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on'tthinkthatifpeopletalktoyouafewtimes,theywillbeinterestingtoyou.Maybetheywantyoutosolve
theirboredombecausetheyarebore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撁伎蓜h)
《馬說》教案模板8篇
《馬說》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2.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認識
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3整體會__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
認識當今時代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
才。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整體會__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
二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__表達的情感。
2整體會__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一定聽說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投影顯示)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
格降人才?!边@首詩呼喚人才,呼喚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們
學習的這篇__也談到了作者的人才觀,它是唐代大作家韓愈的
《馬說》。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關于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稱郡
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韓吏部”之
稱。謚號“文”,所以又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
韓愈三歲而孤,由嫂撫養,刻苦好學。及長,盡通六經百家
之學。貞元八年進士,曾任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察御史
等官。因關中大旱,上疏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得罪權貴,被貶為
陽山令。后又因上書諫阻迎佛骨,觸怒憲宗,幾乎被殺,乃貶為
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學上,他領導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浮艷華美的
駢文,恢復散句單行、自由樸實的秦漢散文藝術,掀起了散文的
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
響。他的散文無論說理、敘事、言情,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
放,被譽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2.關于文體: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記敘事物,但
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
__是《雜說》第四篇,“馬說”是后人加的標題,“說”比
“論”隨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關于背景: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
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
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
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
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
4.關于伯樂: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
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
屈;尾巴下垂,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
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
住千里馬傷心流淚,并且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
千里馬低下頭吐氣,仰頭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在感激伯
樂體貼它啊。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
字音。
教師抽查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生字、通假字。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大聲讀課文,注意語調的變化。
(4)學生齊讀課文。
2.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翻
譯課文。
(2)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容如下:
①積累重點詞語。
相、駢、櫪、策、粟、邪
②掌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駢死于槽櫪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
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p>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
題。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供學生研討。
(1)提問: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
里馬”,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學生明確:“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識別人才賞識人
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來說,應是先有馬,然后才有對馬的認識。然而對于
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
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是常有的,可伯樂不常有,表明千里馬
多伯樂少。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被當作
一般馬對待。所以,對千里馬來說,貴在發現有“馬”,貴在伯
樂。
(2)品讀__三個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們所表
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后明確:“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容決
定的。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
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流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后用
“不以千里稱”作結,“也”字流露出作者無限痛惜的感情。第
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
因,把責任歸于“食馬者”的無知,然后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
反問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強烈地表現出
來?!耙病弊帜壑髡邞嵖那楦?。第三段作者用自問自答的
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
“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有作
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對“食馬者”的嘲諷之意。
(3)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__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
建統治者應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之以
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從這一見解出
發,__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
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
的原因,字里行間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情。
學生推選一位同學讀課文,力求讀得鏗鏘悅耳、抑揚頓挫、
聲情并茂。
五、體驗與反思:
1.引導學生體會__簡練、含蓄的特點。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課文的感受。
2.組織學生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
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此次討論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
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
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動輒評判,相信通過
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六、課堂小結:
《馬說》是韓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的顯著特點是文辭形象簡練,蘊藉含蓄,讀起來迴環跌
宕、格調鏗鏘,好像游歷小巧的園林,有咫尺萬里之勢。特別是
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要學
會珍惜一切,努力磨練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梁,
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七、布置作業:
運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寫一個片斷。
《馬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⑵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⑶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
步的文學探究。
2、過程與方法:
指導朗讀,領會虛詞,品味情感,逐層分析語調變化,當堂
成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客觀正確把握__提出的懷才不
遇的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如:“然后有千里馬”“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虛詞“也”的
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匯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樂相
馬”,給學生講關于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
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
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
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
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
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
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
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馬說”這
個標題,是后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
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2、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討論:
⑴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
⑵伯樂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
⑶歸納:__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
人的。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⑵思考討論。
①概括本段內容。
②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⑶要點提示:
①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②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
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
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
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
提了。
⑷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請一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討論。
①概括本段內容。
②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⑶要點提示:
①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②通常數量的喂養,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
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千
里馬喂養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⑷齊讀第二自然段。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請一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⑵思考討論:
①概括本段內容。
②“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③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④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⑶要點提示:
①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②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③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
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
用了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
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
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于變化。
④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
滿和憤慨。
⑷齊讀第三自然段。
4、歸納課文:
⑴讀了__請你談談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⑶要點提示:
①__圍繞著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復論述,慨
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
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②閱讀__的現實教育意義:讀了__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
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
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
國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課交流。
六、學生當堂熟讀成誦
七、布置作業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項作業。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3、馬說
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
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有常有。
食之不能盡其材表達:懷才不遇;
事例進行論證:鳴之不能通其意埋沒人才控訴:埋沒人才
天下無馬希望:重用人才
【教學后記】
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理解短文所闡明的道理;基本能掌握
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對“懷才不遇”的觀念贊同度
過高,此點須加強引導。
《馬說》教案篇3
一、自讀作業。
1.給加黑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奴隸人
A.做奴隸的人
B.農奴、家奴
C.隸人(職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樣
C.等于
D.等級
答(B)
(3)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規律
C.方法
D.道德
答(C)
(4)執策而臨之
A.面對
B.駕馭
C.到達
D.光臨
答(A)
2.選出加黑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組)。
(1)一食或盡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長煙一空
C.或異二者之為
D.或曰,此東海也
答(B)
(2)①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②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③駢死于槽櫪之間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長城之限
⑦愿陛下親之信之
⑧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馬說》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__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
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解文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4、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5、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1)__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
關系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
不常有。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
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
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指名學生朗讀。
(3)全班學生齊讀。
四、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
樣的感情?——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
中的人和物嗎?——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__所表達的見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__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
揚頓挫,聲情并茂。
五、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六、教師小結。
七、辯論: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
《馬說》教案篇5
《馬說》教學教案的設計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理清思路。
2、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我來自榕江一所農村初中,很高興能與同學們共
度一段愉快的學習之旅。雖然樂里到凱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如
果要騎馬來這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一
篇關于“馬”的__吧。請翻開書第174頁《馬說》。(大屏幕顯
示)
二、釋題及作者簡介
1、“說”,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
問題的觀點,跟現在的雜文相似。課題可簡單地理解為“說馬”。
(大屏幕顯示)
2、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為“唐
宋八大家”之首。他29歲才初登仕途,但為官路上受挫頗多,
懷才不遇的思想極為強烈。(大屏幕顯示)
三、研讀課文
1、教師范讀(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語氣,初步感知大意。)
2、學生齊讀(目是讓學生熟悉文句,進一步感知大意。)
3、學生思讀,討論理解
⑴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以同桌為小組,結合課文注釋
讀課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觀點,看哪小組同學完成
得又快又準確?(巡視備問)。(大屏幕顯示)
明確:作者在課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論題:世有伯樂,然后有
千里馬。接著提出自己觀點:因“伯樂不常有”,“雖有名馬”
卻“不以千里稱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馬”常被埋沒。)
⑵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說說論題中“伯樂”與“千里
馬”是什么關系?
明確:“伯樂”決定著“千里馬”的命運,“千里馬”依靠
“伯樂”生存。
⑶教師引語及提問:明白了論題中兩者的關系,也找到了
作者的觀點,同學們繼續以同桌為小組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
作者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明確:作者舉例論述了“千里馬”被埋沒。作者認為,“千
里馬”沒能表現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馬者”不知馬,
因為他只用對待普通馬的方式喂養千里馬,千里馬因“食不飽,
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沒。由此可知,“食馬者”平庸淺薄。流
露出作者的譴責之意。
⑷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明白了“千里馬”
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F在,我們把第三段齊讀一
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樣的論述?
明確:作者在這一段還是繼續寫了“食馬者”不知馬的表現,
而且還刻畫了一個特寫鏡頭──“食馬者”“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更進一步地指出:“千里馬”被埋沒是由“食
馬者”的不知馬造成的。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食馬
者”的不知馬簡直到了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步,他不只平庸淺薄,
還狂妄無恥!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發出質問:“其真
無馬邪?”同時還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馬也。”表達了
作者對“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⑸教師引語及提問:第二、三段都是論述“千里馬”被埋
沒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馬”造成的,這些內容是否重復
了?
明確:沒有。第二段是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而第三段是
從“食馬者”的角度論述的。
⑹教師引語及提問:誰能說說課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先提出觀點,“千里馬”?!安灰郧Ю锓Q也”,指出
其命運的悲哀;接著從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千里馬”被埋沒
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后,又從“食
馬者”的角度論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同時,斥責了食馬
者的愚妄,并以“其真不知馬也”歸結全文主旨,表達了作者對
“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4、學生齊讀
目的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綜合理解
討論理解下列問題:
1、課文通篇不離千里馬,是否只是就“馬”說“馬”?(大
屏幕顯示)
明確:不是。__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的現象,揭露
了埋沒人才的社會現狀。
2、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樣的人?
明確:“伯樂”比喻善于發現人才的賢士,“千里馬”比喻
人才,“食馬者”比喻摧殘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3、__通過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大屏幕顯
示)
五、明確:__通過千里馬的遭遇,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
沒摧殘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憤
慨和懷才不遇的思想。
六、課堂收束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為止了,請同
學們利用課外時間把這篇課文背誦下來。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
我祝愿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獲多多、快樂多多!
《馬說》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積累優美的詞句。
2、了解作者寫作目的,學會欣賞馬的美德與美麗
3、學習運用對比描寫。
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寫作目的,學會欣賞馬的美德與美麗
2、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并試寫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并試寫
一、導入新課
以一組馬的圖片導入,請說說馬給你的印象?
今天的課文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馬。
二、朗讀感知
__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但是運用了散文的語調。
1、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問題:__寫了哪幾種馬?
2、分別找出各種馬的特點。(小組接龍,每人找到一種,
有感情地朗讀,并概括特點)
3、從作者的描繪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對各種馬分別持怎樣
的態度?(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三、活動研討
1、作者將各種馬都描繪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紛呈,假如
再有依次選擇的機會,讓你做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
請用句式“我愿意做馬,因為?!?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小組活動:當馬遇到馬以文中各種馬的特點為依據,進
行對話演出。
四、拓展練習
來看看字典中馬的解釋: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
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
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
你覺得寫得好不好?為什么?課文用了什么辦法來把馬寫
得生動形象呢?
將馬與好幾種動物進行了對比描寫。你覺得有什么好處呢?
引入平實性說明文與文藝性說明文的概念。
根據課文內容,試著用對比的手法與散文的語調來改寫字典
中的解釋。
五、作業布置
1、用對比描寫改寫字典中虎的解釋
2、課外閱讀周濤散文《鞏乃斯的馬》,感受飛奔的馬,做
摘抄
《馬說》教案篇7
知識教學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__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2.訓練學生分析理解__,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滲透點: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
“千里馬”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導入。(幻燈片展示)同學們知道“伯樂相
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__中,以韓愈的《馬說》最
為著名。
韓愈:字退之……(幻燈片)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
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代雜文大體相似
幻燈片展示愛蓮說蓮--人托物言志馬說馬---人托物寓意
二.正音(學生聽,注音劃出通假字)
學生讀,找出錯誤,結合意思簡單講(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按照課下注釋注音,點學生讀課文,有錯誤的
地方大家喊停,講解后換人讀)
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幻燈片顯示注音)
聽錄音
三.學生初讀,領會課文內容
四.疏通文意
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
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則老師講解
處理完字詞后,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后翻譯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
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以達到
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是
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之,
語助詞,延長音節同《狼》久之)其
五.把握結構,疏通文意
1.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
點,請同學們在結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那么作者何以會發出這樣的感
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生先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
洪亮
作者以開篇就亮出了一個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
怎么樣了呢?我們繼續往后讀
“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
稱也?!钡谝欢螌懥饲Ю锺R和伯樂的關系,(展示幻燈――無
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
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
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千里馬被埋沒的原
因的句子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
見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啊?因為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果就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把責任歸結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
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幻燈)
散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成排
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還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
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最后發出感慨。
最后寫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六背景介紹
根據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__的?
韓愈當時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寫下此文(幻燈片)
《馬說》教案篇8
一、導入
(“伯樂相馬”的成語,講關于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
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
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
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
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
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
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
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馬說”這
個標題,是后人加的?!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
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
問題”。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2.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
鳴不平嗎?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韓愈當然不是在僅替馬鳴不平,他寫
這篇__旨在抒發自己的感情,伯樂指能夠識別人才的人,結合作
者的當時背景,指封建統治者,而且應該是指能夠識別賞用人
才的所謂明君。
(2)伯樂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__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
人的。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要點提示:
(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2)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
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
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
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
提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要點提示:
(1)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數量的喂養,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
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
千里馬喂養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鄂爾多斯一中2024-2025學年校高三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解析
- 西北大學《數字雕塑創作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鐵嶺市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周練一(2.15)化學試題含解析
- 蘭州理工大學《外國稅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金堂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商務普通話培訓
- 培訓機構消防應急預案
- 絕緣膠墊的種類及介紹
- 2025年雙邊投資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商用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施工現場項目部領導帶班制度
- 2024年資格考試-國際焊接工程師(IWE)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科大訊飛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新教材】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6 《散步》課件
- 歌詞:半生雪(學生版)
- 2024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題及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16實驗與探究含解析
- 地形圖測繪報告
- 《新媒體運營》高職新媒體運營全套教學課件
- DB33T 809-2010 農村水電站運行管理技術規程
-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中溢洪道水力設計計算書
- 可穿戴式設備安全可靠性技術規范 頭戴式設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