈電活動(

PEA)者常規使用阿托品7)維持自主循環恢復(ROSC)的血氧飽和度在94%-98%8)血糖超過10mmol/L即應控制,但強調應避免低血糖9)強化按壓的重要性,按壓間斷時間不超過5s第3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生存鏈第3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成功的標志(1)心臟恢復自主、有節律的跳動;(2)可觸及大動脈搏動;(3)收縮壓90mmHg或以上;(4)自主呼吸恢復;(5)意識恢復第3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終止心肺復蘇的指標(1)急救人員停止心肺復蘇的指標:①自主呼吸和心跳恢復良好②有醫師到場接替復蘇工作;③有醫師在場,并有確鑿證據表明傷病員已死亡:第4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急診室停止心肺復蘇的指標:①腦死亡;②心肺復蘇30分鐘以上,仍無心跳和呼吸;第4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氣管異物的急救方法—海氏急救法海姆立克手勢:當異物吸入氣管時,患者常不自主地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呈“V”狀貼于頸前喉部,面容痛苦,欲言但說不出聲。這就是異物誤吸入氣管時緊急呼救時的海姆立克手勢。第4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救護方法:常采用站位法,即病人神志尚清醒能站立,救護人員從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將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腹部(肚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沖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復有節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沖出。病人應頭部略低,嘴張開,以便異物吐出。第4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幼小兒童的急救方法是救護人員取坐位,讓兒童背靠坐在救護人的腿上,然后,救護人用雙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擠壓患兒的上腹部,壓后隨即放松。也可將小兒平放仰臥,救護人用上法擠壓。第4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自救法如果在緊急情況下,病人周圍無一人在場,則可采用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邊頂住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擠壓,壓后隨即放松。第4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淹溺診斷依據

有淹溺史可有面部青紫、腫脹、肢體濕冷、腹脹、意識障礙甚至心跳呼吸驟停第4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臨床表現面部腫脹、結膜充血、口鼻腔充滿血性泡沫、皮膚粘膜青紫、肢體濕冷、煩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呼吸不規則、肺部羅音、心音弱而不整、上腹脹滿重者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從淹溺至臨床死亡一般為5-6分鐘左右淡水淹溺者有血液稀釋和溶血的表現海水淹溺者有血液濃縮和高鉀血癥的表現第4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現場急救淹溺的現場急救是整個急救治療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現場急救是否及時有效,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應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第4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現場急救(1)水中急救

自救:不會游泳者,采取仰面體位,頭頂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面,保持冷靜,設法呼吸,等待他救。會游泳者,當腓腸肌痙攣時,將痙攣下肢的大腳趾用力往上方拉,使大腳趾蹺起,持續用力,直至劇痛消失,痙攣也就停止;若手腕肌肉痙攣,自己將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臥位,用兩足劃游。第4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他救:救護者應從其背后接近,用一只手從背后抱住淹溺者頭頸,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手臂,游向岸邊。救護時應防止被淹溺者緊緊抱住。現場急救第5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地面急救暢通呼吸道:立即清除淹溺者口、鼻中的雜草、污泥,保持呼吸道通暢。隨后將患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按壓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內的水倒出,也可將淹溺者面朝下扛在搶救者肩上,上下抖動而排水。但不可因倒水時間過長而延誤心肺復蘇。現場急救第51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倒水圖示第52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對呼吸、心搏停止者應迅速進行心肺復蘇,即盡快予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量要大。有條件時及時予心臟電擊除顫,并盡早行氣管插管,吸人高濃度氧。在患者轉運過程中,不應停止心肺復蘇。第53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指一定強度的電流通過人體時造成的機體的損傷和功能障礙,除局部灼傷外,可致電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甚至立即死亡。電擊傷嚴重程度與電壓高低、電流強度、電流種類、電流途徑、接觸點及接觸時間有關。

電擊傷第54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單相觸電兩相觸電跨步電壓雷擊觸電觸電方式第55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56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全身性損傷:也叫電擊傷,輕度電擊傷可出現短暫的面色蒼白、呆滯、對周圍失去反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心室纖顫、瞳孔擴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局限性損傷:也叫電燒傷,主要表現為接觸電線的局部形成電灼傷,相當于Ⅲ燒傷。

電流通過人體損害第57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觸電急救的原則

迅速就地準確堅持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并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觸電急救必須分秒必爭,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并堅持不斷地進行,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應放棄現場搶救,更不能只根據沒有呼吸或脈搏判定傷員死亡,放棄搶救。第58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觸電的急救如果發生單相觸電或者二相觸電,由于交流電可以引起肌肉持續性痙攣收縮,致使手部緊緊抓住電線,越抓越緊,自己難以脫離電源,因此搶救首先要使患者盡快脫離電源。第59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脫離電源脫離電源就是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一部分帶電設備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

第60頁,共6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關閉電源第61頁,共68頁,2023年,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