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_第1頁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_第2頁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_第3頁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_第4頁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成果旅游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旅游資源的優勢逐漸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中國旅游業得到迅猛的發展,30年來,中國旅游業在接待人數、外匯收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的開放與保護、旅游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進一步上升,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占重要地位的支柱產業。如今,中國旅游已經進入一個快車道,各地各省市都大興旅游業,近幾年旅游發展的各項宏觀數據都比較理想O下面讓我們看看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及現狀!數據來源:國家旅游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上圖為中國2000-2008年中國旅游服務進出口情況,從圖中可看出連續幾年我國旅游服務進出口總額持續增長,進出口差額也是逐漸遞增。其中,2008年,中國旅游進、出口呈現出不同走勢。在旅游出口方面,受國內南方冰凍雨雪災害、“3.14”拉薩等地嚴重暴力犯罪事件、“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以及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等事件的影響,出現了非典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比2007年下降2.8%;在旅游進口方面,則繼續保持增長,比2007年增長21.4%。但是奧運會的舉辦提升了我國的國際知名度,并使得北京、青島等舉辦城市的經濟規模和基礎軟、硬件設施躍上了新的臺階,為我國奧運后續旅游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是我國旅游業特別是入境旅游經受嚴峻考驗和挑戰的一年,全國旅游行業化挑戰為機遇,保持了旅游業總體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396.7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7%和2.9%;國內旅游人數19.02億人次,收入10183.69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6.4%;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765.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0%;旅游業總收入1.29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3%。2009年16個主要入境旅游的國家人數統計序號國家入境旅游人數與上年比較(萬人次)(%)

1日本331.75-3.72韓國319.75-19.33俄羅斯174.30-44.24美國170.98-4.35馬來西亞105.901.86新加坡88.951.67菲律賓74.89-5.88& 十豕 古57.67-18.29澳大利亞56.15-1.710加拿大55.032.911泰國54.18-2.212英國52.88-4.113德國51.85-2.014印尼46.9010.015印度44.892.816法國42.48-1.2從數據看出其中11個客源國入境旅游人數減少,亞洲市場份額增大,占入境外國人總數的62.8%,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因其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近而進入入境旅游人數排行前列。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入境旅游者多為發達國家、與中國友好往來國家以及地理位置距中國較近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們關注下國內各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旅游人數和收入情況,下面是2009年全國31個主要地區的情況:序號地區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億美元)增長(%)接待入境旅游人數(萬人次)增長(%)1廣東100.289.302747.807.02上海47.44-4.58533.391.3

3北京43.57-2.30412.518.84江蘇40.163.50556.832.35浙江32.246.60570.645.76福建25.998.59312.036.47遼寧18.5621.62293.2021.28山東17.6526.90310.0422.29天津11.8318.10141.0215.610云南11.7216.34284.4913.711陜西7.7116.81145.0815.412湖南6.738.95130.8717.913廣西6.436.93209.854.414黑龍江6.39-26.58142.51-29.015安徽5.6624.51156.1618.216內蒙古5.58-3.27128.96-16.817重慶5.3719.44104.8120.218湖北5.1015.29133.4612.419河南4.3315.65125.8520.620山西3.7825.71106.7813.721河北3.0812.3684.2212.322江西2.9015.1296.4320.223四川2.8925.4284.9921.524海南2.77-11.8655.15-21.925吉林2.4314.9068.0510.226新疆1.370.6335.49-2.327貴州1.10-5.5839.951.028西藏0.79152.9917.49157.229青海0.1552.003.6120.930甘肅0.13-21.806.07-27.031寧夏0.0447.161.4525.32009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總計為8039.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2%。接待量超過50萬人次的有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福建、山東、遼寧、云南、廣西、安徽、陜西、黑龍江、天津、湖北、湖南、內蒙古、河南、山西、重慶、江西、四川、河北、吉林和海南等25個?。▍^、市)。廣東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747.80萬人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旅游(外匯)收入也高達100.28億美元,同樣居全國第一位。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超過20萬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蘇州、天津、桂林、南京、大連、重慶、青島、廈門、黃山、寧波、昆明、西安、武漢、無錫、福州、泉州、成都、長沙、沈陽、中山、煙臺、洛陽、溫州、威海、鄭州、三亞、延邊、南通、哈爾濱、太原、秦皇島、九江、漳州、長春、承德和合肥等42個,比上年增加5個。下圖是對近年來國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旅游的統計結果,其中:2008年,國內旅游人數為17.1億人次,比2007年增長6.3%,國內旅游收入為8749.3億元,同比增長12.6%。2009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19.0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國內旅游收入10183.6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6.4%。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535.4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801.1元,農村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295.3元。2010年國內旅游人數達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游收入1.26萬億元,增長23.5%。年份旅游人數(百萬人次)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旅游總花費(億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花費(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19986952504452391.21515.1876.1345.0607.0197.019997192844352831.91748.21083.7394.0614.8249.520007443294153175.52235.3940.3426.6678.6226.620017843754093522.42651.7870.7449.5708.3212.720028783854933878.42848.11030.3441.8739.7209.120038703515193442.32404.11038.2395.7684.9200.0200411024596434710.73359.01351.7427.5731.8210.2200512124967165285.93656.11629.7436.1737.1227.6200613945768186229.74414.71815.0446.9766.4221.9200716106129987770.65550.42220.2482.6906.9222.5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不管城鎮、農村都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出游,也有能力出游了,也反映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樣,同樣掀起了旅游熱潮。綜上可見,中國旅游業已初步形成國際接待、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同時發展的新格局,旅游業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旅游業服務貿易對完善國民經濟體系、優化產業結構、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加外匯收入、提高經濟效益、推動不發達地區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過快的發展也反映出我國旅游業的一些不足,比如:(1)旅游方式的單一化;(2)旅游基礎設施薄弱;(3)旅游市場競爭處于無序競爭狀態;(4)不恰當的旅游開發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日趨嚴重。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對策來應對,加強國內旅游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旅游產品多樣化、充分利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旅游市場的宏觀調控、展現旅游業的人性與自然景觀。與此同時不少人預測了我國旅游業未來發展方向:1.大力發展網絡營銷;2.加強綠色營銷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3.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開展旅游品牌營銷。在世界人民掀起旅游熱潮的今天,國內外的旅客日益增多,旅游事業如火如荼,中國正在積極應對,準備迎接越來越多的外國旅客,希望中國旅游業能繼續推陳出新,發展的更好!參考文獻1、 2008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2、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