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六中學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六中學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六中學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六中學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六中學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人體內的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各元素中,全部屬于微量元素的是A.I、K、O、SB.N、H、O、P、CC.B、Mo、Fe、Zn、CuD.Fe、Ca、Cu、Mg、C2.遺傳因子為AaBb(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的水稻自交,后代中兩對遺傳因子都純合的個體占總數()A.2/16B.4/16C.6/16D.8/163.以下二倍體生物的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是()①有絲分裂中期細胞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③有絲分裂末期細胞④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⑤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⑥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⑦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4.某基因缺失了4個堿基,從而導致肽鏈合成的提前終止。這種變異屬于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結構變異 D.染色體數目變異5.下列關于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采用假說—演繹法發現了遺傳定律B.摩爾根采用類比推理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C.薩頓采用假說—演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D.赫爾希和蔡斯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6.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森林。下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對野生動植物種群不能進行開發和利用B.甲、乙、丙之間具有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D.退耕還林初期多是雜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時群落沒有垂直分層現象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果蠅的基因A、a控制翅型,位于常染色體上,且基因A具有純合致死效應;B、b控制眼色,位于X染色體上。將一只翻翅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翻翅白眼雄果蠅作為親本進行交配,F1中全為紅眼果蠅,且翻翅果蠅與非翻翅果蠅之比為2∶1。請回答下列問題:(1)果蠅的這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2)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3)請畫出F1中的翻翅紅眼雄果蠅測交的遺傳圖解_______________。8.(10分)一般認為分布于中國的鱭屬魚類有4種,即刀鱭、鳳鱭、短頜鱭和七絲鱭,其中刀鱭和鳳鱭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種類。長江鳳鱭和珠江鳳鱭是鳳鱭的不同種群,都具有河口短距離洄游的習性,鳳鱭長江群體成熟個體主要分布在崇明3個島附近,鳳鱭珠江群體主要分布于廣東沿海及河口。

(1)自然條件下,長江鳳鱭和珠江風鱭不會發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對長江鳳鱭和珠江鳳鱭兩群體的線粒體cytb基因片斷序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序列有44個變異位點,總變異率為1.5%,這些差異屬于_______________多樣性層次。

(3)假設某刀鱭種群中有一對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頻率為0.2,a的基因頻率為0.8,那么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若環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頻率逐漸下降,A的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aa基因型個體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中,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__。

A.環境變化導致生物產生適應性變化

B.隔離也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

C.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之間不存在隔離

D.生物進化必然伴隨基因頻率變化9.(10分)霧霾給人們的健康與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下圖為生態系統碳元素的循環途徑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態系統中A、B(B1、B2、B3)、C共同構成了_________。圖中食物鏈是_________(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2)碳元素通過①__________途徑進入生物群落,A代表的生態系統成分是__________,②為生物的__________作用。(3)若圖示為草原生態系統,會因不同區域土壤濕度不同而生長著不同的牧草,這體現出群落的__________結構。若B1是田鼠,調查它的種群密度,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4)圖中捕食者能依據被捕食者的氣味捕獵,被捕食者也能夠依據捕食者的氣味進行躲避。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般情況下,生態系統的物種數越多,______________穩定性就越高,比如森林生態系統。但森林遭到毀滅性破壞又很難自動恢復,這一事實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10.(10分)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分別用噬菌體侵染細菌②用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③進行放射性檢測④培養液攪拌后離心分離(1)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2)下圖中錐形瓶內的培養液足用于培養________,其營養成分中_______(在“能”“不能”中選擇)含有32P或35S(3)如果讓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圖中離心管的上清液中,則獲得該實驗所需噬茵體的標記方法是_________。A.用含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用含32P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C.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D.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噬菌體(4)用32P標記的噴菌體去浸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離心后,發現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質存在,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來源可能有________、_______。(5)連續培養噬菌體n代,則含親代噬茵體DNA的個體應占DNA總數的_______。(6)Qβ噬菌休的遺傳物質(QβRNA)是一條單鏈RNA,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QβRNA立即作為模板翻譯出成熟蛋白、外殼蛋白和RNA復制酶(如圖所示),然后利用該復制酶復制QβR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A.QβRNA的復制需經歷一個逆轉錄的過程B.QβRNA的復制需經歷形成雙鏈RNA的過程C.一條QβRNA模板只能翻譯出一條多肽鏈D.QβRNA復制后,復制酶基因才能進行表達11.(15分)下圖為某種真菌線粒體中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完成過程①需要等物質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2)從圖中分析,核糖體的分布場所有。(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別抑制圖中過程③、④,將該真菌分別接種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養基上培養,發現線粒體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測該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導合成。(4)用一鵝膏蕈堿處理細胞后發現,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么推測一鵝膏蕈堿抑制的過程是(填序號),線粒體功能(填“會”或“不會”)受到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K、O、S屬于大量元素,A錯誤;N、H、O、P、C屬于大量元素,B錯誤;B、Mo、Fe、Zn、Cu均屬于微量元素,C正確;Ca、Mg、C屬于大量元素,D錯誤。【點睛】解答本題關鍵要能準確判斷各選項的元素是否屬于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記憶的時候僅僅記住大量元素就可以,大量元素的識記可以三個為一組進行識記:C、H、O/N、P、S/K、Ca、Mg。2、B【解析】遺傳因子為AaBb(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的水稻自交,后代中兩對遺傳因子都純合的個體有四種,即AABB、AAbb、aaBB、aabb,它們每一種占所有后代的比例都有1/16,所以它們一共占4/16,選B。3、B【解析】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組數的變化規律(以二倍體生物為例):結構時期染色體組數有絲分裂間期2分裂期前、中期2后期2→4末期4→2減數分裂間期2減Ⅰ前、中期2后期2末期2→1減Ⅱ前、中期1后期1→2末期2→1【詳解】①有絲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含有2個染色體組,①正確;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2倍,含有4個染色體組,②錯誤;③有絲分裂末期細胞由4組均分后每個子細胞內只有2組,③正確;④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含有2個染色體組,④正確;⑤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含有1個染色體組,⑤錯誤;⑥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含有2個染色體組,⑥正確;⑦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含有2個染色體組,⑦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點睛】本題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DNA以及染色體組的變化規律是該題考查的重難點。理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特征,正確把握各時期染色體、DNA以及染色體組的數量變化是突破該題的關鍵。4、A【解析】

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詳解】根據定義: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因此,某基因缺失了4個堿基,從而導致肽鏈合成的提前終止,這種變異屬于基因突變,故選A項。5、A【解析】試題分析:孟德爾采用假說—演繹法發現了遺傳定律,A正確。薩頓采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B錯誤。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C錯誤。赫爾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錯誤。考點:本題考查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法及相關的實驗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6、B【解析】

據圖分析,在三個連續群落演替階段中,甲、乙、丙依次作為優勢種群,但在競爭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圖示可知,這種演替雖然使前一優勢物種的數量降至較低水平,卻沒有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則物種多樣性增加,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詳解】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對野生動植物種群可進行有計劃、適時地開發利用,A錯誤;B、由圖可知,甲、乙、丙之間有重復的生態位,所以是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B正確;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只是優勢取代,并非取而代之,C錯誤;D、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會逐漸提高,D錯誤。故選B。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翻翅紅眼AaXBXBaXbY【解析】試題分析:分析題意可知,翻翅紅眼雌果蠅與翻翅白眼雄果蠅交配,F1中全為紅眼果蠅,且翻翅果蠅與非翻翅果蠅之比為2∶1,可以判斷紅眼對白眼為顯性,翻翅對非翻翅為顯性;然后根據表現型寫出基因型,確定親本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1)根據題意可知,翻翅紅眼雌果蠅與翻翅白眼雄果蠅交配,F1中全為紅眼果蠅,且翻翅果蠅與非翻翅果蠅之比為2∶1,根據“無中生有”為隱性可以判斷紅眼對白眼為顯性,翻翅對非翻翅為顯性。(2)因基因A具有純合致死效應,且翻翅紅眼雌果蠅與翻翅白眼雄果蠅交配,F1中全為紅眼果蠅,且翻翅果蠅與非翻翅果蠅之比為2∶1,所以可以確定親本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3)據第(2)題分析可知,親本AaXBXB和aaXbY交配獲得F1中的翻翅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Y,測交是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因此與非翻翅白眼雌果蠅(aaXbXb)雜交,父本產生四種雄配子(AXB、aY、AY、AxB),且比例相等,母本只產生aXb一種,因此可寫出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現型,即8、兩者屬于不同水域,且都具有河口短距離洄游的習性,所以存在地理隔離導致無法基因交流基因4%、32%、64%逐漸下降AB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考查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基因平衡定律的理解和應用。解答此題,應明確進化、隔離的實質,理解隔離對于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意義。(1)自然條件下,長江鳳鱭和珠江風鱭屬于不同水域,且都具有河口短距離洄游的習性,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不會發生基因交流。

(2)長江鳳鱭和珠江鳳鱭兩群體的線粒體cytb基因片斷序列差異屬于基因多樣性層次。

(3)某刀鱭種群中有一對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頻率為0.2,a的基因頻率為0.8,根據基因平衡定律,AA的頻率為(0.2)2=0.4,Aa的頻率為2(0.2)(0.8)=0.32,aa的頻率為(0.8)2=0.64;若環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頻率逐漸下降,A的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aa基因型個體逐漸減少。

(4)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環境的作用是選擇有利變異,A項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變化,隔離不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B項錯誤;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之間可能存在地理隔離,C項錯誤;生物進化必然伴隨基因頻率變化,D項正確。【點睛】隔離的實質和意義:(1)隔離的實質:使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2)隔離的意義:新物種的形成一般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地理隔離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如多倍體的形成;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9、(生物)群落A→B1→B2→B3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產者呼吸水平標志重捕法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抵抗力自我調節【解析】

在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如果一條食物鏈上某種生物減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取代。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詳解】(1)由圖可知,該生態系統中A是生產者,B(B1、B2、B3)是各級消費者,C是分解者,它們共同構成了生物群落。圖中食物鏈是從生產者指向消費者,即A→B1→B2→B3。(2)據圖分析可知,碳元素通過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徑進入生物群落,A代表的生態系統成分是生產者,②為生物的呼吸作用。(3)群落的結構特征不僅表現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現在水平方向上。若圖示為草原生態系統,會因不同區域土壤濕度不同而生長著不同的牧草,這體現出群落的水平結構。若B1是田鼠,田鼠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因此,調查它的種群密度,采取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4)森林中,捕食者能夠依據被捕食者留下的氣味區獵捕后者,被捕食者同樣也能夠依據捕食者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可見,信息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5)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比如森林生態系統。但森林遭到毀滅性破壞又很難自動恢復,這一事實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的區別,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食物網復雜程度與抵抗力穩定性的關系,再根據題意作答。10、C大腸桿菌不能C(保溫時間短)有未注入DNA的噬菌體(保溫時間長)釋放了子代噬菌體,經離心后到達上清液中12【解析】

試題分析: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詳解】(1)噬菌體是病毒,是在活細胞中營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養基上培養.所以要先培養細菌,使細菌被標記,用噬菌體侵染被標記的細菌,再用被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保溫、離心處理,檢測放射性,因此順序為②①④③,故選C。

(2)如果標記噬菌體,則先標記細菌,圖中錐形瓶內的培養液是用來培養大腸桿菌的;根據圖示可知是用32P或35S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為了檢測上清液或沉淀物中是否有放射性,根據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培養液的營養成分不能含有32P或35S。

(3)噬菌體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單獨用普通培養基培養,AB錯誤;已知放射性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