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飲食養生_第1頁
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飲食養生_第2頁
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飲食養生_第3頁
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飲食養生_第4頁
中醫養生學第五講 飲食養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飲食養生第一節、概述“養生之道,莫先于食。”《山海經·修務訓》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遇七十毒。”在周代的宮廷里已配有專門從事皇家飲食的“食醫”。——《大長今》2《漢書·酈食其傳》:“民以食為天”,“安谷則昌,絕谷則危”;只有足食,才能樂業,“安民之本,必資于食”。3元代鄒鉉《壽親養老新書》:“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宋元朱子曰:“精字、氣字從米,是精氣皆資于米”。清代王孟英說:“頤氣無玄妙,節其飲食而已。”名醫扁鵲說:“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食物也具有寒、熱、溫、涼四氣(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各有其所主的臟腑和歸經。45一、飲食的作用1、補充營養飲食精華之氣歸心,精氣浸淫于脈,以充營心臟、血脈。人一生中攝入的食物是體重的1000~1500倍;食物中的營養素(“水谷精微”)。不同的飲食,歸經不同。如:蔥歸肺經,可用于肺氣不宣之咳嗽;苦瓜歸心經,可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茶葉可明目清肝而歸肝經等等。62、“精氣神”的物質基礎精是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質,為人體各種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是由水谷之精氣與吸入的自然界大氣合并而成;73、預防疾病“夫圣人之治病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鈣質不足會引起佝僂病,維生素缺乏會產生夜盲癥、腳氣病、口腔炎、壞血病、軟骨癥等。用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癥,用谷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用水果和蔬菜預防壞血病等。用綠豆湯預防中暑,用大蒜預防癌癥,用蔥白預防感冒,用胡蘿卜粥預防頭暈;用生山楂、紅茶、燕麥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用玉米粉粥預防心血管病等。——食物的特異性84、治療疾病歷代醫家都主張“藥療“不如“食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所謂食補,亦稱食療和食養。《周禮·天官》中提到的“食醫”,與“疾醫”、“瘍醫”、“獸醫”,合為當時醫學的四個專科。宋代《太平圣惠方》:“若能用食平疴,適性遺疾者,可謂良工。”95、抗老防衰《養老奉親書》中說:“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為資氣血。”清代曹廷棟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強健、享大壽。”10二、飲食養生的原則1、合理調配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在許多地方,人們只有吃飽、吃好的概念。早餐“湊合”或不吃,沒有動物蛋白或大豆蛋白。合理調配要粗細糧混食,做到粗糧細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葷素搭配。112、五味調和

所謂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如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像烏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甘味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面食品等;咸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辛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如姜、蔥、蒜、辣椒、胡椒等。12《黃帝內經》:“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五味調和,一要濃淡適宜;二要注意各種味道的搭配;三是在進食時,味不可偏亢,偏亢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內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133、飲食要衛生“病從口入”;“不干不凈,吃了沒病”。1988年在上海爆發的甲肝大流行;魚、肉、蛋、水果、蔬菜等含水分較多的食物,在氣候炎熱時,在短期內就會發臭、發酵、發霉。餐具上常會沾染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卵,要經常清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蒸氣消毒和漂白粉消毒。14“哈喇味”——油脂酸敗。黃曲霉素是強致癌物質。預防黃曲霉素污染食品的根本措施是防霉;土豆發芽——龍葵素(生物堿)。一旦土豆發芽,芽眼、芽根變綠,潰爛地方龍葵素的含量會急劇升高,若食之,可產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昏迷。154、飲食有節是指飲食要有節制,不能隨心所欲,要講究吃的科學和方法。具體是要注意飲食的量和進食時間。《黃帝內經》中說:“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管子》亦說:“飲食節……則身體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千金要方》云:“飲食過多則聚積,渴飲過多則成痰。”16(1)、飲食要適量“何必餐霞服大藥,妄意延年等龜鶴;但于飲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將安樂。”(南北朝陶陶居)谷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谷氣,其人瘦而壽。養生之術,常使谷氣少,則病不生矣。“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黃帝內經》)“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損焉。”(《博物志》)“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東谷贅言》)“量腹節所受”,“凡食之道,無饑無飽”。17(2)飲食應定時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到時候便會作好消化食物的準備。愛吃零食為什么不好?《尚書》指出“食哉惟時”。一日之中,機體陰陽有盛衰之變,白天陽旺,活動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陽衰陰盛,即待寢息,以少食為宜。古人有“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的名訓。18《陸地仙經》:“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按現代營養學的要求,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應該是3︰4︰3;從每天早、晚餐進食2000千卡的熱量,對體重影響的實驗中:“什么時候吃比吃什么更重要”。“按需進食”陶弘景:“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195、烹調有方使食品色、香、味俱全。如炒菜時要急火快炒,避免長時間燉煮,而且要蓋好鍋蓋,防止溶于水的維生素隨水蒸汽跑掉。蒸對營養素的損失最少,其次是炸、煎,炒,最差的是煮。最好做到熱力高,時間短。飲食宜清淡,少鹽少疾患;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調和陰陽、寒熱。206、四時宜忌《飲膳正要》中說:“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周禮·天官》中亦云:“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夏解緩宜食苦以堅硬,秋收斂吃辛以發散,冬堅實吃咸以和軟。”這是因時令而擇味平衡的主張。217、因人制宜(1)不同年齡的飲食要求懷孕期:分三期;嬰兒期:菜水、蛋黃、水果泥、碎肉等。幼兒期:食物應以細、爛、軟為宜。兒童期,營養價值可高一些,精一些;青少年:必須全面合理地攝取營養;中年人:熱量和蛋白質;老年人:溫、軟、熟、淡。22(2)不同體質的飲食要求陰虛之體質;陽虛之體質:血虛之體質:陽盛之體質:血瘀之體質:痰濕之體質:氣郁之體質:(3)不同職業的飲食要求。體力勞動者:保證足夠熱量的供給。腦力勞動者:核桃、芝麻、金針菜、蜂蜜、花生、豆制品、松子、栗子、蔬菜水果;不宜多食糖和脂肪。23

第二節、食的方法“不知食宜節,不足以生存也。”古代養生家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飲食養生方法和經驗。1、進餐情緒;2、細嚼慢咽;3、姿勢與速度;4、食宜專心;5、食后嗽口;6、食后摩腹;7、食后散步;8、飲食禁忌。241、進餐情緒愉快的情緒和興奮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胃腸功能增強;任何緊張和不安都會破壞食欲,抑制唾液分泌。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飯的機會,爭論問題,訓斥孩子。孫思邈說:“人之當食,須去煩惱。”“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25首先,要“以樂侑食”。據《周禮·天宮·膳夫》記載:“以樂侑食,膳夫受祭,品嘗食,王乃食。”《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其次,要選擇適宜的進食環境。即安靜、整潔,讓人看了舒服。若環境喧鬧、臟亂、嘈雜,會影響人的食欲;最后,在吃飯過程中,不談令人不高興的事情,也不要與人爭吵。生意人往往喜歡在餐桌上談生意,這是最不衛生的。262、細嚼慢咽“細嚼慢咽,益壽延年”;正常成人每天約分泌唾液1.5升;吃飯時狼吞虎咽,不僅食物嚼不爛,而且吞下去后必然加重胃腸道的負擔,有時還會引起打呃。尤其是老年人。日本醫學家從實驗中證明,細嚼30秒便能使致癌物質的毒性失靈。在咀嚼時,要養成雙側咀嚼的習慣。273、進食姿勢與速度

一些人喜坐低凳或蹲著吃飯,這樣胃體受壓,食道粘膜長期受到機械刺激,容易損傷變性,甚至發生癌變。進餐速度太快,超過胃部飽滿信息向飽腹中樞反饋的速度,飲食就易過量。胖人多數都有吃飯過快的習慣。284、食宜專心“食不語”、“食勿大言”的訓誡。吃飯時喋喋不休,口沫四濺,既不衛生,又妨礙他人進食。倘若進食時,頭腦中仍思緒萬千或看書報,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飲食上,那么就會納食不香。《養生要集》中記載:“已勞勿食”,“已汗勿飲”。295、食后漱口

食后口腔內易殘留一些食物殘渣,若不及時清除,會發生齲齒、口臭、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時吃甜食后皆須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鹽水漱、食醋漱。中藥泡水漱等。孫思邈:“食畢當漱口污,令牙齒不敗,口香。”古人有“君欲口齒健,飯后茶水漱”之說。306、食后摩腹

腹部按摩是歷代養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進行。具體做法是:先搓熱雙手,然后雙手相重疊,置于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此種摩法能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317、食后散步飯后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食畢當行步躊躇……飲食即臥,乃生百病。食飽不得速步,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臟腑”。散步的輕微震動和腹肌前后收縮,膈肌上下運動,對胃腸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防止發生“積食”。328、飲食禁忌元末明初的賈銘則在《飲食須知》提出了“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對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病、妊娠中毒癥等病人,主張實行“低鹽食”。對發熱病人,提出要忌辛辣、油膩,如姜、椒、肥肉、酒類等;33(1)、時令飲食禁忌(2)、食物屬性相克禁忌。例如西瓜忌羊肉,鮮魚忌甘草,豆腐忌蜜糖,狗肉忌綠豆,甲魚忌花菜,生蔥忌蜂蜜,鴨肉忌李子,香蕉忌地瓜,柿子忌螃蟹等等。(3)、生病期間的飲食禁忌。如患有疔瘡的病人應忌食豬牛肉、雞血、南瓜、芥菜之類的所謂“發物”(能加重病癥或引起舊病復發的食物);口腔糜爛的病人要少吃炒、炸類食物;腹瀉、痢疾的病人應忌食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34久病之人要忌食豬頭肉、母豬肉、鵝肉、魚腥類;胃脘脹滿、嘔吐惡心之人,要少進甜食;瘡痛腫毒病人,應忌羊肉、蟹、蝦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凡有出血現象的患者,應忌辛辣食物;咳喘痰多的患者,應忌酸澀之物,如楊梅、石榴、櫻桃、梅、杏、李、山楂、木瓜等;痢疾后,要忌飽食及甘甜、滑利、生冷、瓜果,動物血等。35肥肉有滑腸作用,故大便稀薄者莫多吃;公雞性熱,有熱性病的人則不當食;柿子最寒,脾胃虛寒之人不宜食;荔枝熱性大,內熱較盛的人不宜多吃。生活富裕了更不能胡吃亂吃,隨心所欲,不能每天用自己的牙齒給自己挖墳墓而不自知。36第三節、飲與養生一、喝水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水和食物、陽光一樣,都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條件。李時珍認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水去則營竭”。人體內水的含量約占體重的2/3。37身體像一座燃燒著的火爐,每晝夜產生的熱量總量可達2400~2700大卡,能把20多公斤冷水燒開;水在體內循環著,調節著體溫,保持在37℃左右。1、不要喝生水;2、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去喝水;3、不要暴飲;4、清晨起床后飲一杯水。38二、喝咖啡咖啡的最大效應是能提神;喝咖啡對人體亦有不良影響。飲后覺得胃部不舒服的人,即表示不適合,特別是濃黑咖啡會使胃酸大量分泌,更要慎重。以咖啡來保持精神、勉力工作的人,極易衰老。39三、喝湯湯是開胃的良方。湯分清湯、稠湯、可冷吃的、可熱吃的,還有可以制成罐頭的,多種多樣。湯的配料比較靈活,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皆可用來做湯的原料。喝湯還可用來防病、治病。如淋雨回來,喝上一碗姜湯水。

40怎樣喝湯才算好呢?從時間上說,廣東人喜歡飯前喝,而北方人則喜歡飯后喝;有的人喜歡一日三餐有湯,而有的人則喜歡中午、晚上喝點湯。湯的內容更無法統一規定。若菜肴豐富,則湯可簡單點;若菜較簡單,則湯可豐富些。總之,要講究合理配餐。41夏季暑氣當令,腠理開泄,出汗很多,常感口渴,適當用些冷飲,可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鹽類和維生素,能起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喝冷飲必須根據年齡、性別、職業不同,對飲料適當加以選擇,即因人服用。四、喝冷飲42百合綠豆湯,適用于陰虛內熱之人;用綠豆、赤小豆、黑豆、黃豆、白扁豆加甘草做成的五豆湯,男女老幼皆宜;夏季腹瀉及苦夏之人,宜服烏梅湯,能生津開胃、除煩澀腸。切忌暴食:“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食多。”大汗之后不要過量服用冷飲。43五、喝果汁常飲新鮮果汁,可以補充各種維生素,醫治某些常見病。經常飲用有助于防病、美容和增進健康。可以直接取汁的水果品種多,如椰子、西瓜、柑、桔、橙、柚、葡萄等。44六、喝粥喝粥是傳統的飲食習慣,粥能養人,民間有“稀粥爛飯將養人”的說法。李時珍:“每日起,食粥一大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藥粥在祖國食療百草園中,是一朵普通而又獨特的奇葩。”45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清代名醫王士雄說:“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病人、產婦,粥養最宜。”老年人高血壓病時,多吃荷葉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陸游)46煙、酒、茶與人的一生緊密相聯;飲食中的“飲”,主要指飲酒和飲茶。飲茶的過程是一種平和靜氣、雅致空靈的姿態,是生命的雅潔、沉靜和恬淡。飲酒尤其是醉酒之姿態,是生命的狂歡、熾熱和酣暢;兩種“飲”品方式、姿態,傳達出了國人的養生姿態和特征。第四節煙酒茶與養生47一、吸煙的危害與戒煙煙草最早產于南美洲,最初是由印第安人種植。大約在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由菲律賓傳入我國臺灣,經福建的漳州、泉州而進入內地。當時的譯名叫“淡巴菰”。400多年來,煙草的種植和制作工業發展很快,已成為當今人們日常生活中銷路最廣的消費品之一。48明代《滇南本草》中載:煙草“辛熱,有大毒。”《本草從新》認為:“今人患咽風咽痛、嗽血、失音之癥甚多,未必不由嗜煙所致,耗血損年,衛生者宜遠之。”“煙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其下咽也,肺胃受之,清晨飲食未入口宜慎。篤嗜者甚至舌苔黃黑,飲食少味,方書無治法。”1、抽煙的危害及成因49男性吸煙率最高都是發展中國家,有70%以上。男性吸煙率最低的國家都是發達國家,不到40%。“醉我非關酒,留賓可代茶。”既方便又愜意。吸煙可松弛人的神經,交談可緩和氣氛。生活中有眾多的吸煙者,無疑也給欲學吸煙者一種心理支持和影響。50吸煙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出于好奇心以中學生為多。他們有著強烈的成人感和成人欲,對于大人們的一舉一動加以模仿。(2)是虛榮心普遍存在于20歲左右的青年人中,認為不抽煙,怕被人譏為不合群。(3)是時髦感:此種心理以女青年居多。51煙草并不具有成癮性和病態的依賴性,僅是一種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習慣或者叫做條件反射,是一種精神心理反應。戒煙開始時,可能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心緒不寧,稍感精神不振,唾液增多,幾天之后就過去了。2、戒煙52戒煙過五關:一是辛苦疲勞關;二是逢年過節;三是喜怒哀樂關;四是自尊關;五是“最后”關。以上只要有一關闖不過去,就會死灰復燃,前功盡棄。53先在這幾種情況下開始戒煙。一忌飯后立即吸煙。二是忌服藥后吸煙。會降低藥物的療效。三是忌一邊飲酒,一邊吸煙。四是忌上廁所時吸煙。五是忌孕婦、小孩在場時吸煙。54二、飲酒四千年前我們祖先就掌握了釀酒術。酒既可作飲料和調料,又有活血、養氣、暖胃、驅寒作用。酒可以通經活絡,活血化淤,助藥力,增進食欲,恢復疲勞,使人輕快。素有“醫源于酒”,“酒為百藥之長”之說,《湯液醪醴論》,醪與醴都是酒類;“醫”的下半部分“酉”即代表酒。55酒是友誼的標志,勝利的象征。喜怒哀樂都用得上,“酒逢知己千杯少”,“閑愁如飛雪,入酒融”;“無酒不成席”。“李白醉酒下蠻書”、“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話。武松醉酒打猛虎;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以酒作文章。對于酒,人們毀譽參半,事實上,酒可成事,亦可壞事。56“醉墨”:王羲之的名作《蘭亭集序》,“草圣”張旭,懷素之《自序帖》,吳道子等。元好問《后酒詩》:“酒中有勝地,名流所同歸。人若不解飲,俗病從何醫?”酒后有表現生命高潮的一面,有原始生命本真的酣暢吐快的一面。飲酒微醉后可以暫時擺脫現實的束縛,不與世俗同流,返璞歸真,求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自由。飲酒后人常表現直率、自然,能給人一個真實的自我。571、酒的種類酒為各種糧食與曲或果類釀成的一種飲料,分蒸餾酒(燒酒、白酒)與非蒸餾酒(黃酒、葡萄酒)兩大類。白酒:酒精既是一種調味品、刺激劑,又是一種營養料。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即1克乙醇可供熱能5千卡。58葡萄酒:除去酒精和水以外(約占89%~90%),還含有糖、甘油、蛋白質、有機酸、有機鹽和礦物質等。是蛋白質食品最優良的佐餐飲料。含有豐富的Vb,但缺乏Vc;鉀鹽、鎂鹽含量亦很豐富,但磷酸和鈣較少。59啤酒:是一種低度發酵酒,每升啤酒可供給熱量400千卡。啤酒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和糖類代謝,并含有大量B族維生素。黃酒:低度飲料,既能去腥,又能作藥引。有去腥味、膻味的作用。《本草綱目》上說:諸酒醇不同,惟米酒入藥用。藥酒:此指在酒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種食品以及藥物等制成的酒,用來防病健身。602、酒的養生作用1、防治疾病:酒有疏通血脈、祛瘀活血、祛風散寒、殺邪避穢的功能。《新修本草》認為酒有“殺邪惡毒氣”的作用,并舉例說,昔有三人晨行觸毒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是因為飲了酒,而死者則為空腹。2、健身益壽:酒有溫通血脈作用,適當飲酒,有利于保健益壽。老年人合理適量飲用。“周公百歲酒”。61(1)酒宜少飲“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去惡氣,通血脈,厚腸胃,潤肌膚,消憂愁。少飲尤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飲過度,喪生之源”。少量飲酒可使人精神振奮、愉快,解除消極情緒。還可防止感冒的發生和發展。3、怎樣喝酒才有益于健康62《養生要略》說:“淡酒、小杯、久坐細談,非惟娛客,亦可養生。”李時珍說,酒是“天之美祿”,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過飲則殺人頃刻。63“大寒凝海,惟酒不冰”,說明酒性熱,可溫通血脈,祛風勝寒。冬天破冰入水先喝上兩口白酒。林沖雪夜看守草料場,凍得不行才去買酒喝。婦人產后喝黃酒紅糖,可以活血去瘀逐惡露。酒又是一味歷史悠久的藥,既可舒筋活血,散寒祛風,又能使人興奮,使人豪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64酒不宜多喝,會發生急性中毒。輕者由于大腦皮層受抑制,低級神經中樞失去控制,表現為興高采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做事效率大大降低。重者,中樞神經麻痹,往往出現沉睡、昏睡等癥狀,昏迷超過12小時以上者,易死亡。適量:以感到身體溫暖、精神振作為度。或者只飲到自己酒量的1/5足矣。65(2)慢飲酒:切忌“一飲而盡”,或連喝猛灌。豆類食品堪稱世界上最佳的解酒良藥。(3)飲酒擇時酒宜“午后飲之,借以宣導血脈”,“飲酒每在食后”;“莫飲卯時酒”;“飲酒可以陶性情,劇飲過多生百病”、“空心飲酒,醉必嘔吐”、“酒落饑腸容易醉”,一般是在晚餐之時,小酌慢斟,恰到好處。66(4)注意酒后禁忌:一禁“醉以入房”;“令兒癲癇病”。二禁酒后開車;三禁“不可大呼叫及大怒,奔車走馬,使人五臟顛倒,或致斷絕、殺人”。(5)如何解酒?輕度醉酒者要飲用濃茶或白蘿卜汁以醒酒。對步態不穩、哭笑無常的中度醉酒者,一方面讓其安靜休息,一方面用食醋、白糖解酒;也可用黑豆60克或扁豆30克,加水煎服;還可頻飲淡鹽湯。可用生姜止吐;重度醉酒者要立即送醫院急救。67(6)科學飲啤酒啤酒的種類:生啤酒:比較適于瘦人飲用;熟啤酒:胖人飲用較為適宜。低醇啤酒:適合駕駛員、演員等人。無醇啤酒:糖化麥汁和酒精度較低;運動啤酒:酒精度低,含有黃芪等15種中藥成分,能加快運動員恢復體能的速度。68啤酒的正確飲用方法:溫度:不宜細飲慢酌,宜大口飲用;不要在喝剩的啤酒的杯內倒入新開瓶的啤酒。當心“啤酒病”:啤酒心;結石和痛風;癌癥:鉛中毒:69三、飲茶1、茶的有關知識茶:南方之佳木也,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chuǎn)。郭弘農云:“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唐代以前沒有茶字,是以“荼”字代替。南方盛產茶葉。北方飲茶成風,常用到茶字,荼與茶,減去一橫,“茶”字應運而生。70世界茶的名稱,皆是中國茶的譯音。如英美的“茶”(tea)是由廈門話“茶”音轉化的;俄語的“茶”與我國北方的“茶葉”發音近似。茶葉和咖啡、可可被稱作世界三大飲料,茶為其首。茶樹原產于云貴高原。低緯度和高海拔的交互影響,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樣垂直自然帶,具備寒、溫、熱三種類型的小氣候環境,從而構成動植物界的一個寶庫。71印度是1788年從中國運去茶籽后才開始種植的。當時因種植不得法未獲成功。直到1834年,英國的專賣茶葉公司(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買茶的特權被取消后,才開始組織大規模茶葉種植公司。飲茶的起源:“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帶產茶和飲茶。明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茗飲事”。72我國有世界第一大的茶葉種植面積——119萬公頃,世界第一大的產量,以及世界第一的茶葉出口量。1994年提倡茶為“國飲”的研討會在浙江上虞市召開,倡導者殷殷,響應者寥寥。與此同時,國際上喝茶之風大行其道。英國將茶稱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法國人視茶為“最浪漫、最溫柔、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被視為“萬壽之藥”,是“原子時代的飲品”。73茶的文化:茶是開門七件事,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對于處廟堂之高的王公貴族來說,茶通六藝,“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宋徽宗親撰《觀茶論》;清乾隆帝說:“君不可一日無茶”。清代女詞人吳蘋音有詩:“臨水卷書帷,隔竹支茶灶,幽綠一壺寒,添入詩人料”。74飲茶的方法:由煮茶到泡茶,由碾細末沖泡到整葉泡飲,再發展到近代的袋裝茶和速溶茶的相繼問世。茶葉的分類:六大茶——紅茶、綠、黃、黑、青(烏龍茶)、白茶;采用手指,摘用洗凈的指甲;采摘的三季茶又是不一樣的:春茶苦,夏茶澀,秋茶好喝摘不得。

75茶區里流行的“采茶山歌”和“采茶撲蝶舞”;湖南民歌“挑擔茶葉上北京”;《請茶歌》和《采茶撲蝶》唱了南方幾省的茶;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唱的是湘西州古丈縣的茶;韓紅的《茶馬古道》唱的是云南普洱茶……漢口輸出的蒲圻趙李橋、羊樓洞磚茶。

茶館、茶樓和茶座;茶話會;76飲茶:各地區的地理、氣候、生活、習俗的不同,呈現出五花八門的景象。以清飲法最為普遍。唐朝陸羽寫成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巨著《茶經》,書中論述了茶的起源、茶的品種、種茶技術、加工方法、烹法、飲法和采制烹飲有關的各種器具等。772、茶的功用茶葉歷來被人們視為延年益壽之品,有“靈丹妙藥”之效。蘇東坡主張人有小病,只需飲茶,不要服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同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脅習習清風生。”——盧同《謝孟諫議寄新茶》詩78茶的功用:“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神農本草經》);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輕身換骨”;《本草拾遺》有:“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茶有提神醒腦,利尿強心,清熱降火,止渴生津,溶解脂肪,幫助消化,醒酒解毒,殺菌消炎,預防齲齒,祛除口臭;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79唐代劉貞亮把飲茶的益處表述為"十德":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神農本草》敘述了茶的藥性和作用:“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遺》記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80(1)提神醒腦。“北窗高臥鼾如雷,誰遣香草換夢回”,(陸游《試茶》);“破睡見茶功”(白居易。茶葉中含有咖啡堿。(2)利尿強心。“茶葉濃,小便通。三杯落肚,一身輕松。”飲茶可以治療多種泌尿系統的疾病,如水腫、膀胱炎、尿道炎等;對于泌尿系統結石,茶葉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81(3)生津止渴:“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止渴除疫,貴哉茶也。”(4)消食解酒:茶能去油膩,助消化,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肉類食物。以肉食為主的少數民族“寧可一日無油鹽,不可一日無茶飲。”咖啡堿能提高肝臟對物質的代謝能力,有利于把血液中的酒精排出體外。82(5)殺菌消炎:茶葉中的兒茶素和茶黃素等多酚類物質會與病毒蛋白相結合,從而降低病毒的活性。(6)降壓、抗老防衰:茶多酚、維生素C,能降脂、降血壓和改善血管功能。降血壓,綠茶療效優于紅茶。在日本,據說“茶道”人士多長壽,而且氣色好、皮膚潤,故日本有人稱“茶葉是長生不老的仙藥”。83(1)審因飲茶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年齡以及工作性質、生活環境等條件,選擇不同種類的茶葉,采用不同方式飲用。從體質方面看,身體健康的成年人,飲用紅、綠茶均可;老年人則以飲紅茶為宜,可間接飲一杯綠茶或花茶,但茶湯不要太濃。3、怎樣飲茶84對于婦女、兒童來說,一般以淡綠茶為宜。少女經期前后,更年期的女性,性情煩躁,飲用花茶可疏肝解郁、理氣調經;孕期適當飲用綠茶有好處,因綠茶中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鋅;臨產前宜飲紅茶,如加紅糖更好。患有胃病的以喝紅茶為好,不宜多喝濃綠茶。春天花茶,夏天綠茶,秋天烏龍茶和紅綠茶,冬天紅茶。85有習慣性便秘的,應喝淡紅茶。睡眠不好應飲淡茶,且注意睡前不能飲茶。對于心動過緩或竇房傳導阻滯的冠心病人,可多喝點紅、綠茶,以利于提高心率。患有前列腺肥大的人,宜喝花茶。手術后的病人,宜喝高級綠茶,以利于傷口愈合。體力勞動者,經常接觸放射線和有毒物質的人員,應喝些濃綠茶;腦力勞動者也應喝點高級綠茶,以助神思。86(2)要重視泡茶用水泉水甘冽,質清味美,用水以泉水為上。白居易:“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到遠離市鎮和工礦區的地方汲取凈水。井水亦可泡茶,有些井水的水質也很好。但井水在地層流動中溶解的物質較多,硬度較大;而且井水不見天日,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氣體也少,泡茶不夠鮮爽,茶圣陸羽說井水泡茶為下。池塘水,水量少而不流動,用它泡茶最差。87(3)要選擇好的茶具。常用的茶具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最好的是江蘇宜興紫砂茶壺、江西景德鎮的白瓷或者瓷茶杯。在不同的茶具中,即使放入同樣質量的茶葉和水,沖泡出來的茶,色、香,味也各不相同。88(4)要講究科學的沖泡方法最好用茶壺沖泡,再將茶湯倒入茶杯中,這樣,不僅有利于茶香的保存,而且還能節省茶葉。用茶杯直接泡茶,容易使茶香散失,茶湯是先濃苦后淡薄,影響飲茶效用。一些名茶則有特異的泡法,如福建烏龍茶,頭一泡要隨泡隨飲,沖泡第二次時間稍長,一分鐘左右,以后隨著沖泡次數延長些。89杯子中的水量控制在七分滿,留下三分作空間。叫做“七分茶,三分情”;民間也叫“酒滿敬人”和“淺茶滿酒”。90鞣酸有收斂作用,嚴重便秘的年輕人與飲茶過多有關。過多飲茶可引起貧血。這是因為茶中的鞣酸在腸道內可與鐵生成不溶性的鞣酸鐵鹽,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91茶不能同小蘇打,安眠藥、奎寧、鐵劑等藥物同時飲用,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可同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堿及金屬鹽等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沉淀,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失效。睡前不宜服用大量濃茶,這樣會引起失眠。92第五節飲食的其它知識泰國人喝冰茶:埃及人喝甜茶:他們招待客人時,常端上一杯熱茶,里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供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