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1頁
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2頁
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3頁
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4頁
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工程設計說明一、設計范圍本項目為既有xx大橋改擴建,但項目的建設必須與瀏陽河東側規劃建設的國際會展中心周邊的交通組織整體考慮,因此本項目的道路設計涉及的路線跨度為:起點位于既有香樟路與紅旗路立交段,自西向東延伸,跨瀏陽河,跨規劃中的濱河東路。本項目xx大橋改擴建工程作為其中的一段(香樟路跨瀏陽河段),先行實施。為保證設計的連續性,更好的順接香樟路,本項目設計順接既有香樟路樁號,設計范圍為K3+028.543~K3+363.650,如下圖所示。二、設計依據(1)《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3年版)(2)《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3)《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4)《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5)《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6)《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04)(7)《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范》(GBJ15-31-2011)(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J220-2012)(9)《xx市城市道路橋梁精細化設計指導意見》(xx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1.11)以及其它相關的規范規程。三、主要技術標準表1道路主要技術指標表項目單位規范值設計值道路級別——主干路設計速度km/h40、50、6050平曲線不設緩和曲線的的最小半徑徑m1000—平曲線最小長度度m150—豎曲線最大縱坡度%52.698(22.5)縱坡段最小長度度m130130(1322)凸形豎曲線最小小半徑m9002500(45500)凹形豎曲線最小小半徑m7001189.0004(11189.0004)豎曲線長度m4040.233((40.3345)路面橫坡%1~21.5路面結構類型——瀝青路面路面設計荷載——BZZ-1000抗震設防等級——Ⅵ停車視距m不小于7070路面設計年限年1515高程系統—1985國家高高程基準坐標系統—xx獨立坐標系系統注:括號內為老橋設計數據。四、道路平面設計本項目道路平面的布置必須將瀏陽河東側規劃建設的國際會展中心周邊的交通組織與擬實施的香樟東路平面布置一起整體考慮。路線平面布置方案為:起點接順現狀香樟路,經xx大橋跨瀏陽河后,通過設置N-W匝道,實現濱河東路及國際會展中心西出口的車流快速入xx市區。在平面布置時,還應綜合考慮瀏陽河防洪堤以及防洪通道。本項目路線呈直線型、東西走向,左幅為改建加固既有xx大橋,右幅橋梁新建,起點樁號K3+028.543,終點樁號K3+363.650,全長335.107m,設計線位位于新老橋中分帶中央,其平面布置如下圖:五、道路縱斷面設計根據要求,本項目xx大橋按照六級航道標準控制通航凈空,同時需要保留既有xx大橋主跨部分而擴建右半幅橋梁。因此本項目路線縱斷面設計在瀏陽河西岸主要是接順現狀香樟路路線縱斷面,跨瀏陽河部分縱斷面與既有xx大橋縱斷面一致,在瀏陽河東岸要結合平面設計意圖,規劃豎向標高綜合確定縱斷面。本項目縱斷面設計必須結合國際會展中心周圍交通組織、規劃標高以及方案整體的平面設計方案進行,方案整體的縱斷面設計控制點有:瀏陽河西側跨川河南路上方既有香樟路的縱斷面、既有xx大橋的豎向設計、瀏陽河河堤按照200年一遇洪水頻率控制的河堤標高、主線跨濱河東路凈空要求。由于現有規范對六級航道的凈空要求有所提高,新建右幅橋梁的通航凈空按照規范將比既有左幅橋梁的通航凈空增加,因此左右兩幅橋梁的縱斷面有所差異。新老橋縱斷面設計高程位于中分帶兩側防撞墻邊緣路面標高。左幅老橋的縱斷面主要擬合既有橋梁實測的高程數據,同時考慮加鋪瀝青結構層的影響,其縱斷面設計的主要指標為:凸形豎曲線半徑4500m,且上、下坡度為2.442%、-2.5%。縱坡的最小坡長為132m。右幅新橋的縱斷面按照現有規范對6級航道的要求,同時確保與左幅縱斷面的整體性銜接,其縱斷面設計的主要指標為:凸形豎曲線半徑2500m,且上、下坡度為2.698%、-2.5%。縱坡的最小坡長為130m。由于現狀老橋為雙面坡,為了實現改造后老橋路面雙面坡過渡為單面坡,在老橋K3+299.330~K3+341.666段設置長度為42.336m的超高緩和段。超高漸變率為1/160。超高旋轉軸位于老橋橋墩中央(原有老橋路面雙向坡中心線)。六、道路橫斷面設計根據國際會展中心周邊道路交通量預測結果,香樟路主線采用雙向6車道,同時考慮到設置匝道上下香樟路主線高架橋的車道平衡問題,本項目擴建后的xx大橋采用雙向8車道,同時考慮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設計斷面寬度39.5m。路幅組成為:左幅維持現狀既有xx大橋路幅寬度:2.25m人行道+2.0m非機動車道+(2×3.25+2×3.5)m機動車道+0.25m路緣帶+0.5m防撞墩=18.5m右幅全部新建:0.5m防撞墩+0.5m路緣帶+2×3.5m機動車道+2×3.25m機動車道+2.5m非機動車道+3.0m人行道=20m。左右幅中間預留1.0m間隔。其斷面布置如下圖。路面橫坡采用1.5%,人行道橫坡采用2%。七、路基、路面設計1、設計范圍設計范圍為K3+028.54~K3+054.76(西岸引道)。路基采用素土填筑至路床頂面。橋頭路基采用礫石土填筑,并進行挖臺階處理,以減少路基沉降。2、路基防護本工程橋頭引道路基采用懸臂式擋土墻防護,懸臂式擋土墻采用C30鋼筋水泥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底地基承載力應大于擋墻最小基底應力,否則須采用級配碎石墊層進行換填夯實處理。擋土墻埋置深度一般為1.0m,沿擋土墻縱向設伸縮縫,縫寬0.02m,用油浸瀝青木板全斷面填塞。擋土墻在距地面高0.3m處沿道路縱向每隔1.0m設置泄水孔,孔徑5cm。墻背設土工布反濾層,以防泄水孔淤塞及路基填料外漏、流失。泄水孔設置不應使旁邊的鋼筋外露。懸臂式擋土墻外表面采用石材鑲面裝飾,擋土墻墻頂設置防撞護攔,施工擋土墻時注意預埋防撞護攔鋼筋,擋墻護欄形式與橋梁護欄一致。3、路基壓實要求路基壓實度及填料要求按《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主干路標準執行,以重型擊實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確定路基壓實度指標。路床以上部分的人行道下填土的壓實度不應低于90%。表2路基填料及壓實要求填挖類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壓實度(%)最小強度CBR(%)最大粒徑(cm)上路床0~30≥95810下路床30~80≥95510上路堤80~150≥93415下路堤150以下≥92315零填及挖方路基0~30≥9581030~80≥935104、路面設計本工程路面結構計算采用標準軸載BZZ-100,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為15年。1)路面結構設計根據對相關資料的分析論證,結構計算時有關參數采用如下:表3路面材料設計參數表材料名稱計算模量E(MMPa)極限劈裂強度(MPa)備注彎沉計算拉應力計算細粒式瀝青混凝凝土140022001.40中粒式瀝青混凝凝土120018001.00粗粒式瀝青混凝凝土100012000.805%水泥穩定碎石130040000.604%水泥穩定碎石110036000.55土基40路面結構組合如下:①行車道路面結構:4cm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7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8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1cm瀝青同步碎石封層36cm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20cm4%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15cm級配碎石墊層②防洪通道路面結構20cm水泥砼面層1cm瀝青表處20cm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20cm4%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2)控制指標路面各結構層的強度及壓實度應滿足下表要求:表4路面各結構層的強度與壓實度要求結構層名稱7d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MMPa)壓實度(%))彎沉檢測值((0.011mm)瀝青混凝土面層層≥9724水泥穩定碎石基基層3.5≥9835水泥穩定碎石底底基層2.5≥9780級配碎石墊層≥96180路基路床≥961955、施工注意事項①施工工藝及質量標準,必須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及有關要求執行。路基壓實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施工前應進行重型擊實試驗,以確定最大密實度與最佳含水量并進行試填。如路基填料為礫巖、砂巖及其風化殘積物,填筑時應按土石混填路基處理,施工時必須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并采用大噸位的羊足碾對石料進行充分碾壓,使其最大粒徑不大于壓實厚度的2/3。②填方路基應在填土前清除雜草、樹根和其它有機物并壓實,淤泥等軟弱土層應予清除。填筑路基前,應將地基表層碾壓密實,壓實度不應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總厚度時,應將地基表層土進行超挖并分層回填壓實,分層回填壓實的總厚度不應小于0.8m。填筑路基時,每層填土壓實厚度不得超過30cm。不適宜地基土的清除依照湖南省交通廳《湖南省公路工程路基地基承載力觸探試驗暫行規定(試行)》的要求進行。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外觀以灰黑色為主的淤泥及淤泥質土等均應予以清除。施工時,將水田或水塘開溝排水,連續晾曬3天后,采用標準輕型觸探儀及荷蘭輕型觸探儀進行觸探試驗,不滿足下表要求的土層為不適宜地基土,應予以清除或采取其它措施處理。表5填筑路堤地基承載力要求路堤填土高度(m)0~22~66~88~1212~16≥16地基承載力f00(kPa)≥125≥120≥125≥130≥145≥160標準輕型動力觸觸探擊數N1(貫入量30ccm)≥17≥16≥17≥19≥20≥22荷蘭輕型動力觸觸探擊數N2(貫入量20ccm)≥9≥8≥9≥10≥11≥13③路堤地段地面自然橫坡為1∶5~1∶2.5時,施工前應將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0m的臺階(向內傾斜,坡度不小于2%),然后再填筑路基。④必須重視溝渠及填挖交錯處的路基壓實,溝內的分層壓實厚度不得超過試驗確定的厚度,填挖相交處應充分碾壓,必要時應采取挖縱向臺階等方法。⑤由于地質資料的局限性,部分路段的邊坡坡率及防護措施等可能與現場實際情況不相適應,施工時如發生此類情況,應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與設計人員,在確定處理方案后方可繼續施工。⑥不得隨意倒棄廢方,以免破壞農田或堵塞溝渠。⑦鋪筑路面前,應全面檢查路基的填筑質量,如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⑧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合料應分別在拌和站集中拌合供料,采用機械攤鋪施工。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施工時面層瀝青混合料宜購買符合質量要求的商品瀝青混凝土。⑨為保證路面質量,各種混合料的配合比,粒料級配等均應在開工前通過試驗進一步確定并在施工中嚴格控制,以保證達到設計要求的各項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